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大夏書繫·守望教育的田野:新教育的理想和行動新(新教育實驗文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52-800
【優惠價】
345-500
【作者】 餘國志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82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8210
版次:1

商品編碼:12737567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大夏書繫·新教育實驗文叢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8
字數:2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餘國志


    
    
"

編輯推薦

☆新教育至今已走過20年歷程,這本書不僅是新教育20年來社會評價內容的簡單梳理,也為讀著全面了解新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徑。
☆書中的作者橫跨教育界、新聞界、財經界,以及文化界,對於同一個問題的不同解讀,讓新教育更加立體、豐富,以及獨特。
☆這本書中除了知名作者,更有著一線教師,他們很多跟新教育一起成長,彼此成就,讀他們的文章,讓人成長、受益,對新教育、對一線教師充滿了敬意和期待外,更多了份對教育的憧憬。

編輯推薦篇章:
《希望工程:一場對抗教育異化的實驗》P024
《行動的和理想主義的——一個家長眼中的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P157
《新教育實驗能走多遠》P183
《新教育實驗》P207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全面介紹媒體報道新教育實驗的書,也是2005年出版的《新希望工程——媒體眼中的新教育實驗》的後續修訂版。新教育彙聚了一大批有教育夢想的教師,點燃了一大批教師的激情,喚醒了一大批教師的理想。本書共分為6章,涵蓋了新教育實驗的主旨、行動、誰評價,以及新教育實驗的自我反思,主要選取了權威媒體關於未來發展構想等方面的文章。這是全面、繫統介紹新教育實驗20年的一部厚重的讀本,其中的教育理念、辦學思路對廣大教育管理者、教師具有啟發作用。

作者簡介

餘國志,教育哲學博士,師從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新藝術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全國首批研學基地認定員。曾赴臺灣交換學習。研究領域為基礎教育理論與實踐。出版著作《研學實戰方法論》《藝術教育成人之美》,參編《面對疫情,教育何為?》。主持“十三五”教育規劃研究課題。在核心期刊《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中國教育學刊》《人民教育》發表論文十餘篇,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在全國作講座100餘場。

目錄

前言 新教育實驗:教育世界裡的理想國— 001

第一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實現新教育理想之夢 — 003
新教育孕育的歷史時機:昨日和明日 — 009
讓師生擁有智慧
——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實驗 — 014
新希望工程:一場對抗教育異化的實驗 — 024
聚焦新教育實驗:把分數教育變成心靈的教育 — 033
總得有人去擦星星 — 037

第二章 低手亦可摘星辰——總得有人去擦星星
教育隨筆讓老師看學生的表情變了 — 047
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 — 053
解析新教育理想課堂三境界 — 062
完美的教室 靠完美課程實現 — 066
讓每一間教室無限長大
——區域推進“完美教室”項目的實踐與思考 — 068

第三章 我以我手寫我心——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
創造完美教室 — 073
點燃教師以教育家情懷育人的聖火 — 080
於潔:堅守24年,為的是讓學生幸福
——記昆山市葛江中學教師於潔 — 084
做織網的“夏洛” — 089
“中國雷夫”常麗華 — 100

第四章 眾人拾柴火焰高——熬出一鍋鮮美的“石頭湯”
激活眾學校創新無限
——一位學者的夢想劇場激活眾學校創新無限 — 107
新教育實驗給師生帶來了什麼 — 111
新教育的“慶陽實踐” — 115
新教育“試驗田”裡樹起“千燈標杆” — 119
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底”
——山東省諸城市推進新教育實驗行動紀實 — 123
鄉村新教育的隨縣樣本
——新教育隨縣實踐的觀察與思考 — 128
被“夏洛”們改變的世界
——焦作新教育實驗7年再掃描 — 134
讓羌鄉孩子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北川深化教育改革綜述 — 139

第五章 風景怡人獨向好——相信種子 相信歲月
新教育,打造麥田裡的守望者 — 145
走出中國教育自己的路 — 152
行動的和理想主義的
——一個家長眼中的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 — 157
新教育實驗利於弘揚傳統文化 — 163
為基層教育實驗點贊 — 166
新教育實驗:像農夫一樣守望教育的田野 — 171
突破關鍵因子,閃耀素質教育之光
——我眼中的新教育實驗 — 177

第六章 風物長宜放眼量——新教育永遠在路上
新教育實驗能走多遠 — 183
一場理想和現實的爭辯
——蘇州“新教育現像”之三 — 190
新教育實驗能否走得更遠 — 194
新教育實驗再出發 — 200
新教育實驗 — 207
一場教育實驗生發的故事與思考 — 215
回到教育最初的起點
——專訪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 — 224

後記 — 231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讓師生擁有智慧
——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實驗

集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與蘇州市副市長於一身的朱永新先生,因《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夢》《創新教育論》《享受教育》等著作的相繼問世和新教育實驗的突飛猛進式發展,被人視作當今中國教育的一匹黑馬。走進他的心靈世界和實驗視野,窺見的是一道異常絢麗的教育風景。
人性化的市長
朱永新教授不是一般的大學教授,因為他還是蘇州市的副市長,“兩棲”於為官與學者之際,“得兼”於繁忙公務與潛心研究之間。每一刻時間,在他的人生履歷上都具有特殊的意義符號。在他看來,時間的價值等同於生命的價值,贏得“逝者如斯夫”的時間就等於拉長了生命的長度,所以采訪他須“伺機”而行。聽說他於2003年12月7日上午在青島嘉峪關學校作報告,我們便立即與之電話聯繫。朱教授愉快地接受采訪預約,還希望采訪就從機場到青島市裡的路上開始。他說,這段路隻是采訪的序曲,賓館纔是采訪的主陣地。這種安排雖屬緊迫,但“時不我待”的心理狀態和無人打擾的晚間,往往能夠觸發我的采訪激情。
“生於毫末”的新教育實驗昭示出獨特魅力
由於學識淵博與勤奮好學,朱教授早已著作等身。為此,他一度陶醉在自己的書齋,欣賞著用文字搭成的積木。但在2000年1月的一個子夜,他看到了下面一段文字:19旦,約瑟夫?熊比特在彌留之際,曾對前去探望他的彼得?德魯克及其父親阿道夫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現在已經到了這樣的年齡,知道僅僅憑借自己的書和理論而流芳百世是不夠的。除非能改變人們的生活,否則就沒有任何重大的意義。”
這對朱教授猶如投放了一顆心理原子彈。正值不惑之年的他,開始懷疑自己對教育關注實際價值的大小,它們究竟能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於是,他試圖努力改變原有的生活狀態和既有的教育行為。一天在蘇州開筆會,他突然想起一個題目:“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師”。他洋洋灑灑地講了四個半小時,聽者竟然無一人離會。後來,他將其整理成一篇文章,許多報刊予以發表。反響如此之大,朱教授始料不及。他頓悟式地說:“原來教育可以這樣表達!”
朱教授開始思考如何從曲高和寡的理論構建走向與教育實踐休戚相關的操作層面,走向教學一線的廣大教師。於是,新教育實驗就成了他的最佳選擇。
朱教授說,他並非新教育實驗的首創者,一百年以前,在英國、法國等,就有了新教育運動。一些有識之士不滿當時的教育,要為現在造人,培養富有個性和獨立精神的人,並辦起了一批體現這一價值取向的學校。這對歐洲產生了重大影響。幾年之後,德國、法國的教育專家前來參觀,歸國之後也辦起了類似的學校。於是,新教育運動在歐洲迅速發展,並有了它的國際組織。此後,美國的杜威又對新教育實驗進行理論闡釋。新教育不脛而走,後來也有了“中國版”,陶行知就是“中國版”新教育運動的最早實驗培先生對新教育也有著自己的理論研究與親身實踐。朱教授說,新時代賦予新教育實驗一種嶄新的意義,他就要做這一新教育實驗的發起者與實踐者。創新並不等於對傳統的徹底否定,他重視“他山之石”的價值,也珍視既有的遺產。他說,“新教育”與“舊教育”(傳統教育)並非顛倒和取代式的,而是立身其中對前瞻性部分的變革。
2002年7月,他下定決心進行新教育實驗。2002年9月,新教育首家實驗基地在江蘇省昆山玉峰實驗學校掛牌。朱教授說,新教育實驗可謂兩月懷胎,一朝分娩,是一個先天不足的早產兒。時代在催生,它雖早產,但發展迅速。實驗之風吹起於江蘇,很快波及全國,山東、廣東、浙江、福建、黑龍江、吉林、上海等省市的一大批教師主動加入實驗的大軍,千千萬萬的師生開始將新教育理想具體化、繫列化。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新教育實驗正式得到認證的加盟學校已近20所,主動參與實驗子課題的有近百所。一年半時間,就有了一百多所實驗學校,許多個人還開設了新教育實驗班。同時,注冊了教育在線網站,點擊率超過150萬人次,成為全國極富特色的教育網站之一。就連全國更新教育觀念報告團成員、清華大學附屬小學竇桂梅校長對其也是一“網”情深。她在《構一道新的教育航海線》中寫道:對於網絡,她曾充滿鄙夷,沒想到一來到這裡就“一見鐘情”。這裡的教育智慧,這裡的教育故事,這裡的人文氣息,這裡的人物魅力,讓你興奮、痴情,甚至讓你發瘋。你會像初戀的少女,體驗“激情燃燒的歲月”,甚至半夜裡還徜徉行走,流連忘返,以至愛得“死去活來”。就是懷著這樣的激情,每天必須上網幾次,每次隻要踏上這隻教育在線的船,就可以盡情地閱讀這本厚重的網絡大書,欣賞著新教育海上日出一樣的風景,陶醉著“朱永新小品”的表演,品嘗著“李鎮西之家”的風味特色,感受著“小學教育論壇”的習習海風。

“生於毫末”的新教育實驗雖然尚未成就“合抱之木”,卻已成為當今中國教育改革的一枝奇葩。用北京師範大學一位教授的話說,它已與國家新課程改革、葉瀾主持的新基礎教育實驗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並且昭示出獨特魅力與昂然生機。
富有思辨性的核心理念
朱教授說,新教育實驗初始階段的理念尚未形成,但他相信實踐出真知,也出理論。事實上,他一刻也沒有放松過對新教育實驗的理論構建。現在,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已經形成。這些理論不但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而且呈示出思辨性和豐富性的特點。

核心理念之一: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這裡不是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朱教授認為,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沒有家長的發展也沒有學生的發展。教育本來就是為了人的發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因此,要關注學生和教師、校長、家長以及社會上所有人的發展。無論他是貧困的還是富貴的,愚昧的還是睿智的,健全的還是殘疾的,都應該讓他們快速發展。
新教育實驗的目標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朱教授說,隻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纔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地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他認為,參加新教育實驗的所有學校和教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給自己挑戰自我的勇氣,超越自我的精神。每位教師、每個學生都要成功,相當部分的師生都能夠成纔。所有參與實驗的人都要感覺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成長並快樂著。
新教育實驗的價值取向是“行動”。朱教授認為,隻要行動,就有收獲,不要坐而論道。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不要瞻前顧後,不要猶豫彷徨。從加入實驗這一天開始,你就要真正地動起來。

核心理念之二: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
朱教授說,目前以成敗論英雄、以金牌論英雄、以升學率論英雄的觀點是錯誤的。新教育實驗行動方案的關鍵是,教一些讓學生一輩子真正有用的東西。朱教授說自己是蘇州大學畢業的,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比北大、清華的學生差。他說,自己甚至可以到北大、清華去做教師、做教授,關鍵是怎樣讓學生有一個真正輝煌的明天,而不僅僅是輝煌的今天。
核心理念之三: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
朱教授高度重視精神的作用,甚至有點兒誇大。他說,好多人問他:你的身體怎麼這樣好呢?他說不是身體好,而是精神好,一旦有了好的精神,就有了一切。他認為,死人與活人的最大區別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他說,有的人雖然活著,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與死人沒有什麼兩樣。這正應了詩人臧克家的一句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詩人雖然另有寓意,但朱先生卻借此說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視精神,就要讓人們不斷地感受成功,從而不斷地相信自我,挑戰自我,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核心理念之四:強調個性發展,注重特色教育。
特色並不意味著圓滿,但它就是卓越。企業如此,學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了世界上九大新興科技城市,蘇州是唯一入選的亞洲城市。那麼,能說蘇州就是亞洲最好的城市嗎?當然不能。但蘇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個把傳統和現代結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有一體兩翼的城市格局,又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文化底蘊,是外商投資的集聚地。學校也是這樣,沒有自己的特色,是談不上輝煌的。對個體生命來說也是如此。朱教授榮登2003年度《南風窗》為了公共利益人物榜,就是因為他是一位最具人文氣質的市長。他用歷史的眼光,長久以來一直探問社會人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演進,深切感到在萬眾一心發展經濟、人文精神教育嚴重缺失、人文關懷異常匱乏的當下,人心的異化、社會的失衡以及城市的病態繁榮已是愈演愈烈。正是源自這種“社會良心”深處的憂慮,朱永新一直在大力倡導要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和民族精神的傳承。這就是個性,就是特色。
核心理念之五: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
朱教授認為,如果說當今的教育已經開始注意人的問題的話,那麼,真正關於人類的問題、人類的命運、人類文化的發展延續以及文明的進程,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文明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或者說在我們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手裡走向衰落。我們經常說文化是人類發展和延續的根基。要想讓學生、教師真正地融入社會,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正義感,就要與人類崇高的精神對話。閱讀中外名著是對話的最好途徑之一。
在潛能開發中獲取“高峰體驗”
如今,人們已能用“無土栽培法”讓一棵普通的西紅柿苗結出13000個果實,能讓肉眼看不見的原子核釋放出威力無比的能量。然而,作為萬靈之長,我們能否研發出自身的“心理原子能”,使普通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呢?
人的大腦是動態的“創造物”,隻要善於開發,就能啟動“心理原子彈”的按鈕,使智慧迸射出絢麗的光彩。人的大腦又呈示出天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傷其神經,抑其中樞,潛能就會沉而不流,甚至成為一潭死水。朱教授說,長久的社會暗示自然形成一種評價定式。你想激勵一個學生,就要不斷地對他說“你行、你行、你真行……”,這樣,再差的學生也會逐漸變得越來越好;你想毀滅一個學生,就不斷地說他“不行,不行,你真笨……”,這樣,再好的學生也會變得越來越笨。隻有自信,纔能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讓其纔華得到充分展示,從而獲取“高峰體驗”。所以,教師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啟動學生的心理自信繫統,讓學生在自信中不斷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撞擊成功。一個停止撞擊成功的學生,就意味著失去了自信。
教師一旦讓學生產生充分的自信,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奇跡。朱教授的及門弟子蘇靜教學不足一年,她的一群十幾歲的學生就能背誦100~300首詩詞,並能在兩分鐘內任你命題,寫出詩意沛然的佳作來。但蘇靜卻說這本是自然之舉,學生們背詩、賞詩、作詩,正像花叢中的蝴蝶自由自在地飛轉、樹林間的小鳥婉轉地歌唱一樣,是一種生命的快樂。是的,潛能在有效開發並結出碩果之時,學生所感受到的絕對是前所未有的幸福。
朱永新先生非常重視開發學生的潛能,認為這是對學生生命價值的體認。但有的教學活動並不是如蘇靜老師所做的一樣是在促進師生共同發展,而是以犧牲教師的生命價值為代價。朱永新教授反對所謂的蠟燭精神,教育不是將教師的精神與身體透支殆盡,而是應當與學生一樣得到呵護,甚至教師的發展比學生的發展更為重要。因為沒有教師的快樂,哪來學生的快樂?沒有教師潛力的開發,哪來學生的潛力開發?所以,我們要對教師說:“說你行你就行”,不是一兩次地說,而是千萬遍地說;不是一兩天地說,而是天天講,讓這一信息根植教師的心裡。教師一旦擁有了這份自信,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創造力。
為了激發教師的內在潛力,朱永新教授於2002年6月26日在教育在線網站發表了《朱永新開業啟事》,明確投保條件:“每日三省自身,寫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後持3650篇千字文(計360萬字)來本公司。”理賠辦法也寫得一清二楚:“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後未能躋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願以一賠百,即者可成百萬富翁或富婆。”
這是我所看到的最具特色的“保險公司”。它在相信人的巨大潛力的同時,又內含了“持之以恆,十年不止”這樣的必備條件。兩者結合,纔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江蘇鹽城數學老師張向陽是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的最早投保者。心存困惑的他,於2002年8月向朱教授求教。朱教授送給他六個字:讀書,看網,寫作。張向陽老師心領神會,每天筆耕不輟。此前從未發表過作品的他,僅在6個月的時間內,就在教育在線上發表了數十萬字的作品,並在《人民教育》等報刊上發表了50多篇文章。在過去的十個月間,他用200多個夜晚寫出近30萬字的教育日記。他在教育在線論壇上的簽名是:“用我的生命,擦亮新教育之夢的火花。”他找到了自我成長的途徑,具備了持續發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
江蘇吳江市第一小學費建妹老師因打撲克而在當地小有名氣。2003年,她參加新教育實驗,投保於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開始嘗試寫點東西。漸漸地,她對寫作產生興趣,與撲克牌進行了永久的告別。四個月的時間裡,她發表了十多篇文章,因其文富有激情,所以被人稱為“激情費小妹”。這激情是潛能開發之後的自然迸射,是獲取自信之後的精神收獲。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新教育實驗:教育世界裡的理想國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成長為起點,以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等“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其因草根性、實踐性、引領性以及可操作性,在全國得到諸多學校、師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掀起了一股新教育實驗的熱潮,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力,被譽為中國教育的“新教育現像”。新教育實驗自2000年《我的教育理想》萌芽、2002年教育在線網站開始彙聚和第一所新教育實驗學校正式啟動以來,共計有100餘家教育機構與媒體用近千萬的文字,見證了新教育的成長、發展與壯大。
一全息圖像:媒體眼中的新教育實驗究竟是什麼樣的
透過對媒體報道新教育實驗林林總總的資料進行分析、概括和提取,不難發現,有這樣一些關鍵詞映入我們的腦海,精準地描述著新教育實驗——“新希望工程”“理想的教育”“幸福的教育”“基因修復工程”“素質教育”“人的教育”“心靈的教育”。新希望工程,意蘊著新教育不僅是中國教育的新希望、新未來,而且是中國教育的新工程,是繼解決學生有一張課桌一個校園的“希望工程”之後,有一顆健康的心靈、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希望工程”。其中理想的教育,意蘊著新教育回到了教育的原點和本真,是做真教育和真做教育。幸福的教育,意蘊著新教育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核心理念,是讓人幸福的教育。基因修復工程,意蘊著新教育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選編,是真正教出中國文化根本精神的教育。人的教育,意蘊著新教育是為了一切人、為了人的一切、一切為了人的教育。
這些關鍵詞,不僅基本勾勒出新教育的自身圖像,而且指向了教育的未來“烏托邦”;不僅直抵教育本質,而且揭示了教育的應然樣態。它來源於對新教育實驗的認知和理解,一方面表達了對新教育實驗理念、質量和成效等的客觀解讀與界定;另一方面,則意蘊著對當下教育的思考、批判及對教育的理想與願景。
然而,僅僅依靠這些關鍵詞,我們對媒體眼中的新教育實驗的圖像或許還比較模糊。想要獲得清晰的圖像,還應該直抵其自身,即新教育實驗到底有哪些耀眼的光芒閃耀在教育的天空裡?
一是行動性。本質而言,教育即是行動,即是實踐。新教育實驗從來就不是關在屋裡閉門造車的理論研究,而是徹徹底底的行動研究。它不唯高深的教育理論為圭臬,它推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新教育實驗看來,隻有行動,纔有收獲;隻有堅持,纔有奇跡。新教育實驗認為,教育的現場在一線,教育的財富在基層,教育的智慧在民間,教育的思想源泉在實踐。這與有些教育實驗有著明顯的區別,也是新教育實驗能燎原的重要原因。正如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所言:“如果一種教育思想不能落地,那麼對於教育實踐又有什麼意義呢?”多年來,我國的教育改革多停留在概念上,教育的現實與社會的需求反差很大。新教育的實踐有別於學院派研究、行政化實驗,是第三條道路,尋求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結合。新教育實驗反映出一種文化路向,突破學者封閉的研究,有著廣泛的參與,調動了一線教師的熱情,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形成了廣闊的實驗場。它是行動研究,在行動中研究行動,不求無懈可擊的理論體繫,而是先行動起來,在實踐中完善思考。它始終以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等“十大行動”為途徑,以事實說話,以故事言說,植根於校園,扎根於師生的教育生活。
二是草根性。新教育實驗自發起之日起,就一直走屬於自己的草根道路。它一直都是非政府組織(NGO),自籌經費,自發組織,獨立開展研究和實踐,獨立提出自己的教育主張和思想。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說:“我認為新教育實驗是民間的、草根的,不同於官方的新課程改革,也不同於學院派(學者推動)的教育改革,大部分學院派的路子是拿著既成的觀點、理論、方法去學校嘗試、推廣。但新教育不是如此的,我認為新教育是一鍋‘石頭湯’,是我們和一線的教師一起來開展的教育改革。我隻是用一種夢想和激情去尋找擁有同樣夢想和激情的人,尋找‘尺碼’相同的人,大家一起來思考、行動。”作為一個政府官員,在組織開展新教育實驗的過程中,朱永新一直堅持兩個原則:第一,不用行政身份和資源;第二,不占用工作時間等。新教育實驗的發起和發展本質上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國家力量之外的民間社會的覺醒。如果要說它有背景,那麼它的最大背景就是千千萬萬扎根在中國教育一線的基層教師和學生以及校長。
三是綜合性。新教育實驗從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教育改革體繫。它不是局部的,也不是部分的,而是涉及整個教育改革領域。新教育實驗的內容沒有局限於某一學科、某一領域。它是一種整體性的教育生活改造,通過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範式。既有教育理論,也有教育實踐;既有課程研發,也有教學研究;既有學習方式變革,也有行為習慣養成;既有實驗基地校,也有教育研究院;既有社會人員參與,也有專家支持;既有行政力量,也有民間自發;既有一線教師,也有學生參與;既有學校,也有監獄;既有來自國內的關注,也有來自國外的報道。新教育實驗的出發點在於進行“教育共同體及其生活世界改造”。特別是新教育實驗的“十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建設數碼社區、培養卓越口纔、構築理想課堂、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不僅構成一個從教師到教室、從課程到課堂、從學校到家庭的邏輯自洽的閉環,而且把這些教育要素有機地整合成一個從社會到家庭再到學校、從學校到教師再到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再到行動的教育圓環。如此,兩個圓環環環相扣,構成一個完整的教育生態繫統。
四是公益性。新教育實驗從其誕生之初起就強調公益性。新教育實驗不向實驗學校和個人收取任何管理費用。“新教育的公益是以提高中國(特別是邊遠地區以及農村)兒童的閱讀能力以及中國教師的專業化水平為核心目標,先後開闢了貴州新教育推廣項目、新教育童書館項目、新教育移動圖書館項目、完美教室項目、毛蟲與蝴蝶兒童閱讀推廣項目、新教育種子教師計劃、新教育螢火蟲親子共讀等一繫列公益項目。從2003年至今,新教育人的足跡一直在西部跋涉,‘靈山——新教育西部行’活動一直沒有中斷,陝西定邊、寧夏中寧、四川遂寧、內蒙古阿蘭旗、新疆奎屯,貴州鳳岡、遵義、威寧等地都留下過新教育人的足跡。”“汶川大地震不久,新教育人就前往重災區四川北川進行培訓,送去了災區兒童急需的童書、音樂盒等,為孩子醫治心靈的創傷,並且在那裡建立了新教育實驗區。”2010年,新教育實驗為倡導及推動實驗發展,還成立了一家專業從事公益助學助教服務的非公募基金會——江蘇昌明教育基金會(即新教育基金會)。如今,它已經成為國內著名的教育公益組織。
五是傳承性。朱永新說:“新教育應該說是一種傳承,是過去好的思想、好的理念、好的方法在當代新的實踐、新的傳承。”新教育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審視自身的文化,並對文化進行過濾、甄選,把文化中的創造、開放、包容等優秀內容傳授給下一代,把這種經過篩選和過濾的文化變成他們的精神家園,讓文化借他們而得以自新、日日新,重新顯現上述的這些根本精神。所以,好的教育應該有文化的自覺與自我省察。在此基礎上,新教育實驗自覺地把中國文化作為自己安身立命之所,作為教育的根基和創造之源。通過我們的努力來推動文化的自我創生,讓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在我們這個時代重新顯現並煥發青春,在我們身上真正地活起來。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教育實驗讓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得以“回歸”和“修復”。
除了植根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新教育的理論豐富多源,既有西方新教育的思想傳統,又有中國教育家陶行培、黃炎培、陳鶴琴、葉聖陶等人的思想與實踐,還借鋻了20世紀以來中外教育改革的理念。可見,新教育實驗不是拋棄,而是繼承和弘揚。新教育是在吸納人類文明精華,尤其是教育哲學精華的基礎上,再次重建以儒道為根基和核心的教育哲學,使教育變革和思考深深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中,成為傳統的繼承者、弘揚者以及踐行者。
六是學術性。新教育實驗認為,教育源自實踐,理論從來不會憑空產生。因此,隻有教育實踐,纔會產生有效的教育理論。但是如果沒有理論的自覺,沒有理論的指導,新教育是走不遠的。因此,新教育始終以學術作為生命線,以教育實踐來檢驗教育理論的有效性。新教育實驗始終站立教育理論前沿,以教育實踐為依托,把學術作為新教育立身之本,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理論體繫。多年來,新教育的學術建設不斷加強。發起人朱永新是一位博士生導師,是新教育學術建設的領航人。新教育核心團隊幾十人,大部分擁有博士學位。廣大實驗區(校)的積極行動和主動創造已經成為新教育學術繁榮發展的實踐源頭。新教育成立了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學術委員會、新閱讀研究所、新家庭教育研究院(新父母研究所)、新評價與考試研究所、新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等實驗研究機構和組織。這些研究機構和組織是新教育實驗研究的專門部門,彙聚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及研究人員,從事學術研究,確保新教育實驗的學術品質。
二邏輯根基:媒體報道新教育實驗背後的教育邏輯是什麼
要彰顯媒體報道的公信力和可信度,就必須分析這些報道背後的邏輯與被報道對像的邏輯之間的關繫。僅有媒體報道是不夠的,所以必須挖掘報道背後的邏輯。新教育實驗自發起開始,就吸引了媒體的眼光。從整個報道的時間軸來看,其遵循“大事件”到“大事鏈”、從事實到價值、從單一到繫統、從現像到本質的邏輯。媒體報道的邏輯,其實就折射出新教育實驗自身的教育邏輯,其通過媒體報道而得到顯現。那麼,新教育實驗獨特的教育邏輯是什麼呢?
1.起點邏輯——教師成長。新教育實驗是以教師成長為邏輯起點的教育實驗,在這一點上,與其他教育實驗存在本質的區別。之所以以教師為邏輯起點,是因為在新教育看來,教師是決定教育教學品質的關鍵要素和核心變量。站在講臺上的人,決定教育教學的質量。沒有高品質的教師,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是課程,是資源,是教學的指導者、實踐者和引領者。因此,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自身,要達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目的,都離不開教師的成長。一方面,教師的成長助力教師自身的職業認同;另一方面,教師的成長助力學生的身心發展。
2.路徑邏輯——田野行動。新教育認為,教育是做的哲學,是行動的哲學,更是實踐的哲學。教育要從實踐中來,還要到實踐中去。所以,新教育實驗確立了以“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等“十大行動”為途徑。“十大行動”的確立,就是要“真”做新教育和做“真”新教育。“真”做新教育,概言之,就是做實實在在的、扎根田野一線的教育現場。新教育認為,教育實踐和教育現場是教育生發的第一場域,所以要把新教育的行動邏輯貫徹到底,像農夫一樣守護教育的田野。做“真”新教育,就是要遵循教育一般規律,去開展、推動、研究、建設、改進新教育。如新教育根據兒童成長規律研發的毛蟲與蝴蝶課程,根據教師成長規律研發的“專業閱讀+專業寫作+專業交往”三專模式,根據學生成長規律研究出“道德人格發展圖譜”和“晨誦、午讀、暮省”的新教育兒童生活方式等。
3.目的邏輯——幸福完整。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指出:“真正的教育應當首先獲得自身的本質。”新教育自發起以來,由一個人的念想到一群人的行動,由偏於一隅到遍布全國,由生於毫末到合抱之木,已成為影響最廣、規模最大的民間教育改革。它用不斷喚醒人們的方式,通過用激情點燃激情、夢想推動夢想的方式,尋找著“尺碼相同的人”,在逐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生成其本質:幸福完整,並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核心理念,強調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這種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於:不僅教育的結果是幸福的,而且教育的過程更應該是幸福的。同時,新教育實驗認為僅僅幸福是不夠的,還需要培養完整的人。完整的人,首先是人的幸福的完整。其次,是人的身心的和諧完整。再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讓人成為最好的自己。所以,新教育實驗明確提出,教育要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主張把人作為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朝向幸福完整的人。因為教育的本質是幫助每個人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這種幫助人幸福的教育本身更理所當然是幸福的。如果教育生活本身不幸福,教育就背離了本質,失去了應有意義和存在價值。在這個意義上說,新教育對教育本質的理解在於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就是回歸教育本真,是對教育本質的還原。
以教師成長為起點邏輯,經由田野行動的路徑邏輯,抵達幸福完整的目的邏輯,新教育實驗的三大邏輯恰好構成教育邏輯的圓環。
三憂思啟示:新教育實驗為中國教育探路
總體而論,通過媒體對新教育實驗的報道,我們不難看出,新教育實驗對中國教育最深遠的影響或者說最大的貢獻在於:彙聚了一大批有教育夢想的教師,點燃了一大批教師的激情,喚醒了一大批教師的理想。在這些教師的影響和施教下,新教育實驗的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長大的學生,從他們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財富是有汗水的,科學是有人性的,享樂是有道德的。
然而,盡管新教育實驗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若將其放置在整個教育改革的時空背景下,它顯然還是一個新生事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樣一個客觀事實:縱觀中國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還沒有哪一個民間教育改革的參與人數、覆蓋範圍、影響縱深和受歡迎程度能與之相比。在這個意義上說,新教育實驗既是21世紀民間教育改革的先鋒和典範,也是中國民間教育改革的砥柱和旗幟,不僅客觀上推動教育改革事業的歷史進程,而且也為中國教育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可行性方案和可供借鋻的樣本。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新教育的前行,與其說是一場教育的嬗變,不如說是為中國教育探路。
我們都深深期待著!

餘國志於北京朝陽
2018年10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