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剪紙課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76-544
【優惠價】
235-340
【作者】 蟋蟀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8431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84310
版次:1

商品編碼:12473128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8-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36
字數:102000

作者:蟋蟀

    
    
"

編輯推薦

《剪紙課》中那些抒寫底層市井生活的詩篇所昭示的詩人情懷如隱忍和倔強之根深植泥土之中,越過了表層看似不及物的文人式騷怨,如螺紋鋼一樣打入生活的深處。在另一些充滿令人驚嘆的想像力的篇什中,現實、夢境和語言的碎片經由節奏或調性的內在秩序,被拼貼成一幅幅生動奇幻的畫圖。詩人兼具對現實與語言的獨到體悟和集結力,在保持著鮮活的草根特色前提下,拓展並探索著漢語詩意表達的潛力,運思大膽,造境奇奧,在似與非,虛與實之間遊刃有餘。


內容簡介

詩集《剪紙課》錄入了蟋蟀近十年的詩歌作品。其詩歌多以鄉村生活為題材,抒寫了在現代商業浪潮衝擊下,逐漸脫胎換骨的農耕生活,努力把握和描摹當下人性的蛻變,重新定位“農民”的主體形像。詩篇抒寫底層市井生活的詩篇所昭示的詩人情懷如隱忍和倔強之根深植泥土之中,越過了表層看似不及物的文人式騷怨,如螺紋鋼一樣打入生活的深處,從而折射出時代的變遷,創造出一個頗具代表性的當代農村現實景觀。

作者簡介

蟋蟀,男,1974年生,現居湖北鄂州,從事種植業,寫詩;有作品散見於《詩刊》、《大家》、《長江文藝》等。詩集《剪紙課》曾獲北京文藝網第三屆國際華文詩歌獎第一部詩集獎。

目錄

目錄

自序 / 1

故鄉山 / 1

立秋 / 3

晚宴 / 4

黃昏之詩 / 5

溝渠裡的水滿了 / 7

蔡家墩 / 8

像魚一樣纏繞 / 10

信使 / 12

是水在控制我 / 13

鼕夜 / 14

今夜,鍵盤打出了 / 15

剪紙課 / 16

蜂蜜 / 18

小於夜晚 / 19

雨水增加了夜晚的厚度 / 20

貓王國 / 21

卷尺 / 23

父親來電 / 24

這些年 / 25

這記憶 / 26

蘋果電影院 / 27

這寬限的日子 / 29

烏鴉 / 31

騎上河水 / 32

徒步 / 33

除夕 / 34

賭徒 / 36

謎語 / 37

洋瀾湖 / 38

鳳凰廣場 / 39

總是在人們醒來之前 / 40

速度 / 41

鼻尖,危險的島嶼 / 42

白鷺 / 43

願意是 / 44

一九八六 / 45

冷卻一段夜雨多麼重要 / 46

陽臺 / 48

站臺 / 49

小鎮 / 51

彩虹 / 52

他失去臂膀 / 53

彎曲 / 54

對一個人的命名 / 55

有蛙聲的晚上 / 56

無題 / 57

星光之夜 / 58

UFO / 61

鵲橋 / 62

書信中人 / 63

鄉村衛生院 / 65

馬路是死者的儲蓄所 / 66

放映日 / 68

外語老師 / 69

春天裡 / 71

昨夜,我夢見 / 73

午後

——記汶川地震 / 75

送葬的人都有一顆溫柔的心 / 76

在陌生人的褲兜裡 / 78

外環線 / 79

拆遷 / 80

或許有一個粗大的夜晚 / 81

一個城市有了它的坐騎 / 83

他們的汗水終將注入江河 / 85

風箏 / 86

自行車 / 87

一種生活,欺負了另一種生活 / 88

在螞蟻的隊伍裡 / 90

春天,一座發燙的監獄 / 91

持續的刀柄 / 93

緩慢 / 95

醒來 / 97

落日 / 98

結束語 / 99


美與痛的彈奏

——對蟋蟀《故鄉山》一詩的悟解與析讀 牛耕/ 100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美與痛的彈奏

對蟋蟀《故鄉山》一詩的悟解與析讀

作者:牛耕


故鄉山



今夜,月亮記住了每一棵樹的名字:楊柳,苦楝,桑。記住了

粗糙樹皮下酣睡不醒的蟲卵。

記住了一隻鳥,它沒有巢,尖叫聲狠狠抓破了黑夜的臉,但月亮

無所謂,隻是輕聲說:我記住了。

記住了一面牆,和磚塊裡燒成白灰的田螺。

還有你,臉上的三道疤痕。

瞧,你的雙手,每一個指頭都有它的去向,它的姓名。

和遠處的屋檐一樣,它們住著一截骨頭,幾根

一踫就會尖叫的神經。

它現在在你的身上,就像砂石在路中央

為了輾平它不知磨損了多少車輪。

我從來不記得魚。因為它一直在水中遊,在溝渠裡,在自己的鱗片深處。

不記得哪幾盞燈火比倒影先熄滅。

父親變得又聾又瞎,像一把用鈍的鐵鍬,靠在牆角。

我不記得狗吠聲是由近而遠,還是由遠而近。

村外的棉花都白了,揣著溫暖的棉籽。

露珠在地裡沙沙地走來走去,茫無頭緒。

我已經不記得那些喊過的名字,它們像河水被一張張面孔舀走。

在廢棄的碼頭邊,一個矮子和他的綽號還

孤零零地掛在樹上。

身後,蛛網一節節地拆散。

故鄉山越堆越高,那麼多的月光夾進岩層,那麼多白霜。

而我的遺忘也未能使它停歇:

草尖正慢慢向外刺傷我的皮膚,又老又丑。

一、引言

對於蟋蟀《故鄉山》一詩,先後有羅傲鷹、看山望水等諸位方家作出評析,讀之引發頗多啟迪和思考,經過一番梳經理緯、穿針引線,遂成此文。按照“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本文重在參與,志在拋磚,“相與析”、“細論文”之意已含寓其中。以我之愚陋,“悟解與析讀”往往沿著內稟隨機性之超弦,彈奏成真正的“誤讀”,所以對《故鄉山》美的公約數,哪怕能廓之萬一,既已心滿意足矣!貼出之時,心懷惴惴,誠期諸位方家的金玉之言及醍醐之醒。

二、關於詩的結構問題

閱讀《故鄉山》時,我常想起詩人臧棣說過的一句話——

對意境的追求,源於詩人相對靜止的結構感。這在古典寫作範疇中,很容易受到相對封閉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形態的馳援,並磨合成一種完美的詩歌繫統。但是,在現代這樣的歷史形態中,充滿了變異與動蕩,詩人的結構感主要是建立在對節奏的敏感之上的。也不妨說,大多數時候,在詩歌的現代抒寫中,詩歌的結構感實際上已悄悄轉化為靈活多變的節奏感。甚至,在有相當長度的現代詩中,詩歌的結構也主要是依據節奏來構築的。

(摘自《出自固執的記憶》)《故鄉山》的書寫,在我看來,幾乎就是臧棣這個說法的一個典型示例或一個完美注解,質言之:它不是一首“鄉土詩”,而是一首“現代詩”。或者說,蟋蟀對於《故鄉山》結構的組織和推進,恰恰不是以意像為核心,尤其是“用月亮/月光這個主意像為核心進行營造/建構”的,而是以“靈活多變的節奏感”為核心進行營造/建構的。而這,正是《故鄉山》在詩體形式上,與看山望水提供的副本差別之所在。

因此,在我看來,看山望水提供的兩行一段、每行字數差不多的較為穩定和刻板的副本形式,有類於古人“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式的結構編排和意像鋪陳,更多地呈現出如臧棣所言的“源於詩人相對靜止的結構感”所產生的“對意境的追求”。從“相對靜止的結構感”出發,去閱讀蟋蟀的《故鄉山》,在我看來不僅會給看山望水,而且會給所有持此角度的人,帶來的第一感都將是“形式散亂,句子鋪排隨意。”而事實上蟋蟀卻從此角度移/逸開了,遷/潛入了一個言說更為有效呈現更為準確的角度——節奏感,來組織和推進詩的結構。對此,看山望水事實上已經在自己的文中——“奏出的是故鄉的琴音”一句,以及“氣氛/語調/節奏的營造也是不能忽視的形式部分。……好詩的好是各種要素統一性生成/合成效果,如同交響樂”一句——都作了交代,露出了端倪,隻是沒有充分意識到此一角度並沿此角度展開論述而已。

《故鄉山》一詩,在看似散亂而隨意的詞語和意像組合形態中,有著嚴謹、細致而多變的節奏編織,以迷人的節奏感(音樂性),深深契合著文本所欲呈現的人的“現代性”處境;或者說,蟋蟀以結體的散亂服務於節奏的變化,纔綱舉目張,將故鄉(物質和精神雙重意義上的)回憶的親切感、故鄉淪失的沉痛感、故鄉持守的虛無感等諸種復雜況味,得以形散而神不散地交織一體並使之纖毫畢現。為節約篇幅,得其精要,我僅對該詩前兩行,和最後兩行,做一下節奏上的悟(誤?)讀,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做全篇的深入細致的悟讀。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自序

還記得寫下第一行詩句時筆端的顫抖。當時正值年少,完全無法預見若干年後,詩歌以其與萬物之間的隱密關聯左右著我的命運。我也曾有過對詩歌的極端狂熱,在漫長且稍縱即逝的青春歲月裡,在厚厚一撂素描本上徹夜奮筆疾書,不知疲倦。但最終,我選擇了遠離詩歌——我賣過鞋,做過夜市燒烤;賣玉米和甘蔗、宰殺肉雞、擺地攤賣皮包;在武漢外環線建築工地做水電工、在員工食堂燒火做飯;推銷水暖器材、在廣告工作室做文案;我甚至還在雜志編輯部混過飯喫,花光了一生的運氣過了幾年無比悠閑散淡的日子……這些不務正業的經歷反復錘打著我,擠壓著我,使我終於擺脫了對詩歌的迷戀。

然而,我需要詩歌。唯如此,我微不足道的命運纔具備一縷超脫的、詩意的光芒:晨起時窗外的鳥鳴,月下鄉村屋舍間的水漬,農人寒霜裡畏怯的步伐,麥收時生鏽的鐮刀,菜市場裡人聲的喧嘩……這些場景,我渴望一一為它們重新命名,從而擺脫所有的成見去抵達一個新世界;我渴望屬於這個新世界,屬於它按照內心所需去重構的萬事萬物,並悄然映照著現世的孤獨與荒誕、人性的蕪雜與破敗,以及自我的省悟與尊嚴。我渴望加入整體之詩——沿著自我的命運彙入漢語之河,成為河床深處的暗流,被不為人知地引用、注釋,並滋養著後來者的方言。

謹以此獻給我的父親、母親和我在詩篇中提及的長港河。你們平凡的一生給予我最大的教誨就是,苦難僅僅用來承受,而非嗔怨。那些百倍艱辛的努力,隻是為了達到平和,而非激烈。你們雖然卑微,但身上流淌著高貴的血液——恰恰是因為你們的自尊、節制、樸實、堅定。我沒能全部繼承它們,是的,但願我的詩篇終將做到這一切。


故鄉山

今夜,月亮記住了每一棵樹的名字:楊柳,苦楝,桑。記住了

粗糙樹皮下酣睡不醒的蟲卵。

記住了一隻鳥,它沒有巢,尖叫聲狠狠抓破了黑夜的臉,但月亮

無所謂,隻是輕聲說:我記住了。

記住了一面牆,和磚塊裡燒成白灰的田螺。

還有你,臉上的三道疤痕。


瞧,你的雙手,每一個指頭都有它的去向,它的姓名。

和遠處的屋檐一樣,它們住著一截骨頭,幾根

一踫就會尖叫的神經。

它現在在你的身上,就像砂石在路中央

為了輾平它不知磨損了多少車輪。


我從來不記得魚。因為它一直在水中遊,在溝渠裡,在自己的鱗片深處。

不記得哪幾盞燈火比倒影先熄滅。

父親變得又聾又瞎,像一把用鈍的鐵鍬,靠在牆角。

我不記得狗吠聲是由近而遠,還是由遠而近。

村外的棉花都白了,揣著溫暖的棉籽。

露珠在地裡沙沙地走來走去,茫無頭緒。


我已經不記得那些喊過的名字,它們像河水被一張張面孔舀走。

在廢棄的碼頭邊,一個矮子和他的綽號還

孤零零地掛在樹上。

身後,蛛網一節節地拆散。

故鄉山越堆越高,那麼多的月光夾進岩層,那麼多白霜。

而我的遺忘也未能使它停歇:

草尖正慢慢向外刺傷我的皮膚,又老又丑。

立秋

躲在谷草垛裡,進進出出的露珠歇下來

雙手歉意地在抹腰上擦拭


寒霜的客人輕手輕腳,來了。

他不走平路,隻走陡坡


在長港河的上遊,拱橋一言不發。

像首尾相銜的孩子的冤魂,不敢斷開。


你的大衣掛在衣櫥外,有著你的輪廓。

在口袋裡還揣著我凍裂的小手,呵著熱氣。


來,把你的喃喃絮語吐盡,我在聽。

背著這些行李我好去往我的晚年。


當我把雙腳放進木盆,

你彎腰,低下額頭


像挖了一鍬的泥土

低下多年的傷口。

晚宴

我們不能一次宴請整個月光,父親

木門必須虛掩。

我的赤腳已經屬於我,聽從於

你現在的語氣,說吧

守在餐桌邊,還要等多久


滿滿一桌菜肴,多麼豐盛!

處處撒滿晶亮的鹽粒

像一把破碎的舊尺。

在我還沒有開口吞咽下

不安份的雙手前,請告訴我


那窗外樹林裡,遲遲不能赴宴的人

可正是騎在馬上,

四蹄烏黑,每一步

踏在樹木中央,饑腸轆轆

在年輪中不能自撥。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