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後浪正版現貨 當自然賦予科技靈感 8開本 人類的發明智慧 常常源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合肥新華書店
    【市場價】
    772-1120
    【優惠價】
    483-700
    【作者】 潘文柱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9617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店鋪:合肥新華書店圖書專營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96177

    商品編碼:70302606928
    開本:8開

    作者:潘文柱

        
        
    "

    著   者:[法]瑪特·富尼耶(Mat Fournier)       

    譯   者:潘文柱                                     字  數:100千

    書   號:978-7-210-09617-7                        頁  數:160          

    出   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印  張:20

    尺   寸:235毫米×305毫米                         開  本:1/8

    版   次:2017年10月第1版                        裝  幀:方脊精裝

    印   次:2017年10月第1次印刷                   定  價:128

    瑪特·富尼耶(Mat Fournier),畢業於巴黎第八大學,為法國文學和比較文學,現為 伊薩卡學院助理教授。童年和青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梅康圖爾山林間度過,學習過動物、植物和景觀方面的知識。

    譯者簡介

    潘文柱,出版人、翻譯。出生於廣東省英德市,畢業於中山大學法語繫。

    億萬年來,大自然中種類繁多的植物和動物經過優勝劣汰的進化過程,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態和功能,這些多樣性中包含了大量可以幫助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於是,懂得觀察的工程師、建築師和科學家就向慷慨的大自然學習那些簡單而有效的想法,進而發展出了仿生學……

    本書以精彩案例講述植物和動物如何啟發了發明家、工程師、建築師、科學家,也講述了仿生學如何成為現代科學研究中有前景的學科之一。在每一個對頁裡,左頁介紹一種植物或動物啟發一種或多種仿明的故事,另有多個小模塊,向我們展示了這種植物或動物的物種信息、奇特策略以及由它們引發的“想像出的發明”;右頁則是該植物或動物的標本照片,以及由插畫師蒂特瓦內(Titwane)繪制的發明原理圖。

    日新月異的科技可能已經將書中所稱的“我們或許能夠發明”和“正在研究”變成了現實,而“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或許已經過時。但無論如何,這些仿明的故事依然充滿趣味,我們從中看到的大自然的巧妙與慷慨,也過時。更多關於仿生學的妙趣有待讀者朋友們在閱讀過程中悉心發現。

    億萬年來,大自然中種類繁多的植物和動物經過優勝劣汰的進化過程,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形態和功能,這些多樣性中包含了大量可以幫助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於是,懂得觀察的工程師、建築師和科學家就向慷慨的大自然學習那些簡單而有效的想法,進而發展出了仿生學……

    本書以精彩案例講述植物和動物如何啟發了發明家、工程師、建築師、科學家,也講述了仿生學如何成為現代科學研究中有前景的學科之一。在每一個對頁裡,左頁介紹一種植物或動物啟發一種或多種仿明的故事,另有多個小模塊,向我們展示了這種植物或動物的物種信息、奇特策略以及由它們引發的“想像出的發明”;右頁則是該植物或動物的標本照片,以及由插畫師蒂特瓦內(Titwane)繪制的發明原理圖。

    日新月異的科技可能已經將書中所稱的“我們或許能夠發明”和“正在研究”變成了現實,而“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或許已經過時。但無論如何,這些仿明的故事依然充滿趣味,我們從中看到的大自然的巧妙與慷慨,也過時。更多關於仿生學的妙趣有待讀者朋友們在閱讀過程中悉心發現。

    前  言

    仿生學是什麼?

    仿生學,是代達羅斯(Daedalus),他為了帶上他的兒子伊卡洛斯(Icarus)逃離囚禁他們的島嶼,而制作了飛鳥的翅膀。那雙翅膀如此,以至於年輕的伊卡洛斯忘記了自己並非一隻鳥,竟冒著生命危險飛向太陽——我們都知道結局是什麼。在對這則神話的闡釋中,我們常常忘記代達羅斯的天纔發明,他實現了人類的夢想——飛翔,而且他是通過研究與模仿自然而實現的。

    仿生學,是中國的一個村子,宏村。那兒的居民在800年前,將村子布局成了一頭牛的樣子。不過這並非簡單的形狀上的模仿,因為宏村擁有一套依照該動物的消化而修建的水利網絡。仿照動物腸道而挖掘的水道可使淨水流經居住的地方;污水則彙集來灌溉農作物。

    仿生學,是一位英國園丁,他在缺少一個足夠大的溫室來庇護他視如掌上明珠的巨大睡蓮的情況下,從睡蓮的葉子中得到啟發而建造了一種新型溫室。這裡所說的溫室成為了一種新型建築的起點,它使得玻璃護板的組為可能;這位園丁,約瑟夫·帕克斯頓(Joseph Paxton),出於他對建築學的貢獻,大英帝國授其為爵士。而那種睡蓮叫做維多利亞睡蓮(王蓮),帕克斯頓是 個成功讓它在溫室中生長的人。

    仿生學,顯而易見,就是對生命體的模仿,對自然過程的模仿,目的是創造新的技術或改良已有的技術。這本書講述的是動物以及植物如何啟發了發明家、工程師、建築師、科學家……這些例子都發生在久遠的過去或者更近一些的時期。本書也講述了仿生學如何成為現代科學研究中有前景的學科之一—無論是在發現還是在發明方面,它都擁有迷人的前景,尤其促進著環境型技術的發展,如無污染科技、可循環材料、可再生能源,以及顯著減少能源消耗甚至零消耗的新技術……所有這些都像一個溫柔的夢境。然而,它們的可能性——技術解決方案——都已經在大自然中呈現了。如空氣調節和零能耗集水方案,都已經存在了。有些發明已經上市銷售了,比如“天然”的外層(它由於表面的結構而變得,而非借助於化學物質)、一種不含任何有毒物質的工業木膠,以及建築的自動清潔塗層——這三種產品分別模仿了鯊魚、貽貝以及蓮花的特性。

    書中所描寫的一些發明和方案會讓人想到科幻小說,因為如今仿生學對科技的影響顯而易見。如太空探測器會像飛蛾一樣飛行,太陽能板能像綠色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飛艇可以像鱒魚遊動一樣推進……所有這些發明都是極其嚴肅的,而且,在短期和長期之內,它們都會成為我們現實生活的一部分。

    不斷重啟的歷史

    仿生學這個詞語是新近產生的,但它的歷史卻並不短暫。事實上,我們不知道早的人類科技是如何誕生的,也對初的發明者知之甚少……

    不過,我們卻能知道,人類住得離大自然越近,他們就越模仿自然——顯而易見。比如,生物學及仿生學學家戈捷·沙佩勒(Gauthier Chapelle)認為,因紐特人應該是從北極熊的巢穴中學習了如何建造他們的冰屋——這些冰屋同樣具有空氣調節。一種動物教會人類某種技能或者某種生產秘訣,此類傳說多不勝數。在北美洲的沙漠裡,或許就是胡蜂裡的工蜂教會了印第安人如何用黏土建造他們的住房——這種住房神奇地抵擋了外部的炎熱。在非洲,或許就是白蟻講授了建築的藝術——同樣是這些白蟻,使得一種零消耗空調在20世紀末被投入使用。

    仿生學的歷史是一段不斷重啟的歷史:在每一個時期,人們都從大自然中探尋解決技術難題的方法。比如,航空技術的先驅們花費數年時間觀察鳥類、蝙蝠、昆蟲甚至種子的飛行。

    這同樣也是一段完結的學習歷史:人類的技術不斷發展,我們對自然的認識以及對自然的觀察方式也在不斷革新。例如,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家威廉·巴特洛特(Wilhelm Barthlott)通過觀察終發現了蓮花效應,這項發現促成了自潔外層的產生。

    仿生學的歷史同樣也是愛好者們創造的歷史:自然學家、發明家、工程師、生物學家、建築師……所有人都以各自的方式,為大自然的精巧和富饒著迷(不過,這並不代表他們是現代意義上的“生態學家”)。

    同時,仿生學的歷史還是不同學科知識相遇、共同發現和相互踫撞的歷史。

    飛行的先驅們

    列奧納多的撲翼機

    是誰說過“鳥是一個遵照數學原理運行的工具,人類需要做的,就是造出一臺足以復制它每一個動作的機器”?毋庸置疑,是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正是他在15世紀開啟了我們所了解的生物仿生學。

    在列奧納多所有的研究與工程計劃中,占重要地位的是他為之著迷的“學習飛行”。在他看來,隻有以“數學的方式”,也就是科學的方式,來觀察動物纔能得到答案。他的素描本記錄了他對鳥類、蝙蝠以及蜻蜓等動物的飛行動作和技術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在所有的飛行方式中,他特別關注的是鳥類的撲翼飛行,他對這種飛行方式從起飛到著陸做了分解觀察。正是以這種方式,列奧納多·達·芬奇將軀干中心與推力中心分離,這成為了所有飛行器研究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他同樣致力於對鳥類翅膀的觀察,觀察它們的解剖學構造、羽毛分布以及羽毛的結構。

    對撲翼飛行的研究促使他設計了一種由人力推進的飛行器——撲翼機(Ornithopter,在希臘語中,ornithos意為“鳥”,pteron意為“翅膀”)。列奧納多·達·芬奇在1485年完成了撲翼機的初稿:它的兩片巨型翅膀由一個滑輪裝置帶動,滑輪裝置則由腳踏板提供動力。

    不過這個飛行器存在一些顯然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首先,在那個時期能使用的材料都太重了——按照撲翼機的設計稿,它將會超過300kg;其次,即使是以強壯的腿而非手臂驅動,人類的肌肉占體重的比例依然比鳥類小得多——人類無法夠快地扇動翅膀來讓機器留在空中。

    在撲翼機之後,列奧納多·達·芬奇專注於研究掠食性鳥類的飛行——滑翔飛行。四百年餘後,這成為了奧托·李林塔爾(Otto Lilienthal)的選擇,而且正是李林塔爾促成了初的滑翔機的順利飛行,雖然他並非從掠食性鳥類,而是從鸛的身上汲取靈感(見第106頁)。

    列奧納多·達·芬奇還繪制出了人類所知的 個懸掛式滑翔機的模型。這是一個可操作的模型,後來的復原模型已經為此提供了證明。至於撲翼機,它所面臨的問題並沒有被19世紀的航空發明家們解決,而是再過一百年後由 發明家保羅·麥卡克萊迪(Paul MacCready)解決,保羅·麥卡克萊迪讓一架人力推動的機器成功飛行(見第108頁)。而根據列奧納多·達·芬奇的設想而制作的 架撲翼機直到2010年秋天纔出現,它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師生共同制作,被稱為“雪鳥(Snowbird)”。這架撲翼機有32m長的翼展(接近波音737的機翼長度),接近43kg的質量。其翅膀的長度和靈敏性使得它能夠持續拍打,產生維持一定高度的動力。雖然可以說這隻是一項特殊的試驗,但制作了“雪鳥”的團隊看中的卻是在它身上蘊藏的航空發展的靈感源泉:列奧納多·達·芬奇設計的撲翼機提供了依靠自主能源飛行的初模型之一。

    喬治·凱利的動物圖集

    “航空之父”——英國人這樣稱呼喬治·凱利(George Cayley)。在19世紀,這位天纔的工程師研發了數不清的飛行器。更重要的是,正是他建立了關於飛行原理的科學基礎,其中就包括用尾翼來平衡飛行器的 要性。我們還得留意到,凱利同列奧納多·達·芬奇一樣,從來沒有親自制作過在他所處時代的技術條件下具備起飛可能性的機器。

    與列奧納多·達·芬奇一樣,凱利也專注於大自然提供的模型。在1808年,他確定了他自己的撲翼機模型,設計靈感來自蒼鷺——為了更近距離地觀察這種動物,他在自己的府邸內用打下了一隻……他的撲翼機復制了受害動物的外形和比例。然而,凱利並沒有僅靠觀察鳥類來設計他的模型。在飛艇發明二十五年後,這位英國工程師改善了自己的飛艇模型,而靈感來自鱒魚(見第86頁)……植物,尤其是植物的種子,也向他提供了更富有成效的模型:楓樹的翅果(見第38頁)讓他構想出了螺旋槳的基礎結構;而蒲公英則讓他設計出了錐形降落傘。

    作為嚴謹的工程師,凱利並不滿足於復制或者發明新的機器外形,他同樣借助化的計算;他知道,一架機器如果不是從推動到外形都無缺,那它就不能飛行。出於這樣的理由,他開始設計一種他宣稱的“少阻力的堅固外形”——這契合後來人們所熟知的

    流線型。根據喬治·凱利的計算,這種“少阻力的堅固外形”正好對應海豚的身形。20世紀70年代,即一個多世紀以後,關於層流的研究證實了凱利的直覺:與金槍魚一樣,海豚也是這一領域的學習榜樣。

    1857年凱利去世後,還要經過好幾代人的時間,纔等到 架懸掛式滑翔機在1891年的飛行。隨後是初的飛機在20世紀初面世。航空歷史上初幾十年裡的這些先驅們的靈感大多來自動物:阿代爾(Ader)的蝙蝠、埃特裡希(Etrich)的鴿子、李林塔爾的鸛……

    然而這隻是一個開始。在整個20世紀,航空歷史上寫滿了由細致觀察自然而得出的發現。猛禽強有力的飛羽啟發人們修改機翼的外形以避免顛簸;海豚的皮膚使得開發一種減少空氣阻力的塗層成為可能;群飛的候鳥為共同飛行的飛機給出燃油的提示……

    機器仿生學:當機器模仿自然和人類

    如果我們模仿的動物是人類,這還算是仿生學嗎?在20世紀中期,就像一百年前的航空科學那樣,機器人科學吸引了研究者和大眾的興致。隨之而來的,是創造出人造的人類復制品的美夢(或者噩夢)。幾十年後,這種痴迷和它所引發的恐懼已有一些消退。不過,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科學——機器仿生學(bionics,可譯為“仿生學”。一般認為bionics這個詞和這門學科是在1960年由斯蒂爾首先提出。但在法語環境中,該詞對應bionique,通常指從動植物身上獲取靈感來創造新的科技,可以說是狹義的仿生學。——譯注),取得了令人贊嘆的進步。

    20世紀60年代初,“機器仿生學”一詞通過 代頓的一場會議而得到傳播,這場會議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

    這場會議的倡導者是傑克·斯蒂爾(Jack Steele), 軍方的研究者和軍官。當時冷戰正酣,傑克·斯蒂爾意識到一些或許能為生物學打開前進大門的可能——如果它們是在武器領域得到開發的話。從間諜機器人到水陸兩棲的越野運載工具,從機器人到變異動物……這是一個世界的開端,它會為科幻小說提供素材——但不止於此。

    代頓的會議標志著傑克·斯蒂爾所稱的“機器仿生學”的研究者的 次聚集。他將這門學科定義為“模仿生物原理來建造技術,或使人造技術具有生物特征或類似於生物的科學”。這樣的定義不僅包括模仿人類的發明,而且還與仿生學定義有部分相交。

    不過,機器仿生學這一術語如今更多地關聯著機器人科學和修復學——就是模仿生命體,以及研發能夠“移植”到生命體中的人造肢體和器官。

    我們還記得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在漫畫和電視連續劇中出現的人物的“仿生”四肢。幾十年過後,它們幾乎成為了現實。這種肢體尤其得益於人造肌肉的發明,它能夠遵從電流刺激反應。

    人造肌肉由一種新型材料——電活性聚合物制成,在20世紀的後幾年裡研發成功。不足之處是它在力量方面還有待提高。在後的實驗中,它在力量方面還是比人類肌肉差了許多……

    另一方面,憑借目前神經學上的知識已經足以造出一種既模仿人類肢體外形,又遵照主人的神經命令的假體。而且,在不遠的將來,它能夠向大腦傳導信息,讓它的穿戴者能夠“感受”到它在觸踫某些東西。

    爭奪空間的動物-機器

    一隻甲殼蟲與一臺計算機有哪些相似之處呢?答案遠遠多於我們能想到的。在科幻作家們的想像中,機器人就如同人類的復制品。

    事實上,的機器人研究將希望寄於動物身上。動物們——甚至在某些情況下,還有植物們——能夠教給機器人的,首先就是它們的移動方式。動物的移動方式多樣且絕妙,挑戰著人類運載工具的原則。某些動物能在水面上或天花板上行走,或者比任何直升機都能更穩定地懸停,或者能從一道裂縫潛入物體內部,或者能在地底下穿行……動物們掌握了無數工程學問題的答案,隻要我們能成功地模仿它們。

    如果說動物們的移動方式極其高效,那首先是因為它們能夠適應它們的生存環境。請想像一個 須在海底走動的機器人:還有比能抵抗著水流在礁石中行動的甲殼類動物更好的學習榜樣嗎?這就是機器龍蝦,一個機器人-龍蝦的結合體(見第60頁),它專門用於探索海岸邊的水下部分。同它的模仿對像一樣,這個機器龍蝦也具有一個能夠抵抗外界壓力的甲殼;除此以外,它的外形也使得它能夠在重力小於地面的水中依然保持緊貼海底。機器龍蝦隻不過是數十種忠實模仿動物的外形和移動方式的機器人之一。機器蝸牛(RoboSnail,名字來源於一種水生蝸牛)——一種能征服空間的機器——同樣能在水下移動,不過需要黏附在載體上。機器七鰓鰻的發明能讓人更深入地理解爬行動作和“感受器”,即將神經衝動從身體的一部分傳導到下一部分的接收器。另外,還存在機器蛇、機器魚、“仿生企鵝”(見第110頁)、用蒼蠅或者胡蜂的方式飛行的機器人、像水母一樣移動的機器人……

    一種移動方式如果已經地適應了一種環境,並不意味著它應該就此卻步。在本書的例子中,一種動物和一種植物成為了探索火星的榜樣。動物正是天蛾(見第140頁),它啟發了人們發明多模態電子昆蟲——達·芬奇撲翼機的一種變形後代,這種器械能夠在火星的地面上飛行,並且能在地面上停留和采集樣品。植物則是風滾草(見第34頁),西部片裡的神聖植物,它能在地面上滾動行走。

    這兩項發明的相同點,在於它們揭示了仿生學怎樣讓研究者通過借鋻已經存在(通常是存在了上千年)的方式來跳出思維局限。

    ^_^:027522330a6c948aa6d65fa8ddd5c329

    ^_^:ad54f093906398eccbd9399da2c94094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