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官方正版】樊登推薦 人生隻有一件事 沒有比“學怎麼活”更重要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北京博文圖書專營店
    【市場價】
    276-400
    【優惠價】
    173-250
    【作者】 金惟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2172824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店鋪:北京博文圖書專營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21728248

    商品編碼:10031461921083
    品牌:智慧芽
    包裝:平裝

    開本:大32開
    用紙:純質紙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金惟純

        
        
    "

    中國臺灣《商業周刊》創始人金惟純。樊登、賴聲川、張德芬、劉東華誠摯推薦。

    2,一本教你如何活得更好的書。

    “小時候我們很簡單,隨著成長,角色越來越多,事情越來越復雜,就不知不覺把自己活復雜了。這些年我*大的感受就是,人生原來可以很簡單,簡單到隻剩下一件事——活好。”(金惟純)

    生而為人,你真的會“活”嗎?

    人真的想要幸福,就能夠幸福嗎?

    3,隨時都能開始的人生幸福課。

    事業不順?婚姻不幸?工作焦慮?人生困頓?……

    人生的大小問題,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

    若想解決人生的問題,*好的辦法就是站在更高的維度,重新審視自己,調整自己的心念,激發人生的高效能。

    人生所有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

    一個人隻有從頭開始“學怎麼活”——學如何聽話,學如何說話,學如何贊美,學如何助人,學如何信任,學如何做小事……纔能從根本上解決家庭、事業和人生中遇到的難題。

    人生是大功課,必須從頭學起。隻有從自己的起心動念開始調整,纔能逐步改善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從而擁有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人生。

    人生隻有一件事,就是“活好”;除了“活好”,人生沒別的事。本書不僅是作者十多年來“學怎麼活”的“學習筆記”,也是他給所有人的一堂幸福重修課。

    金惟純

    臺灣具有影響力的商業財經雜志《商業周刊》創始人,被李敖譽為“臺灣新聞界大纔子”。

    28歲時出任臺灣《中國時報》主筆。30歲,他放下高位厚祿,負笈美國研讀企業管理。35歲回國,創辦《商業周刊》,歷經7年經營危機,把公司從虧損1億多臺幣扭虧為盈,創下商業雜志發行量超過八卦雜志這一全球媒體發行記錄。現在商周集團屬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的TOM集團一員,堪稱兩岸三地華人圈傳媒巨子。

    2009年6月,卸任商周集團執行長一職,現為商周集團榮譽發行人,以及《商業周刊》“創辦人聊天室”專欄作家,並持續投身生命教育工作的推動。

    序言 學怎麼活

    第一部分:從“我”開始學

    第一章:看見我自己

    “看不見”自己

    不能做小事

    被寵壞的中年男人

    禍由“想”出

    骨子裡的傲慢

    自我感覺良好

    早跟你說過了

    活顛倒了

    接受自己

    生活需要“空”和“閑”

    君君臣臣,纔能幸福

    第二章:可以不一樣

    “半成品”人生

    人生隻有一件事

    放下評判心

    “叫停”的機制

    “愛自己”的方式

    “選擇”焦慮

    從小事做起

    別錯過白花齊放

    第三章:轉動的心念

    揪出“不願意”

    修“願意”

    “執念”即地獄

    管好“念頭”

    找回“真心”

    逆境的三句“咒語”

    決定要快樂

    人生總是“不得不”

    好為人師

    人人都該改個性

    第二部分:更好的自己

    第四章:自我的突破

    開竅之路

    如何“放下”

    “怕麻煩”纔麻煩

    太多“我認為”

    自己最厲害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先“搞定自己”

    自我評分降為零

    在跟隨中突破

    自我了解的鏡子

    “認錯”必修課

    第5章:高效能人生

    “聽話”的效能

    解憂之法

    被動人生未必不好

    認真別人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感謝的力量

    努力無極限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百萬分的人生

    第六章:還在學活好

    學“不講道理”

    學“感同身受”

    學“面對脾氣”

    學“說對不起”

    學“聽話”

    學“說話”

    學“贊美”

    學“感恩”

    學“信任”

    學“助人”

    學“不計較”

    學“記名字”

    第三部分:修煉的智慧

    第七章: 家庭的修煉

    善根

    母親的“苦肉計”

    “貴人”正解

    誰能教出好孩子

    事事關心而不擔心

    童蒙養正

    從“家族業力”中解脫

    成為你的樣子

    從進食順序開始

    “父母難為”的根源

    盡孝即“進化”

    第八章: 職場的修煉

    甘願受,歡喜做

    心真事實,願廣行深

    離苦得樂的藥方

    像孩子一樣

    培養洞察力

    任性無解,覺性突破

    以假修真(一)

    以假修真(二)

    “恢復正常”就對了

    把自己捐出去

    人生實業家

    “五隨”人生觀

    第九章: 領導的修煉

    對“人”就不累

    “活在當下”就不忙

    事上練心

    開發內在,更有力量

    歸零即突破

    都是我的錯

    反求諸己

    領導者的考驗

    以空間換時間

    給人空間

    用願意換願意

    帶出“願意”的團隊

    第十章: 企業的修煉

    企業的“剛需”

    企業文化是頭等大事

    壓力來自業力

    “創新”是果,不是因

    賺到“做”

    用腦太多,用心太少

    把公司賣給巴菲特

    傳承之道

    向禪宗五祖學“交班”

    擺地攤,跑江湖

    玩真的,一定成

    “真”有效能

    效能的學習

    “喜歡”的威力

    企業要修“簡單”

    成功恐懼癥候

    追求極致價值

    組織的“秘密”

    後記 重返童年

    人生隻有一件事

    人生到了一個階段,開始越來越簡單,也更能體會“大道至簡”的真義。簡單到最後,隻剩一件事,就“近乎道”了。這件事,也隻有兩個字:活好!

    既然生而為人,當然沒道理不“好好活”。這件事,人盡皆知。但我說的是:除了“活好”,人生沒別的事。這就需要解釋了。

    人生苦樂成敗,大約脫不了“關繫”二字。在關繫中,無論男女老幼、尊卑貴賤,其實隻有兩個念頭。其一,叫作“我想不想跟你在一起?”其二,叫作“我想不想和你一樣?”如果別人並非“不得不”,而是真心地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樣,那麼彼此的關繫,應該就“沒別的事”了。

    舉例來說,如果你家的孩子,是發自內心地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樣”,這樣的孩子,應該是不用教的。他每天待在你身邊,看你在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就偷偷跟著學。他看你往東,他就跟著往東;看你往西,他也跟著往西。這樣的孩子,還需要教嗎?反之,如果他不想跟你在一起,更不想和你一樣,你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他不想和你一樣嘛!這樣的孩子,是沒法教的。難怪德國教育學家福祿貝爾說:“教育之道,愛與榜樣,除此無他。”

    在工作中亦然,如果你的屬下,都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樣,你就不必“管理”他們了。否則必然大費周章,事倍功半。

    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亦然。如果你周圍的人都想和你在一起,想和你一樣,影響是自然發生的,不必刻意經營。這也許就接近經典上所說的“無相布施”了。

    世界上影響的聖者,諸如孔老夫子、釋迦牟尼、耶穌基督,經過了兩千多年,還有數以億計的人想和他們在一起,想和他們一樣。這些人生不逢時,隻好從經典中揣摩他們曾經活出的“樣子”,想方設法活成一樣。所以人生的意義,真的不是“想”出來的,隻能“活”出來。人生除了活好,真的沒有別的事。

    一個活好的人,可以通過遇見的每個人、發生的每件事,讓自己越活越好。所以發生的都是好事,遇到的都是好人,怎麼可能有“分別心”呢?因為越活越好,所以人生當下的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時光,最後必能含笑而去。除了活好,人生哪有別的事?忙別的事,都是庸人自擾。

    講了那麼多,你難免會問我“活好了沒?”,我的回答是:“還在學!”還在學“怎麼活纔會好!”活到老,學到老,也真的隻有這件事。

    從小事做起

    少年時代,讀到孫中山先生說:“立志做大事,不做大官!”我十分佩服,也立志要做大事。既立此志,我的處世原則自然發展為“大節不虧,小節不拘”。後來,雖然沒做成什麼大事,卻變成十足不拘小節的人,也覺得沒什麼不好。

    最近聽到一位朋友的小故事,卻讓我猛然驚醒。我這朋友是個名醫,全力投身工作,疏於照顧家庭,夫妻感情一般。但日前通過學習,決心改善夫妻關繫,卻不知從何著手。後來他想起過去老婆常抱怨他在家脫了襪子到處亂丟,他屢勸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因為他自認工作忙碌,賺錢養家,又沒什麼不良嗜好,隻不過在家亂丟臭襪子,老婆就嘮叨他,簡直太不體貼。但他上過課後決心改正,開始把脫下的襪子丟進洗衣簍。沒想到,這麼做了一段時間後,老婆不但注意到,而且甚為驚訝、欣賞,夫妻關繫也開始日漸好轉。

    我這朋友說完故事後,還是不理解,為什麼他老婆眼中看不見大事,隻在乎小事?我對他說:“你老婆沒冤枉你,因為你亂丟襪子背後的念頭,就是覺得自己很大、別人很小。你這麼大、她那麼小,人家很難平起平坐和你做夫妻,所以纔和你過不去。”

    聽我講得頭頭是道,我朋友頻頻點頭。講完了,突然想到,我這“做大事的人”,一大堆不拘的“小節”背後,是不是也都藏著一點也不“小”的念頭?

    檢查一番之後,答案再清楚不過:原來自己每一個不拘的小節,背後都深藏著一堆念頭。這些念頭五花八門,但歸結起來,不外乎:我自認為是誰?我眼中的別人是誰?我為別人承擔了哪些事?哪些事別人該為我承受?

    我還看到,原來表面上隨興的不拘小節,背後卻有一把斤斤計較的尺,甚至是一根指揮棒,在發號施令讓每一個人該做什麼事,該認什麼命。而這把尺、這根指揮棒,連自己都看不到,當然更不必經過別人同意了。

    我進一步推敲,自己是如何判別何為大事、何為小事的?發現隻有“能證明自己很厲害的”“能用來交換更多的”纔是大事,其餘都是小事。

    原來,自己所謂的“做大事”,不過是自我膨脹的合理化,而且在膨脹自我的過程中利用了別人、貶抑了別人,還不認賬。

    那些為“小事”和我過不去的人,完全沒冤枉我。因為在每件小事的背後,都有自以為是的“不願意”。別人其實並非為小事在和我計較,而是在提醒我的自以為是,我卻不接受、不感恩。

    真正做大事的人,一定是有願力的;願力的修行,就是從每件小事背後的“不願意”起修。通過小事,看見自己的不願意,把這些小小的不願意修成願意,是願力修行的不二法門。

    我那位醫生朋友,從“丟襪子”起修,結果效益驚人,真是個好例子。大家不妨學學他,找個一定可以做到的小事,立刻開始去做。

    修“願意”

    一位創業投資高手最近對我說,創業最終的成敗,大部分取決於最初的起心動念。如果僅“動念”而未“起心”,隻能稱為“理想”,不能算是“願望”。他說,多數人的理想力道不足,撐不到最後的成功,所以他隻投資有強烈願望的創業者。

    這位朋友對“理想”和“願望”的分類很有意思,我完全明白他在說什麼。事實上,我還曾撰文闡述“大願”和“無我”的關聯,認為隻有發大願者,纔能真正無我。願若大到連“我”都給“無”了,哪是頭殼發熱蹦出來的“理想”可比的?問題是,“大願”要如何發?如何發了纔能稱之為“大願”?

    我捫心自問,“大願”好像與自己一生浮沉沒什麼關聯。從小到大,都是個性、能耐和環境這三個因素在舞來舞去。有時候環境形勢強,個性隻好委屈些,湊點熱鬧,謀個出路;有時候個性煥發,跳火坑也不怕,率性而為,直到受夠教訓或玩到沒味兒了纔收斂;有時候自覺能耐大,雖千萬人吾往矣,但最終遇到了環境和個性的局限,為德不卒。在沉沉浮浮之際,也算發過大願,但事後卻發現,那些願,一點也不真實,完全沒有力量,離“大願”差十萬八千裡不止。

    所以我很羨慕那些發大願的偉人。經典上不是說有人“乘願而來”嗎?

    但最近的一些所見所聞,讓我有了不同的體會。我有機會近身觀察一些“大願行者”,發現作用於他們身上的,並不是“大願”,而是“願意”。他們並不需要隨時提醒自己“大願”之所繫,而是時時刻刻用“願意”去面對每一件發生的事。他們隻是打開真心、保持覺察,自然就“願意”了。中國古字的“願”,就是“原本之心”,早已道盡了一切。

    我纔發現,大家可能是倒果為因了。原來是有一些人在修自己,終於成就了人所不能。後來別人說他們的故事,就說有人發了大願。大願原來不是發出來的,而是用真心願意彼此加持,最後成其大。

    有了這些發現,纔明白自己所錯過的,不是沒發大願,而是沒用“願意”去化自己的“個性”。如今過半百,再發大願已時不與我,但每天日常修幾個“願意”還是可以的。也奉勸諸位,家裡若有青少年,別忙著叫他寫“我的志願”,帶著他從日常生活中修修“願意”吧。說不定等他長大,我朋友會很樂意投資他呢。

    “執念”即地獄

    在書裡讀到一段關繫的場景:你在餐桌上對伴侶說“早安”,但沒聽到回應。你內心產生干擾,覺得對方不再愛你了。這想法帶來了傷痛,傷痛又帶來評判,投射出一個不真實的對方,使彼此的聯結中斷。你因此被禁錮在受限的自我中,導致沮喪、冷漠和怨恨,激發出破壞性情緒和行為,從此陷入惡性循環而無法自撥。傷痛使你盲目,隻看見自己想看的。這樣的場景,大家應該很熟悉,因為每天都在上演。

    這出大戲,角色常更換,但情節從來不變,總是照表上課:發生、解讀、情緒、評判、投射、失去聯結、自我禁錮、負面能量、破壞性言行……這出戲,有時是內心獨白劇,有時是雙人秀,當然也經常是大陣容、大制作。而剛開始時,劇情通常很單純,卻越演越復雜,時間越長,角色越少,就越搞不明白到底“所為何來”?

    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說:他人即地獄。我的另類解讀是:你把別人想成那樣,你自己就墜入地獄;如果彼此都把對方想成那樣,關繫就墜入地獄;如果一人把另一人想成那樣,社會就集體墜入地獄。而這些“想”,從來都不是全部的真相。

    這一切,到底所為何來?毫無例外,都是在事件發生的當下,從有人“亂想”開始的。一旦有人開始亂想,就引發各種計較,人人拿起自己的一把尺,算自己的一本賬,損益從此不可能平衡。

    這念頭一動,就是經典上說的“因地”,從此因果相生,糾纏激蕩,共食惡果。所以纔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就是要人“善護持”自己的起心動念,慎之戒之。修行人講究的“戒”,最主要的,就是“不要亂想”,這是一切戒的源頭。自古以來,菩薩少、凡夫多,但過去的凡夫,自作自受而已。人一旦陷入自我的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中,就業力纏身,一人的業力糾纏,則陷入共業。身處共業的人,對真相看不見,也沒興趣,即使鐵證如山,仍然不信,繼續上演羅生門。

    如今又有一種論調:在公眾事務中,可以溫良恭儉,但讓。但人人都不讓,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難道不是地獄?無怪乎美國政治家托馬斯·潘恩說:政治是必要之惡。人到底要“讓”什麼?難道不是讓出自己的“執念”?因為它是一切“對立相”的源頭。必須有人先放下執念,纔可能重建人與人的聯結,有機會一起從地獄中解脫。誰先做?除了自己還有誰?

    成為你的樣子

    常有朋友抱怨,家裡的孩子難溝通、很叛逆。他們的說法通常是:“明明有道理的事,又是為他好,他偏偏不聽,真不知該怎麼辦。”這說法我再熟悉不過,因為小時候長輩們就是這麼說我的。

    如今我勸朋友的說法是:也許你該想想看,他是否感受到你的真愛?他想不想變得和你一樣?如果一個你不想變成和他一樣又不覺得他真心愛你的人,對你長篇大論,又叫你做這做那,你會聽他的嗎?答案再清楚不過,不用再懷疑。

    同樣的情境,搬到職場也通。有些主管認為“九零後”的年輕員工難溝通,又叛逆,企業高級主管對他們如臨大敵、束手無策,稱他們為“史上最難管的一人”,這和多數人家裡發生的事不是很像嗎?

    我聽過在北京創業、當年二十五歲的婁楠石這麼說:“現今社會太缺乏愛,我想把自己的公司變成很有愛的組織。”“如果我們這一代做得比較好一點,或許可以改變上一代的一些氛圍。”

    看到了沒有?年輕人看到上一代不懂得“愛”,也不想變成上一代的“樣子”,因此想用他們的做到,來改變上一代的我們。

    有關家庭的一句名言“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放在企業也適用,可改為“員工是老板的鏡子”,尤其是“九零後”年輕員工。用感恩的心向孩子學習,是父母最該做卻最少父母做到的事。企業老板和主管們也一樣。

    年輕人不想變成我們的樣子,提醒我們該看看自己到底弄成什麼樣子了。有關這件事,談細節會引起太多爭論,我建議直接談底線:“人能在地球上活多久?”所以命題隻有兩個:其一,如果我們照上一代的方式活,能在地球上活多久;其二,如果下一代照我們的方式活,能在地球上活多久。答案應該爭議不大:如果我們按上一代的方式活,或下一代不按我們的方式活,人都能在地球上活更久!

    誰闖了大禍?誰該向誰學習?難道還不清楚?當今世界的掌權者,比過去一代和下一代人都更不懂得愛,不夠愛自己,不夠愛別人,更不夠愛地球。然後大家居然在抱怨“下一代很難管理”,在研究“如何領導下一代”。

    別鬧了,老板和主管們,最需要改變的,其實是你自己。開始慚愧,開始反省,開始學習,開始虛心接受“被領導”!除了贖罪和改過,我們其實沒別的事可做。也許有一天,黨組織裡的年輕人開始覺得你付出了真心,開始覺得“變成你這樣子也不錯”,他們就會和你在一起了。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