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圖書】文化和自然遺產:批判性思路 (澳)羅德尼·哈裡森 著,範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遼寧音響出版社
    【市場價】
    739-1072
    【優惠價】
    462-670
    【作者】 羅德尼·哈裡森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815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98151
    商品編碼:10035716947029

    包裝:平裝
    出版時間:2021-05-01
    代碼:98

    作者:羅德尼·哈裡森

        
        
    "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文化和自然遺產:批判性思路 作者   (澳)羅德尼·哈裡森 著,範佳翎等 譯
    定價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98151 出版日期   2021-05-01
    字數    頁碼   
    版次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內容提要

    反思遺產就是反思我們的歷史
    選擇遺產就是選擇我們的文化
    聚焦全球文化產業爆發和巨變,反思當代文化遺產傳承和創新
    文化遺產的關注映照當代社會發展方向,關繫文化的傳遞與復興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2章介紹一繫列核心概念。第3、4章簡要回顧遺產在西方社會的興起及其向全球擴張的歷程。第3章關注公共領域的概念。第4章主要討論遺產全球化及 “遺產熱”,探討收藏與管理觀念是如何應用在全球經濟變革中的,解釋為何此時普羅大眾對過去產生日漸濃厚的興趣。第5章將敘述遺產研究這一批判性跨學科領域是如何興起的。第6至9章的關注點轉移到遺產多樣化與全球化分布導致的後果,討論文化景觀與非物質遺產,全球化與跨國主義進程,“共同”的世界遺產等觀念。這種對話模式為怎樣聯結遺產與更廣泛的社會、政治、經濟與環境議題。0章對遺產的未來展望。

    ? 遺產與現代的關繫
    ? 20世紀晚期遺產產業爆炸
    ? 體驗過去:遺產、可參觀性和體驗經濟
    ? 作為文化品牌的“世界遺產”
    ? 翻譯過去:遺產與闡述
    ? 目的地文化:遺產和旅遊研究
    ?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景觀
    ? 跨國世界中的遺產與國家構建
    ? 對話的遺產、環境倫理和可持續性
    ……


       目錄

    序言杭侃i

    中文版自序i

    出版說明i

    前言·致謝i

    章導言: 遺產無處不在1

    遺產是什麼?5

    遺產研究是什麼?8

    第2章定義: 遺產、現代性、物質性15

    關於遺產的一些定義16

    北美、英國和西歐對遺產理解的對比22

    遺產及其與現代性的關繫25

    遺產和現代性的時代28

    現代性、遺產和風險30

    現代性、分類和排序32

    將遺產理論化: 遺產和行動者網絡理論36

    遺產和能動性37

    作為集群或集成的遺產39

    作為裝備或裝置的遺產41

    遺產和通向物質文化的途徑42

    對稱性考古學43

    第3章世界遺產史前史: 概念的形成48

    遺產與公共領域的出現49

    早的遺產清單和實踐的專業化50

    國家控制的起源54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遺產立法簡史54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英格蘭遺產立法簡史59

    官僚化的世紀: 美國和英格蘭遺產的對比(1870—1980)64

    世界遺產的起源: 戰後國際主義、阿斯旺高壩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運動65

    1972年的《世界遺產公約》71

    第4章晚現代性與遺產爆炸78

    20世紀晚期與遺產爆炸79

    1970年以後英格蘭遺產展示和參觀的增長80

    1970年以後美國遺產展示和參觀的增長83

    1970年以後英格蘭與美國遊客數量的比較分析87

    晚現代性88

    去工業化和“遺產化”的起落: 從博物館到遺產地93

    體驗過去: 遺產、“可參觀性”和體驗經濟98

    遺產和全球化: 作為“品牌”的世界遺產104

    第5章批判性遺產研究與話語轉向112

    遺產、民族主義和傳統的發明113

    對遺產的晚現代擴張的學術回應115

    20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90年代早期英國的遺產論爭117

    20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90年代早期北美的遺產論爭121

    翻譯過去: 遺產與闡釋123

    目的地文化: 遺產和旅遊研究127

    遺產、展示性復合體以及表征政治129

    普遍價值、遺產話語及遺產研究的話語轉向133

    遺產話語135

    第6章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景觀138

    世界遺產與普遍的價值140

    文化景觀,朱庫爾帕和世界遺產地烏盧魯—卡塔曲塔國家公園143

    建立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遺產名錄》的全球戰略153

    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馬拉喀什傑馬夫納廣場的說書人156

    第7章遺產、多樣性和人權168

    跨國世界中的遺產與國家構建169

    遺文化主的“文化主義”171

    遺產作為對不同競爭性“價值”的管理辦法174

    文化、遺產、現代性和“差異”176

    克羅地亞與單一文化國家遺產的管理177

    作為國家遺產的多樣性: 南非的“彩虹之國”以及馬來西亞的“動物園文化主義”182

    普世的遺產價值和文化多樣性的權利188

    遺產及其同差異的關繫將走向何方195

    第8章遺產和記憶問題201

    正在被過去淹沒的當下?現代性的記憶問題202

    消亡遺產: 呈現缺失205

    保護和破壞的對話理論206

    殘缺的視覺語言: 作為物質隱喻的偶像破壞運動209

    明暗界線: 柏林牆遺痕的管理215

    全球化消亡遺產: 阿富汗巴米揚山谷的大小佛龕220

    “棘手的”和不和諧的遺產231

    被過去湮沒的現在?消亡遺產及其兩重性233

    給遺產一個過去237

    為了記憶而忘卻,為了忘卻而記憶238

    第9章對話的遺產和可持續性246

    現代主義:“大分裂”247

    自然和文化遺產: 人為的分割250

    土著的本體論視角和遺產的對話模式257

    對話的遺產、環境倫理和可持續性263

    博物館、對話的遺產和“物”的倫理意義266

    對話的民主: 對話的遺產和對話的決策過程269

    0章過去,何去何從?275

    參考文獻281

    譯者後記317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德尼·哈裡森(Rodney Harrison)教授,倫敦大學學院考古研究院(IoA, UCL)文化遺產學教授,國際批判遺產研究代表性人物,英國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遺產領域首席研究員,擔任由英國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資助的“遺產未來”研究項目首席調研員、倫敦大學“遺產未來”研究實驗室主任。主持有“歐洲遺產未來的理論:遺產的故事”等項目。他還是《當代考古學雜志》的創始編輯和現任主編,曾任批判遺產研究學會創始執行委員會成員。已出版著述或合著專著十餘種。

    譯者簡介:

    範佳翎,女,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考古研究院考古遺址管理方向碩士,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物館與文化遺產方向博士,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繫講師、首都師範大學博物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近年關注遺產保護史和批判遺產研究方向,認為要將保護史作為一種思想史,在國際背景下再思中國傳統遺產觀念。

    王思渝,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物館與文化遺產方向博士,現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助理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北京)研究員,研究方向包括批判遺產研究、大遺址保護、村落遺產研究、新博物館學等。

    莫嘉靖,女,杜倫大學考古學繫在讀博士。

    瀋山,女,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碩士,國家文物局進出境審核責任鋻定員,任職於上海市文物局。主要研究方向為博物館展覽、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書畫鋻定等。

    張力璠,女,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文化遺產保護方向碩士,目前就職於清史纂修與研究中心。

    韓博雅,女,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文化遺產保護方向碩士,現就職於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展示、研究等相關工作。


       編輯推薦

    一種社會變革必然有與其相適應的社會思潮。全球化時代帶來對遺產保護的觀念巨變,而對遺產的保護並不是為了回到古代,而是為了未來的文明發展。本書圍繞全球性的遺產現像和產業,特別是關注在21世紀前後遺產全球化所帶來的各種巨大變化,對當代主流的遺產觀念和實踐進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重新審視自然與文化、物質與非物質、官方與非官方遺產的關繫,提出了更具包容性和對話性的遺產模式。本書不僅關繫到遺產學、考古學、人類學等領域,更揭示著遺產對於當代世界的深刻意義,與我們這個時代緊迫的社會、經濟、政治和環境諸議題緊密相連。

    羅德尼·哈裡森先生提出“遺產無處不在”的概念,引發了全球諸多博物館、世界遺產、城市發展、文化和歷史關注者的回應和推薦。他注重於觀察文化遺產與我們的政治、社會、文化和未來的關繫,啟發了我們對於當今社會結構和文化的深遠思考。這是一本極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研究的理論著作,此書已列入世界多個大學的教學參考書,影響持續十幾年,是研究世界遺產,研究文化與遺產關繫的不容遺漏的力作。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