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當代文學史料叢刊:塵封歲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651-944
    【優惠價】
    407-590
    【作者】 施燕平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1048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10487
    版次:1

    商品編碼:11392423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叢書名:中國當代文學史料叢刊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4-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3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施燕平

        
        
    "

    內容簡介

    《中國當代文學史料叢刊:塵封歲月》是當代中國文學史的重要見證人,七十年代《人民文學》常務副主編施燕平先生的回憶錄。回憶錄,內容分為五部分:第一部份“烽火遍野的青少年時代”,第二部分“上海文壇的風風雨雨”,第三部份“憶《朝霞》,聚散沉浮”,第四部份“在北京的滄桑歲月”,第五部分“安身立命,找到了美滿歸宿”。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的文學事件的回憶,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內外文學發展、交流的經歷,是本書的主體。

    作者簡介

    施燕平,江蘇啟東人。中共黨員。1944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蘇中軍區宣傳、人事、文化干部,上海市軍管會特派員,工廠黨委宣傳部長,《萌芽》編委、編輯部主任,《上海文學》編輯部主任,《人民文學》編委、副主編,復旦大學分校中文繫副主任,《上海大學學報》常務副主編,編審。東方文化學院教授。1949年開始發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目錄

    被沉默者的話——《塵封歲月》序吳俊
    第一部分 烽火遍野的青少年時代
    一、可愛而多難的故鄉
    二、15歲踏上社會
    三、書籍伴我度過混亂的歲月
    四、第一次見到新四軍
    五、矢志不當亡國奴
    六、永不磨滅的一個亮點
    七、終生難忘李家溝
    八、在日寇投降的日子裡
    九、東臺受訓,我當了女生班長
    十、北撤前夕的一段小插曲
    十一、強渡舊黃河告別戰鬥的華中地區
    十二、兩次衝破敵人的海上封鎖
    十三、迎暴雨夜過膠濟線
    十四、輾轉在膠東半島
    十五、隨軍南下進入大上海
    十六、奉命接管、監印
    十七、簡要的回顧
    第二部分 上海文壇的風風雨雨
    一、我怎麼會跨進作協的大門
    二、值得回味的一段經歷
    三、早期《萌芽》的跌宕起伏
    四、“49天會議”的來龍去脈
    五、“小鋼炮”和“傻丫頭”
    六、參加第三次全國文代會
    七、《鋼人鐵島》事件引起的風波
    八、三個刊物合並後的《上海文學》
    九、陳沂的《白山黑水》被腰斬的經過
    十、以群的可貴品格
    十一、山雨欲來風滿樓
    十二、“文革”初期,以群憤而辭世
    十三、在狂熱的日子裡
    十四、我成了黑幫的忠實爪牙
    十五、相互揭發,掀起造反高潮
    十六、“裴多菲俱樂部”的奇怪現像
    十七、巴金在“文革”中的屈辱遭遇
    十八、“炮打張春橋”的前後經過
    十九、工、軍宣隊進駐上海文化繫統
    二十、“一打三反”時的戴厚英
    二十一、風波迭起的干校生活
    二十二、聞、戴之戀以至詩人之死
    第三部分 憶《朝霞》,聚散沉浮
    一、1972年的一個座談會
    二、叢刊的稿源和創作學習班
    三、出版《朝霞》月刊和編輯隊伍的形成
    四、《朝霞》的辦刊方針
    五、《朝霞》的作者群分析
    六、突然而來的《朝霞》事件
    七、告別《朝霞》
    八、三十年後的一次聚會
    第四部分 在北京的滄桑歲月
    一、《人民文學》初期的籌備工作
    二、一份解放軍文藝社的座談紀要
    三、在回上海組稿的日子裡
    四、為編好“創刊號”盡力
    五、列車上傳出噩耗
    六、舉辦學習班,鼓吹寫“反資”文學
    七、《機電局長的一天》引起的風波
    八、所謂“18棵青松”會議
    九、震驚中外的天安門事件
    十、不幸事件接踵而至
    十一、一代偉人永辭人間
    十二、惡貫滿盈的“四人幫”終被粉碎
    十三、華國鋒談與“四人幫”的內部鬥爭
    十四、出版局強調:刊物要緊跟時代步伐
    十五、袁水拍的交代、檢查
    十六、出版局派來了軍代表
    十七、失火事件
    十八、實習者一個個走了,難忘英年早逝的陸星兒
    十九、運動深入,我開始接受審查
    二十、有關賀龍被迫害致死的珍貴史料
    二十一、檢查我在《朝霞》的錯誤
    二十二、《一篇揭矛盾的報告》出籠前後
    二十三、歡慶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
    二十四、清查工作向縱深發展
    二十五、從外調中引發出的一點感受
    二十六、回滬探親一月
    二十七、撲朔迷離的西單事件
    二十八、探望浩然、李學鼇
    二十九、難得的兩次聚餐
    三十、最後一次檢查
    三十一、終於結束了三年多的京城生活
    三十二、天長地久,珍貴友情永存
    第五部分 終於找到圓滿歸宿
    一、我怎麼會選擇復旦分校
    二、為開設新學科盡力
    三、紐約講學記事
    四、江淮纔女戴厚英的悲慘結局
    五、九九歸一,重操編輯舊業
    六、尾聲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三、在回上海組稿的日子裡
    11月10日,考慮到工作日益緊迫,我再次召開了編輯部全體會議,動員大家苦戰20天,爭取把第一期的稿子在月底前搞出來。
    會上大家建議:除了在逐漸增多的來稿中挑選佳作外,還應迅速找一些創作基礎較好的外省市去組稿。經商議決定:派編輯經驗豐富的崔道怡去天津,王朝垠去山東。通過當地有關部門找到作者,盡快組到一批好稿子回來。我想到陳冀德曾經向我表示:要盡力支援我稿子的,所以我決定自己去上海。會後,我馬上打電話向袁水拍作了彙報。水拍同志一口贊同。我在出發前夜,給陳冀德打了電話,告訴她我要到上海組稿,請她大力支援。
    在回滬前夕,袁水拍打電話給我,問我乘幾點鐘的飛機,他要送我去機場。我辭之再三,他執意不從。我隻好在14日早晨趕到位於弓弦胡同2號的袁水拍家。一進門水拍表示抱歉,部裡臨時決定上午要開會,他隻能讓司機代他送我去機場了。臨走時,他一方面要我向朱永嘉問好,同時他希望我同上海有關方面商量一下,《人民文學》的編委還不全,希望上海方面還提出一個人選。
    14日中午到達上海。我在家裡匆匆喫了午飯後即去《朝霞》編輯部。編輯部的同志已經從陳冀德的電話中得知我要來挑稿子,表示了熱情歡迎。其實相隔纔20多天,仿佛久別重逢,大家七嘴八舌,一定要我講講北京的見聞。我因急於去陳冀德處,便和他們胡亂地東拉西扯了一陣,走時請他們把擬支援我們的稿子準備好,明天我就來挑選。然後就去康平路寫作組。
    陳冀德一見我就迫不及待要我談談中央有什麼新精神,仿佛我真的成了什麼中央了不起的什麼人物。我一開始就把楊筠向我反映的有關對肖志纔和張伯凡的議論說了一下,但她並不滿足。同時在座的寫作組成員高玉龍和劉景清也在一旁,要我講講北京的文藝界有些什麼新動態。我忽然想起解放軍文藝社的那份座談會紀要。我說:我沒有什麼新精神,有些情況倒可以向你們介紹介紹。於是憑我記得的一些內容,扼要地講了一些座談紀要裡的內容。他們倒聽得很認真,有些地方明顯與樣板戲總結的觀念針鋒相對,可他們還是點頭贊賞,認為有一定道理。最後我向陳冀德提到《人民文學》編委的事,陳冀德問我心目中有無對像?我說,最合適的當推蕭木了,他人在北京,能及時了解中央精神,成了編委後能及時給刊物通通氣很有好處,我相信袁水拍也一定會贊成的。可是陳冀德略一沉吟後搖搖頭說:“我認為沒有這個必要。他本人也未必同意,你不信可以去直接問問他,反正他正在這裡。”事後我在隔壁辦公室內找到蕭木,果如陳冀德所料,他一口回絕。他慢條斯理的分析說,何必要掛這個頭銜呢,作為讀者,他可以隨時隨地提意見,當了編委,難辦了,提了意見采納好呢還是不采納。《人民日報》也給他掛了個編委的頭銜,結果給他送來了一批稿子,他哪有這麼多時間處理呀,結果常常誤事。最後他總算答應,今後多關心《人民文學》,有什麼意見和建議他會及時與我通氣。
    第二天一早,我原本去《朝霞》挑選稿子,但尚未出門,《朝霞》編輯部即打來傳呼電話,要我打電話給陳冀德,她有事找我。我馬上給陳打了電話。她問我昨天在她那裡講的解放軍文藝社的那份座談紀要帶來沒有?我說在我的筆記本上。她要我馬上抄一份給她。我說內容你已經大體上知道了還抄它干啥。她說徐景賢想看一下。我猶豫了一下,心裡跳出了一個疑問:這材料是總政作為文件發到部隊的,而張春橋當時又兼任了總政的主任,憑徐景賢和張春橋的關繫,徐怎麼會看不到這份材料呢?這件事有點復雜,我是個比較膽小謹慎的人,萬一徐景賢看了,同文化部通了氣,引起一些矛盾,追究下來,我可喫不消。我對陳冀德說,這份東西是轉抄來的,有沒有差錯我也沒把握,這事情我有點怕。她說這有什麼好怕的,你抄好後交給我好了,沒事的。到這個份上,我隻好答應下來,反正這又不是什麼秘密文件。當天,我先把材料抄好,然後等通訊員來取走。之後就分別給幾個作者打了電話,了解他們創作情況,請他們為《人民文學》寫稿。
    從11月14日到上海至11月20日回北京為止,我在上海一共待了一個星期不到,其間主要是找作者約稿、看稿。現成的稿子隻有《朝霞》的編輯段瑞夏的一篇小說,但馬上發表還不行,找他談了修改意見,爭取在第二期上刊出。這樣《人民文學》的創刊號上就沒有上海作者的稿子,好在《人民文學》準備設有“各地作品轉載”的欄目,《朝霞》曾在1975年第五期上發表了一篇由孫颙寫的小說《老實人的故事》,我看還是很不錯的作品,可以建議予以轉載,這樣也可彌補上海沒有作品的缺憾了。
    在上海組稿期間,還有一次重要活動應該記述。那是11月18日的下午,我按陳冀德的通知,去市委小禮堂會見徐景賢。
    徐景賢原本是上海市委宣傳部文藝處的一個年輕干事,業餘喜歡寫寫文藝作品,早在我參加《萌芽》和《上海文學》的編輯工作時,我們就認識,而且在刊物上還多次發表過他的文章。以後他參加了由市委文教書記石西民分管的市委寫作班,擔任了黨支部書記。1966年底“文革”動亂初期,他舉起了被稱之為“市委心髒爆炸”、“曹家後院起火”的造反大旗,率領了市委寫作班起來造反,之後幾經升遷,當上了市委的書記之一。由於地位的懸殊,我們已不再往來,這次大概從陳冀德處得知我由北京回來,又看到了我抄錄的那份材料,想必是找我聊聊。下午3點前,我先到寫作組,然後會同陳冀德還有一位時已擔任《朝霞》黨支部書記的任大霖一同去了市委小禮堂,徐景賢已等在那裡。開始,閑聊了一陣,問了我刊物籌備的進展,編輯人員的配備情況。我簡略地彙報了一下。他又問:聽說文化部有幾個從上海調去的同志作風不好,群眾有意見。我又把聽到的反映說了。他說:這些人還是要革命的,但有缺點,將來有機會要提醒他們。說句心裡話,盡管他身居要職,位高權重,但毫無一點高官架子,態度隨和,至少在我眼前是這樣。最後他作了長篇講話,我連忙習慣地掏出筆記本,詳細作了記錄。他說:現在的形勢有點像1956年時一樣,當然不完全相同,1956年時,毛主席根據當時的形勢,就提到了雙百方針,調動人的積極性,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當時黨內部分人思想,有反對的,也有一些人從另一方面去理解。現在呢,也有些人思想不通,但得注意,比如革命樣板戲,它對文藝革命有著深刻的意義,有不能否定的功績,對此是不能動搖的。最近看到電影廠討論,戴厚英的發言大聲疾呼,說領導怎麼怎麼。什麼東西都有個具體情況,完全怪領導,對各級領導求全責備也是不對的。看到電影廠有個同志的發言,倒是比較客觀,他說去年他們出了《渡口》,出了《出發之前》等等影片,還是好的,應該的,而現在隻看到《南瓜的秘密》等沒有拍,如果去年拍的都是《南瓜的秘密》和《竹筍》等,那不成了問題。
    另外看到高玉龍的發言,有點偏了,他否定不存在重大的題材和非重大題材的區別,這不是導致題材無差別論了嗎!當然,題材不能以行業來分,如鋼鐵的不一定都是重大題材,有些寫小單位的,也可能是重大題材,主要是看矛盾衝突,是否反映了比較深刻的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而且題材的大小也是相比較而言,如《撿煤渣的》和《人老心紅》,比較起來,《人老心紅》就比較大些,因為它接觸到了階級鬥爭,但如果和《第二個春天》來比,那就不能比了。現在還有人提,問《第二個春天》和《春苗》哪個題材大?我說都大。《春苗》雖說是寫小單位,但接觸到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寫了“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這題材還不大嗎!題材還是要講的,題材無差別同反題材決定論,不是一回事。
    自然,當前的側重點是鼓勵創作,這是矛盾的主導方面,但要清醒,要注意另一方同志講,出一點《草木篇》之類也不要緊,那就說明有可能出一些《草木篇》之類的毒草或者是爛蘋果、穿心蘋果之類的東西。
    《人民文學》希望能是一個嶄新的刊物,有嶄新的面貌。嶄新,就是新的工農兵作者,老的人員也要發一些作品的,他們也要亮亮相的,但是開始亮相的最好選一些比較好的。像這樣一本刊物,要擠進來亮亮相的有的是,但不可能都讓他們亮。我看一是政治上比較好,一是內容上至少有點新的精神。如郭紹虞的詩,雖然是舊體詩,但裡面的內容不錯,如檢查到自己,而且表示願為社會主義獻出力量,這樣,我看中央負責同志看到後,一定會高興的。
    有人講上海現在比較活躍,但這個活躍,有個條件和基礎,比如在前些時候,要活躍也活躍不起來。有些人沒有解放,有的還未落實政策,新的還未出來,你怎麼活躍法。外地有人反映說上海活躍是活躍,林放的文章也發出來了,但質量不高。質量果然不高,但也得讓這些人有個過程嘛。這好比一些人在黑暗處蹲了一個時候,一下子到亮光裡來,不習慣嘛。老人中有的是今後根本寫不出東西來的,他們脫離生活太遠了。
    工農兵作者,主要是各地黨組織抓的問題。上海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要做一些艱苦的工作,纔能有成效。艱苦工作,包括政治思想方面的工作,不能寫了一二篇文章就垮下去。
    要謹慎,特別是對上海去的同志。你去,有很多人不一定會服氣的,你施燕平算老幾,就是編了幾期刊物,就到這裡來占地盤,文學史上哪有你的地位。有些人表面上服心裡不服,因此更得注意謹慎,團結更多的人(講到這裡,他轉向一旁的任大霖說,《朝霞》也得注意,現在還欠了遼寧的一筆債,批了他們的《生命》,是否可以考慮轉載他們的一些文章,表示向他們學習,以改善關繫)。
    上海的稿子不要發得太多,我倒有個建議,今後《紅旗》一般不發戲曲了,今後發的戲,也不再標樣板戲了,因此你們是否把《審椅子》發了。
    文學創作、文學評論,絕對不能搞成地方化,本來有些作品可討論,可評價,可現在一評論到哪個作品,就變成對哪個地方的支持了,同樣一批評,也成了對這個地方的批評了,造成緊張,這很不好。發了文章後,可能各地會跟著來。今後評論都這樣,恐怕不行吧!
    講話結束後,他問我什麼時候回京,並要我代向袁水拍問好。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