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奇葩說李誕推介】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訂版理查德·道金斯正版現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合肥新華書店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理查德道金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0869449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08694498
    商品編碼:10026590611181

    代碼:68

        
        
    "

    道金斯經典名作40周年增訂版,20世紀百大經典名著之一

    新增6萬字回應40年來重要爭議;

    人生來自私,生命的意義何在?


    書名: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訂版)(平裝)

    代碼:68

    作者:理查德道金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日期:2018-10

    頁碼:496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ISBN:9787508694498


    1、極具影響力的科學家道金斯經典代表作,20世紀百大經典名著之一,40載,是一部不僅在領域更在社會科學領域具重要影響力的經典作品。2017年,在慶祝學會科學圖書獎30周年的民意調查中,被列為有史以來有影響力的科學書籍,於達爾文《物種起源》和牛頓《數學原理》。

    2、本書為40周年增訂版,在30周年版的基礎上新增道金斯對於《自私的》出版以來所引發爭議的重要回應,針對決定論、選擇論和適應論進行了詳細的辯駁,共計6萬餘字,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對於“自私的”的經典論述。

    3、從理解生命,更闡明人類久遠而深刻的過去;不隻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更以充滿想像力的絕妙論述回答人類面臨的重大課題:我們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生命有何意義,我們該如何認識自己?並提出大膽創見:我們生來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隻是求生的機器。復制、變異和淘汰這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現像的林林總總。

    4、本書出版40年來一直是極富爭議的話題,改變幾代人的世界觀,更將進化論從層面升華至文化層面,創造了“覓母”(meme,即文化)這一新型的復制名詞,對於文化進化的意義影響甚巨,道金斯提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我們,我們人類,能夠反抗自私的復制的暴政。

    5、 投資家查理·芒格、英國進化科學家漢密爾頓、知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清華大學科學史繫主任吳國盛、企業家羅永浩、文化名人梁文道、豆瓣創始人阿北等激賞。


    《自私的基因》於1976年出版之後便,是20世紀百大經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僅在領域更在社會科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經典作品。

    我們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生命有何意義,我們該如何認識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滿想像力的敘述回答了這些重要命題。道金斯在本書中提出大膽創見:我們生來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們自己,都隻是求生的機器。這本書是實實在在的認知科學,復制、變異和淘汰這簡單的三種機制可以演變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現像的林林總總。

    《自私的基因》更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世界觀。道金斯在書中將進化論從層面升華至文化層面,創造了“覓母”(meme,即文化)這一新型的復制因子名詞,特指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文化進化,並提出:在這個世界上,隻有我們,我們人類,能夠反抗自私的復制因子的暴政。

    《自私的基因》出版之後,在社會各界引發了重大爭議。本書為40周年增訂版,在30周年版的基礎上,新增道金斯對於這些爭議的回應,共計6萬餘字,主要探討了人們在決定論、選擇論,以及適應性上存在的普遍誤解,進而從的視角正確理解生命及其意義,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對於“自私的”的經典論述,形成這本特別的“延伸的”40周年增訂版《自私的基因》。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克裡斯蒂安

    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互動》[美]約翰·R. 麥克尼爾

    03《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6《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7《守夜人的鐘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戰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10《傳:眾生之源》(平裝+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

    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裡·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

    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美] 艾爾弗雷德·W. 克羅斯比

    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精裝)[美]雅克·巴爾贊

    15《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

    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

    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

    18《科學的誕生:科學新史(上下冊)》(平裝)[美]戴維·伍頓

    19《內戰,觀念中的歷史》[美] 大衛·阿米蒂奇

    20《第五次開始》[美]羅伯特·L. 凱利

    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平裝+精裝)[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22《黑暗大陸:20世紀的歐洲》[英]馬克·馬佐爾

    23《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如何開創一個理想世界》[荷]羅傑·布雷格曼

    24《民粹主義大爆炸:經濟大衰退如何改變 和歐洲政治》[美]約翰·朱迪斯

    25《自私的(40周年增訂版)》(平裝+精裝)[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權力與文化:日美戰爭1941—1945》[美]入江昭

    27《猶太文明:比較視野下的猶太歷史》[美] S.N.艾森斯塔特

    28《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美]尼爾·波茲曼

    29《黑火藥時代:中國、軍事創新與世界史上的西方崛起》[美]歐陽泰

    30《當代歐洲史》[美]斯圖爾特·休斯

    31《從航海圖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變歷史》[日]宮崎正勝

    32《1491:前哥倫布時代美洲啟示錄》[美]查爾斯·曼恩

    33《1493:物種大交換開創的世界史》[美]查爾斯·曼恩

    34《專家之死》[美]托馬斯·尼克爾斯

    35《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荷]弗雷德·斯皮爾

    ……後續新品,敬請關注……


    40周年增訂版說明

    40周年增訂版序言

    30周年版簡介

    第2版前言

    序言

    前言

    第1章 為什麼會有人呢?

    好奇的孩子常會問:“ 為什麼會有人呢?” 達爾文使我們能夠在面對這個問題時,給出一個切合實際的回答。生命有意義嗎?人生目的何在?人是什麼?我們在面對這些深刻的問題時,無須再求助於怪力亂神。

    第2章 復制因子

    它們存在於你和我的軀體內,它們創造了我們,創造了我們的肉體和心靈,而保存它們正是我們存在的理由。這些復制因子源遠流長。,我們稱它們為, 而我們就是它們的生存機器。

    第3章 不朽的螺旋圈

    DNA 分子因其太小而不能為肉眼所見,但它的確切形狀已被人類用間接的方法巧妙地揭示了出來。它由一對核苷酸鏈組成,兩條鏈相互交織,呈雅致的螺旋形,這就是“ 雙螺旋”或“ 不朽的螺旋圈”。

    第4章 機器

    北極熊可以有把握地預先知道,它們尚未出生的生存機器將會面對一個寒冷的環境。這種預測並不是進行思考的結果。它們從不思考:它們隻不過是預先準備好一身厚厚的皮毛,因為在以前的一些軀體內,它們一直是這樣做的。

    第5章 進犯行為:穩定性和自私的機器

    對於生存機器來說,合乎邏輯的策略似乎是將其競爭對手殺死,然後好把它們喫掉。盡管自然界會發生屠殺和同類相食的現像,但認為這種現像普遍存在卻是對自私理論的一種幼稚的理解。

    第6章 種族

    根據漢密爾頓的遺傳學說,我們很容易解釋氏族之間的仇殺和家族之間的爭鬥。的禁忌表明人類具有深刻的親緣關繫意識, 盡管禁忌在遺傳上的好處與利他主義無關。它大概與近親繁殖能產生隱性的有害影響有關。

    第7章 計劃生育

    個體之所以調節其窩卵數,絕非出自利他性的動機。它們不會為了避免過多地消耗群體的資源而實行節制生育。它們節制生育是為了大限度地增加它們現有子女的存活數,它們的目標同我們提倡節制生育的本來目標恰好背道而馳。

    第8章 代際之戰

    這是一種微妙的爭鬥,雙方全力以赴,不受任何清規戒律的約束。幼兒利用機會進行欺騙。它會裝成比實際更饑餓的樣子, 也許裝得比實際更年幼或面臨比實際更大危難的模樣。另一方面, 父母 須對這種欺騙行為保持警覺,盡力避免受騙上當。

    第9章 兩性戰爭

    鋻於精子易於散失,雄性魚 須等到雌性魚產卵後纔在卵子上。但這樣,雌性魚就有了難得的幾秒鐘時間可以趁機溜走, 把受精卵丟給雄性魚照管,使之陷入特裡弗斯所說的進退兩難的境地。

    第10章 你為我撓癢,我就騎在你頭上

    假設B 頭上有一隻寄生蟲,A 為它剔除掉。不久以後,A 頭上也有了寄生蟲,A 當然去找B,希望B 也為它剔除掉,作為報答。結果B 嗤之以鼻,掉頭就走。B 是個騙子,這種騙子接受了別人的恩惠,但不感恩圖報。

    第11章 覓母:新的復制因子

    我認為就在我們這個星球上,近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復制因子。它就在我們眼前,不過它還在幼年期,還在它的原始湯裡笨拙地漂流著。但它正在推動進化的進程,速度之快令原來的因子望塵莫及。這種新湯就是人類文化的湯。

    第12章 好人終有好報

    好人的數目注定要減少,善良在達爾文主義裡終將滅亡。這裡的“ 好人”還有另一種專有解釋,和俗語中的含義相差並不遠。但在這種解釋裡,好人則能“ 得好報”。

    第13章 的延伸

    我們可以進一步推理:一個生物體內的可以對另一個生物體有延伸表型影響。從其自身身體中逃逸出,操縱著外部世界。

    第14章 決定論與選擇論

    若干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們和神學家們一直都在爭論決定論觀點是否正確,以及它與一個人為自身行為所需承擔的道德責任之間是否有關聯性。

    第15章 對於化的制約

    我們所看到的動物很有可能是“過時的”,影響其建立過程的那些是在某個更早的時期為了應對與不同的條件而被選擇出來的。

    尾注

    參考書目

    第14、15章術語表

    評論集萃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41— )

    英國科學院 ,牛津大學西蒙尼“公眾理解科學”,進化論生物學家。他是英國科學作家,幾乎每本書都是書,並經常在各大媒體引起轟動。

    2005年,英國《前景》雜志會同 《外交政策》雜志評選出在世的100名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道金斯赫然在列。

    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他的觀念顛覆了我們對自身的幻覺,深刻影響了整整一個時代。

    其他主要作品有《延伸的表型》《祖先的故事》《盲眼鐘表匠》《地球上偉大的表演》《解析彩虹》《魔鬼的牧師》《攀登不可能的山峰》等。

    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非常了不起,對人類境況給出了基本的解釋,就投資來說,生物推理是非常有用的。交易進化與生物進化非常類似,因此,我們能夠預測出交易進化過程的結果。

    —— 投資家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

    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道金斯的這本《自私的》,而且也能讀懂這本書。書中運用豐富的技巧,展示出了進化論嶄新的一面。道金斯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運用簡單易懂的非語言,向大眾介紹了新近出現的進化論思想中頗為深奧的準數學主題。通篇閱讀本書之後,就連懷著廣闊視野、自認為知識淵博的生物學研究專家,都會為之驚嘆,感覺耳目一新。至少,此書令筆者甚為。再次重申,此書對於沒有科學基礎的讀者來說,也是輕松易懂的。

    ——世界知名進化科學家漢密爾頓(W. D. Hamilton)

    每一個對宇宙及其所處位置感興趣的讀者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書《動物行為》作者傑夫瑞·R.貝利斯(Jeffrey R. Baylis)

    達爾文的進化論100多年後,又在新的科學水平上出了更新的版本,道金斯的《自私的》就是一個饒有興味、頗富挑戰性的新版本。他提出進可能既不是物種,也不是群體,甚至也不是個體,而是。所謂自私,不過就是爭取自身的生存。              ——吳國盛/清華大學科學史繫主任

    《自私的》大的特點就是冷,比冷靜更冷的冷,不動聲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質,盡管這種結論不一定正確,卻告訴了我們一種可能: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與文明的終目的,可能是我們根本想不到的東西。

    ——劉慈欣/科幻作家、《三體》作者

    我其實是斷斷續續讀過些別的進化論、和進化心理學的流行讀物以後纔看了這本經典的。雖然懸念少些,但經典就是經典,每頁都非常值得。如果你想找出“生命的意義”來。這是很考驗人的,這本書幫不了你,但我個人隻是希望能早十幾年看到這本書。

    ——阿北/豆瓣創始人

    道金斯創造的覓母(meme)與相對。如果說生物能決定我們的行為,但還是會有一種文化影響生物,也許能解釋文化傳播的過程。

    ——梁文道/文化名人

    這本重要的書令人不能更興奮!                                              

    ——《經濟學人》

    《自私的》是那種讓讀者覺得這真是天纔的科普寫作!                        

    ——《紐約時報》

    《自私的》的精彩之處在於簡潔明了,對任何一個年齡段的讀者來說都是可以理解的。

    ——《 科學家》

    道金斯的作《自私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棒的是,道金斯用高超的技巧和清晰的表達將它展示出來。毫無疑問,這是有史以來好的科普作品之一。

    ——《紐約書評》


    第1章 為什麼會有人呢?

    行星上的智慧生物開始思索自身存在的道理時,纔算成熟。如若宇宙空間的生物蒞臨地球的話,為評估我們的文明水平,他們可能提出的個問題是:“ 他們發現了進化規律沒有?”30 多億年來,地球上一直存在著各種生命有機體,但對生命存在的道理,它們始終一無所知。後來,其中有一個人終於弄懂了事實真相,他就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說句公道話,其他人對事實真相也曾有過一些模糊的想法,但對我們存在的道理個做了有條理、站得住腳的闡述的卻是達爾文。好奇的孩子常會問:“ 為什麼會有人呢?”達爾文使我們能夠在面對這個問題時,給出一個切合實際的回答。生命有意義嗎?人生目的何在?人是什麼?我們在面對這些深刻的問題時,無須再求助於怪力亂神。動物學家辛普森(G. G. Simpson)在提出上面後一個問題之後,曾這樣說過:“ 現在我要講明的一點是,1859 年之前試圖回答這一問題的嘗試都是徒勞無益的,如果我們將其全部置於腦後,我們的境遇會更好些。”

    ,人們對進化論產生疑問,猶如懷疑地球繞著太陽轉的理論, 但達爾文進化論的全部含義仍有待人們去了解。在大學裡,動物學仍是少數人研究的課題,即使是那些決定選學這門課的人,往往也沒有理解其深刻的哲學意義。哲學以及被稱為“ 人文學科”的課程,現在講授起來,仍好像不曾有過達爾文此人。毫無疑問,這種狀況以後將會改變。不管怎樣,本書並無意於全面地宣揚達爾文主義,而著眼於探索進化論對一個特定問題所產生的種種影響。我的目的是研究自私行為和利他行為在生物學上的意義。

    除了學術意義,這個主題對人類的重要性也顯而易見。它關乎我們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的愛與憎、鬥爭與合作、饋贈與盜竊、貪婪與慷慨。這些本來是洛倫茨(Lorenz)的《論進犯行為》(On Aggression)、阿德裡(Ardrey)的《社會契約》(The Social Contract)和埃布埃爾—埃爾布菲爾特(EiblEibesfeldt)的《愛與憎》(Love and Hate)探討的主題。這3 本書的問題在於它們的作者鑄下了大錯。他們犯錯是因為他們誤解了進化論。他們地假定進化的關鍵在於物種(或者種群)的利益, 而不是個體(或者)的利益。可笑的是,阿什利·蒙塔古(Ashley Montagu)批評洛倫茨,說他是“(相信)‘ 大自然是殘酷無情的’的19 世紀思想家的‘ 嫡繫’……”。在我看來,洛倫茨和蒙塔古是半斤八兩, 二人都拒斥丁尼生這個短語的含義。與二人不同,我認為這句話極好地概括了我們對自然選擇(理論)的現代理解。

    我在開始論證之前,想先扼要地說明一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論點, 以及不是什麼樣的論點。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某人在芝加哥黑社會中長期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我們就能夠對他是什麼樣的人做一些猜測。我們可以想見,他的性格粗暴魯莽,動輒開槍,而且能吸引忠貞不貳的朋友。而推論並非是萬無一失的。但如果你知道一個人是在什麼情況下生活和發跡的,那你就能夠對他的性格做出某些推斷了。本書的論點是,我們以及其他動物都是各自的所創造的機器。在一個具有高度競爭性的世界上,像芝加哥發跡的匪徒一樣,我們的生存了下來,有的存續長達幾百萬年。這使我們有理由在我們的中發現某些特性。我將要論證,成功的一個突出特性就是其無情的自私性。這種的自私性通常會導致個體行為的自私性。然而我們也會看到,為了更地達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滋長一種有限的利他主義。上句中,“特殊”和“有限”是兩個重要的詞。盡管我們可能覺得這種情況難以置信,但對整個物種來說,普遍的愛和普遍的利益在進化論上簡直是毫無意義的概念。

    因此,現在我要講一下本書所不準備論證的點。我並不提倡以進化論為基礎的道德觀*,我隻是講事物是如何進化的,而不是講人類應該怎樣行動纔符合道德準則。我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我知道我有被人誤解的危險。有些人不能把闡述對事物的認識同提倡事物這兩件事區別開來,此類人實在為數太多。我自己也覺得,生活在一個單純以那種普遍的、無情的自私性法則為基礎的人類社會中將會令人厭惡至極。然而我們無論怎樣感到惋惜,事實畢竟就是事實。本書的主旨在於引起讀者的興趣,如果你想從中引出某種教益,那麼閱讀時,可以視之為一種告誡。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慷慨大度、相互無私合作的社會,那你就不能指望從生物的本性獲得什麼助益。讓我們設法通過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義灌輸到人們頭腦中去吧!因為我們生來就是自私的。讓我們懂得我們自私的居心何在,至少可以有機會去打亂它們的計劃,而這是其他物種從來沒能做到的。

    上述有關教育的議論, 然表明下面的觀點是的: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繼承下來的特性是明確固定、不容改變的。這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謬見。我們的可以驅使我們的行為自私,但我們也不 終生屈從。如果我們在遺傳上生來就是利他性的,再去學利他主義也許不那麼困難。在動物中,隻有人類受文化也受後天獲得的以及繼承下來的影響的支配。有人可能會說,文化是如此之重要,以至於不論自私與否, 它與我們對人類本性的理解毫不相干。另有一些人也會不同意這種說法, 這完全取決於在作為人類特性的決定性因素“ 是本性還是教養”的辯論中,你站在什麼立場上。這就使我要講一講本書不準備論證的第二點。在“ 本性和教養”的爭論中,本書不支持這一或那一立場。當然我有自己的觀點,但我不打算表達出來,隻在後一章中,把我的觀點融合到了我闡述的文化觀點中。如果確實證明同現代人的行為毫不相干, 如果在動物界中我們在這方面確實是 的,那麼至少探究一下我們在如此短期內成為例外的規律,仍將興味無窮。而假如我們這一物種並不像我們一廂情願的那樣是個例外的話,研究這一規律就更加重要。

    本書不準備論證的第三點是,不對人類或其他某一種動物的行為細節進行描述。隻有在舉例說明時,我纔使用有事實根據的細節。我不會說:“ 如果你看一下狒狒的行為,就會發現它們的行為是自私的,所以人類的行為也可能是自私的。”我的關於“ 芝加哥匪徒”的論證在邏輯上與此迥然不同。真實情況是,人和狒狒都是經由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如果你注意一下自然選擇進行的方式,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經由自然選擇進化而來的任何東西應該都是自私的。因此我們可以預見到, 當我們去觀察狒狒、人類和其他生物的行為時,一定會發現它們的行為是自私的。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預見是的,如果我們所觀察到的人類行為的確是利他性的,我們就會遇到某些令人迷惑不解的事情, 需要進行闡明。

    我們需要有一個定義,然後再進一步探討。如果一個實體,例如狒狒,其行為的結果是犧牲自己的利益,從而增進了另一同類實體的利益, 該實體就被認為是具有利他性的。而自私行為的效果恰好相反。我們所謂的“ 利益”就是指“ 生存的機會”,即使行為的效果對事實上的生與死所產生的影響小得微不足道。人們現在體會到,對生存概率的影響, 在表面上看來,哪怕是極微小的,也能夠對進化發生很大的作用。這是對於達爾文學說新解釋所產生的一個令人喫驚的後果,因為這種影響有大量的時間可供其發揮作用。

    上述有關利他和自私的定義是指行為上的,而不是指主觀意識上的, 弄清這一點至關重要。在這裡我的旨趣不在動機的心理學方面,我不準備去論證人們在做出利他行為時,是否“ 真的”私下或下意識地抱有自私的動機。他們或許是,或許不是,也許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但無論怎樣,這些都不是本書所要探討的內容。我的定義隻涉及行為的效果, 是降低還是提高這個假定的利他主義者生存的可能性,以及這個假定的受益者生存的可能性。

    說明行為對生存所產生的遠期影響是一件異常復雜的事情。事實上, 在把這一定義運用於實際行為時,我們 須用“明顯的”這個詞來修飾提到的實際行為。一個明顯的是利他性的行為表面看去似乎(不管可能性何其小)使利他主義者有較大的可能死亡,而受益者有較大的可能生存下來。更仔細地觀察一下,我們常常會發現明顯的利他行為實際上是偽裝起來的自私行為。我要再次聲明,我絕不是說它們的潛在動機都是心懷自私。我的意思是,這種行為對生存可能性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同我們原來的設想正好相反。

    現在我來舉一些明顯的自私以及明顯的利他行為的例子。每當討論我們自己這一物種時,要避免思想上的主觀性習慣是困難的,因此我將以其他動物為例。先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有關個體動物的自私行為的例子。

    黑頭鷗集群築巢,巢與巢之間相距僅幾英尺,雛鷗剛出殼,嬌嫩幼小無防衛能力,易被吞食。一隻黑頭鷗等到它的鄰居轉過身去,或許趁它去捉魚時,便撲上前去將它鄰居的一隻雛鷗一口囫圇吞下去,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就這樣它喫了一頓營養豐富的大餐,而不 再費神去捉魚了,也不 離開它的巢,使其失去保護。

    雌螳螂那種喜食同類的可怕習性,更是人們所熟知的。螳螂是食肉的大昆蟲,它們一般吞食比它們小的昆蟲,如蒼蠅等。但它們會襲擊幾乎活的東西。交配時,雄螳螂小心翼翼地爬到雌螳螂背上,騎著進行交配。雌螳螂一有機會就把雄螳螂喫掉,首先把頭咬掉,這發生在雄螳螂接近時,或在剛一爬上去之後,或在分開之後。按理說,雌螳螂似乎應等到交配完,再開始喫雄螳螂。但腦袋的丟失,似乎並不會打亂雄螳螂身體其餘部分進行交配的進程。的確,由於某些神經中心位於昆蟲的頭部,把頭喫掉可能反而會雄性的性活動。*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倒不失為一種額外收獲。主要的收獲是雌螳螂飽餐了一頓。

    雖然這些同類相食的例子同我們的定義很契合,但“ 自私”這個詞就未免有點輕描淡寫了。對於南極洲帝企鵝的那種所謂膽怯的行為, 我們也許更能直接地寄予同情。可以看到它們佇立在水邊,由於有被海豹喫掉的危險,在潛入水中之前躊躇猶疑。隻要有一隻先潛入水中,其餘的就會知道水中是否有海豹。自然沒有哪一個肯當試驗品,所以大家都在等,有時甚至相互往水中推。

    更為常見的自私行為可能隻不過是拒絕分享某些珍視的東西,如食物、地盤或配偶等。現在舉一些明顯的利他性行為的例子。

    工蜂的刺螫行為是抵御蜂蜜掠奪者的一種十分的手段。但執行刺螫的工蜂是一些敢死隊隊員。在刺螫這一行動中,一些生命攸關的內髒通常要被拖出體外,工蜂很快就會因此而死去。它的這種自殺性使命可能把蜂群儲存的重要食物保存了下來,而它們自己卻不能活著受益了。按照我們的定義,這是一種利他性行為。請記住,我們所議論的不是有意識的動機。在利他性行為以及自私性行為的例子中,這種有意識的動機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這些同我們的定義都不相干。

    為朋友獻身顯然是一種利他性行為,但為朋友冒點兒也是一種利他性行為。有許多小鳥在看到捕食類飛禽,如鷹飛近時會發出一種的警告聲,鳥群一聽到這種警告聲,就采取適當的逃避行動。非直接的證據表明,發出這種警告聲的鳥使自己處於特別危險的境地,因為它把捕食者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身上。這種額外並不算大,然而按照我們的定義,乍看之下至少還稱得上是一種利他性行為。

    動物利他行為中普通、明顯的例子,是父母,尤其是母親對其子女所表現的利他性行為。它們或在巢內,或在體內孕育這些小生命,付出巨大代價去喂養它們,冒很大去保護它們免受捕食者傷害。在這裡隻舉一個具體例子,許多在地面築巢的鳥類,當捕食者,如狐狸等接近時,會上演一出“ 調虎離山計”。雛鳥的母親一瘸一拐地離開巢穴, 同時把一邊的翅膀展開,好像已經折斷。捕食者認為獵物就要到口,便舍棄那個有雛鳥安臥其中的鳥巢。在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雌鳥時,它終於放棄偽裝,騰空而起。這樣,一窩雛鳥就可能安然無恙,但它自己卻要冒點。

    我不準備以講故事的方式來闡明一個論點。經過選擇的例子對任何有價值的概括來說從來就不是重要的證據。這些故事隻不過是用來說明在個體水平上,我所講的利他性行為以及自私性行為是什麼意思。本書將闡明如何用我稱之為的自私性這一基本法則來解釋個體自私性和個體利他性。但我首先需要講一下人們在解釋利他性時常犯的一個特別,因為它流傳很廣,甚至在學校裡被廣為傳授。

    這種解釋的根源在於我已提到過的,生物之進化是“ 為其物種謀利益”或者是“ 為其群體謀利益”這一概念。這種的概念如何滲入生物學領域是顯而易見的。動物的生命中有大量時間是用於繁殖的,我們在自然界所觀察到的利他性自我犧牲行為,大部分是父母為其下一代而做的。“ 使物種永存”通常是繁殖的委婉語,物種永存無疑是繁殖的一個 然結果。隻要在邏輯推理時稍微引申過頭一點,就可以推斷,繁殖的“ 功能”就是“ 為了”使物種永存。從這一推斷再向前邁出的一小步,就可得出結論說,動物的行為方式一般以其物種的永恆性為目的,因而纔有對同一物種的其他成員的利他主義行為。

    這種思維方式能夠以模糊的達爾文主義的語言表達出來。進化以自然選擇為動力,而自然選擇是指“ 適者”的有差別的生存。但我們所談論的適者是指個體,種屬,物種,還是其他什麼?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並無多大關繫,但涉及利他主義時,這顯然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在達爾文所謂的生存競爭中進行競爭的是物種,那麼個體似乎可以恰如其分地被認為是這種競爭中的馬前卒。為了整個物種的更大利益,個體就得成為犧牲品。用詞稍雅一點,一個群體,如一個物種或一個物種中的一個種群,如果它的個體成員為了本群體的利益準備犧牲自己,這樣的一個的可能性要比與之競爭的另一個將自己的自私利益放在首位的群體小。因此,世界多半要為那些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個體所組成的群體所占據。這就是溫—愛德華茲(WynneEdwards)在其一本的書中公之於世的“ 類群選擇”理論。這一理論後為阿德裡在其《社會契約》一書中所普及。另一個正統的理論通常叫作“個體選擇”理論,但我個人卻偏愛使用“選擇”這一名詞。

    第14章 決定論與選擇論

    阿道夫·希特勒死後很久,仍有一些謠言流傳不息,堅持說有人看到他好端端地生活在南美地區或是丹麥。多少年來,還是有不少對希特勒並無熱愛之心的人不願接受這個人已然斃亡的事實,其人數之眾令人驚異(TrevorRoper 1972)。在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個廣為散布的傳言,說是有十萬俄軍士兵已經在蘇格蘭登陸了,“靴子上還覆蓋著雪”。顯然,這則傳言來自那場難以忘卻的大雪留下的鮮活記憶(Taylor 1963)。我們這個時代也有它自己的都市傳說,比如有計算機持續不斷地給住戶發去百萬英鎊的電子賬單(Evans 1979), 或是領著救濟金的乞丐卻衣著光鮮,住著政府救助性質的公租房,房子外面停著兩輛價值不菲的汽車。類似這樣的傳聞已經聽得人耳朵起了繭子。有些謊言,或是半真半假的傳言,似乎會令我們積極主動地想要去相信並傳播它們,哪怕這些消息令我們感到不舒服。而有悖常理之處在於,我們這樣去做的原因之一,可能恰恰就是因為這些消息令我們感到不舒服。

    在這類流言之中,有相當高的比例是與計算機和電子“芯片”有關的,或許是因為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真的有如閃電一般。我就認識一位老人,言之鑿鑿地宣稱“ 芯片”正在越俎代庖,代行人類之職,從“開拖拉機”到“讓女人懷孕”,不一而足。正如我後面會向大家展示的那樣,則是另外一大批流言的源頭所在,甚至比計算機相關的流言還要多。想像一下吧,要是我們把和計算機這兩類影響力巨大的流言結合在一起會怎麼樣?我覺得我很可能不小心做出了這樣的事情, 在我前一本書的讀者心中完成了這一不幸的組合,而其後果是可笑的誤解。好在,這樣的誤解並未廣泛傳播,但是仍然值得吸取教訓,避免在此再犯同樣的—這正是寫作本章的目的之一。我將會揭穿決定論的迷思,並為大家解釋:為什麼有些說法會被不幸地被誤解為決定論,可我們還是不得不使用這樣的說法。

    曾有一位書評人針對威爾遜1978 年出版的《論人的天性》(On Human Nature)評論道:“ 雖然他並未像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裡那般激進,將與性有聯繫的都認為是‘ 薄情’的,但是威爾遜還是認為人類男性有著遺傳而來的一種天性,傾向於實行一夫多妻制,而女性傾向於忠貞的兩性關繫。他的潛臺詞無非是:女士們,別責怪你的丈夫出去亂搞了,他們在遺傳上就是如此編程設置的,那可不是他們的錯。決定論一直就徘徊在後門外,想要偷偷潛入進來。”(Rose 1978)。這位書評人的暗示很明確:他批評該書的作者相信存在一些會迫使男人們不可救藥地成為玩弄女性的人的,別人卻還不能因此指責他們婚內出軌。看到這篇書評,讀者就會產生這樣的印像:那些書的作者在“天性與教化”的爭論[1] 中支持前者,甚至是徹頭徹尾的遺傳論者,有著男性沙文主義的傾向。

    實際上,我的書中關於“薄情的雄性”那一段,原本並非是關於人類的。那隻不過是一個數學模型,對像不是任何一種確定的動物(我寫的時候心裡想的是某種鳥,不過也無所謂啦)。很明確的一點是,那不是關於的數學模型(下文會談到這一點),要真是關於的模型, 那它們就不是與性有聯繫的了,而是受到性的限制。在梅納德·史密斯(Maynard Smith 1974)看來,那是關於“ 策略”的數學模型。之所以設定“ 薄情”的策略,不是因為這是雄性們的行為方式之一,而是因為它是兩種假設出來的可選策略之一—與之相對的是“ 忠誠”的策略。這個非常簡略的模型是為了描繪某些特定條件而存在的:處在一些條件之下,薄情的策略會為自然選擇所青睞;而處在另一些條件之下,得到青睞的則是忠誠的策略。在這樣的研究中,並沒有預先假定雄性會更有可能撚花惹草,而非忠誠。事實上,在我發表的一項模擬運行中,精彩的就是一個混合型的雄性群體,其中采取忠誠策略的比例還略微占優一些(Dawkins 1976a, p.165,還可以參見Schuster & Sigmund 1981)。羅斯評論中的誤解還不止這一處,而是多處混合式的誤解,體現了一種毫無節制地急於去誤解的衝動。這與覆雪的俄軍軍靴,或是正漸漸取代男人的角色、奪走拖拉機駕駛員工作的小小黑色芯片本質上是一回事,它們都是某類有著強大影響力的迷思的表現形式。具體到我們要談的問題上, 那就是關於的巨大迷思。

    的迷思集中體現在了羅斯的評論裡插入的那段小幽默中,說女士們不應該責怪丈夫們出去亂搞。這正是關於“ 決定論”的迷思。顯然,對於羅斯而言,決定論的“決定”有著全然哲學意味上的不可逆轉的 然性。他毫無根據地認定,如果存在一個以實現目標X為目標,那就意味著X將是不可避免的結果。如另一位“決定論”的批評者古爾德(Gould 1978, p.238)所說:“要是有什麼編好了的程序決定著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那我們的這些特征就是不可抗拒的。我們多也就能引導這些特征,但絕不可能通過我們的意志、教育或文化來改變它們。”

    若干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們和神學家們一直都在爭論決定論觀點是否正確,以及它與一個人為自身行為所需承擔的道德責任之間是否有關聯性。毫無疑問,這樣的爭論還將持續若干個世紀。我猜羅斯和古爾德都是決定論者,因為他們都相信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有著物質的、唯物的基礎。我也相信這一點,我們三個人可能也全都認同:人類的神經太復雜了,所以在實際處理問題時,我們大可以忘了決定論,就當作是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一樣或許能夠放大在根本上具有不確定性的物理事件。我希望在此說明的觀點是:無論一個人在決定論的問題上持何種立場,前面再多加上“”二字並不會導致任何改變。如果你是一個純粹的決定論者,你會相信你的所有行為都是由之前的物質因素預先決定好的,而且你或許會相信或不相信,你因此不能夠為自己肉體上的不忠負責。但是,倘若真是如此,那些物質因素是否是的因素,又能導致什麼不同呢?為什麼的決定因素就會被認為比“ 環境的”因素更加不可抗拒,更能夠讓我們免於被指責呢?

    有些人雖然沒有任何理由,卻還是相信:與環境的因素相比,纔具有決定性。這種想法就是一種迷思,並且有著非比尋常的頑固性,還能夠帶來真實的痛苦情緒。本來,我並沒有明確地認識到後這一點,直到1978 年 科學促進會某次會議上的提問環節,我纔因一件事情受到觸動,有了這樣的認識。當時,一位年輕的女士向演講者—— 一位的“社會生物學家”—發問:在人類心理學上,有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兩性差異?我幾乎沒太聽清演講者的回答,因為我被這個問題所夾帶的強烈情緒震驚了。那位女士似乎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重要,幾乎都要哭出來了。有那麼一小會兒,我是真的犯傻了,對她的表現備感迷惑,但是我馬上就意識到了她這種表現的原因所在。之前有什麼事情或是什麼人——當然不會是那位令人尊敬的社會生物學家——誤導了她,令她以為的決定力是性的。她一定是當真相信,如果她提的問題真要有個“肯定”的答案,那麼她作為一名女性就注定無法逃避一輩子圍著孩子和廚房打轉的家庭婦女式生活。但是如果她與我們大多數人不同,是一位特別加爾文主義式的決定論者,那麼無論那些決定因素是的還是“環境的”,她苦惱的程度應該會是一樣的。

    當我們說一樣事物決定另一樣事物時,到底意味著什麼?哲學家更多考慮的是因果關繫,可能還會給出證明。但是對於的生物學家而言,因果關繫隻不過是簡單的統計學概念而已。從實踐上來講,我們永遠不可能證明一個特定的觀察到的事件C導致了一個特定的結果R,盡管我們常常會認為這是極有可能發生的。生物學家在工作中往往會從統計角度來證明:R 類事件總接著C類事件發生。要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們需要這兩類事件的若干對實例纔行,一則傳聞可遠遠不夠。

    ^_^:e9625c51a5a3fd27198b502ddfaf84d7

    ^_^:a3038510d24f0cf43700b49be178559f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