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大夏書繫·教育的十字路口(修訂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41-640
    【優惠價】
    276-400
    【作者】 張文質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4876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4876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8741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大夏書繫·教育新思考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3
    字數:248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文質


        
        
    "

    編輯推薦

    一位專注教育研究與人心靈狀況研究的寫作者,以他獨特細膩的教育觀察視野,從教育的細節中尋找真正的教育。他用冷峻而幽默的筆觸,似是自言自語,似同靈魂對話,又像是精神飄遊時的獨語;在言談之間既有流貫的文思,又有動人的性情,直抵人心靈深處,值得讀者細細反刍。

    編輯推薦篇章:
    生活在愧疚之中 P82
    直到聽見自己的聲音P139
    教育就存在於生命之中P146
    想像教育 P160

    內容簡介

    《教育的十字路口(修訂版)》選取了作者50餘篇教育隨筆,為我們打開的正是作者細膩的教育觀察視野——他從生命的高度、從人文精神的視點,細致品評著教育的細節。自第一版上市後,頗受讀者歡迎。此次修訂,作者將本書與《幻想之眼》中的內容作了歸類調整與適當補充。
    作者一直專注於教育研究與人的心靈狀況研究,相信“新的教育創生於十字路口。沒有彷徨,就無須選擇,無須決斷,甚至無須隨時承擔責任的勇氣。十字路口,意、多樣,意味著選擇的自由。”

    作者簡介

    張文質 福建省閩侯縣人,畢業於華東師大中文繫。長期植根於學校教育與兒童發展的研究,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導者,慢教育思想的提出者。已出版個人著作20餘部,其中《教育是慢的藝術》為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大夏書繫”十年經典之一,《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入選《中國教育報》2013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之TOP10。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新的教育創生於十字路口。沒有彷徨,就無須選擇,無須決斷,甚至無須隨時承擔責任的勇氣。
    十字路口,意、多樣,意味著選擇的自由。
    十字路口,意味著對價值的重新發現,重新認定,在彷徨中孕育著獨具的眼力。
    十字路口也意味著拒絕,拒絕成為什麼同樣需要一種隱忍的力量。
    十字路口證明了一種屬於每一個人的有夢想、有差異、有肌理和值得信賴與忠誠的對未來的肯定。
    ——張文質

    目錄

    十字路口的教育札記
    3|十字路口的教育札記(一)
    14|十字路口的教育札記(二)
    21|用另一種聲音執勤
    36|仇恨還是寬恕
    55|滿臉羞愧
    82|生活在愧疚之中
    88|在低處飛翔
    直到聽見自己的聲音
    113|書無法拯救生活
    115|讀到就寫之一
    116|讀到就寫之二
    117|從塞得滿滿的書架說去
    119|如果你讀書,就會思緒綿綿
    120|你想得到《野草》其實不是魯迅寫的嗎?
    121|權當是一種沮喪
    122|我講了20分鐘學校文化
    125|今天想到的十個教育問題
    127|教育是中年人的事業
    128|由忙碌引發的幾句感想
    129|成為懶人的15條理由
    131|不是說這個國家很有錢嗎,為什麼一說到教育就沒錢了?
    132|我和女兒聊天時,聊到什麼
    133|所謂的正道是一扇窄門
    134|喧嘩的葉片
    135|預言家
    136|所謂骨氣
    137|以更謙卑的心對待所有的批評
    138|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希望
    139|直到聽見自己的聲音
    141|生命的熱情來自對自由的肯定
    143|讓教育成為自己的命業
    146|教育就存在於生命之中
    153|讓我們一起做“好學校”之夢
    154|想到對語言的一點點自覺
    156|就當自己仍是一個王
    158|笨下去,笨下去
    160|想像教育
    162|寫完之後就睡覺
    寫給未來的記憶
    169|寫給未來的記憶39則
    夢想的詩篇
    189|不在場的風景——教室
    193|暫時的喧嘩
    197|夢想的詩篇
    200|旅途的開始
    203|記下一些詞
    204|召 喚
    205|我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
    207|生命化教育:作為一種期待
    209|對基礎教育中十個人文關鍵詞的思考
    215|有你的信
    聲音模仿者
    221|聲音模仿者(一)
    229|聲音模仿者(二)
    234|我喜愛這種嘈雜,各種人的混亂氣息
    240|人所經歷的就是人的宿命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教育就存在於生命之中P146

    一個溫和的人在思考自己的溫和時,也有一種隱約的不安:溫和是一種謀利的伎倆嗎?如果不是,溫和顯然是一種文化的弱勢,遠離力量、激情和鋒芒,甚至有一種缺乏想像力的意味在裡面。所有的對比,在這個時代,都使人容易向往自身擁有一種強大的能量。我們是經常坐臥不安的一群人,不是因為睡眠不佳,而是,我們總是要個不夠,太多的匱乏和匱乏造成的可怕的經驗,讓我們永懷饑餓和對饑餓的恐懼。當我們試圖把握自己時,我們既是含糊的,又時常有一種你意想不到的鋒利。我們會說,這樣的迷惑不解也不時困擾了心靈的安靜。
    溫和不單是一種文化品格、一種教養,像人們常說的禮節、風度,溫和可能也是某些人與生俱來的東西。誰知道呢,“他就是那樣”,他身上總是有著最大的關於個人性的秘密。的確,人所以成為人,你可以找到無限多的依據,說得明了一點就是那些普遍的人的屬性。
    說起來正是這樣的對人的信心,使我們把探究人變成了一種科學,變成了日常工作,今天這也已成為常識。但是有時某種消極的思想,仍會強調,對人的某種個人性的無知是必要的,這樣的無知或許也是一種尊重,也有助於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守護自己,由此他就可能同時發展了自己。過量的追問與好奇,也會引起很多的不安,也會使人對自己產生一種被動感:似乎我非要參與到“公共生活”不可,非得敞開與接納不可。尼采說:一個被完全理解了並被歸納成一種知識的歷史現像,對於知道它的那個人來說,是死的。我更看重的,則是某種心靈與生命的神秘性、不可知性,因為隻有如此,它纔是有欠缺的、不完備的。或許它時時能夠從中變得鮮活,它是從自己的不完備中汲取了滋養,它有屬於自己的成長的空隙。
    總是隻有少數人,既知道自己活著的目的,又具備了普遍的遼闊的對他人對其他事物的關懷,這樣的判斷不是從統計數字中得到的,而是我們“想一想”大概就能知道了。不管怎麼說,所有優良的品質都是讓人心生敬意的,甚至心生感慨的。所謂的敬意來自我們對高處和遠處的仰望,我們總是多少知道一點優質人生對一個人構成的吸引力。那麼我們為什麼又要心生感慨呢?我常常要把某種奇跡首先歸功於命運。正因為太多的不可解、不可思議、無能為力,造就了生命不同的樣貌和差別,我們接受並試圖在理解這樣的各不相同時,就不單是對命運的屈服,而是,完全有這樣的可能:我們也生活在命運之中,我們把命運作為了理解的前提和構造世界的依據。我們生命中便有了一種自見力,這種基於愛和懷著愛的幻想的自見力,或許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生命的再創造。
    教育就存在於生命之中,我們大凡可以從生命中聽出、看到或者描摹出教育的某種形像、態度和形式,同時我們也是從自己的生命中印證、參照、校正這些所謂的教育的。比這更困難的是,生命從來就依存於具體的時代,生命又總是個體的、動態的,教育也因此而變得靈動不居,復雜異常,所以任何簡單、獃滯的言說總是容易被引入歧途,任何“深信”也總會惹上麻煩。教育中的愛既是質樸的,發自人的本心;又是被激發出的,明察秋毫、深思熟慮的。教師在從事這樣責任重大的工作時,既需要原初的端正,更需要用心的、持續刻意地使自己“變得”更有這樣的愛的智慧。
    同時,我們始終還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這樣的自我提升並非在真空或比較純淨、“最適合教育”的狀態中進行的。可以肯定的是,教師也需要成長,教師的成長總是更困難。教師既是引領者,他所有的行為勢必要特別謹慎、自覺纔行;另一方面,無論我們怎麼自覺,也都難以使我們變得更有自知,更善於自變,而不斷添加的各種復雜的壓力,隻會使教育工作變得更為麻煩,更難見成效。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說到教育,會馬上想到教育是難的,教育是一種麻煩,無力,無用,甚至教育本身就是反教育。
    說教育是慢的藝術,已經飽含了對教育的信賴與祝福。但是,就是這樣“消極的積極”,其實也難以在喧囂的時代,引起更多人對教育審慎的思考。在持續的匱乏和獨斷論盛行的時代結束之後,人們會普遍喪失從容與耐心,這幾乎是社會發展的規律。今天我們能夠做的最為重要的,往往就是最為簡單的工作:從頭開始學習常識,傳播常識,踐行常識,一點一滴地使自己變得正常一點,讓我們從饑餓、恐懼、貧乏、仇恨中漸漸掙脫出來,變得更有理解力、更有包容精神,也更從容一點、耐心一點,想來已經善莫大焉了。
    在教師的職業本分中,思考力一定會被放在至為重要的位置。我們生於“這個時代”,我們從事著幫助一個個生命變得更為美好的工作,思考卻往往使我們無法快樂。這個神聖的職業,充滿了無數難以通融、穿越的悖論。也可能,解脫與超越總是更了不起的。我們不妨就用意於使自己更豐富、更開闊一些吧,一望無際的光輝意味著什麼呢:贊賞性的工作,專注的體驗引起的忘懷,人生在忙碌和驚訝中過去了。
    不過,很多時候我會從對某一件事或某一狀態的思考中,突然領悟到自己的不安全感。有趣的是,這樣的不安全感在我身上並不是持續存在的。因此我並不長陷於驚慌與緊張之中。即使這樣,我仍然知道自己的麻煩所在。我一定受過很多的刺激,有過令人沮喪的童年,我從陰影中走到光亮之下,我生命的底色是灰暗的。
    “改變”是一個消極的詞,當不適應、不順利、不自然時,這個詞就出現了。如果說到教育,更恰當的詞應該是“保持”和“復歸”。我以一種天真的想像力,去想像人性中有一種最好的東西原先在人身上是存在的,隻有這樣說時,那兩個詞纔顯得格外有價值。由此持續推導下去,我緊接著要說的就是在教育中總是包含著無條件的愛,這是教育的依據和原動力。它不是注入和強加的,它是一種在自我發現基礎上的用心培植。它植根於信仰,並成為其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我不會急於找尋任何的辯護詞,對自己的生活,任何的辯護又有什麼意義?我更願意用一種嘲諷的眼光來看待自己,也願意始終生活在自責之中。說起來,有些領悟也是早就出現了,自責不是一種情緒,而是,我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
    我大概是詩人聶魯達晚年詩歌中寫到的“總是自己”的自己,無論出發與回溯,最後一定是回到“自己”。我所有的力量都與這樣的專注有關,所有的歧途與局限也始於這裡。我無法擺脫的困擾中,有一條是這樣表達的:我一直是“晚年中國”的病人。這個晚年中國越來越多地讓我產生末日感,末日不是突然到來的。末日不是“人皆有死”,而是沒有出生的人也死了。所有的記憶、眷戀、想像同樣毫無例外地突然湮滅了。正像一位極端的思想家所說的那樣,今天“不應該死的人是很少的”,“但他們卻死了”,而“大多數人”仍活著。這既是事實,也是末日化生活中一種普遍的景像。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的詞典裡從未出現過“應該這樣”之類的說辭,我也真不知道自己所受的是什麼樣的言語訓練,我最為熱衷的工作始終就是“自我偏離”,最直觀的理解就是我更願意始終保持對自己的懷疑,我在自己的內心居無定所。
    當夜晚到來時,思想者的樂趣不過是窗戶、燈光、練習寫字的本子。看著自己的字跡,我常常會懷疑自己白天所承擔或者以某種方式承諾的責任,我不大可能把自己想像成這個時代的“先到者”,當然我也並沒有任何理由與可能“晚到”。有時,我明白一些事實,一些不可改變性,它就是“隻能這樣”,這不是一個陷阱,這裡更像適合我們睡眠的地方。我即使說知識是無用之用,我都已經對知識做了誇大。
    這些矛盾根植於可怕的心靈。翻來覆去的態度使常識也變得不可靠。當你試圖駁斥這樣的言辭所造成的虛無感時,很容易被激怒,因為這裡所呈現的隻是幻像,而不是事實。價值當然隱藏在無數的事實之中,但是你已明白,所有的尋找都是徒勞的,這是一個隻會引人陷於歧途的時代,這個時代未來比過去死得更早也更難堪。
    我必須是怯懦的——我常體驗到生命這樣喪失勇氣的存在感。

    這個國家最有天分、最具革命性的思想者為傳播常識以身犯險,以至於完全被噤聲。這又成為一種對生活的簡單認知。他們的敵人卻已蛻變為毫無面目的利益共同體。也隻有在利益之中,謊言不斷地自圓其說,並獲得一種更有效地鉗制思想的利器。今天我們所有的恐懼不是首先源於此嗎?我們甚至在越來越甚的恐懼中,內心也變為腐敗、晦暗,找不到生命因為對遠方的瞭望而理應得到的光明。一個民族往往會因為現實無限堆積的窘迫而使歷史上無數的先人都不得安寧,他們仿佛也成了負債人。於是我們生命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空洞,既被歷史拋棄,又帶著歷史的原罪進入其實毫無希望的新生活。
    當我明確表達一種沮喪時,我心中是有過緬想的。不復存在,喪失,出現意外,不能如期而至,悖謬,類似的體驗轉化為散亂的思想的結晶體,時間久了,你又會說這又有何益呢,在何處曾經確證過碎片般生存的價值?你說到理解時,就是理解嗎?如果我們把自己的視線從時代、從人類,逐漸收回到自己,這樣的理解力既是可以“理解”的,又是一種失敗的標志。那些最優異的思想者想必也是極度自戀的。他們最終總是以自己來構造對世界的想像。可惜,在今天,幾乎找不到有如此生命強度的人。也隻有那些極罕有的人,能夠耐心地為真理而活。剩下的問題就是,他是一個難以被發現與接納的,一個異乎尋常的存在。
    一個不像是麻煩的麻煩,今天我們無須任何的說辭就足以把自己放置在為所欲為的狀態,這又是一個好的時代,隻有不斷更好的時代。因為眾所周知的理由就是匱乏、恐懼必然導致創造力的喪失,當創造力喪失成為普遍現實時,我們就無需為創造力承擔任何的責任,放任自己,半睡眠狀態被描繪成了某種相互模仿的時代性的精神特質。“很髒,很亂,很快活”,“唯一的罪惡就是不能過得比原來更好”。任何淺薄的謊語都能派上大的用場。我們的教育就開始於這樣嚴酷又有效的訓練。
    有時,離奇的矛盾幾乎要壓垮了一個人,那是一個傾聽先哲聲音又注視著自己腳下的人。他也是一個未完成的人,一個半成品。首先他對自己的“成人”,就抱著最大的懷疑。這種懷疑引發了對生命和文化的虛無感,這一點也無可指責,因為它就是一種普遍狀態。“不寄希望於過去,更不寄希望於未來”,這樣的“現實感”會使人蛻變為一個“活物”,最強大的力量都用來去感受和“生成”現實,依勢而活,活得不三不四,因為生命中早就失去了真氣。由此,你也可以明白,我們多麼容易服從了現實的殘暴統治,從個人的有限性和無力感中得出現實的不可改變性。所有極端的統治,都渴望著時間的勝利,時間摧毀了耐心和激情,時間宰制了所有的想像力。
    因此,在所謂的“渴望”中,有一種不為人知的荒謬,“渴望”免不了倒向虛無。時間太強大了,時常它總能用最快捷的方式撲向你,使渴望變成了無望,變成了零散,變成了“原來如此”。
    而我信賴的思想者哈扎拉爾,由此而感慨地說:“絕望之為絕望,是在於它的停止狀態。在那裡仿佛一切都到頭了。”生活中需要有一種回轉的藝術,“真正的絕望是對生活的絕望,你有時會濫用了對思想的信賴”。哈扎拉爾不關心誰能活得太久、誰最終能夠得勝,“所謂的偉大,其實就是進入絕望又能夠從絕望中逃脫的藝術。”“所有極端的思想家都不可能活在世俗的榮耀中,思想的純度正好與生活的歡愉度成反比。”哈扎拉爾說自己不想成為教誨者,盡管這是巨大的誘惑,他對自己的描繪是願意在於世無補中“自成一格”,“這一格”大概也包含了對肉體歡愉的某種敬意。
    哈扎拉爾還有另外一個見解是他願意反復闡述的。“一個人最難的是如何穿過自己內心的黑暗,這樣的黑暗之豐富、龐大、堅硬都是難以想像的。人所有的命運感、奇怪的挫折、離奇的體驗以及生活中所有的喪失都會凝聚成生命中最奇妙同時也可能是難以化解的心靈的障礙。人的任何反常反應都可以在此找到因由。”我前文談到的“自見力”,我一定說得太輕易了一些,其實人纔是自己最大的蒙昧和歧途。人是自己的反面,人必須有引導者,大多數人會把這個引導者概括為:宗教和大自然。

    這些都是多麼灰暗的詞彙:沮喪、懶散、冷漠——現在我探究的不是這些詞如何成為這個時代的某種精神寫照。如果我思考,就會有深深的糾結和疼痛感,我用一種還原的方式審視自己的狀態,我發現自己不可避免地成為一個偽善者。
    這裡說的已經是一種過去時,盡管一切遠沒有終結。偽善謀取的首先就是某種安全和平靜的生活,其實更讓人懼怕的狀況是,這是根本無從選擇的必然,看看我們的學校,看看從頭開始的被宰制的生活,所有精心的算計都轉化成了細密的控制與規訓。我們甚至越來越喪失精神的被侵犯感,精神的淪落同時導致活力的消失,可控制、可操縱、可役使,目光逐漸轉入所謂的個人私生活領域,一個人一旦脫離對社會的關懷,以及由自身命運而引發的對人的普遍命運的憂思,人就穿上了堅硬的與世隔絕的鎧甲,人成了一件消費品,一種“無害”的草本植物,一個無個人性的活物——同時,與之相伴的是更嚴重的社會危機,一個精神麻木的社會,腐敗、墮落定會日趨嚴重。那麼,反過來,一切又成為每一個人的危機。
    我們普遍深切地經歷與承受著這一切,同時更加順從地理解自己生存的處境。偽善已經不是什麼罪過,所有的屈辱似乎都能獲得某些補償。權力為鞏固自己的利益而疲於奔命,所謂的主流與正統逐漸成為謊言的代名詞。據說上海世博丹麥館的牆上寫著:我們不祈禱,因為我們彼此信任。我們要寫下的則應該是:我們不祈禱,因為我們誰都不相信。在社會秩序與人和人彼此關繫中,不相信成為首要的考量。一方面,權力制造和利用了不信任,同時權力也從不信任中開始坍塌,它必須不斷加大各種維持、防範、修補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而透過這些表像,我們則看到這一切實際上是一種惡的循環,一種崩潰的日漸加劇,誰也無法預見它的未來。恐懼和冷漠成為隱藏在日常生活背後的關鍵詞。
    我所體驗到的不就是來自自身與這個時代的獃滯嗎?我們一心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既是守夜人又隻適於這樣無盡之夜。我仍想在說出感謝的同時,繼續自己沒有任何意義的緬想。
    曾有位朋友問我:“當你寫不出文字時,你會怎麼辦?”他關心的大概是像我這樣沉思默想的人一定要找一些文字的事來做。其實沉思默想纔是我最大的事,所有這樣的工作都隻是一種習慣。現在我已經做得不大好了,我說的太多的話已經漫延開了,我也時常受這樣的生活支配,仿佛把自己交給一個我畏懼的對話者,我對他一無所知,同時又在空氣裡尋找他所給我的啟示。我正受到他的一些恩惠。
    我越是無法清晰地把握自己所喜愛的事物,越是要持續地思考這個可能的存在,去經歷聚精會神後的疲倦,感受生命日漸衰老帶來的茫然和失落。一個人的幸福完全來自他自身,他對幸福的期待,他服從事物內在原則的能力,他能夠使自己變得毫不猶豫,服服帖帖,他的堅定、明確與寬廣。
    我發現自己一直置身於失敗與無所歸依的循環之中,在微小的事物中我可以體驗它的詩意,卻無法使自己建立某種信任,我太在意與生俱來的沉重了。每個時代,人們想到自己所過的日子,表情都會有點虛張聲勢。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令我略感喫驚的是《教育的十字路口》出版已經有十二年之久。當時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大夏書繫”這一了不起的教師教育出版工程剛剛拉開序幕。正如他們策劃出版的其他圖書一樣,《教育的十字路口》上市後,也得到讀者頗為熱烈的歡迎,很快就加印了十幾次,這是讓我頗為開心的事。當然更有意思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這本書仍一直受到教師的關注與喜愛,時有讀者咨詢購書事宜。這次利用重新出版之機,我將《教育的十字路口》與之後出版的《幻想之眼》兩書內容作了歸類調整與適當補充,這樣大概也更合乎書的命名本身內在的意味,書可能也會長得“更好看”一點。我一直是專注的教育研究與人的心靈狀況研究的寫作者,這樣的努力,仍會繼續下去,不管怎麼說,這仍是一件美妙的事。
    張文質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