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詩意語文案例教程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馮鐵山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113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11395
    版次:1

    商品編碼:13374106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叢書名:國家級小學教育一流本科建設專業與師範教育創新工程繫列教材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2
    字數:407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馮鐵山


        
        
    "

    編輯推薦

    像呼吸一樣自然地學習語文


    《詩意語文案例教程》一書從現代語文教學現實境遇出發,基於卓越教師培養的價值追求,借鋻現代詩學、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建構主義、後現代主義理論,依托“詩意語文”“詩意作文”“詩意德育”等實驗,實施本科生、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與一線語文教師“聯合教研”的機制,按照合規律性與目的性相統一的精神,打造中小學詩意語文教學典型案例,既著力探究高師卓越教師人纔培養模式,也探究革新中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機制。


    內容簡介

    理論指導有特色:本書圍繞“詩意語文”這一核心理念,依照主題與背景—情境與描述—問題與討論—教學實踐—詮釋與案例—進一步討論的問題的體例編寫,有助於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廣大中小學普通教師見於目、會於心、能操作“陽春白雪”般的詩意語文。


    實踐基礎有厚度:注重詩意語文教學觀念與教學研技能訓練的融合,化抽像的理論傳授為實踐操作的訓練,采取項目化學習的原理,做到一個案例解決一個問題,且巧妙滲透教育理論思維訓練。所有的案例取自作者率領的學術團隊深耕一線課堂的“聯合教研”,高校與中小學對接,理論與實踐實現圓融互攝。


    言說方式接地氣:注重教材言說方式, “教本”到“學本”的轉換,且配合浙江省普通高校網絡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努力編寫融視頻、課件、教學設計於一體的新形態體繫。


    作者簡介

    馮鐵山(1966—),漢族,祖籍湖南株洲,詩意教育倡導者,寧波大學教授,教育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學科負責人。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浙派名師導師等社會職務。曾獲寧波大學首屆“最美教師”,浙江省“三育人”先進工作者、“浙江省優秀教師暨高校優秀教師”,“全國教育碩士優秀指導教師”等榮譽或獎勵。主持完成詩意德育、詩意語文等國家社科基金、省市科研、教改課題16項且獲得省市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科學成果獎20餘項。主持建設了浙江省高校精品在線資源共享立項課程、浙江省研究生優秀課程三門。

    內頁插圖

    目錄

    自序:像呼吸一樣自然地學習語文

    第一章 詩意語文案例研究概論
    第一節 教育教學案例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
    第二節 教育教學案例學習與研究的基本價值
    第三節 教育教學案例的思維路徑

    第二章 詩意語文教學案例寫作
    第一節 案例如何選題與擬題
    第二節 如何撰寫問題背景
    第三節 如何進行案例情景描述
    第四節 問題提出與分析的撰寫
    第五節 正文與進一步討論的撰寫

    第三章 詩意語文教學理論導引
    第一節 指向言語實踐的語文教學
    第二節 詩意語文的基本內涵與實施策略
    第三節 詩意作文教學的基本內涵與實踐策略
    第四節 德言同構:語文教學目的建構的實踐邏輯

    第四章 識字與詞語詩意教學案例
    第一節 小學語文低段“德言同構”識字教學案例研究
    第二節 讓靜態的詞語動起來——《燕子專列》詞語教學

    第五章 文言文詩意教學案例
    第一節 基於言語實踐的小學文言文教學案例
    第二節 基於言語實踐的《小石潭記》教學個案研究
    第三節 尋找語文缺失的一角:古詩詞教學

    第六章 作文詩意教學案例
    第一節 小學習作教學詩意情境創設的案例
    第二節 從心出發,煥發習作教學的詩意魅力
    ——六年級《感受陽光》詩意習作教學實錄與評點
    第三節 小學詩意習作專題課程開發與實踐
    ——以“如何寫清一件事”為例

    第七章 閱讀詩意教學案例
    第一節 從結果印證嬗變到過程體驗
    ——六年級語文《窮人》微體教學的價值取向案例分析
    第二節 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七彩閱讀微課”
    第三節 說明文《蘇州園林》詩意教學
    第四節 基於“言語實踐”的說明文《琥珀》教學

    第八章 詩歌詩意教學案例
    第一節 基於意像理論的詩歌教學案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核心意像分析
    第二節 回歸童真,品味古詩裡的情趣
    ——以《池上》教學為例

    第九章 散文詩意教學案例
    第一節 散文教學詩意情境創設的案例
    第二節 文言對話教學案例

    第十章 教材詩意解讀案例
    第一節 以點促面,尋找文本教學的“詩意起點”
    第二節 基於主體論哲學的教材解讀案例
    第三節 走向視域融合的高中語文蘇軾作品文本細讀

    第十一章 語文專題詩意教學案例
    第一節 家國情懷專題教學
    第二節 語文“母親形像”專題教學

    第十二章 卓越教師專業詩意成長案例
    第一節 像榕樹一樣成長——一個“中師生”教師的專業成長之路
    第二節 詩教融入語文課堂:問題、價值與方式

    附錄:跋山涉水探幽卉歸真求善臻美境——馮鐵山教授和他的詩意教育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章 詩意語文案例研究概論


    任何醫生,其醫術的提高總是伴隨著一個又一個臨床病例的參與、診斷、研究;任何律師,其品牌的鑄就也是通過一個又一個案例的模仿、剖析、嫻熟。一個教師要成為卓越教師同樣如此。不僅要學習教育教學基本理論,同時要善於打造教學案例、研究教學案例,進而學會就案例寫作。隻有通過一個個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教育或教學案例的積累,獲得對具體事件處理的智慧技能,纔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促進自己專業的成長,從而發展為卓越的“明”師,進而成為聲名鵲起的“名”師。師範生,不管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一入學每學期堅持寫一個教育或教學案例,在不久的將來自然也會成為教育教學研究的專家。其價值與功能還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節 教育教學案例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

    一、 關鍵概念的界定

    (一) 案例的基本內涵

    什麼是案例?從語用學的角度看,該概念在各行各業都比較通用。在商業領域,戈蘭格(Charles Gragg)在20世紀30年代將案例界定為“商業主管實際面臨的商業問題的記錄,該記錄具有他人賴以決策的事實、觀點和偏見的。”而克裡斯滕森(Christensen)界定為“一個案例是對實踐中的管理人員或管理團隊所面臨的情境的有偏好的、歷史的、臨床的研究。它以敘事的方式呈現……提供了分析該特定情境所必需的內容和過程資料,以在承認實踐世界的復雜性和模糊性的前提下形成並實施備擇的行動方案。”McAninch, A.R. Teacher Thinking and the Case Method: Theory and Future Direction Teacher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sity, 1993, P.69.在醫學領域,所謂的案例,指的是醫生或醫療小組對需要診斷和治療的癥狀的病人,包括對癥狀、診斷和治療的全過程正式的書面記錄。王少非.在經驗與反思中成長: 案例開發與教師專業發展[M].濟南: 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 2.在法律領域,所謂的案例,指的是對法院經過審判的法律案情的描述和根據法律作出判決結果的紀錄。

    從不同的領域審視,大凡構成一個案例,需要落實幾個基本要素: 其一,案例有一個真實的事件且事件裡包含需要認真診斷和解決疑難問題;其二,有完整的問題解決的程序及與之相諧和的方法手段;其三,問題診斷與解決的過程和結果具有普遍的意義,給他人具有借鋻和啟迪價值。基於語用學分析,所謂的案例,指的是責任主體基於職業或學科認識,對一個現像或事件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然後運用繫統化、科學化手段與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及結果的描述與分析。

    (二) 教育教學案例的基本內涵

    什麼是教育教學的案例呢?所謂教育教學的案例,指的是教師主體或研究人員以敘事的形式描述教育問題分析及運用契合教育本質的手段、方法對該問題解決的教育事件,該事件的描述與分析對其他教師及研究人員具有教育理論與實踐啟迪意義。

    二、 教育教學案例的基本特征

    清代文藝評論家葉燮在《原詩》篇裡提出了“呈於像,感於目,會於心”陳洪,盧盛江.中國古代文學理論讀本[M].天津: 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03: 326.(《原詩》)的審美鋻賞主張。借鋻這個理論審視,認識論的角度看,一個好的教育教學案例打造後給其他教師或一般讀者也有一個從教育對像以及教育對像存在問題所構成的形像、故事(“呈於像”)過渡到主體的感官刺激(“感於目”)以及發展到內心激蕩(“會於心”)過程。也就是說一個好的教育教學案例描述需要有典型的事件、場景(氛圍),從而“呈於像”;需要有典型感人的教育人物形像且教師專業成長、教育智慧歷練歷歷在目,即“感於目”;還需要能夠促使讀者產生心靈的回聲,即“會於心”。基本特征闡述如下:

    (一) 故事性特征

    像所有好的教育教學故事一樣,一個好的教育教學案例必須具備突出的問題構成的矛盾衝突,有曲折的問題發現、診斷、解決的情節,能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按一定結構展示出來。案例所展現的故事如同電影一樣,要讓讀者看得見生活的慢鏡頭,語言表述應該要有細節描寫、采取講故事的口吻、具有極強的可讀性,不能太概括、太抽像、太理論化。比如,筆者撰寫的“有一種愛叫‘中毒’”,主要內容除了“背景信息”外,著力描述S學校W老師面對“好學生”怎麼不交作業的現像,提煉出班主任如何面對單親家庭孩子表達“愛”的問題,然後,運用詩意德育“詩意生成”的原理,嘗試進行“比德喻志”“引典興志”以及“自我明志”的詩意教育,有效引導單親家庭孩子健康成長。其情節曲折,文筆類似教育敘事,讀者通過這個敘事就如同攝影師看得見生活的慢鏡頭一樣,有一種參與感、親臨感,案例所發生的事情似乎與自己生活當中發生的一樣。

    (二) 衝突性特征

    一個好的教育教學案例需要凸顯一個教育教學比較典型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產生基本上就是一個矛盾衝突,而矛盾的產生可能是理想與現實之間教育觀念的不調和,也有可能是教育對像與教育主體的價值取向不合轍,甚至是傳統與現代、知與行之間存在著種種差異。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案例研究也是如此。比如“一名民辦教師轉化‘後進生’的努力”,一看這個題目,就可以推知如下繫列傳統: 其一,民辦教師和公辦教師存在身份認同與觀念的衝突;其二,後進生與優秀生存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差距;其三,教師轉化後進生奮鬥付出與獲得回報的差異。正是有這一繫列的衝突存在,纔會吸引讀者保持閱讀與研究的興趣,頗有興趣地去探究民辦教師跟後進生到底會發生什麼故事,他們之間存在的問題是怎麼解決的且思考該案例集中的這個有趣的論題具有什麼啟發性和價值性。

    (三) 本土性特征

    什麼叫做本土性呢?其實就是教育教學案例的地域化、校本化、個性化。所謂的地域化,就是這個案例是這個地方發生的典型事件,關注的地域化教育教學的特色經驗,具有地域文化,地域教育的色彩;所謂校本化,指的是案例關注的問題是“此”學校真實發生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事情,問題解決也具有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印痕;所謂的個性化,指的是教育教學案例“你”這個老師,“你”這個課堂發生的事情,是來自於教師以及所遇到的學生個體或集體親身經歷的事情。比如“‘學霸’挨打了”這個案例,根據重智輕德的地域問題,到學校偏愛高分學生的校本問題,具體落實到某班“學霸”調戲女學生被“打”的現像,條分縷析學霸超常規行為背後的原因,根據歸因分析的結果,對“學霸”進行心理調適與行為規範教育,促進“學霸”由單純的“高分”變為“德智體美勞”協調發展;促進團隊教師改變人纔培養觀念,轉變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

    (四) 移情性特征

    一個好的教育教學案例,從教育功能上而言,它需要發揮“會於心”的作用,也就是可以使其他教師或讀者對案例所涉及的教育者、教育對像以及教育情境等產生移情作用。也就是他們能夠對案例所描述問題及問題解決,或案例主體面臨的獨特情景產生身份認同、與之相伴的同情等情感。比如“自主?合作?探究——《春江花月夜》一課所追求的新課程理念”這個案例所追求的新課程理念就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核心教學理念——“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一線語文教師,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師需要面對的主要任務,許多教師會自覺將自己圓融到該案例的角色當中,會對“根據什麼進行操作”、“為什麼會如此”等問題進行有意識地判斷、研究、探討。因為移情於此,自然也就有助於促使教師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不足或長處,發現自身不足的根本原因並進而澄清有關問題。這實際上有助於促進其專業發展,促使其向專業化水平邁進。

    (五) 開放性特征

    教育教學案例不是一個結果經驗彙報的自我封閉繫統,而是一個開放的存在。無論是案例的背景,還是問題提出與探討,抑或需要有對已經做出的決策的評價。也就是說,一個好的案例不僅是一個地域、一個學校、一個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還是教育本質探索,終極教育價值追求的藍本,憑借這個藍本,其他教師能夠對案例涉及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以及教育管理與評價進行二度加工,思考如果自己面臨同樣或類似的問題該如何處理,能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新的突破。比如面對2017年底新出臺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任務群教學需要,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的王岱老師打造了“以挑戰性學習任務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戰國四公子’專題閱讀教學案例”的案例。當大家對任務型教學、專題學習等新觀念、新任務普遍模糊的時候,王老師總結出其中一種課型,其他老師除了移用、仿照案例的課型之外,還可以根據自己所處地域、學校以及個人的需要,不斷解構、建構屬於校本、個性的專題任務型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手段與管理評價措施。從這個功能而言,教育教學案例的打造一定要做到: 其一,緊密結合教育教學需要;其二,促進教師及相關讀者對理論與知識的學習;其三,切實培養教師的實踐能力。

    第二節 教育教學案例學習與研究的基本價值

    一、 案例是現實問題解決的源泉

    不論是特級教師,還是正高級教師,他們之所以卓越,就在於擅長從常見的教育現像裡提煉出教育問題,圍繞問題進行切合教育本質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而成為可以推廣的典型案例。比如,漢語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一道難關,也是兒童入學後面臨的最大挑戰。拼音教學負擔重,解決了字音問題,難以解決字義與字形的問題;而字義、字形教學又出現教師機械串講,音、形、義之間缺乏必然的聯繫,導致學生機械地識記偏旁部首和部件筆畫,教得機械,學得被動。寧波的劉瑩老師在攻讀碩士學位的時候,結合自己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實踐,打造了“小學漢語拼音與兒歌整合的新童謠識字教學案例”,把學拼音、識字、寫字以及語言建構與運用有機整合起來,最大化地利用融學、創童謠活動,打造以兒童語言發展為核心的識字教學案例。比如先學拼音“piāo piáo piǎo piào”,然後呈現漢字“飄、漂、瓢、票”,在識別偏旁含義的基礎上,圍繞一定的中心和故事情節,編成句式整齊、合轍押韻、通俗有趣、易於理解、短小精悍並具有教育意義、兒童特色的童謠——“一個小水瓢,隨風飄啊飄,漂到小河裡,流到外婆橋。”“我有一張票,有風隨風飄,有水隨水漂,你說好不好?”看著劉老師的教學案例,自然就會反思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的問題,進而學會解決問題。

    二、 案例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橋梁

    優秀的教育教學案例都具有思想性、敘事性、創新性、典型性、開放性等特征。從思想性看,任何案例均會明示案例作者所遭遇的教育教學困惑以及面對困惑力求突破的心路歷程,以及尋求問題解決的理論求索,自然也就凝聚他們的教育經驗和教育思想;從敘事性而言,案例是發生在特定情境裡案例呈現的故事與生活的圖景,給人真實感,增加了教師閱讀的親近感;從創新性看,案例之所以成為案例,關鍵還在於案例呈現的問題分析與問題解決往往都是日常工作方法與價值理念的革故鼎新,其教育目的、內容、方法、手段以及途徑,能帶來新的啟迪;從典型性而言,案例不僅反映“此”問題具有獨特性,還反映“此”問題背後的“類”的普遍性,了解“此”案例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有助於讀者將自己的實際與理論聯繫起來思考,給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賦予新的意義;從開放性而言,案例所提供的“進一步思考”或“進一步研究的展望”,有助於讀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進行個性化的解讀,這樣也就促進教師專業判斷和決策能力的發展,有助於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獲得專業成長。

    三、 案例是教育智慧形成的階梯

    葉瀾老師將教育智慧歸結為解決教育教學中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轉化教育矛盾和衝突的教育機智;及時選擇、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促進學生積極發展和創造的魅力等幾個方面。從語文教育教學的角度看,所謂語文教師的教育智慧,指的是語文教師在語文教育教學情境中敏捷地、果斷地、合乎教育本質地處理一切事情的情感、態度以及行為方式。教育智慧的形成需要教學經驗的積累,也需要生活閱歷的積澱,更需要教育情懷的涵養,這對於一個年輕老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盡快地達到教育智慧,達到機智、敏銳且合乎教育本質地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目的,除了自身的實踐經驗之外還可以通過學習他人的間接經驗,因此,學習卓越教師的案例自然就成為比較理想的途徑。在研習他人的教育教學案例過程中,需要把握教育智慧生成機制: 首先,正確處理讀者與案例作者的關繫,構成主體間的對話關繫,也就是說,案例研習者應當將案例的作者視為同路人,甚至圓融成自己,去相遇案例遭遇的現像與問題;其二,開展基於本質的教育對話,在案例教育實踐過程中,對話教育的困惑、教育的問題以及困惑與問題解決的策略;其三,在相互誘發教育啟迪、教育感動中不斷改變教育教學生命樣態,也就是不斷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原作者基礎上主動尋求突破,尋求教育教學行為有價值的依據及解讀。這樣一來,教育教學案例就成為教師教育智慧形成的階梯,借助階梯能夠攀爬自己的教育“南天門”,甚至“泰山極頂”。

    四、 案例是理論思維提升的故鄉

    教育教學案除了描述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解決的情境,還要分析問題解決的思路歷程,並從思路歷程裡面揭示出契合教育本質的教育理論。因此,研習一個教育教學案例,除了習得處理實際問題的教育智慧之外,更深層的價值還在於有助於卓越教師提升教育理論思維。所謂的教育理論思維,是指教育教學實踐主體基於培養人和傳授學科知識等目的,依據繫列概念和教育教學原理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繫對教育教學行為進行條理化、繫統化的認識。它是教育教學實踐主體在培養人的活動中形成的思維方式和認識運行模式,也是教育實踐主體關於教育的思想、觀念和方法的統一。教育教學案例,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理論假設、問題解決過程描述以及進一步討論,均要求做到思維前後一貫、有條理、講根據、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這有助於培養卓越教師的思維邏輯性與繫統性。教育教學案例需要通過“此”案例在場信息的生動描述來揭示隱藏的不在場信息的普遍性、概括性、超然性,有助於卓越教師通過具體的案例,抽取教育教學現像背後最本質的特性,從而形成自己的學術概念,並運用該概念聯繫自己的實踐,進行推理、判斷,從而獲得改變或對俗常教育教學行為的突破;教育教學案例不是權威理論家的道德宣講,也不是權威理論家教育教學理論的機械印證,而是教育教學實踐基於自己的實踐問題的解決,獲得教育教學原理的發現,甚至生成自己的理論,因此,有助於卓越教師以批判、質疑、追問的態度去對待案例的問題與案例解決的行為,以事實、邏輯或以自己教育教學實效為評判的標準,從而提升自己的理論水準。

    總之,卓越教師一方面把自己親身經歷的教育教學事情進行案例打造,另一方面學習借鋻他人的典型案例,均有助於積累豐富的教育資源,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找到理論和實踐之間最佳的契合點,解決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兩張皮的問題,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隨著基礎課改的深入,語文課改也迎來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在教材編寫、課程建設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有關語文教與學的“主義”“舉張”層出不窮。繁花似錦的背後仍存在學生語文學習“生活缺位”“為人缺德”“方法失當”“語文失語”等現像。“生活缺位”體現在學生學習語文關注的是字詞句段篇章語修邏文等有關考試的語文知識和應試能力,相對忽略完整生活的立體感悟和動態生成的詩意把握;“為人缺德”體現在語文學習沒有處理好“為人”與“為文”的關繫,難以從語文裡汲取德性修養的有益營養;“方法失當”體現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沒有得到根本的突破,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往往流於形式,“合坐”代替了“合作”;“語文失語”則指的是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價值取向指向“理解”,對“語言文字的建構與運用”重視不夠,導致學生語言普遍品質不高,粗俗化、網絡化的現像日趨嚴重。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禮記·大學》)要煥發語文學習的生命活力,需要做到“格物致知”,語文學習之規律在哪裡?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也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句格言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是不斷運動變化著的,語文學習也不例外。我們遵從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教與學就會良性運轉,反之則遲緩,甚至欲速而不達。人生活在大地之上,其實與大地中的任何生物是一樣的,語文學習也如同大地裡的一草一木自然生長的規律,它是動態的、發展的。小瀋陽在其春節聯歡晚會演出的小品說過一句經典的臺詞:眼一睜一閉一天就過去了,眼一閉不睜呢?這一輩子就過去了。把小瀋陽這句話套用一下,人一呼一吸,人還活著;人不呼不吸,這輩子就完了。再把這句話引申到語文學習,學生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語文學習能夠做到一呼一吸,語文就學好了;如果不呼不吸,語文就變成一個死物。
    什麼是呼吸?從生物學視角看,所謂的呼吸是指生物同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主要為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過程。吸進氧氣,那就是要吸收有益的、有用的東西;排出二氧化碳就是排出不好的東西。呼吸的過程離不開三個環節:第一環節就是外呼吸,通過肺通氣和肺換氣與自然的空氣,自然的環境接洽、交流、交融;第二環節是中呼吸,通過我們的血液進行一個傳輸的過程;第三環節氣體要與細胞、血液之間進行一種交換。由此可以類推到語文的學習也包括三個過程:第一,外呼吸,語文學習需要體驗生活世界,看得見生活的圖景,感受生活的律動;第二,中呼吸,將體驗、感受到的生活信息與思維、與德性、與情感進行對話、解碼;第三,內呼吸,自然就是與自己的生命發生聯繫,進而編碼表現理想自我塑造的信息。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創造性運用語言文字符號去相遇自然、相遇社會、相遇自我而創造性表達三重詩意的言語實踐活動,是歸真、求善、至美的語言文字建構與運用的活動,是讓靜止的語言文字動起來、躺下來的文字站起來,甚至死去的文字活過來的活動。
    “呼吸玉滋液,妙氣盈胸懷。”([晉]郭璞《避仙詩》)語文學習如何讓學生興趣盎然,就取決於學生的呼吸是否通暢,是否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如果我們的學生隻是一個目瞪口獃的知識容器、看客,呼吸到的自然是一些陳舊的、靜止的、死去的枯枝敗葉。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國的基礎教育引入蘇聯當代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以“語文自然呼吸”原理視之,語文教學的過程是語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且通過教師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求知、啟智、健德和發展各種語文能力和形成個性品質的過程。從語文的基本性質看,語文既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人文精神的熏陶、德性品質培育以及人格鑄造等“為人”的教育應與語文知識的傳授、語文能力的訓練等“為文”的教學水乳交融地結合起來。從教學設計看,一個切合語文學習本質的科學的語文教學過程設計應該由哲學基礎、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控制等層次構成,其中哲學基礎層次是最根本的,決定和產生語文教學原則層次和教學方法層次。我國語文教育界所設計的語文教學過程大多出於經驗,局限在教學方法,教學原則的演繹層面,而不是秉持語文教育哲學進行終極存在、終極價值以及終極解釋的邏輯分析,主觀色彩很濃的經驗總結是很難把握語文教學的客觀規律和學生學習語文的實際需求。就控制而論,語文教學控制就是對整個語文教學過程進行調控、管理,保證語文教學設計的每個步驟得以順利實施。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