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英國教育思想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684-992
    【優惠價】
    428-620
    【作者】 易紅郡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684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68488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0618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56
    字數:603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易紅郡

        
        
    "

    編輯推薦

    《英國教育思想史》重點考察了自文藝復興至20世紀下半期英國教育思想發展的歷史軌跡,繫統地闡述了13個教育流派的來龍去脈,生動地展示了46位人物的教育思想肖像,再現了500多年以來英國教育思想復雜多變和豐富多彩的發展圖景,揭示了英國教育思想發展的基本特征及內在邏輯。

    內容簡介

    《英國教育思想史》重點考察了自文藝復興至20世紀下半期英國教育思想發展的歷史軌跡,繫統地闡述了人文主義教育、紳士教育、空想社會主義教育、國民教育、功利主義教育、科學教育、古典主義教育、浪漫主義教育、激進主義教育、女子教育、新教育、自由教育、分析教育等13個教育流派的來龍去脈,生動地展示了46位人物的教育思想肖像,再現了500多年以來英國教育思想豐富多彩及自我更新的發展圖景,揭示了英國教育思想演進的基本特征及內在邏輯。通過剖析這13個教育流派和46位人物所呈現的英國教育思想發展取向,既為我們提供了帶有恆久價值的教育理論思考,也為我國教育研究者審視和創新本土教育理論提供了參考。本書既可供高等院校教育學專業的師生閱讀,也可供高等院校世界史、外國文學等專業的研究者參考。

    作者簡介

    易紅郡,1970年出生,湖南攸縣人。湖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訪問學者。1992年畢業於益陽師範專科學校外語繫。1997年獲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2009年獲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後證書。主持首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重點項目等。出版專著《從衝突到融合:20世紀英國中等教育政策研究》、《英國教育的文化闡釋》、《戰後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等,參編《外國教育實驗史》、《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史》、《外國教育思想史》、《當代西方教育新思潮研究》、《當代教育思潮評析》等。在《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A&HCI源刊)、《高等教育研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科版)、《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其中人大復印資料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30餘篇)。曾獲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湖南省第11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二等獎。

    目錄

    前 言?001
    第一章人文主義教育思想?
    一、 科利特
    二、 諾克斯
    三、 阿卡姆
    四、 彌爾頓
    第二章紳士教育思想?
    一、 埃利奧特
    二、 吉爾伯特
    三、 克萊蘭
    四、 洛克
    第三章空想社會主義教育思想?
    一、 莫爾
    二、 溫斯坦萊
    三、 歐文

    第四章國民教育思想?
    一、 亞當?斯密
    二、 葛德文
    三、 馬爾薩斯


    第五章功利主義教育思想?
    一、 邊沁
    二、 詹姆斯?密爾
    三、 約翰?密爾

    第六章科學教育思想?
    一、 培根
    二、 斯賓塞
    三、 赫胥黎

    第七章古典主義教育思想?
    一、 托馬斯?阿諾德
    二、 馬修?阿諾德
    三、 紐曼
    四、 利文斯通

    第八章浪漫主義教育思想?
    一、 華茲華斯
    二、 柯勒律治
    三、 拜倫
    四、 雪萊

    第九章激進主義教育思想?
    一、 約瑟夫?普裡斯特利
    二、 托馬斯?潘恩
    三、 威廉?洛維特


    第十章女子教育思想?
    一、 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
    二、 埃密麗?戴維斯
    三、 弗朗西斯?巴斯

    第十一章新教育思想?
    一、 麥克米倫
    二、 懷特海
    三、 艾薩克斯
    四、 裡德

    第十二章自由教育思想?
    一、 沛西?能
    二、 羅素
    三、 尼爾
    四、 歐克肖特

    第十三章分析教育哲學?
    一、 奧康納
    二、 彼得斯
    三、 赫斯特
    四、 約翰?懷特
    結 語?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在羅馬人入侵之前,英國經歷了漫長的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至於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則開始於跟羅馬人遭遇的那個社會,這個社會的文化後來被稱為克爾特(或凱爾特)文化,跟這種文化相聯繫的有具有特色的方形犁耕地及其他種種東西。” 學者們推斷,蓋爾語(Gaelic) 和威爾士語源自於曾經在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定居的古凱爾特人語言;直至今天,英國的許多河流和地方如泰晤士河、利茲等,其名稱都源自於凱爾特語(Celtic)。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指出:“就歐洲文明而言,打開歷史之門的鑰匙,就是理解羅馬精神和羅馬帝國的活動。” 英國文明史同樣如前55前54年,羅馬帝國的奠基者愷撒兩度遠征不列顛均無功而返。但愷撒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也是一位政治家和最重要的作家,他渴望為其所作所為留下記載。從此以後,歷史學家研究英格蘭有了文字依43年,剛剛登基的羅馬皇帝克勞迪(Clauditus)再度入侵不列顛,並最終征服了不列顛全2世紀,基督教傳入不列顛。通過羅馬帝國,英格蘭第一次被納入基督教世界,這對於以後的英國社會、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具有重要意義。在羅馬人占領期43—410),征服者鼓勵當地富人為自己的孩子提供羅馬式教78年,阿格裡柯拉(Agricola)出任不列顛總督,他提倡教育和推行拉丁文,並首次在不列顛建立學校。因此,英國有組織的教育及教育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羅馬統治時期。
    基督教的傳入必然產生一場社會和宗教革命。奧古斯丁認為宗教與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它們都屬於教會的職責。他要求教會提供兩種教育:一是“文法”教育(即普通知識教育),對像為所有的男孩;二是“歌詠”教育(即職業教育),旨在為教會培養唱詩班歌手和舉行宗教儀式時的助手。奧古斯丁在坎特伯雷建立了一所學校,以訓練當地皈依基督教的人成為教669年,西奧多(Theodore)擔任坎特伯雷大主教時,坎特伯雷學校作為英格蘭第一所基督教學校,以拉丁語、希臘語、羅馬法、音樂、詩歌、天文學、算術等教育而聞名整個英格蘭。隨著基督教在英國的日益傳播,其他大教堂、修道院和教會組織也紛紛建立起類似的“學校”。起初,這些學校既無校舍,也無自己的教職員,隻不過是主教在教堂內對各種年齡的學生進行教育。但“文法”教育和“歌詠”教育後來逐漸發展為獨立的文法學校或歌詠學校,並且擁有自己的校舍和人員。文法學校的任務是進行拉丁文教學,由於拉丁語是當時整個基督教世界和政府的通用語言,因此文法學校從一開始就比歌詠學校享有更高的地位。中世紀後期,歌詠學校逐漸消失或被並入讀寫學校,而文法學校卻一直保留至今。
    最初,英國的基督教傳教士主要在修道院中進行教育活動,他們的使命是用基督教理想改變現行的道德狀況,將原始部落提升到一個文明狀態。當時的教令規定,修道院院長應當關心經文的閱讀,因此培養男孩掌握拉丁文成為修道院的一種重要職責。英國第一位卓越的歷史學家比德(Bede,672/673—735)誕672或673年,正值英國歷史上的“七國時期”。比德7歲時進入本地的韋穆修道院,後轉入相距不遠的賈羅修道院。他自幼受到良好的修道院教育,並在修道院終其一生。他精通拉丁文和希臘文,廣泛涉獵柏拉圖(Plato)、亞裡士多德(Aristotle)、西塞羅(Cicero)、維吉爾(Virgil)等人的作品,深入研究了《聖經》和教父著作。比德一生筆耕不輟,著述多達數十種,大部分是對《聖經》的注釋,另有不少歷史、天文、音樂、哲學、文法、修辭、算術和醫藥方面的作品。
    比德最重要的著作是731年的《英吉利教會史》,該書以羅馬天主教會在不列顛的傳教為主線,記述597年奧古斯丁受命到不列顛傳教,直到基督教在各王國相繼取得合法地位的731年為止。比德在該書中描述了早期英格蘭的教育狀況:“……如前所述,因為二人(狄奧多爾、哈德良)都博學多識,既通曉宗教著作,又通曉非宗教著作,因此,救贖的知識猶如源源不斷的河流,每天從他們那裡流出,澆灌著他們所召集的一群學生的心田,以致他們傳授給聽眾的知識甚至有關於韻律的學術、關於天文學和教會算術以及多卷聖書。……自從英格蘭人進入不列顛以來,還從來不曾有過比這時更幸福的時刻。” 《英吉利教會史》為後人研究盎格魯—撒克遜前期的歷史提供了珍貴資料,並且確立了比德“英國歷史之父”的崇高地位。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格林(John Richard Green)指出:“作為英國學者的第一位、英國神學家的第一位和英國歷史學家的第一位,正是在這位賈羅修士的身上,英國的學問賴以植根。” 此外,比德還主持過修道院附屬的一所學校,為修道院的600名修士授課。後來比德的門徒跨過英吉利海峽,把英國教會的辦學經驗傳入歐洲大陸,在查理曼大帝宮廷中創辦了學校。
    阿爾琴(Alcuin,735—804)被認為是中世紀早期英國最重要的教育家和神學家,他小時候受教於約克主教學校,後來又接管了這所學校。阿爾琴的工作十分出色,使他聲名鵲起,其影響甚至波及歐洲的教育。阿爾琴對約克主教學校校長埃瑟爾伯特(Aethelbert)的教學進行了描述:“在那裡,他用教導的溪流和各種學識的甘露滋潤著干渴的心田,教給他們文法學的學科,給他們傾注雄辯術的溪流。……這位教師教另一些人知道天國的和諧,日月的辛勞,天空的五個區域,七大行星,固定的星星的運行規律,它們的升起和降落,空氣的運動,海洋和地球的震動,人、牲畜、鳥和野獸的本性,各類數字和各種形狀。他確定復活節的莊重儀式將重新恢復。他揭開聖經的神秘性,揭示古代原始法律的奧義。” 阿爾琴也是一位多產作家,其作品包括書信、詩歌、訓詁、教義、傳記等,涉及教育的有《論文法》、《論修辭學》、《論辯證法》等,均以當時的對話形式撰寫。
    阿爾弗雷德被視為英國第一個認識到教育的社會價值的國王,他認為教育目的不隻是培養更多的牧師或神職人員,而是為了使其國民能更好地為國家盡871年阿爾弗雷德繼位時,面臨著與查理曼大帝同樣的問題。由於丹麥人的多次入侵和劫掠,英格蘭的修道院制度和學術逐漸衰落。當時沒有哪一塊基督教的土地,比英格蘭遭受的災難更為嚴酷;也沒有哪個古老的修道院文化中心,遭受過如此徹底的摧毀。阿爾弗雷德對當時的情況進行了描繪:“英格蘭學術的衰落是如此普遍,在洪伯河這邊很少有人能懂得用英語做禮拜,或者將一封信從拉丁文譯成英文。我相信,在洪伯河那邊,這樣的人也不多。事實上,這種人是如此稀少,在我登基時,我不記得在泰晤士河以南有這樣一個人。” 在英格蘭學術復興過程中,阿爾弗雷德仿效查理曼大帝的做法,從國外延聘學者,建立宮廷學校,獎掖學術,鼓勵翻譯。他說:“在我看來,把那些最需要讓所有的人了解的書籍,譯成我們大家都懂得的語言,是件很好的事情。如果我們有了和平,我們就很有可能實現這一點:英格蘭自由人中的所有青年以及那些有機會為之獻身的人們,都應該致力於學習和研究以獲得知識,直到他們都懂得了如何閱讀英語著作為止,這是他們所能致力於的唯一事情。同時,讓那些願意學習拉丁文、願意提高到一個更高水平的人們進一步學習拉丁文。” 正是基於這一目的,在一些大主教和修道僧的幫助下,阿爾弗雷德組織力量把一批神學、哲學和史學著作從拉丁文翻譯成英文,如教皇格列高利的《牧師手冊》、比德的《英吉利教會史》等。
    阿爾弗雷德在位期間組織編撰的《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既加強了英格蘭的民族意識,也為英格蘭的統一奠定了心理和文化基礎。他還頒布了英國歷史上第一部法典《阿爾弗雷德法典》,該法典後經歷代國王的不斷修正和完善,成為英國憲法的基礎,在此意義上阿爾弗雷德開創了英國司法制度的先河。阿爾弗雷德的功績是毋容置疑的,這些功績大多具有社會意義。他不僅挽救了英格蘭,甚至挽救了整個西方基督教文化;他在文化荒漠中復興與重建盎格魯—撒克遜文化,使他贏得了學者和文化保護人的聲譽。“他真正的成就,在於他通過教訓和榜樣,在英國學術範圍開創了一種新生活,因而他為兩百年後,以英國大學的興起為標志而出現的教育復興鋪設了道路。”
    阿爾弗雷德的後繼者中最偉大的人物是埃德加(Edgar)國973年他由坎特伯雷大主教鄧斯坦(Dunstan,924—988)加冕為全英格蘭之王。埃德加發誓要復興英格蘭學術,並且聘請鄧斯坦著手進行宗教改革,使英格蘭的教育、文學和藝術得到一定程度的復興。鄧斯坦是偉大的教會改革959年他出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後,受命恢復英格蘭的修道院制度。在他的領導下,許多修道院被建造或恢復,並配備了篤信基督教的有識之士,使修道院再次成為牧師們工作和學習的中心,英格蘭的學術和教會教育重新興起。據記載,到10世紀前半期,主教管轄區的男孩接受教會教育已成慣例;諾曼征服英國以前,每一所大教堂都有一名牧師充當教師,向學生傳授相應的拉丁文和音樂知識。1066年諾曼征服英國後,為英國社會結構增添了新的特色,它改變了英國歷史的發展道路,並在商業、宗教和文化教育方面把英格蘭和歐洲大陸聯繫起來。在教育方面,諾曼人取代了英國人擔任主教和修道院院長,這些人學識淵博並熱心教會教育;他們還花費大量時間抄寫書籍,英國歷史發展大部分材料的保存和流傳應歸功於11、12世紀修道院的抄寫員。“在中世紀早期,一些大的宗教社區成為學術的中心,它們為年輕的入職者提供有組織的拉丁語和歌詠教學,這是為教會服務所必需。……後來,當城市社區把同一職業的人聚集在一起時,相應的專業知識開始形成並控制了教育發展的新模式。”
    總之,基督教的傳播和異教徒皈依推動了不列顛教育的發展。自奧古斯丁時代至宗教改革的一千年時間內,羅馬基督教會幾乎控制著英國除學徒制和貴族教育以外一切有組織的教育,而且似乎是提供有固定組織的教育的唯一機構。教師大多由牧師擔任並須經主教的許可,學校校長由主教任命,學校或多或少依附於教會或教堂。“在這個新的環境中,修道院制度不可避免地趨向於承擔起與這個組織的最初精神毫無關繫的文化領導者的職責。修道僧必須不但在基督教教義方面,而且還要在作為神聖的經典語言和儀式語言的拉丁文方面,指導他們的信徒。他們不得不教授讀和寫,以及那些為教會事務和儀式所必需的藝術和科學,如書法、繪畫、音樂,尤其是年代學和歷法知識。因為對於中世紀早期的宗教儀式文化來說,這些知識有著與它們在古代宗教儀式文化中所曾獲得的同樣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英格蘭和愛爾蘭,一種新型的基督教文化通過修道院傳教士及其教育活動而被植入到未開化的土地上。它一直統治著人們的宗教生活,直到亨利八世(Henry Ⅷ)的改革。
    由上可知,自奧古斯丁時代至中世紀,宗教神學對英國文化教育占有絕對統治地位,基督教不僅改造了蠻族,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也塑造了英國。正如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基佐(P.G.Guizot)指出:“你們看到,基督教教會靠著它自己的組織,也靠著它對基督教人民的影響力和它對世俗事務的積極參與,取得了多麼大的勢力。因此,從這個時代起,教會有力地幫助了近代文明形成它的特色並促進了文明的發展。” 從教育思想的演變來看,這種神性教育並不是某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思想,而是基督教統治之下文化教育發展的基本指導思想;它絕非少數幾個人的勞動成果,而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當時社會本質特性的反映。因此,這一時期英國教育思想以神性教育為主,而且隻是一些教育思想的片段,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繫統的教育思想纔逐漸形成。“思想史研究如果從哲學史的內在角度看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亞裡士多德對早先哲學家思想的評論和分析。……而從一種包括更為廣泛的知識與觀念的外在角度出發,其起源則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對含納自然史、智慧史、文學史、常識史等所有藝術和科學在內的百科全書式的人文主義認識方式。” 英國教育思想正是從文藝復興時期興起的,因此本書的著墨點也是從人文主義教育思想開始。人性是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核心,從標榜神性到強調人性,逐步實現了教育思想史上的根本性轉變。因而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是英國教育思想史上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書結構大體上是采用歷時性研究方式,按照時間順序闡釋英國歷史上著名哲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文學家、科學家、思想家及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但偶爾也會根據討論主題的需要超越時間的框架。本書試圖結合已有教育思想史著作采用的三種編纂方式,即以教育家個體為主排列的方式(俗稱“人頭史”)、以時間為主線梳理不同時期出現的主要教育思想和思潮、以流派或思潮為主線敘述教育思想史,克服單一編撰方式的弊端,以整體的、相互聯繫的歷史觀,勾勒英國教育思想變遷的歷史圖景。同時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對各歷史時期英國主要教育思想進行恰如其分的剖析。具體而言,本書將人物、流派和時間相結合,在寫作過程中以時間為經度,主要流派和人物為緯度,通過重點解讀經典文獻來詮釋他們的教育思想,力求既反映特定歷史時期英國教育思想的特殊性,又洞察不同語境下英國教育思想之間的博弈及歷史延續性。從教育家的著作中探尋其教育思想的精義,不失為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教育思想史的研究就是通過解讀經典的教育文本,從中發現微言大義,加以歸納概括、闡釋發揮,並以當代人容易接受與理解的方式或結構進行建構。”
    鋻於有些重要人物既是教育家,也是哲學家、政治家、科學家、思想家或文學家等,因而他們的教育思想也包含在哲學、政治學、倫理學、經濟學、文學等經典文獻中。為此,有的學者提出了一種教育思想史的繫統性研究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將教育思想史看做教育的範疇,而且將其與哲學、文學、科學、神學、政治、經濟、倫理、社會文化或人類歷史上核心觀念的演變相結合,以一種整體的視野觀照,並探尋一種基本的關聯方式或一些核心問題,以此打通各學科之間的界限,擴大理解教育思想史的基礎和增強說服力。但這種繫統性研究方式也有它的限度,“教育思想史與哲學、文學、科學、宗教神學等特定意義領域,與社會文化,與實踐的聯繫並不是無限度的,這種限度一方面取決於對教育的意義領域的劃定,另一方面取決於對相互關繫的判斷和求證”。
    需要指出的是,本書把英國教育思想史按照不同標準劃分為各種“主義”,這種歸類隻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前人的思想,以便充分反映某一時期同類教育家思想的基本特征。但由於不同歷史時期教育思想本身的復雜性,任何歸類都有可能造成重要的遺漏,或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以偏概全,或者導致所謂的“標簽化”。就教育家個體而言,雖然其思想通常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或具有某些明顯的特征,可以將其歸納到某一思想流派,但是仍會出現“百密一疏”的情形,尤其是對於那些著名教育家而言,由於其思想的豐富性,難以被精確地歸類。例如,洛克既是紳士教育的集大成者,也是自由主義思想家;邊沁和約翰?密爾既是功利主義和自由主義者,也是哲學激進主義者。類似的人物還有不少。嚴格地說,用這種“標簽化”的方式研究教育思想史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也是作者寫作本書時一直感到困惑的問題。毋庸置疑,教育思想史研究不僅需要我們拓展學術視野,而且需要更新研究範式。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