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古籍管理  古籍工具书  四库全书  古籍善本影音本  中国藏书
  •  文化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文化理论  传统文化  世界各国文化  文化史  地域文化  神秘文化  文化研究  民俗文化  文化产业  民族文化  书的起源/书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事业  文化交流  比较文化学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室内设计/装潢装修  标准/规范  建筑科学  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施工与监理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园林景观/环境艺术  工程经济与管理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建筑教材/教辅  英文原版书-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园艺  植物保护  畜牧/狩猎/蚕/蜂  林业  动物医学  农作物  农学(农艺学)  水产/渔业  农业工程  农业基础科学  农林音像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  保健/养生

  •  体育/运动

  •  手工/DIY

  •  休闲/爱好

  •  英文原版书

  •  港台图书

  •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音乐
     音乐理论

     声乐  通俗音乐  音乐欣赏  钢琴  二胡  小提琴
  • 心理學史導論(第七版)(套裝上下冊)(理解當今各種心理學熱潮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1964-2848
    【優惠價】
    1228-1780
    【作者】 B·R·赫根漢T·亨利郭本禹方紅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8772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87724
    版次:1

    商品編碼:12613569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00
    字數:1126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B·R·赫根漢,T·亨利,郭本禹,方紅

        
        
    "

    編輯推薦

    當今心理學家所關注的大多數問題在幾百年前(有些情況下是幾千年前)就已經成為心理學的研究主題。 《心理學史導論》第七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學生提供關於心理學史的綜合概述。要想全面了解當代心理學家所關注的問題,我們必須知道其研究問題的根源、那些問題基於的理論基礎,以及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所采用之方法的演進情況。

    內容簡介

    《心理學史導論(第七版)》作者把心理學史置於人類思想演進的大背景中來考察,讓讀者看到學科之間的相互影響和歷史脈絡。心理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科學,心理學的發展離不開與其他學科的相互促進,故心理學史家首先需要有一種廣闊的視野。本書正是把心理學史置於人類思想演進的大背景中,廣泛地探討了社會、文化、哲學、科學對心理學產生與發展的影響和意義,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宏偉的歷史圖景,讓我們看到心理學怎樣在歷史進程中展現,又怎樣與人類思想及其相應領域交錯。
    《心理學史導論(第七版)》作者具有明確的史學觀點和史學方法,站在客觀、公允的立場來寫作心理學史。作者對厚古說與厚今說、偉人說與時代精神說等心理學史的編纂方法,持折中的態度而不采取激進的觀點。作者對心理學的各家各派學說不存偏見,不厚此薄彼,均給予客觀、公允的介紹與評述。無論是科學主義取向的心理學還是人文取向的心理學,都給予同樣的筆墨和分量。作者力求準確地闡釋心理學為什麼產生和獨立,為什麼發展和演變,以及當前發展的動態與前景是什麼。
    第七版中充實新材料,吸收新成果,展示新觀點。該書每一版,均根據心理學史研究的新成果和心理科學的新進展,進行修改和補充。 “前言”中,作者一一列出了根據新材料、新成果、新觀點對每章所作出的具體修改,修改之處涉及前版各章。
    全書寫作深入淺出,語言流暢,可讀性強,非常適合做本科生教材,也適合普通讀者了解心理學的發展史。作者多年來潛心投入教科書的編寫工作,能夠對心理學的大量文獻進行融會貫通,再用自己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述出來,讀起來十分流暢,讓人感到是一氣呵成,閱讀過程就像是與作者分享精神產品的過程。

    作者簡介

    赫根漢(B. R. Hergenhahn , 1934—2007),出生於芝加哥。1959年獲得西華盛頓教育學院(現西華盛頓大學) 學士學位,1965年獲得亞利桑那大學碩士學位,次年獲得該校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哈姆林大學任教多年,後轉任內華達大學教授,退休後又被哈姆林大學聘為榮譽教授。一生寫過《學習理論導論》《人格理論導論》《心理學史導論》三部大學教材,且部部經典,都經多次修訂再版,廣為使用,影響相當大。其中《學習理論導論》初版於1976年,至2012年已是第九版。2011年,郭本禹主譯過該書2005年出版的第七版。《人格理論導論》初版於1980年,2019年出至第九版。該書的初版在我國的中譯本分別以《人格心理學導論》(1986)、《現代人格心理學歷史導引》(1988)書名出版,對我國讀者最初接觸和了解西方人格心理學有過重要的影響。《心理學史導論》初版於1986年,2014年出至第七版。

    亨利(Tracy B. Henley),出生於東田納西。1989年獲得田納西大學實驗心理學方向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田納西大學、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現任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康莫斯分校心理學和特殊教育學教授。其研究涉及心理學的歷史、方法以及心理語言學和社會認知等領域。曾參與主編《反思<心理學原理>:一個世紀後的威廉?詹姆斯》(1990)、《日常生活的現像學》(1997)、《心理學歷史與體繫中的聯結》(1997)和《認知考古學手冊:前史中的心理學》(2018)等著作。他於《心理學史導論》第七版參與編寫工作。該書的第八版以赫根漢名字命名,改名為《赫根漢心理學史導論》,作者為亨利一人,出版於2018年。

    主要譯者
    郭本禹,1993年於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現任該校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理論心理學和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主任,曾任《心理學報》《心理科學》編委。先後主持省部級課題 “現代西方心理學的哲學基礎研究”、“當代精神分析心理學研究的新進展”等10多項。在《心理學報》《心理科學》以及被SSCI、SCI收錄的英文刊物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50多篇次論文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二次轉載。出版專著、主編《道德認知發展與道德教育》《自我效能理論及其應用》《當代心理學的新進展》《西方心理學史》等30餘部,主譯《心理學史導論》《現代心理學史》《心理學史:觀念與背景》《當代心理學體繫》《心理學史》《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繫》等近20部。主編《外國心理學流派大繫》《中國精神分析研究叢書》《心理學名著譯叢》等近20套大型學術叢書。先後獲得省部級科研、教學獎勵12項,其中一等獎5項。2002年獲江“蘇省優秀碩士生導師”稱號,同年被列入江蘇省“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像,2007年被列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纔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領軍人纔。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言
    關於心理學史的編纂問題
    始於何時
    包括什麼
    方法的選擇
    為什麼要研究心理學史
    深度理解
    有價值的觀念的來源
    什麼是科學
    探究規律
    傳統科學觀的變革
    卡爾·波普爾
    托馬斯·庫恩
    範式與心理學
    波普爾與庫恩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嗎
    決定論
    非決定論與無決定論
    心理學中的永恆問題
    心理與身體
    先天論與經驗論
    理性論與非理性論
    人與非人的動物的關繫如何
    人類知識的起源是什麼
    客觀實在與主觀實在
    關於自我的問題
    普遍主義與相對主義
    第二章 古希臘早期哲學家
    人類文明以前的世界
    泛靈論與擬人論
    魔法
    心理人
    古希臘早期宗教
    最初的哲學家
    泰勒士
    阿那克西曼德與赫拉克利特
    巴門尼德與芝諾
    畢達哥拉斯
    恩培多克勒
    阿那克薩哥拉
    德謨克利特
    古希臘早期醫學
    阿爾克美恩
    希波克拉底
    真理的相對性
    普羅泰戈拉
    高爾吉亞
    色諾芬尼
    蘇格拉底
    柏拉圖
    形式論或理念論
    分割線段的類比
    洞穴的隱喻
    知識回憶說
    靈魂的性質
    睡眠與夢
    柏拉圖的遺產
    亞裡士多德
    柏拉圖與亞裡士多德的基本區別
    因果論和目的論
    感覺與理性
    記憶與回憶
    想像與夢
    動機與情緒
    古希臘早期哲學的重要性
    第三章 羅馬與中世紀
    亞裡士多德之後
    懷疑主義
    犬儒主義
    伊壁鳩魯主義
    羅馬的哲學
    斯多葛主義
    新柏拉圖主義
    突出上帝
    耶穌
    聖·保羅
    康斯坦丁大帝
    聖·奧古斯丁
    黑暗時代
    阿拉伯和猶太人的影響
    阿維森納
    阿威羅伊
    邁蒙尼德
    基督教信仰和理性的調和
    聖·安瑟爾謨
    經院主義
    彼得·阿伯拉爾
    聖·托馬斯·阿奎那
    奧卡姆的威廉: 轉折點
    文藝復興之前的時代精神
    第四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與哲學
    對教會權威的進一步挑戰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
    重要的主題
    弗朗西斯·彼特拉克
    喬溫尼·皮科
    德西迪裡阨斯·伊拉斯謨
    馬丁·路德
    米歇爾·德·蒙田
    托勒密、哥白尼、開普勒和伽利略
    托勒密
    尼古拉·哥白尼
    約翰尼斯·開普勒
    伽利略
    艾薩克·牛頓
    牛頓科學的原理
    弗朗西斯·培根
    培根的科學
    科學應該提供有用的知識
    勒奈·笛卡爾
    笛卡爾對哲學真理的追求
    天賦觀念
    反射
    心身相互作用
    笛卡爾對心理學的貢獻
    笛卡爾的命運
    第五章 經驗主義、感覺主義和實證主義
    英國的經驗主義
    托馬斯·霍布斯
    約翰·洛克
    喬治·貝克萊
    大衛·休謨
    大衛·哈特萊
    詹姆斯·穆勒
    約翰·斯圖爾特·穆勒
    亞歷山大·培因
    法國的感覺主義
    皮埃爾·伽桑狄
    朱利恩·拉·美特利
    埃蒂耶納·博諾·德·孔狄亞克
    實證主義
    奧古斯特·孔德
    實證主義的第二代人物
    第六章 理性主義
    巴魯奇·斯賓諾莎
    心身關繫
    對自由意志的否定
    動機與情緒
    斯賓諾莎的影響
    尼古拉斯·德·馬勒布朗士
    科特弗裡德·威廉·馮·萊布尼茨
    與洛克的分歧
    單子論
    心身關繫
    意識與潛意識知覺
    托馬斯·裡德
    常識
    直接實在論
    官能心理學
    伊曼努爾·康德
    思維的範疇
    產生心理經驗的原因
    絕對命令
    康德的影響
    喬治·威廉·弗裡德裡希·黑格爾
    絕對精神
    辯證過程
    黑格爾的影響
    約翰·弗裡德裡克·赫爾巴特
    作為一門科學的心理學
    統覺團
    教育心理學
    赫爾巴特的影響
    第七章 浪漫主義和存在主義
    浪漫主義
    讓·雅克·盧梭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阿瑟·叔本華
    存在主義
    索倫·克爾凱郭爾
    弗裡德裡克·威廉·尼采
    克爾凱郭爾和尼采的心理學
    第八章 生理學和心理物理學
    個體差異
    客觀實在與主觀實在的差別
    貝爾-馬戎第定律
    特殊神經能說
    赫爾曼·馮·赫爾姆霍茨
    赫爾姆霍茨反對生機論
    神經傳導速率
    知覺理論
    聽知覺理論
    赫爾姆霍茨的貢獻
    埃爾瓦德·海林
    空間知覺和色覺理論
    克裡斯廷·萊德-富蘭克林
    對大腦機能的早期研究
    顱相學
    皮埃爾·弗盧龍
    保羅·布羅卡
    電生理學: 弗裡奇和希奇格
    實驗心理學的產生
    恩斯特·海因裡奇·韋伯
    古斯塔夫·西奧多·費希納
    第九章 早期心理學取向
    意志主義
    威廉·馬克西米利安·馮特
    心理學的目標
    馮特對內省法的運用

    知覺、統覺和創造性綜合
    心理時間的測量
    心理與物理的因果關繫
    民族心理學
    對馮特的歷史誤解
    愛德華·布雷德福·鐵欽納
    鐵欽納與女性心理學家的關繫
    構造主義的目標和方法

    心理活動的神經關聯
    構造主義的衰落
    早期的德國心理學
    弗朗茨·克萊門茨·布倫塔諾: 意動心理學
    卡爾·斯頓夫與柏林大學
    艾德蒙德·胡塞爾與現像學
    奧斯瓦爾德·屈爾佩: 符茨堡學派
    赫爾曼·艾賓浩斯與記憶
    漢斯·法興格: 虛構
    第十章 進化與個體差異
    達爾文之前的進化論
    瓊-巴普蒂斯特·拉馬克
    赫伯特·斯賓塞
    查爾斯·達爾文
    “獵犬號”旅行
    達爾文的進化論
    達爾文的影響
    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
    智力測驗
    天賦與教養之爭
    詞語與表像
    人類測量學
    相關概念
    詹姆斯·麥基恩·卡特爾:“美國的高爾頓”
    智力方面的個體差異
    艾爾弗雷德·比納
    查爾斯·斯皮爾曼
    西賴雷爾·伯特
    智力測驗在美國
    亨利·赫伯特·戈達德
    劉易斯·麥迪遜·推孟
    利塔·斯特塔爾·霍林沃斯
    軍隊智力測驗
    羅伯特·M·耶克斯
    關於民族智力的退化
    現代測驗
    大衛·韋克斯勒
    第十一章 美國心理學與機能主義
    美國早期心理學
    階段1: 道德哲學和心靈哲學(1640—1776)
    階段2: 理智哲學(1776—1886)
    階段3: 美國的文藝復興(1886—1896)
    階段4: 美國機能主義(1896年至今)
    機能主義心理學的特征
    威廉·詹姆斯
    詹姆斯的轉折點
    心理學原理
    意識流
    習慣與本能
    自我
    情緒
    自由意志
    實用主義
    詹姆斯對心理學的貢獻
    雨果·閔斯特伯格
    閔斯特伯格的應用心理學
    閔斯特伯格的結局
    瑪麗·惠頓·卡爾金斯
    格蘭維爾·斯坦利·霍爾
    克拉克大學的校長
    發展心理學
    心理學與宗教
    弗朗西斯·塞西爾·薩姆納
    霍爾在克拉克大學的影響
    芝加哥大學的機能主義
    約翰·杜威
    詹姆斯·羅蘭德·安吉爾
    哈維·卡爾
    哥倫比亞大學的機能主義
    詹姆斯·麥基恩·卡特爾
    羅伯特·塞欽斯·武德沃斯
    埃德華·李·桑代克
    超越機能主義
    第十二章 行為主義
    俄國的客觀心理學
    伊凡·M·謝切諾夫
    伊凡·彼得羅維茨·巴甫洛夫
    弗拉德米洛·別赫切列夫
    其他貢獻者
    約翰·B·華生和行為主義
    華生的求學經歷
    前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華生的客觀心理學
    小阿爾伯特
    兒童的撫養
    華生的影響
    威廉·麥獨孤: 另一種行為主義的代表
    麥獨孤對心理學的界定
    本能
    第十三章 新行為主義
    實證主義
    邏輯實證主義
    操作主義與物理主義
    新行為主義
    埃德溫·雷·古斯裡
    一次嘗試學習
    遺忘
    古斯裡理論的繫統化
    克拉克·倫納德·赫爾
    赫爾的假設—演繹理論
    強化
    赫爾的影響
    伯哈斯·弗雷德裡克·斯金納
    斯金納的實證主義
    操作性行為
    強化的本質
    斯金納原理
    埃德華·蔡斯·托爾曼
    目的行為主義
    中介變量的運用
    托爾曼的強化觀
    托爾曼的影響
    行為主義的今天
    第十四章 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的先驅
    格式塔心理學的創立
    馬克斯·韋特海默
    庫特·考夫卡
    沃爾夫岡·苛勒
    同型論與完形趨向律
    心物同型論
    完形趨向律
    知覺
    知覺格式塔
    主觀實在與客觀實在
    對學習的格式塔解釋
    頓悟
    轉換
    創造性思維
    記憶
    勒溫的場論
    生活空間
    動機
    團體動力學
    格式塔心理學的影響
    第十五章 心理疾病的早期思考
    什麼是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的早期解釋
    心理疾病的早期治療
    心理學方法
    超自然方法
    生物學方法
    返回到超自然的方法
    心理疾病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
    菲利普·皮尼爾
    本傑明·拉什
    多蘿西·林德·迪克斯
    埃米爾·克雷佩林
    萊特納·威特默
    心理疾病的心理學模式與醫學模式的衝突
    催眠方法的運用
    弗朗茨·安東·麥斯麥
    馬奎斯·德·帕伊斯格
    約翰·埃利奧特遜、詹姆斯·埃斯戴爾和詹姆斯·布雷德
    南錫學派
    沙可提出對催眠和歇斯底裡的解釋
    第十六章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產生的先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可卡因插曲
    精神分析發展的早期重要事件
    布洛伊爾和安娜·O病例
    弗洛伊德訪問沙可
    自由聯想的誕生
    歇斯底裡研究
    科學心理學計劃
    性誘惑理論
    弗洛伊德的自我分析
    俄狄浦斯情結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
    弗洛伊德的美國之行
    弗洛伊德人格理論的基本內容概述
    伊底、自我和超我
    焦慮和自我防御機制
    心理性欲發展的階段
    弗洛伊德的命運
    對弗洛伊德傳說的修正
    被壓抑記憶的真實性
    對弗洛伊德理論的評價: 批評和貢獻
    超越弗洛伊德
    安娜·弗洛伊德
    卡爾·榮格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凱倫·霍妮
    第十七章 人本主義(第三勢力)心理學
    心理、身體和精神
    第三勢力心理學的淵源
    現像學
    存在心理學
    讓-保羅·薩特和阿爾貝·加繆
    馬丁·海德格爾
    路德維希·賓斯萬格
    羅洛·梅
    喬治·凱利
    人本主義心理學
    亞伯拉罕·馬斯洛
    卡爾·羅傑斯
    存在主義心理學與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比較
    評價: 批評和結論
    第十八章 心理生物學
    卡爾·斯賓塞·拉施裡
    尋找記憶痕跡
    唐納德·奧爾丁·赫布
    細胞組合和位相序列
    羅傑·沃爾科特·斯佩裡
    裂腦
    進化論取向
    習性學
    社會生物學
    進化心理學
    有機體的錯誤行為
    遺傳對智力與人格的影響
    第十九章 認知心理學
    早期影響
    讓·皮亞傑
    控制論
    20世紀50年代的發展
    語言與信息
    生理學與格式塔的影響
    認知革命
    人工智能
    圖林測驗
    人類是機器嗎
    認知科學
    心身問題的回歸
    聯結主義
    神經網絡
    第二十章 今日心理學
    美國心理學會的分會
    純科學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
    臨床心理學家的訓練
    心理學的兩種文化
    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的地位
    後現代主義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
    心理學有新的內容嗎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導言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審視現代心理學的起源,並說明一點,即當今心理學家所關注的大多數問題在幾百年前(有些情況下是幾千年前)就已經成為心理學的研究主題。那麼,當代心理學家研究的都是哪些東西呢?
    ●有人在研究諸如感覺、知覺或思維之類的心理活動與生物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繫。
    ●有人致力於研究支配學習和記憶的原則。
    ●有人試圖通過對動物(非人類)的研究來理解人。
    ●有人研究潛意識的動機。
    ●有人試圖利用心理學原理來改善工業組織的生產活動、教育實踐或對兒童的撫養。
    ●有人試圖根據進化論來解釋人類行為。
    ●有人試圖闡明人與人之間在人格、智力和創造性方面的個體差異。
    ●有人主要對完善可用於幫助有心理障礙者的心理治療工具感興趣。
    ●有人專注於人們用以適應環境或解決問題的策略。
    ●有人主要研究語言是如何形成的,語言一旦形成,它與各種文化實踐活動有什麼聯繫。
    ●有人主要以計算機程序為模型來研究人類思維過程。
    ●還有人研究人類在其生活過程中怎樣隨著成熟和經驗而發生改變。
    這些隻是當代心理學家所從事的一部分活動。而這些活動在方法、感興趣的主題和關於人性的假設上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因此,本書的主要目的是弄清這些方法和理論的起源,以及它們是如何發展成為當前的樣子的。
    關於心理學史的編纂問題

    歷史編纂學是關於以什麼恰當方法編纂歷史的研究。該研究主題很復雜,它所產生的許多問題都還沒有最終答案。在這一部分中,我們解答一些基本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是編纂歷史時必須回答的。
    始於何時
    從字面意義來說,心理學是關於靈魂或心靈的研究,且該研究像人類本身一樣古老。比如說,古人就曾經試圖通過解釋夢、心理疾病、情緒和幻想來確定哪個人可靠且值得信賴。這就是心理學嗎?
    或者,一旦對人類認識經驗的解釋(諸如古希臘人提出的那些)變得更加繫統時,心理學就開始產生了嗎?譬如,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創立了精致的理論,試圖解釋諸如記憶、知覺和學習這樣的過程。心理學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開始的嗎?
    或者到了19世紀,當心理學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時,它纔開始存在嗎?有兩個原因讓人對這一種取向感到不滿: (1)它忽略了大量哲學傳統,而正是這些哲學傳統把心理學塑造成它最終成為的那種科學;(2)它遺漏了科學領域之外的心理學的一些重要方面。
    雖然我們會非常簡要地論及之前的心理學歷史,但本書是從古希臘的一些主要哲學家開始,他們對人類行為和思維過程的解釋都曾經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們產生過影響。
    包括什麼
    一般而言,要確定任何歷史包括的內容,都要追溯到那些對現在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觀念和事件。本書也采取這種方法,著眼於心理學的現在,然後試圖說明它是如何出現的。斯托金(Stocking, 1965)把這種方法稱為歷史厚今說,以與他所稱的厚古說(為過去而研究過去,而不是要試圖說明過去與現在的關繫)相對照。科普爾斯頓(Copleston, 2001)描述了厚古說在哲學中的應用情況:
    如果有人想要理解某個既定時期的哲學,那麼,他必須嘗試去理解生活在那個時期的人的思想和預設,而不考慮他是否也有這樣的思想以及那些預設。(p.11)
    厚今說試圖根據當代的知識和標準來理解過去——這是任何教科書的實際目標。正如洛維特(Lovett, 2006)觀察到的,不管怎樣強調厚古說,都不能完全避開厚今說:
    要想理解歷史事件在那些參與這些事件的人看來是怎樣的,是合理且可取的嘗試,但在進行歷史研究——從項目的選擇,到資源的評估,再到對研究發現的解釋——時不考慮任何當今的知識,卻是適得其反……如果我們希望知道哪些方面取得了進展,哪些方面沒有取得進展,甚至如果我們僅僅隻想觀察變化的情況,都需要某個層面的厚今說;沒有現在,“歷史”這個概念將毫無意義。(p.33)
    盡管當代心理學提供了指南,以確定心理學史要包括的人物、觀念和事件,但究竟把多少細節納入心理學史中仍是個問題。如果曾經有,某種觀念或概念也很少是完全由某個人提出的。確切地說,個體都要受到其他人的影響,而這些發揮影響的人又受另外一些人的影響,如此下去。因此,幾乎任何事物的歷史都可視為一種無止境的、相互關聯的事件流。“偉大”的人物通常都是那些能把現存的、模糊的觀念綜合成清晰而有說服力的觀點的人。
    典型的做法是忽略大量的信息,這樣就可以使歷史具有選擇性。通常,隻有那些對某種觀念的發展和推廣確實作出了非常多的貢獻的人纔會被包括進去。比如,達爾文總是與進化論聯繫在一起,事實上,進化論在達爾文之前就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存在了幾千年。達爾文證明了進化論,他報告的證據支持了進化論,使得進化論因其正確性而難以被忽視。這樣,盡管不是達爾文首次闡述進化論,但他的確為證實它、推廣它做了很多工作,我們因此把他的名字與進化論聯繫在一起。同樣,弗洛伊德總是與潛意識動機概念聯繫在一起,也是如此。
    本書把重點放在這些人身上,他們要麼對發展某種觀念作出了非常多的貢獻,要麼不管因何種原因總是與某種觀念緊密聯繫在一起。令人遺憾的是,這種方法不公正地對待了那些本可提及的許多重要人物,或不公正地對待了其他因時間久遠而不為人知的人物,以及要求歷史認可的聲音不夠大、不夠清晰的人物。
    方法的選擇
    一旦選擇了心理學史要包括的材料,那麼剩下的就是方法的選擇了。一種方法是強調其他科學的發展、政治氛圍、技術進步、經濟條件等,諸如此類的非心理學因素的作用。這些因素與其他因素一起構成了時代精神。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時代精神對理解歷史的發展非常重要。與此相對的方法是采取偉人說,強調像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笛卡爾、達爾文或者弗洛伊德這樣的個人的貢獻。愛默森(Emerson, R.W., 1841/1981)接受了偉人說,並把它運用到歷史學中,認為歷史“非常容易地把它自身分解為一些有影響力的、非常重要的人物的傳記”(p.138)。還有一種方法是歷史發展法,它要說明各種各樣的人物或事件如何隨時間的發展而促進觀念或概念的變化。比如,人們可以關注心理疾病的觀念如何隨歷史而發生改變。
    在波林(Boring, E.G., 1886—1968,他於1928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心理學史的編纂方法中,他強調時代精神的重要性。顯然,觀念不會在真空中出現。一種新觀念要想被接受或甚至得到認真考慮,那麼它必須與現存的觀念保持一致。換句話說,一種新觀念隻有出現在能夠同化它的環境中纔會被容忍。如果一種觀念或觀點在人們還沒有作好接受準備之前就出現了,那麼它將不會得到很好的理解,不會得到恰如其分的評價。這裡強調的是,正確性不是判斷觀念的唯一標準;心理學與社會學的因素至少一樣重要。新的觀念總是在現存的觀念背景中受到評判。如果新的觀念與現存的觀念非常接近,那麼它們至少會得到理解;至於它們是被接受,還是被拒絕,抑或是被忽略,都是另一問題。
    本書采用的方法是折中的。也就是說,本書試圖表明,有時似乎是時代精神造就了偉大的人物,有時是偉大人物影響了時代精神。在其他歷史時刻,我們將會看到偉人和一般時代氛圍是如何能改變觀念和概念的意義的。換句話說,我采取了折中的方法,即無論什麼方法,隻要它似乎能很好地解釋心理學史的某個方面,就可利用。
    為什麼要研究心理學史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幾乎沒有觀念(即使有也極少)原本就是成熟完美的。相反,它們通常要經過長時期的發展。把觀念放在歷史的視角中來看,會使得學生更加充分地認識現代心理學的主題。但是,把心理學中當前涉及的問題和疑問看作是歷史悠久的問題和疑問的再現,是令人感到羞恥和沮喪的。畢竟,如果幾個世紀以來,心理學的問題一直都在研究,那麼到現在難道它們還不應該被解決嗎?反過來說,了解到我們當前的研究已為人類歷史上某些最偉大的纔俊們所分享和推動,卻是件令人激動的事。
    深度理解
    更廣闊的視角會帶來更深層次的理解。隨著歷史知識的積累,學生也就不需要對當代心理學主題的重要性深信不疑。具有歷史意識的學生知道心理學的主題從何而來,為什麼認為它重要。就像我們熟悉了某個人的過去經歷,就對那個人的當前行為有更多的理解一樣,我們對心理學的歷史起源研究越多,我們對當前心理學的理解就越深刻。波林(1950)聯繫實驗心理學家指出:
    實驗心理學家……需要掌握其專門領域內的歷史知識。如果沒有這樣的知識,那麼他會以歪曲的視角來看待當前問題,他就會把一些古老的事實和古老的觀念誤認為是新的,他還不能認識到新運動和新方法的重要性。就此而言,我怎麼強調我的觀點也不過分。一種不包含歷史取向的心理學的成熟技巧,對我來說,似乎根本就不是什麼成熟技巧。(p.ix)
    再認流行和時尚 在學習心理學史時,人們經常會驚訝地發現,某種觀點並不總是因為它不正確就逐漸消失;相反,某些觀點隻是因為它們變得不流行纔消失。心理學中流行的內容是隨著時代精神而變化的。比如,當心理學首次作為一門科學而出現時,強調的是有關“純”科學的方面——也就是,關注知識的獲得,而不是關注它的有用性。後來,當達爾文的理論開始流行時,心理學的注意中心就轉移到了與生存有關的人類活動,或那些可以使人們過更有效的生活的活動。今天,心理學的一個主要重點是有關認知過程的研究,並且這一重點部分要歸因於計算機技術的新近發展。
    傑出的人格理論家,G?W?奧爾波特(Allport, G.W., 1897—1967,他於1939年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提到過心理學中的時尚問題。
    我們的專業發展是時斷時續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時尚的刺激……我們似乎從來都沒有解決我們的問題,或者窮盡了我們的概念;我們隻是在變得厭倦它們……
    時尚有其娛樂性一面,也有其嚴肅性一面。我們對那些老得像長了胡子卻換上理發師做的新造型的問題……現代人種學(ethnology)令我們歡欣鼓舞,而且不會為記起一個世紀以前J?S?穆勒(Mill, J.S.)創造的術語

    J?S?穆勒創造了“習性學”,其英文為“ethology”,這與“人種學”的英文“ethnology”非常相似,因而容易讓人產生混淆。——譯者注

    而感到痛苦,這個術語專指研究人性的新科學……吸引我們的是強化,而不是圍繞享樂主義而展開的長期爭論……我們回避心身問題,但是,當我們討論“大腦模型”時,我們卻又把它當作時尚。我們發現,把陳釀裝進新的酒瓶嘗起來味道更好。
    當我們和我們的學生忘掉了酒確實是陳年老酒時,時尚問題的嚴肅性一面就出現了。翻看最近的一些《變態與社會心理學雜志》時,我發現……有90%的參考文獻都局限於最近十年的出版物……讀我們雜志的研究生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超過十年的文獻就沒有價值了,確實可以忽略掉。對此要感到奇怪嗎?在最近一次博士生考試中,當學生被問及他的論題……與心身問題的關繫時,他坦白承認,他從來就沒聽說過這個問題。一位本科生說,他有關霍布斯(Hobbs, T.)的全部知識就是,1912年,當他的著作《利維坦》英文中“Leviathan”首字母小寫時“leviathan”意為巨輪,1912年“泰坦尼克號”巨輪撞上冰山沉沒,學生將霍布斯的著作《利維坦》誤為“泰坦尼克號”巨輪。——譯者注

    像巨輪一樣撞上冰山時,他與之一同沉沒了。(1964, pp.149-151)
    伴隨著科學中這些研究主題如何在時尚中忽起忽落的例子,我們再次看到,“事實性”(factuality)不是決定一種觀念是否被接受的唯一變量。當時代精神改變時,科學中所考慮的流行主題也一樣發生改變,心理學也不可避免。
    避免重復錯誤 桑塔亞那(Santayana, G.,他是美國最為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的朋友和同事)說:“那些不懂歷史的人注定要重蹈歷史的覆轍。”如果隻有唯一的成功機會,那麼重復犯錯會非常糟糕,因為它會浪費掉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如果許多錯誤被一犯再犯,那會尤其不幸。就像我們將在本書中看到的一樣,心理學也有它的一些共同的錯誤和困境,其中一個錯誤就是信奉顱相學。顱相學相信,通過分析一個人頭骨的隆起和凹陷就可以了解這個人的人格特征。但正如我們將在第八章看到的,對心理學來說,作出這樣一種努力非常重要。還有一點,如果由於缺乏歷史知識而重復過去的錯誤,那麼這將是一場災難。
    有價值的觀念的來源
    通過研究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很早就形成的觀念,不管由於什麼原因,但它仍然保持著潛伏性。一種觀念在它最初提出之後的很長時間裡,直到它被再次發現,它都一直存在著,科學史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這樣的事實非常符合時代精神的歷史闡釋,它表明某些環境比另一些更適合接受某種觀念。進化觀、潛意識動機、條件反應,這些觀念在獲得能準確評價它們的氛圍之前,已經被幾次提出。甚至是哥白尼“革命性”的日心說,在他提出之前的幾個世紀,就早已為希臘人所持有。最近的例子是大腦功能一側化問題。許多人認為,大腦兩半球的功能有著顯著性差異是新觀念,然而,大約100年前,布朗-斯奎爾德(BrownSequard)以“我們的大腦是兩半還是一個整體?”(1890)為題的文章就是論述這一主題的許多文章之一。事實上,一些重要的科學觀念在得到最終的正確評價前,有可能會不止一次地遭到抵制。費耶阿本德(Feyerabend, 1987)曾說:
    科學的歷史充滿了各種明顯消亡又復興,然後又僅僅為了慶祝另一次勝利復興而再一次明顯消亡的理論。保存錯誤的觀點留作將來之用,是明智的做法。關於觀念、方法和偏見的歷史是不斷發展的科學實踐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且,這種實踐可能會以讓人喫驚的方式改變方向。(p.33)
    毫無疑問,心理學史上許多潛在的、富有成效的觀念仍然在等待著新的、更容易接受它們的環境去檢驗。
    因此,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史呢?這個問題可能這樣問更有意義,即為什麼不學習心理學史呢?許多人學習了美國史,因為他們對美國感興趣,一個家庭中較年輕的成員常常喜歡聽家中長輩們年輕時的故事。換句話說,他們想盡可能多地了解他們感興趣的主題和人,包括這些主題和人的歷史。這是人的自然本性,對心理學也不例外。
    什麼是科學

    在不同的歷史時代,總有深孚眾望的人(像伽利略、康德)宣稱,心理學永遠也不會成為一門科學,因為它關注的是主觀經驗。許多自然科學家現在仍然這樣認為,以至於一些心理學家都不願與之爭論。但心理學能否被看作一門科學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心理學史的編纂。而要回答心理學是否是一門科學的問題,我們就必須首先要試著對什麼是科學進行界定。
    科學是作為回答有關自然問題的一種方式而逐漸形成的,而且這種回答是通過直接考察自然,而不是依靠宗教教條、過去的權威人士、迷信或孤立的抽像思考過程進行的。自從科學建立以來,其最終憑借的一直是經驗觀察(也就是對自然界的直接觀察),但是,對科學而言,這不隻是簡單地觀察自然。要使觀察有用就必須按一定的方法進行組織和分類,並且采用這些方法時,必須注意到它們與其他觀察的相似或不同之處。在注意到觀察之間的相似和差異之後,許多科學家又進一步嘗試解釋他們所觀察到的。接著,科學就具備了由兩個主要成分構成的特征: (1)經驗觀察;(2)理論。按照赫爾(Hull, 1943)的觀點,科學的這兩個方面可以在人類理解其世界的早期努力中看到:
    觀察,然後尋找產生新發現的解釋,這是人類一直從事的兩種活動。如,所有時代的所有正常人都觀察過日出和日落,以及月相的幾個階段。觀察之後,那些觀察者中有思想的人接著就開始提出疑問:“為什麼?為什麼月亮會由虧轉盈,又由盈轉虧呢?為什麼太陽升起又落下呢?它落向何處,又何時開始呢?”這裡,我們具有了現代科學的兩個基本要素: 觀察的結果就獲得了經驗和事實成分,而繫統解釋這些事實的嘗試構成了理論成分。隨著科學的發展,勞動的專門化和分工就已出現;一些人主要致力於觀察,而較少的一部分人則沉迷於解釋問題。(p.1)
    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結合 正如我們將在第五和第六章看到的,在現代,理解我們的知識來源於何處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理性主義者相信某些命題正確或不正確可能取決於邏輯規則的小心應用。經驗主義者則堅持認為,所有知識的源泉都是感覺觀察。因此,隻有感覺經驗纔可以產生真知、證實真知。科學把這兩種立場結合到了一起。
    科學的理性方面使科學得以避免成為一繫列沒有止境、沒有聯繫的經驗事實的收集方法。由於科學家必須對他所觀察到的內容作某種程度的理解,因此,纔得以闡述成理論。科學理論有兩個主要功能: (1)組織經驗觀察;(2)對未來觀察起指導作用。科學理論的後一功能產生了可證實的命題。換句話說,理論提出了受實驗方法檢驗的命題。如果由理論產生的命題通過實驗檢驗,得到證實,那麼理論就獲得了力量;如果命題沒有得到實驗證實,那麼理論就失去力量。如果該理論產生了太多的錯誤命題,那麼它要麼必須被修正,要麼必須被拋棄。因此,科學理論必須是可檢驗的。也即,它們必須產生經驗上可以證明為正確或不正確的假設。因而,在科學中,自然的直接觀察很重要,但這樣的觀察經常是受理論指導的。
    探究規律
    科學的另一個特征是,它試圖發現合乎規律的關繫。科學規律可以定義為,持續觀察到的兩類或更多類的經驗事件之間的關繫。比如,當X發生時,Y也往往會發生。然後,科學利用理論來發現和解釋合乎規律的、經驗的事件。通過強調合乎規律性,科學顯示出它對一般情形,而不是對特定情形的興趣。傳統上,科學對私人的、獨特的事件不感興趣,而對能公開觀察到的、能證實的一般規律感興趣。也即,科學規律是一般性的,因為它描述的是經驗事件之間的關繫,它經得起公開觀察的檢驗。公開觀察的概念是科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所有科學的主張都必須是任何對它感興趣的人能證實的。因此,在科學中,沒有隻是有資格的權威纔可利用的秘密知識。
    有兩類一般的科學規律。一類是相關定律,描述幾類事件如何以某種繫統的方式一起變化。比如,鍛煉往往與健康呈正相關。有了這樣的信息,僅能作出預測。也即,如果我們知道了某個人的鍛煉水平,那我們就可以預測他或她的健康狀況,反之亦然。另一類更有力的定律是因果定律,它詳細說明事件之間有怎樣的因果關繫。比如,如果我們知道了某種疾病的原因,那麼我們就可以預測和控制這一疾病——防止導致疾病原因的出現,從而防止疾病的發生。這樣,相關定律有預測作用,而因果定律不僅有預測作用,而且還有控制作用。由於這一原因,因果定律比相關定律更有力量,並且一般認為它更有價值。
    科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要發現自然現像產生的原因。然而詳細說明自然事件產生的原因是件極為復雜的事,通常需要大量的實驗研究。比如,我們不能假設接近就能證明因果關繫。如果祈雨舞蹈之後,接著就下了一場雨,那麼不能假定祈雨舞蹈就必然導致下雨。使問題更為復雜的是存在這樣的事實,幾乎沒有事件的發生是單一原因造成的,即使有也極少;相反,導致它們發生的原因有多種。是什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又是什麼導致了精神分裂癥?諸如此類的問題,還遠遠不能清楚地回答。甚至更為簡單的問題,像為什麼約翰要辭去工作?或者,為什麼珍妮嫁給約翰呢?事實上,這些問題都非常復雜。在哲學和科學史上,因果概念已成為最令人困惑的概念之一(參見,例如,Clatterbaugh, 1999;或者Meehl, 1978)。
    決定論的假設 由於科學的主要目標是要發現事件之間合乎規律的關繫,因此,科學假定它正在研究的內容是合乎規律的。比如,化學家假定化學反應是合乎規律的;物理學家假定物理世界是合乎規律的。這種根據因果定律可以理解正在研究的東西的假設,就是所謂決定論。泰勒(Taylor, 1967)把決定論界定為這樣的哲學學說:“它闡明了任何事的發生都有其條件,有了這些條件,那麼就能導致它們發生,而不會發生其他事。”(p.359)決定論者假設,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一定原因的作用,並且,如果知道了這些原因,那麼就能絕對精確地預測事件。然而,了解事件的全部原因是不必要的;決定論者隻是假設原因存在,而且對原因了解得越多,預測就變得越精確。比如,幾乎所有人都同意,天氣是由一定的變量決定的,這些變量包括太陽黑子、海撥高度、急流

    一種高速的、彎曲的風流,通常以超過每小時400公裡(250英裡)的速度從西刮來,高度達15至25公裡(10至15英裡)。——譯者注

    、大氣壓;然而天氣預報永遠都隻是一種可能性,因為這些變量中的許多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其他的則完全未知。但是,天氣預測的潛在假設就是決定論。所有科學都采取了決定論的假設。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