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大夏書繫·數學教育的智慧與境界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41-640
    【優惠價】
    276-400
    【作者】 任勇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190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19008
    版次:1

    商品編碼:11525908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8
    作者:任勇


        
        
    "

    編輯推薦

    數學教育的真諦是什麼?很多數學老師執教多年,教學經驗越來越豐富,對這個問題卻感到越來越困惑。數學特級教師任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心得,給出了答案:“數學教育要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著眼於學生的未來。”
    追求數學教育的真諦,永無止境,任勇老師的“土”經驗,定能助廣大數學教師向數學教學的高境界不斷攀登。
    編輯推薦篇章:
    P20 我的數學教育教學教研觀
    P45 我教數學的“土”經驗
    P151 在退中尋找解題思路

    內容簡介

    《數學教育的智慧與境界》是一本特別的書,展現了一個“學做學者”的數學教師的探索之路、研究之路和成長之路。作者從他已發表的400多篇有關數學教育教學的文章中,遴選出60篇,分為四輯,一是追求數學教育的真諦:二是激活數學教學的智慧;三是探索數學解題的奧秘;四是感悟數學文化的意蘊。

    作者簡介

    任勇,福建省廈門市教育局副局長,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師範大學、集美大學、福建教育學院兼職教授,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原校長。現任中國學習科學研究會副會長,福建省特級教師協會副會長,福建省數學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
    已編寫和參與編寫《任勇與數學學習指導》《走向卓越:為什麼不?》《年輕教師必聽的講座》等92部著作,在《教育研究》《數學通報》《人民教育》等刊物發表各類文章900餘篇,應邀講學500餘場。榮獲福建省優秀青年教師、福建省科技教育十大新秀、福建省優秀專家、廈門市撥尖人纔等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蘇步青數學教育獎”一等獎,教育部首批“國培計劃”專家。

    精彩書評

    數學教育的真諦是什麼?這是我多年來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總的說來,數學教育要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著眼於學生的未來。具體說來,數學教育要尊重和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要培養學生對問題主動探索、獨立思考的積極態度,要引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任 勇

    目錄

    前 言 回顧中凝思,凝思中展望| 1
    第一輯 追求數學教育的真諦
    趣味數學與智力發展| 3
    數學學習學試探| 6
    數學多維教育實驗的理論與實踐| 8
    男女智力差異與數學學習|11
    數學作業再生法| 13
    數學情境三例| 15
    追求數學教育的真諦| 17
    我的數學教育教學教研觀| 20
    數學教學中的“科際聯繫” | 23
    培養初中生探究能力的幾點做法| 26
    編選初中數學題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28
    限制解題方法,培養創造能力| 31
    初中數學學習指導的一種綜合模式| 34
    淺談中學數學學習指導教材建設問題| 37
    數學“雙基”教學要有新的發展| 39
    第二輯 激活數學教學的智慧
    我教數學的“土”經驗| 45
    新課改:課當如何備之?| 51
    用“引趣”的方法上好初中數學課| 56
    數學解題教學中的引深藝術| 59
    數學作業中的題外題| 62
    初中數學教學分化點的表現及其教學| 66
    公式教學教什麼| 69
    數學課結尾的教學設計| 73
    有意差錯在數學解題教學中的應用| 75
    期盼寒假作業多樣化| 79
    數學活動課:鋪砌問題| 82
    數學探索課:路在何方?| 85
    數學復習課:借題發揮| 91
    從“四等分圓面積”說起| 99
    數學方法課:“變”的魅力| 109
    第三輯 探索數學解題的奧秘
    用法解無理方程| 119
    求一類最值問題的一般方法淺談| 124
    用參數法求軌跡方程的選參類說| 130
    證明組合恆等式的若干方法| 136
    “重合”在解析幾何解題中的應用| 139
    用放縮法證明不等式的若干技巧| 146
    在退中尋找解題思路| 151
    是3圈還是4圈?| 156
    用計算的方法巧證立體幾何題| 162
    整體思維幫助解題| 168
    利用平方法求最值| 173
    一類不等式的“取等”證法| 177
    “設而不求”巧解題| 182
    數學解題中的聯想| 187
    第四輯 感悟數學文化的意蘊
    歲首漫話年份題| 197
    回文年說回文數| 203
    數苑中的“五朵金花” | 207
    趣味數學與創造| 212
    馬能跳回原位嗎?| 217
    漫話數學猜想| 221
    0.618的自述| 228
    猜謎也能用數學| 233
    從“數學好玩”到“玩好數學” | 240
    數獨遊戲| 248
    神秘吉祥的六階幻方| 254
    見死不救與道德淪喪| 259
    在用數學中體悟數學| 264
    一次智慧挑戰| 270
    迷倒數學名師的撲克遊戲| 275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我的數學教育教學教研觀
    摘 要
    本文專寫我的教育觀、教學觀和教研觀。

    我的教育觀,除了強調“德能並重”外,還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習慣。文中舉例如下。
    已知:銳角α、β滿足cos αsin β+cos βsin α=2,求證:α+β=π2。
    多數學生從最一般的思路入手:
    0=cos αsin β+cos βsin α-2=cos α-sin βsin β+cos β-sin αsin α=…
    =2sinπ4-α+β2cosπ4-α-β2sin β+cosπ4+α-β2sin α。
    至此,目標已明,隻需證明上面中括號內的三角式不等於0,而這是不難的。然而,上面的三角變換對許多學生來說,頗為“嚇人”。能不能另闢蹊徑呢?可引導學生研究以下兩種證法。
    證法1:依題設條件,不妨設 cos αsin β≥1,cos βsin α≤1。
    ∵α、β∈0,π2,
    ∴cos α≥sin β
    cos β≤sin α
    sinπ2-α≥sin β
    sinπ2-β≤sin α
    π2-α≥β
    π2-β≤α
    α+β≤π2
    α+β≥π2α+β=π2
    證法2:假設α+β>π2,則α>π2-β,β>π2-α。
    ∵α、β、π2-α、π2-β∈0,π2,
    ∴cos α<cosπ2-β=sin β,cos β<cosπ2-α=sin α。
    從而2=cos αsin β+cos βsin α<sin βsin β+sin αsin α=2,矛盾,故α+β≤π2。同理可證α+β≥π2。
    綜上,有α+β=π2。
    我的教學觀,理論基礎為“教需有法,教無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具體實踐為主體參與、分層優化、“成片開發”、過程教學、方法滲透、問題解決。
    這裡就“成片開發”作些說明。
    數學概念、命題、解題等,常常是可以“成片開發”的。在課堂教學中結構教學法為主,輔以其他教學方法,整體推進。注重數學知識的縱橫聯繫,揭示其本質屬性,讓學生整體把握數學知識。在解題教學中,引導學生考慮一題多解,讓問題由點構成線;引導學生一題多變,讓問題由線構成面;引導學生一題多用,讓問題由面構成體。這樣,學生就可以多層次、廣視角、全方位地認識數學問題。
    我的教研觀認為:“一所學校,隻有堅持不斷提高教育科研品位,纔能有長遠的發展;一個教師,也隻有走教學與教研相結合之路,纔能將教學教育教學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我國的中小學教師中,有不少教學能手,但教學能力大都還停留在嫻熟的教學基本功階段。教師要實現最終的事業成熟,還必須學會在研究狀態下工作,成為一個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怎樣纔能成為一個教育教學的研究者?一要打破神秘感,樹立自信心;二要有強烈的“研究意識”,把教育教學工作自覺地與研究並軌;三要重視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四要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五要及時了解教育動態。
    (原文詳見《中學數學》,2000年第2期)
    回 顧
    湖北大學主辦的《中學數學》雜志,是中學數學教師非常喜愛的一本雜志,具有導向性、探索性、實用性、資料性等特點。《中學數學》雜志,也是我經常投稿的雜志,1989年這一年內我就有3篇論文在此刊發表。
    我1999年擔任副校長,那年寫數學教育的文章相對少些,即使寫個一兩篇,往往也是應急發給追稿的刊物。《中學數學》雜志“發現”了這一情況,就約我為刊物新設的欄目“名師新篇”寫稿,我那時恰好有一個頗受老師們歡迎的講座——《為師八觀》,我就將其中與數學頗有關聯的“教育觀”“教學觀”“教研觀”抽出,寫成此文寄去。
    值得一提的是,那期雜志,不僅刊發了我的論文,我還是那期的“封面人物”。我不用交任何費用,還有稿費。封面用的是我登長城時的一張照片,還蠻帥氣的。
    凝 思
    我的教育觀的要點是“德能並重”,教學觀的要點是“教需有法,教無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教研觀的要點是“學會在研究狀態下工作,(使自己)成為一個教育教學的研究者”。這些觀點以今日課改背景之眼光審視之,仍具體可行。尤其是“學會在研究狀態下工作”,是學習型學校的特征之一,是校本教研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學教師學者化的特征之一。
    展 望
    其實,每位教師都能寫這樣的文章。
    教育觀,可以從素質教育的角度探索:“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教育要關注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教育要注意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育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自主發展;教育要培養和促進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也可以從提升教師素質的角度探索,比如師德、師能、師智、師魂。還可以從學生發展的角度探索,比如“培養創新型學生,培養特長型學生,培養綜合型學生”等。教學觀是否可以探索“美麗生成”“師生互動”“信息整合”之類?是否可以從“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等入手進行探索?
    新的時代,教育必須有新的視角。

    我教數學的“土”經驗
    摘 要
    我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進行研究和實踐,總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我稱之為“土”經驗,我覺得我的這些“土”經驗,不敢說都是原創的,但多有原創思想和獨到思考。
    經驗1:每課一趣。每節課至少要有一趣,或是數學遊戲,或是數學智力趣題,或是趣味數學故事。有時趣在開講時,有時趣在課末,有時趣在課中。趣題一般不超綱,也可以適度超一點。趣題宜自然融入,力求起到引發興趣、激活思維、活躍課堂之效。
    經驗2:每堂一贊。不知從何時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備課快結束前,還要“備一事”,就是“明天表揚誰”。可以表揚最近進步的學生,可以表揚給出新穎解題方法的學生,可以表揚自覺預習課文的學生,也可以表揚研究型學習做得扎實的學生。
    經驗3:每日一題。就是每天出一道數學征解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征解題可以是課本問題的撥高,可以是身邊的精彩數學問題,可以是切合時宜的數學趣題。多數學生對每日一題很感興趣,哪天沒給出征解題,學生就“若有所失”。
    經驗4:生考教師。寒暑假裡,我讓學生出數學試卷考我。全班學生各個露出莫名其妙的表情,他們從來都是“被考試”,哪有可能出題考老師?寒假裡,我陸續收到來自學生的試卷,我逐一解答,並在“好題”旁圈上標記,在有特色的題旁寫上批語。我將做完的試卷逐一交還或寄回給學生,讓他們批改,看看我能得多少分。
    經驗5:學生命題。作為考試改革的一種方法,我在所教的班級中進行讓學生參與編擬數學試題的嘗試,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命一份數學試卷,我從學生的命卷中選取70%的題目,加上我自己的30%的題目,組成一份數學試卷。
    經驗6:作業再生。數學作業再生法就是教師在批改作業的過程中,發現錯誤並不直接修改,而是通過符號、提示、質疑、重做、“還原”、強化、借鋻、另解、引申、論文等方法,暗示其錯誤或錯誤的性質,或給出探索方向,由學生自己動腦動手,找到正確的答案,總結解題規律和解決新的問題。
    經驗7:學習指導。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數學學習方法,是我教學的一大特色。就學習環節而言,我注重指導學生如何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和總結;就學習內容而言,我注重指導學生學概念、學命題、學解題;就數學能力而言,我注重指導學生自我培養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驗8:貼近生活。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中。我經常“聯繫生活講數學”,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經驗9:文化滲透。數學同樣具有人文色彩。“數學不僅是數字、符號、公式,而且還有浸潤其中的數學文化。隻有把抽像的、邏輯的、嚴謹的數學,即冰冷的數學,轉化為生動的、人文的、思考的數學,即火熱的數學文化,數學課堂纔是人纔陶冶的爐膛。”對於張奠宙教授的這番話,我已經在課堂中踐行了。
    經驗10:不唯教材。教學中,要有教材,要信教材,但不能唯教材,要活用教材。當然,首先要重視教材對教學的指引功能,教材畢竟是由專家學者編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其次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的穩定性和通用性與時效性和個性化相結合,纔能產生新的整體效應;第三要樹立大教材觀,整合一切教學資源為“我”所用。
    經驗11:讓生上課。讓學生當一回教師未嘗不可,可以是整節課由學生來上,老師適當點評;可以由幾個學生一起上課,老師點評;也可以是學生和老師共同上課,老師講一段,學生講一段。
    經驗12:成片開發。我在教學中結構教學法為主,輔以其他教學方法,整體推進;注重數學知識的縱橫聯繫,揭示其本質屬性,讓學生整體把握數學知識。在解題教學中,引導學生考慮一題多解,讓問題由點構成線;引導學生一題多變,讓問題由線構成面;引導學生一題多用,讓問題由面構成體。
    經驗13:有意差錯。有意差錯,說白了就是“故意講錯”。
    經驗14:高數弱化。我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注意加強高等數學的內容、思想、觀點、方法和中學數學的聯繫,使教學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經驗15:作業談心。通過數學作業的批改和學生進行“信息交流”。
    經驗16:統計到位。小測或考試,對學生的錯題進行統計,設計一個表格,橫向為各題題序,縱向為學生姓名。填完表後,橫向一看,每個學生的丟分情況一目了然;縱向一看,每種題型的丟分情況一清二楚。
    經驗17:不唯原序。就是講評作業、練習、試卷時,不是按原序進行,而是根據統計情況重新排序進行講評。
    經驗18:可開“天窗”。對於一些學習相對差一點兒的學生,我常常鼓勵他們認真做好基礎題,因為基礎題一般都在他們“能拿下”的範圍內,盡量讓基礎題“得高分”,允許他們每次作業或練習時在中檔題或壓軸題之處“開天窗”。
    經驗19:限制解法。解題教學是促進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的主要途徑,我在教學中注意選用某些限制解題方法的題目,用以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經驗20:限時作業。提高解題速度,是數學作業的一項基本功,一些學生考試時感到時間不夠用,這與解題速度慢有關。因此,我要求學生要有效率感,提高單位時間的作業量。
    經驗21:序化有序。序化,就是要求學生建立知識大廈,就是要讓數學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有序。
    經驗22:類化知類。類化,就是引導學生將問題進行歸類,掌握這一類問題的解題策略和具體方法,陌生的問題一旦轉化入“類”,就會迎刃而解。
    經驗23:活化會活。活化,就是融合多方面的知識,運用多種數學概念、定理、公式及多種運算靈活地解決問題。活化,就解題而言,就是思維的靈活性。
    經驗24:深化能深。深化,就是將數學問題引深。
    (原文詳見《人民教育》,2011年第12期)
    回 顧
    《人民教育》編輯部教學室原主任劉然編輯,在一次教研活動中曾向我約一篇關於數學教學方面的稿件,那時我剛到廈門一中擔任校長,面對學校發展的諸多要事,寫稿之事一拖再拖。那段時間,雖也寫了一些數學教學方面的稿件,但沒有特別滿意的稿,是不敢投給《人民教育》的。
    在一次數學教研講學中,我脫稿說了一段我的教學“土”經驗,沒想到聽講座的數學老師們偏偏對我的“土”經驗非常感興趣,都希望我能盡早把“土”經驗整理出來。
    一段時間內,我滿腦子在搜索、在回憶我教數學時的“土”經驗,竟然整理出30多條,我又篩選、整合成24條,寫成《我的數學教學“土”經驗》,發給《人民教育》編輯部教學室,算是給劉然編輯交了差。但這“差”交得太遲了些,此時劉然編輯已到總編辦任主任了,餘慧娟擔任了教學室主任。
    餘編輯看了我的稿件後,第一反應是“挺有意思”的,審讀完後建議標題改為“我教數學的‘土’經驗”,並用手機短信告知我“決定錄用”,希望我在一周內提供簡介和照片。我當時恰好在上網,隨即發去了簡介和照片。餘編輯驚嘆:“您的效率真高!”
    《人民教育》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決定錄用我的稿件,我的“效率”能低嗎?
    凝 思
    其實,教師教學的“土”經驗,就是教師自己的東西,往往是教師教學的原創,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師教學的特色。
    鼓勵教師特色發展,就是要求教師在發展過程中,要逐步形成自己相對穩定的行之有效的風格,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
    我們知道,創新決定發展力,特色決定競爭力,細節決定執行力,和諧決定穩定力。
    名師成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名師的特色發展。我專門研究過名師的特征,作為數學教師的我的研究結論是:名師的特征=動力特征+學識特征+人格特征+教學特征。
    名師的動力特征=人生觀+教育觀+成就感+進取心。
    名師的學識特征=扎實的基礎知識+寬厚的教育科學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不斷獲取的新知識。
    以上諸點相信大家都了解,在此不作展開。
    名師的人格特征=為人師表+舉止優雅+追求完美+律己寬人。
    為人師表:名師都注重提升自身修養,不斷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平時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的人格力量對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起著有力的促進作用。舉止優雅:名師往往具有高雅、文明的言談舉止,注重修養,處處給學生做出表率。名師言教輔以身教,身教勝於言教,其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作用。追求完美:從某種意義上說,名師的成功之路,是一條追求完美之路。名師常常在不斷的自我認識、自我批評、自我校正、自我監督、自我修煉、自我突破中完善其人格形像和權威形像。律己寬人:名師律己,在律己中走向完美;名師寬人,在寬人中贏得信任。名師的寬人,像一縷陽光,讓學生感到溫暖;像一絲春雨,讓學生感到滋潤;像一粒愛的種子,在學生心中萌芽。
    名師的教學特征=情知交融+心靈相悅+動態生成+真實有效。
    情知交融:在教學中,名師十分注重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方法的滲透,但名師更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用情感浸潤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情知交流的空間中吸取人生所需的養分。心靈相悅:名師課堂的魅力體現在教師與學生相互對話與分享,共同探究發現,共同面對疑難,共同快樂成長,課堂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心靈依托的場所、生命成長的樂園。動態生成:名師的課堂是動態的,是多維、開放、靈活、生動的。動態的課堂,建立在課前充分預設、精心設計的基礎之上。教學過程自然地生成,課堂煥發出生命的光彩,師生收獲未曾預設的精彩。真實有效:名師的課堂,不是花架子的課堂。名師課堂是融“基礎訓練扎實,思維拓展豐實,教學活動真實,教學質量有效”為一體的課堂。名師課堂是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練習度、延展度有機結合的課堂。
    展 望
    “土”經驗引發了我的許多思考:除了擁有學科(數學)教學方面的“土”經驗外,我擔任過多年的班主任和學校中層管理,是否可以跳出學科從教育的角度整理“土”經驗?我擔任過學校的校長和教育局副局長,是否可以從管理的角度整理“土”經驗?

    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開展教師教育教學“土”經驗的征集活動,開展教育管理“土”經驗的征集活動。有的時候,我們從“陽春白雪”入手,開展教師教育教學特色征集活動,可能會讓教師感到“要求較高”而“不好入手”。如果我們從“下裡巴人”的“土”經驗入手,也許會讓教師感到“沒有門檻”而“極易入手”。
    得空時,我想寫一本《行走教育間,回眸“土”經驗》的書,好好整理自己在教學、教育、管理甚至生活等方面的“土”經驗。我還想希望廣大教師,也好好整理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土”經驗,有可能的話我準備主編一本《教育智慧:來自一線教師的“土”經驗》之類的書。你願意整理你的“土”經驗,編入這本書嗎?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