[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特級教師文庫 學校文化自覺與課程教學改革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上海古籍出版社
    【市場價】
    475-688
    【優惠價】
    297-430
    【作者】 張世善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2535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253553
    版次:1

    商品編碼:11334666
    品牌:其他品牌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特級教師文庫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2-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86
    字數:514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世善


        
        
    "

    內容簡介

    《學校文化自覺與課程教學改革/中國特級教師文庫》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張世善關於學校文化建設與課程教學改革的理論思考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從一個側面體現和反映了一位專家型教師和校長的成功之路和成纔之道。

    作者簡介

    張世善,男,1962年生,江蘇武進人。江蘇省首批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完成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學業。在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歷任班主任、教研組長、教務處主任、副校長、校長(兼黨委書記),其中任校長10年。2006年起任武進教育局副局長。榮獲市十佳青年、十佳教師、優秀班主任、勞動模範及江蘇省優秀園丁、中學物理特級教師、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33高層次人纔工程”培養對像、全國優秀教師、中國校園文化建設百佳優秀校長等榮譽。事跡入選《常州年鋻》、《中國中青年新聞人物年鋻》。曾在全省慶祝教師節大會上作專題發言。
    榮獲物理評優課市第一名、省第三名;曾獲中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市第一名、標兵獎。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省先進集體。負責完成的各級課題成果均獲高度評價並獲獎,現正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區域構建適切每個孩子發展的學校課程行動研究”。多次受邀參加國際教育論壇並作大會發言。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近百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出版專著16本。
    擔任校長的學校連續被評為江蘇省省文明單位、常州市文明標兵單位。《人民教育》2004年第2期、《中國教育報》2006年4月27日對其成功的辦學經驗進行了專題報道。走上教育局領導崗位後,與其他同志共同努力,使本地區率先成為了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縣(市、區)”、“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縣(市、區)”、“課程改革先進縣(市、區)”。

    內頁插圖

    目錄

    序一 追求教育本真之道
    序二 為探求教育真諦而奉獻青春
    第一編 讓文化成為教育追求之道
    自序
    第一章 學校文化自覺
    呼喚文化自覺 以文化引起變化 實現文化自強 以變化創造文化
    推進科學與人文相融課程文化建設的途徑策略
    培植現代學校文化的探索
    繫統構建主題班會 夯實班級文化根基
    追求課堂教學的文化價值
    培植自主與合作統一的學生文化
    培植規範與民主相融的制度文化
    辦學的靈魂、關鍵及學校的生命
    也談優質學校的目標定位與文化形態
    未來不是我們要去的地方 而是我們要創造的地方
    學校特色化建設的內涵與推進策略
    第二章 學校管理方略
    六十年鍛造學校精神
    把學校管理當做一門學問來做
    科學做好“加減乘除” 深入推進增效減負
    科學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整體推進普通高中多樣特色優質發展的實踐探索
    把目標管理變成自身的需要
    踐行小班化是基礎教育迎接國際化挑戰的科學選擇
    智慧低碳德育工作新境界
    解放思想 創新思路 育人為本
    讓家校關繫邁入互動時代 使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教學質量的保障與監控
    有質量的教育公平纔是真正的公平
    堅持科學發展 又好又快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
    第三章 學生成長理念
    給十八年華青年的三點建議
    誠可以養心 信可以應事 人生道路上誠信纔能行
    構築國家未來財富 幸福廣大百姓家庭
    學生是棵樹
    人生在勤貴在堅持
    相信自己能行也相信自己不努力肯定不行
    為推進新世紀大業做好全面準備
    這就是起點
    飛上藍天 志在太空
    同在一片藍天下

    第二編 讓教師成為教育持久之道
    第三編 讓課程成為教育深化之道
    第四編 讓課堂成為教育陽光之道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綜觀眾多學校與教師對於課堂教學改革的熱情與投入,其人、財、物成本不可謂不高。然而,時至今日,能在課堂教學改革層面具有整體突破性進展的學校並不多。我想,其歸因是極其復雜的,也許有課程教材的原因,有傳統教學影響的原因,有中國文化傳統的原因,也有師資或是制度機制等的原因。但就近幾年來的實踐探索而言,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過程中,我們的改革實踐者在整體上對於課堂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認識還不夠清晰,把握還不夠準確。因為任何一項學校層面的教育改革實踐,對其教育價值的判斷與認識是開展其研究實踐活動的起點。
    如何清晰認識課堂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我認為首先應分析思考當前的課堂教學為什麼要改革,其存在的主要問題與不足在哪裡,之後,再明確我們應依據什麼去改革,改革應走向哪裡。
    回顧當前的課堂教學,在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引領下,我們在思索與討論、在研究與實踐,課堂上教師關注學生的意識比以往增強了,滿堂灌的現像有了較大改觀,探究性的教學方法也在嘗試運用,同時,也加強了教材的整合與深入解讀,加強了教學五環節的精心設計,等等。但仔細推究,我們會發現,很大部分的改革研究,教師關注的重點大都聚焦在教學過程中相應教學策略的運用和技巧環節的設計上,為的是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在這行為背後的課堂教學價值取向主要是落在如何更有效地“傳遞知識”或是幫助學生“學會技能”的層面,而對於之外的目標關注就顯得較為缺失。
    課堂教學價值在哪裡?其實,組織任何有效、有意義的教學活動,我們首先需要激活的是教材乃至課程所能提供的全部教育資源,尤其是可供學習者思考的那些資源。課堂不僅提供了學生學習學科知識的平臺,還提供了學習者與教材、教師,乃至與生活對話的平臺,提供了學生人格成長的空間。學科乃至課程本身就具有育德乃至育人的功能,課堂教學應該實踐和探索這種豐富的育人資源,完成這種獨特的育人價值。要建立兩種聯繫,一種是書本知識與人的生活的豐富聯繫,另一種是課堂與學生自身生活的豐富聯繫。
    我們的價值追求,除了要“傳遞知識”和“學會技能”之外,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課堂教學是學生當前以及今後知識學習、習慣養成、情感發展、意志培養等多方面發展與成長的最為重要的親歷體驗,我們要在長期課堂教學過程中,著力培育學生一種對自我未來學習、生活、工作的樂觀態度與主動追求,留下學科意識、留下思想方法、留下活動經驗,即如葉瀾教授所說的“培養能在當代社會中實現主動、健康發展的一代新人”,應當是我們課堂教學改革更為深層次的價值追求。
    課堂教學的價值更在於激活學生自身的生命體驗乃至生命成長。一堂數學課,學生學會的不僅是計算,而且是一種思維;一堂科學課,學生了解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是一種科學的方法;一堂藝術課,學生掌握的不僅是唱歌和畫畫的技能,而且是情感與審美的提升。
    課堂是一個生命圈,教室是一個情感場,教師應該更關注的是教學中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更在意的是課堂中的情感浸潤、文化浸潤。試想,我們的教師在課堂中始終懷有激情,懷有善待每一個學生的理想與情懷,用心跟學生說話;而我們的學生始終對學習抱有積極的態度,對生活始終懷有愉悅的情感,對人生具備審美的眼光,我們所重視和追求的人格和諧不就在其中了嗎?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