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被”虛擬化的兒童:告訴你一個可怕的真相,技術在對我們的孩子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76-544
    【優惠價】
    235-340
    【作者】 克裡斯·羅文李銀玲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0896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08965
    版次:1

    商品編碼:11352556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1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克裡斯·羅文,李銀玲

        
        
    "

    內容簡介

    《“被”虛擬化的兒童:告訴你一個可怕的真相,技術在對我們的孩子做些什麼!》信息技術的發展,讓我們今日之兒童生活在技術極其豐富的環境中。成人世界或出於善意、或出於不經心、抑或出於功利心,正在為我們的孩子營造一個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的全方位媒體融合環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我們成人和孩子們當如何應對呢?本書首先向讀者們講述了當今社會對於技術的過度使用,已經使兒童過分地“被”技術虛擬化。然後,進一步講述了技術已經對兒童造成的一繫列從生理到心理等多方面不可逆的傷害。最後提出如何恰當地使用技術來避免對兒童產生的傷害,從而讓我們今天的孩子們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人。《“被”虛擬化的兒童:告訴你一個可怕的真相,技術在對我們的孩子做些什麼!》作者根據多年的研究與實踐經驗,為讀者們提供了一套可供借鋻的、從思想到方法,再到策略和工具的技術應用指南。

    作者簡介

    克裡斯·羅文(Cris Rowan)女士是一位滿懷激情的兒童職業治療師。多年以來,她一直致力於研究和關注技術對兒童發展、行為和學習能力產生的深刻影響,並且具有第一線的工作經驗和相關知識。Cris是一位倡導變革的積極行動者,也是加拿大CBC電臺的常客,她於2010年11月18日在CBC電視臺的Doc Zone推出了專題紀錄片《我們是數字化的木偶嗎(Are We Digital Dummies)》,借此,Cris向數以百萬計的加拿大民眾傳達了她關於未來“平衡技術使用”的計劃。
    Cris女士分別獲得了職業治療學和生物學兩個理學學士學位,並取得了SIPT認證的感覺統合專家資質。Cris是大不列顛哥倫比亞職業治療師學院一位信譽良好的成員,她擁有超過20年的在家庭、學校和診所中治療兒童的工作經驗。
    Cris還是加拿大陽光海岸職業治療公司和Zone’in項目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她為那些需要改善健康和提高學業成績的兒童提供項目產品、研討班、培訓和咨詢等服務。Cris為小學學齡兒童設計了Zone’in、Move’in、Unplug’in和Live’in等教育產品,以解決由於技術過度使用而引發的發育遲緩和行為障礙等問題。Cris在整個北美範圍內,為教師、家長和衛生專業人士提供了超過200場的基礎繫列工作坊、講座和研討,其主題涵蓋各個方面,如:感覺統合和注意力、運動發展和文化素養、依戀的形成和技術成癮、早期干預、技術的過度使用、媒介素養課程和面向21世紀的學校環境設計等等。
    Cris最近又開設了Zone’in培訓課程,其目的是培訓其他兒童職業治療師,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社區裡開展專題講座。Cris還是《加拿大家庭醫生(Canadian Family Physician)》雜志的審稿專家,同時也是《Zone’in發展繫列通訊》的作者,以及“撥掉電源-不要用藥”、“創建可持續發展未來項目”和“聯合企業和社區”等舉措的提出者

    目錄

    譯者前言
    前言——我們的船已經起航
    序幕——過分親近技術使我們更加遠離孩子們
    介紹——我們為什麼需要閱讀這本書?
    第一部分
    問題產生於技術的過度使用——美麗的技術風暴
    技術——每一個人不得不接觸和使用它
    第一章 誰,什麼,何時,何地,為何,如何?
    技術篩查
    第二章 為兒童制定技術使用指南
    技術指南
    技術指南——實際的應用
    技術指南的案例研究
    直接影響報告
    間接影響報告
    解釋說明
    干預措施
    干預結果
    殘障兒童的技術指南
    第三章 技術使用狀況統計數據和專家建議
    直接影響——技術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第四章 技術使用對兒童生理的損傷
    兒童發展不是遊戲
    發育遲緩
    肥胖
    視覺和聽覺繫統損傷
    睡眠不足
    慢性應激
    不可逆的腦損傷
    細胞死亡
    第五章 兒童心理疾病和精神類用藥
    心理疾病與行為診斷
    我們正在用藥物治療技術成癮嗎?
    社會隔離、成癮和自殺
    技術成癮調查問卷
    多動癥和自閉癥的形成
    兒童行為的診斷、用藥和治療——誰會真正受益呢?
    兒童用藥的危險
    第六章 社會交流與溝通、攻擊與敵對以及同社會的隔離
    移情
    隔離室
    攻擊性
    網絡欺凌和性短信
    身份認同形成
    第七章 學業成績
    文盲
    注意力缺乏和衝動性
    教育技術
    學校中使用技術的危害——我們所不知道的
    間接影響——技術對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影響
    第八章 家庭的解體
    安全——但是代價是什麼呢?
    大逃避
    沒有時間對話交流
    你的所做所為決定你的自我身份認同
    第九章 學校帝國的衰落
    早期干預和幼兒預備班
    計算機本身具有“教育意義”嗎?
    計算機與運動場——誰對兒童發展更有益?這是顯而易見的!
    學校裡不教授書寫???
    提高讀寫算能力的微小努力
    計算機效率的神話
    第二部分
    需要——兒童成長發展的關鍵因素
    發展的基礎
    第十章 殘破的基礎
    從生物學角度看,人體構造不適合久坐不動
    感覺失衡
    第十一章 兒童發展的裡程碑
    嬰兒、幼兒、學齡前兒童發育狀況基礎量表
    學齡兒童K-7年級以下兒童發育狀況基礎量表
    發展的層級
    第十二章 感覺與運動發展
    運動
    第十三章 前庭繫統
    前庭繫統在什麼位置?
    前庭繫統有什麼功能?
    為什麼不運動的兒童不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學習?
    如何判斷兒童是否有前庭感覺障礙?
    如何確保前庭繫統獲得足夠的刺激?
    第十四章 本體繫統
    本體感覺繫統在什麼位置?
    本體感覺繫統有什麼功能?
    為什麼不從事“粗重”活動鍛煉的兒童無法進行學習?
    如何判斷兒童是否有本體感覺障礙?
    如何確保本體繫統獲得足夠的刺激?
    觸摸
    第十五章 觸覺繫統
    觸覺繫統在什麼位置?
    觸覺繫統有什麼功能?
    為什麼沒有得到足夠觸摸的兒童無法進行學習?
    技術的過度使用造成了兒童觸覺剝奪
    如何判斷兒童是否有觸覺感官障礙?
    如何確保觸覺繫統獲得足夠的刺激?
    Zonein推薦的工具
    Zonein推薦的技巧
    人際接觸和溝通
    第十六章 依戀——與外部世界建立聯繫
    依戀理論
    依戀形成與父母的技術使用
    四種隔離方式
    依戀技巧
    依戀調查問卷
    第十七章 技術成癮——依戀繫統形成的失敗
    觸摸和依戀形成
    成癮與依戀緊密相關
    部分小結
    兒童發展的關鍵因素
    第十八章 內驅力——在技術以外的領域培養技能和自信心
    什麼是內驅力?
    如何培養內驅力?
    野生的馬隊能夠出最好的馬
    改變習得性無助
    內驅力指南
    自然
    第十九章 兒童安全與自然——兩者會相互排斥嗎?
    對自然的恐懼
    大自然的治療功能
    大自然與注意力恢復
    第二十章 休息和運動場——兒童發展和學習的重心
    休息的重要性
    運動場構造的最低標準
    訴訟與安全
    第二十一章 選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之路
    Zonein和印第安原住民學校
    第三部分
    解決方案——通過平衡技術管理為兒童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通過平衡使用技術實現兒童可持續發展
    誰將成為基金會團隊的成員?
    第二十二章 創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項目
    第二十三章 減少技術使用與平衡管理
    家長——是替罪羊抑或成功的關鍵?
    教育工作者——三思而後行
    衛生專業人員——一個治療中的國民
    政府部門——為了企業利益,還是為了人民利益?
    研究人員——切中主題
    技術產品生產企業
    總結
    第二十四章 平衡技術管理理念
    “輸入=輸出”原則
    “每天一小時,每周一天,每年一周”原則
    第二十五章 測量成功——循證結果
    家長——成功的關鍵
    第二十六章 長期規劃與權宜之計
    給家長的平衡技術管理措施
    第二十七章 家長工具和修復工具集
    1十步讓你的孩子成功遠離技術
    2Unplugin家長手冊
    3技術使用日程表
    4技術使用的替代活動
    教育工作者——循證研究
    第二十八章 學習失能,還是教學失能?
    給教育工作者的平衡技術管理措施
    第二十九章 課堂中不斷增加的效益——經驗證的成熟工具
    Zonein項目
    創建教室和健身房中的Zonein工作站
    Movein項目
    Unplugin項目
    Livein資源指南
    基礎繫列工作坊
    講師培訓項目
    第三十章 管理教養困難兒童的行為
    學校安全運行(SOS)——兒童行為管理政策和程序
    衛生專業人士——診斷危機
    第三十一章 一個不受治療之害的國家
    給衛生專業人士的平衡技術管理措施
    技術管理方法選項
    衛生專業人士的工具
    第三十二章 遠程醫療還是遠程死亡?
    遠程醫療是什麼?
    誰在做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有效嗎?
    遠程醫療臨床問題
    遠程醫療的注意事項
    政府部門——設置監管機構
    第三十三章 教育、監管和立法
    給政府部門的平衡技術管理措施
    “平衡技術管理”批準認證
    研究人員——讓研究與技術發展同步
    第三十四章 構建兒童健康指南
    給研究人員的平衡技術管理措施
    技術生產企業——無損害
    第三十五章 暴力的減少
    第三十六章 技術產品的危害和風險預警
    給技術生產企業的平衡技術管理措施
    “平衡技術管理”批準認證
    結束語——“被”技術化的兒童具有未來可持續發展性嗎?
    參考文獻
    索引詞彙表
    致謝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章 誰,什麼,何時,何地,為何,如何?
    一般情況下,當兒童在健康或學習等相關方面出現問題的時候,23我們通常都是向衛生或教育機構尋求解決的辦法。而很少把這些問題同技術的過度使用聯繫起來。在我所治療的問題兒童中,他們常常是感覺繫統、運動繫統或者行為方面出現了問題。我一般會到這些問題兒童的家裡去探望這些孩子,但是我需要父母一方或者雙方都在家的時候,這樣我就有機會觀察這個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情況,以及他們接觸使用技術的情況。當我從家長和孩子身上去思考技術應用的情況時,我纔真正開始意識到技術可能纔是造成兒童這些問題的誘發因素。讓我們來看一個案例吧!我曾經被推薦給一個6歲大的小女孩莎莉進行治療,她有明顯的感覺統合障礙感覺統合障礙是指進入大腦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樞神經繫統內形成有效的組合而產生的一種缺陷。通常表現為:身體運動協調障礙、結構和空間知覺障礙、身體平衡功能障礙、視聽覺和語言障礙以及觸覺防御障礙。和行為問題。據她的老師介紹,莎莉的精力特別旺盛,她很難在一個嘈雜的教室中專心完成一個任務。雖然她的學習成績不錯,也很聰明,但是朋友很少,大家都說她在社會化方面比較晚熟。當我第一次在她家裡看到她的時候,她剛剛從學校回來,看到我非常興奮,也有些緊張。她多次要求到地下室去玩電子遊戲,我們多次哄著她留下參與到我的評價中。莎莉的父母說她確實接觸和使用了許多技術產品。她母親說,他們一直試圖阻止和減少她使用技術,但是都沒有成功。經過進一步的詢問,我開始意識到,莎莉的父母對於她過度使用技術可能帶來的後果並沒有意識和想法,他們也不會理解過度使用技術如何會讓莎莉產生今天的問題。
    我們要想弄清楚技術使用是否是引發兒童出現這些問題的部分或者全部原因,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為家長、衛生和教育專業人士提供關於技術影響的循證研究(Evidencebased)循證研究是醫學領域的一種實踐模式,其核心思想“任何醫療衛生方案和決策的確定都應該遵循客觀的科學研究產生的最佳證據”,從而制定出科學的預防對策和措施,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命質量的目的。信息。我們在閱讀和瀏覽相關文獻的時候,能夠梳理出技術的多種不同參數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兒童正在使用哪種類型的技術產品、兒童使用技術產品的年齡、兒童使用技術的頻率和時間等。針對這些參數進行分析,我們將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兒童使用技術的模式。此外,同樣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要分析技術使用對孩子的直接影響,也要分析技術使用對兒童所在家庭、學校或社會的間接影響。隻有逐步深入和細化地去分析和研究,纔能夠發現技術對兒童成長和發展所造成的深刻影響。以研究為依據來制定決策,應用那些通過細致縝密研究而獲得的結果,這樣纔會制定出可以改善和提高兒童健康和學業成績的、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如果我們不按照這個程序來操作,那麼兒童的父母、衛生和教育專業人士就隻能按照他們自己的信仰體繫、技術產品市場,或者更糟糕的根據“每個人都在使用技術”這個理念來制定決策了。
    我經常從教師那裡聽到的一句話是,技術讓兒童能夠自己學習。雖然這句話對於某些學生來說具有一絲真理性,可是對有一些人來說,他們永遠不能使用技術進行學習,也有一些特定的情況,技術無法讓學習發生。為了幫助成年人就兒童使用技術作出明智的決定,我列出了一些需要考慮的因素。這些因素將有助於我們決定兒童應該或者不應該使用技術中“誰、什麼、何時、何地、為何、如何”的問題。可是不幸的是,等待相關研究來解決這些關於兒童使用技術的問題可能不是最便捷的方式,24至少在我們有生之年這不是最好的一種方式。
    技術大爆炸的浪潮已經席卷到我們的家庭、衛生和教育繫統,其速度之快、力量之大,以至於人們還沒來得及開始認識兒童所面臨問題的嚴重性,更不要說制定相關措施來試圖抵消其極具破壞性的影響了。目前我們隻不過看到了“技術冰山”的一角,也就是說,還有許多潰爛隱藏在技術冰山的下面沒有被發現。關於技術對兒童影響的研究充滿著許多挑戰,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創建一些新的、還沒有發表的、可靠和可重復的數據資料。由於這項研究目前還不受主流媒體所喜歡,待到技術研究結果真正有一天迎合了主流媒體時,由於新技術產品的出現,已有的研究數據又變得不充分和不完整了。或者,由於兒童的技術使用率在研究期間已經逐漸上升、發生變化了,已有的研究數據則又變得過時和陳舊了。按照“誰、什麼、何時、何地、為何、如何”原則,我們能告訴那些認為“技術使學生能夠自己學習”的教師什麼信息呢?我們應該如何應用研究結果來證明或反駁這句話呢?如果有關部門僅僅依托教育技術公司的市場推廣文獻,而不去進行任何循證研究,那麼這種做法非常不明智,終究有一天會被證明是弊大於利的。
    現在75%的兒童臥室中都有技術產品,父母們要想了解和掌握兒童使用技術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Kaiser Foundation, 2010)。因此,當下衛生和教育專業人士對兒童進行訪談,了解他們使用技術的歷史,並為家長們提供下面的“技術篩查”工具是十分必要的。“技術篩查”工具是由衛生和教育專業人士所提供的一項工具,可以由兒童的父母們填寫,主要是用來獲取問題兒童技術使用史的準確信息。這項工具被建議作為教師和臨床醫師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以一個星期為周期,每天進行填寫。“技術篩查”工具不僅應包括問題兒童技術使用的信息,還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們使用技術的信息。家庭的技術使用史對於治療過程的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研究所表明的那樣,兒童使用技術的模式模仿著他們父母使用技術的模式(Vanderwater, 2005)。
    針對“技術篩查”工具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然後適當地把這些結果納入到兒童全面干預計劃之中,就像衛生和教育人士所認為的那樣。美國兒科學會和加拿大兒科學會都建議兒童使用技術的時間應限制在每天1—2小時,通過比較“技術篩查”分析結果和專家們的建議,可以揭示出問題兒童的生理、心理、社會和學業問題是否真的全部或者部分被歸因於技術的過度使用。“技術篩查”分析結果也可以作為引導那些過度使用技術和技術成癮兒童適當和有效使用技術的干預指南。研究人員也可以考慮將“技術篩查”包含到未來的研究中,這樣可以界定出技術使用是否在他們研究設計中是一個自變量,或是一個因變量。
    技術篩查25
    今天的兒童生活在一個技術豐富的環境中,他們經常接觸各種電子媒體技術,這種建立在技術使用頻率、時間和強度之上的環境並不利於兒童的良好成長與發展。兒童臥室中的技術產品阻礙了父母們對孩子使用技術情況進行準確的把握。“技術篩查(Technology Screen)”工具設計的目的是為您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來幫助您和您的家人平衡管理技術的使用。“技術使用”被界定為使用電視、電影、電腦、手機、電子遊戲、音樂播放器和任何其他電子設備。下面為其他家庭成員附上一些進行技術篩查的表格。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被”虛擬化的兒童
    前言--我們的船已經起航
    前言--我們的船已經起航*本書邊空處的數字為原版書頁碼,有些跳過的數字表示原版書為空白頁。--編輯注
    古代哲學家的智慧之語11
    如果我能夠登上雅典的最高處,我將會大聲地向雅典市民們吶喊:“同胞們,為什麼你們挖空心思地聚集財富,卻對你們的孩子們關心得那麼少?總有一天,你們一定會為了這些孩子們放棄你們現在所做的一切!”
    --蘇格拉底
    我是一個在自由和幸福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我青少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同大自然的接觸中度過的,尤其在我小的時候。我曾經領略過夏洛特皇後群島那波濤洶湧的海岸,體驗過那平靜水域所帶來的震撼,還聆聽過那水域所幻化出的蒼涼聲音。我曾在父親的帆船、母親的皮劃艇、祖父母的船艙中度過快樂的童年。隨著逐漸長大,我不斷地在探索著大自然,知道了大自然是什麼樣的!我曾穿越過樹木叢林,徒步攀援過山脈,也曾背著水下呼吸器潛水到海底,探索過海洋的神秘。
    在高中快要畢業的時候,我覺得這個世界似乎太大了,完全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當時,陸軍征兵人員來到我們學校征兵,我感到很好奇。我被他們那華麗的制服和勇於冒險的理念和承諾所吸引,決定應征,所以我把自己給“賣”了。就這樣,我成為坐落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敦的皇家軍事學院的一名學員,而這所學院就位於安大略湖岸邊的一座終年多風的小半島上。
    在大學時代,我學會了許多有趣和刺激的事情,我學會了冰上曲棍球,學習研究莎士比亞,在鼕季湖面結冰的時候穿過冰凍湖面去城裡玩,卻從沒有被看守人員發現過。金斯敦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那裡有很多酒吧和俱樂部,還有相當多的社會活動。為了逃避學業上的壓力,我和朋友們經常會在離校園不遠的一個地方聚會。這個聚會地在一個小溪邊,後來我們就把這個地方叫作“角落”。在這裡我們會很放松,彼此暢談交流,也會自以為是地探討神的存在。由於這個地方在一個小溪邊上,溪水緩緩流淌的聲音是那樣讓人內心恬淡、平靜,讓人產生神奇的力量和感覺。
    當然大學生活並不總是充滿浪漫和詩意,我也曾花費很多時間玩電子遊戲,曾經浪費了無數的小時在遊戲闖關上。在那些伴隨著計算機屏幕度過的無數個夜晚中,我從來沒有想過玩電子遊戲是浪費時間或者不好的事情。甚至於,我曾經一度變得有些邊緣化和反社會。
    大學畢業後,我成為一名海軍軍官,考慮不應該再玩電子遊戲了。不過偶爾在與朋友們一起玩的時候,我還是很沉迷。但是當我自己玩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像被吞沒一樣,而我應該去做更有意義和更富有效率的事情。我對電子遊戲不再感興趣,可能是在大學畢業以後,我同一個朋友一起住的一年半時間裡發生的。我的室友Joe非常喜歡玩電子遊戲和看電視。由於他經常坐在沙發上看球賽和玩電子遊戲,逐漸地在沙發上就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凹痕。Joe過去是個非常有趣的家伙,他教我如何打高爾夫球,我們時常會一起出去,那時候日子過得很有意思。可是,後來他被電子遊戲和電視吸引住,慢慢地整個人被粘在沙發上了。最後,我們所住的房子裡電視機總是在打開著,我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下去了。所以,我搬了出去。
    其實,無論是看電視,還是玩電子遊戲,隻要能夠保持一個適度的平衡,那都是沒有壞處的。問題是我們現在的人,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對於技術都有些過分的依賴。手機和iPodiPod是Apple公司推出的一種大容量MP3播放器。其容量高達10-160GB,可存放2500-10000首MP3歌曲,它具有完善的管理程序和創新的操作方式,外觀也獨具創意。除了MP3播放,iPod還可以作為高速移動硬盤使用,可以顯示聯繫人、日歷和任務,以及閱讀純文本電子書和聆聽有聲電子書以及播客(Podcasts)。等技術產品讓我感到無盡的煩惱,因為這些技術產品的使用讓我們發現同其他人進行一個簡單的交流和對話都變得異常困難。對我來說,一個人戴著iPod的耳機或忙於用手機發短信,12這些似乎都在告訴我說:“不要跟我說話,我很忙!”現在,甚至FacebookFacebook是美國排名第一社交網站,以照片分享為主,其網站性質和功能同中國大陸的人人網、開心網等網絡相似。其中文名稱為“臉譜”、“非識不可”或“臉書(港臺地區)”。,我們一些朋友也稱它為FaceCrackFaceCrack是Facebook的一種別稱,是一種俚語。也指那些使用Facebook上癮的人群。,正開始取代面對面地打招呼或者電話問候這種習慣。最近,一個女孩子告訴我,她的一些朋友在Facebook上向她發出婚禮請柬!這簡直是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通過閱讀媽媽的這本書,我發現了更多讓人感到驚訝的、很有可能會對人類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的技術產品,這些技術產品卻正是家長和教師們正在鼓勵和要求我們的孩子去接觸和使用的。兒童的成長需要愛心的澆灌和精心的培養,而不是技術。父母需要與孩子們進行溝通,就像人與人之間需要進行溝通一樣。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化的、物質的世界中,這個世界允許我們人類去探索、去遊歷、去體驗、去感受,也要去享受。人類的進化不是要進化成一個坐在電視機前面的、避免同社會接觸的人。
    當然,如果偶爾玩一下電子遊戲或者看電視,感受那種幻想的境界,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可是如果把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同遊戲和電視打交道,那麼我們就成為了技術的奴隸。這就好像是矩陣電影一樣,我們隻需要把電源插上,然後等待技術來喚醒我們。
    作為人類,我們必須記住,我們要能夠控制我們自己的生活。我的一位令人敬佩的大學老師曾經告訴我們,在18世紀和19世紀的時候,現代小說是如何從字面上產生和出現的,當時人類學家、哲學家和作家們都認為人類就像一艘船,它偉大的航行弧線,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這艘船滿載著人類的思想、情感和記憶。這艘船的航線和航舵所指引的方向就是人類未來將要航行的方向。這些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們認為,他們可以控制人類的價值觀,並最終能夠引導人類走向正確的方向。他們真的是了不起的思想家。
    可是,目前,我常常感覺到人類並沒有朝著設想的方向前行。
    現在冰蓋正在融化,焦油砂石尾礦等仍然在排入阿薩巴斯卡河,我們的腳步沒有停止,還在繼續前行。我們太忙了,忙得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照顧我們的孩子,而把孩子放在電視機前。我們拿著所賺到的每一分錢來購買那些一生都生活在一平方英尺空間中的、靠注射生長激素而長大的雞身上的雞胸脯肉。西方世界正冒險成為一個被“鋼筋水泥和科學技術”所奴役的社會。我們的船已經起航,可是船上的人是否思考過自己要去向何方呢?我們該何去何從?
    技術的發展和大規模的生產方式已經使我們的社會成為一個超級的馬力發動機,它推動著我們的船以超過我們預想的速度前行。這個世界通過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整個連通起來了,但是,又被莫名其妙地隔離開來。三個人圍坐在一起,一個人在玩他的iPod,一個人在發短信,而另一個人則隻是坐著,這三個人是真的在一起嗎?或者他們隻是在等待一些事情發生呢?
    社會的連通是實現人類交流思想、情感和接觸溝通的方式。通過社會連通,我們人類的生存將會感到溫暖。如果我們這一代人以及我們的後人想要在這個充滿挑戰性的物質世界中生存,就必須能夠保持同自己、同他人、同我們的星球進行接觸和溝通。這就意味著我們不能讓自己長時間地獃在一個明亮的顯示屏前面,我們必須要走出去,讓自己常常看到藍天、白雲,呼吸清新的空氣。這意味著我們要學會用恰當的方法來平衡技術對兒童成長的影響,從而讓技術來促進孩子成長。這也意味著我們必須要閱讀這本書,並學習如何恰當地使用技術。
    謝謝您,我的媽媽!
    海軍中尉和作者的兒子MattTaccogna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
    2010年10月28日
    譯者前言
    當時間進入到21世紀的時候,我們這個星球上出現了一個非常奇妙且逐漸控制人們生活的新事物,它讓我們這個廣博浩瀚的星球突然變得小巧而緊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異常便捷,這就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出現不僅使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也同樣使我們的溝通和交往方式出現了質變。而這種力量也不可避免地波及了我們那些可愛的小孩子。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我先後擁有了兩個可愛的外甥女,她們先後出生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兩端。2000—2009年這十年間,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今天的社會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富媒體時代和個性化體驗時代,這十年之間社會以指數的形式發生著改變,每一年,甚至於每一天都不同以往,而這種改變也反映在我們家的這兩個孩子身上。
    在我大外甥女的幼年時代,生活中的技術隻有電視、VCD和電話,而我的小外甥女從出生就處在電腦、互聯網、手機、電子遊戲等各種新奇的技術媒體環境中。她們的身上雖然反映出了不同特點,可是她們對於接觸和使用技術卻是充滿熱情、滿懷勇氣。每一種技術設備都逃脫不掉這兩個小家伙的嘗試和控制,即使家裡的血壓儀和血糖儀她們也不放過。在她們十分年幼的時候,在不認識鐘表的情況下,她們依然可以在正確的時間自己打開電視機的開關,收看她們喜歡的電視節目,她們可以隨意地打開VCD/DVD播放自己喜歡的光盤。正是這樣,我的大外甥女跟著電視中“腦白金”的廣告學會了扭動身體開始跳舞,跟著光盤學會了英文單詞,跟著洪恩英文原聲電影開始了情景劇的扮演。而我的小外甥女更是教會了她爸爸媽媽如何更換手機的背景畫面,如何播放數碼相機中的視頻片斷,跟著網絡視頻學會了《弟子規》和《千字文》,跟著她的小天纔電腦學會了各種兒歌和成語。而更讓我感動和驚訝的是,在她隻有兩周歲的時候,有一天,她看著我手裡拿著手機而奶聲奶氣地問我一句:“你也玩QQ(qiuqiu)嗎?”在我們這個社會像她們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這隻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些片斷,我想每一位父母都可以講出一繫列孩子帶給他們的驚喜與感動。
    現在,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每個家庭和每所學校都擁有著各種各樣的技術媒體,孩子們無論在家,還是在幼兒園,或是在學校,他們總是生活在技術包圍的環境中。技術的的確確讓人類變得更加聰明和靈活,它確實能夠給人類的發展帶來益處,可我們的孩子在享受技術所帶來的奇妙體驗和跨越式成長的同時,我們也不禁要思考:技術是否會給我們的孩子帶來“傷害”呢?是否這種傷害是遠大於技術所帶給我們的美好體驗和啟迪呢?大自然這個神奇的家伙在給我們人類提供生活溫床的同時,也在告訴我們一個真理,那就是任何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的,技術在促進兒童成長和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伴隨著負面的影響。“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世界上萬事萬物都要發展有度,盛極必衰。現在已經有一部分家長開始思考和質疑技術的絕對優勢,他們質疑:現在孩子們所接觸到的各種操作簡單、設計人性化的“傻瓜式”技術媒體是否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和思維方式呢?是否會對孩子的注意力和視力產生負面影響呢?技術是否會毀滅掉人類所具有的本來自性呢?
    “技術到底會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到底我們應該采取什麼態度來對待技術與兒童的成長?”這些應該是我們每一位家長、教師、教育工作者、研究者應該思考的問題。《“被”虛擬化的兒童》這本書正是這樣一本及時的書。它可以告訴我們一些可怕的真相:技術正對我們的孩子做些什麼?或許這有些危言聳聽,或者兒童的機體進化能力會戰勝所有技術的魔力,但是這本書至少告訴我們,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一群人,他們正在嘗試如何恰當平衡地使用技術,來促進兒童的成長發展,同時避免技術對兒童的傷害。
    本書的翻譯出版希望可以給家有兒女或即將為人父母的朋友、幼兒教師、學校教師、教育機構和教育研究者,以及所有關心和關注兒童成長發展的人士帶來一絲啟發和警醒,也希望可以讓中國的研究者們更加辯證地來看待技術與兒童發展的問題,本書的翻譯出版希望可以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為了能夠相對準確地表達出原作者的意圖,將本書的書名譯為《“被”虛擬化的兒童》,意指兒童在面對技術的侵襲時是一種非主觀的、不得不的選擇,這是一種社會化的大趨勢,兒童是這個時代中最脆弱的群體,他們隻能選擇成為“被”時代中的“技術使用承受者”,被動地體驗技術世界所營造的那種虛擬的比特信息。
    本書中所出現的詞彙涉及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學、精神病學和醫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由於譯者的水平有限,在翻譯中對許多專業詞彙的翻譯把握難免會有偏差,在此深表歉意。讀者如果發現任何問題,歡迎您批評指正。謝謝您的支持!
    李銀玲
    2013年3月初春於冰城哈爾濱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