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文化溯源:東方與西方的學習理念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李瑾張孝耘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2794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27942
    版次:1

    商品編碼:12834921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6
    字數:351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李瑾,張孝耘

        
        
    "

    編輯推薦

    華人教育學家、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李瑾的新力作。
    探究儒家與歐美兩種文化傳統對人類學習的影響。
    揭秘東西方兩種教養文化與孩子學習表現之關聯。
    對教育和心理學研究領域的學者、教育工作的管理者、校長、教師,及任何關心當今學校與家庭教育議題之公眾有重要啟迪。
    哈佛大學心理學智能理論創建人加德納稱該書為探討東西方學習文化的開山之作。

    內容簡介

    西方和東方的學習觀念對兩地培育孩子的方法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書作者對學界多年來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梳理,指出兩者之間所存在的重要差別,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西方學習模式和東亞學習模式這兩個新的概念:前者為心智導向學習模式 (Western mind model),旨在開發心智以理解世界;後者為美德導向模式(East Asian virtue model),追求個人在道德方面的完善並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書中追溯上述兩種學習模式的文化淵源,對其在學習過程、學習情緒(learning affect)、同學關繫(regard of learning peers)、表達所知的方式,以及父母為教導孩子所付出的心力(guiding efforts)等方面的表現作了心理學方面的探索和分析。作者認為,盡管東西方文化交流在不斷深化與發展,兩種學習模式的差異非但不會彼此削弱,反而會更加彰顯各自的長存價值。

    作者簡介

    李瑾(Jin Li),四川邛崍人。美國匹茲堡大學教育學碩士、哈佛大學教育學院行政管理與社會政策學繫碩士、哈佛大學教育學院人類發展暨心學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為文化學習模式對兒童學習信念發展及其成長之影響。研究對像包括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以及美國華裔、歐裔兒童的教養文化研究。主持多項跨國、跨族裔及移民兒童與家庭之研究項目。

    主要著作有《學校裡的實用智能》(合著,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學習的文化基礎:東方與西方》(劍橋大學出版社),另有學術論文60餘篇,散見於《美國心理學家》 (American Psychologist)、《教育心理學》(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兒童發展》 (Child Development)、《發展心理學》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民族精神》(Ethos),以及 《認知與情緒》 (Cognition and Emotion) 等學術期刊。

    於2009年應邀赴德國雅閣布斯大學 (Jacobs University),發表以《新世紀的跨文化學習》為題之畢業典禮講演,於2011年應邀在享有國際聲譽之北京論壇上發表以《再發現長存的價值:21世紀學習的文化寶庫》為題之專題發言,於2013應邀赴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舉辦以《長存之價值:21世紀的西方與東亞文化學習模式》為題之校際講座, 於2014應邀赴韓國,出席由哈佛燕京舉辦的有關儒家人文學習視角在東亞教育領域之前景與挑戰的研討會,並以《有本之水難涸也: 百折不衰的儒家學習模式》為題發言。

    目錄

    不同文化傳統中學習信念為何存在差異?(代序)陳向明 / 1

    自序 / 6

    第一章 浮士德及一個研究課題的誕生 / 1

    第二章 為掌控宇宙而學抑或為完善自我而學 / 17

    第三章 遠古時光、現代時光 / 57

    第四章 心智與美德之學習歷程 / 96

    第五章 好奇導引探索,熱誠激發投入 / 138

    第六章 “書獃子”的地獄與避風港 / 168

    第七章 蘇格拉底與孔孟式的家庭輔導師 / 200

    第八章 魔鬼的辯護者和猶豫的說話人 / 248

    第九章 巨變景像中人類學習的寓意 / 294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不同文化傳統中學習信念的轉化如何可能(代序)
    (節選)
    陳向明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教授

    與本書作者李瑾博士認識已經20多年了。記得那是在1988年秋季,我在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繫列迎新活動的最後一天,在一艘遊船上偶遇她。當時她正身懷六甲,身邊有一位白人丈夫陪伴。此後,雖然我們相隔數萬裡,每次我去美國或者她來中國,我們都會設法相見,共敘友情和學術進展。當有人問及我們相識多久了,我們通常會打趣說,看看她兒子的年齡就知道了。後來,她的母親到美國幫忙料理家務,我又不時從她那裡聽到有關她與母親和丈夫因文化不同而產生的種種誤解,感覺既好笑又有趣。
    比如,當她非常客氣地對自己的母親說“媽媽,請您為我開一下門,好嗎?”時,她的母親會變得十分惱怒,斥責她說:“我是你媽,又不是外人!你對你媽干嘛這麼客氣?”而當她口氣很直接對自己的丈夫說:“Micheal,open the window!”(麥克,開窗戶吧),她丈夫會說:“你說話為什麼這麼不客氣,為什麼不說‘請’(would you please)呢?”由於中國人有內外有別的做事原則,對自己人關繫比較親密,說話時不必過於客氣;而西方的個體主義強調個人邊界,求人(哪怕是自己人)做事時需要客套語言的修飾和潤滑。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每天發生在她自己生活中的文化差異(至少可以作為一種思想上的觸媒),導致李瑾博士對文化問題非常敏感,進而在過去20多年一直在從事文化比較的研究工作。我們都知道,研究者的學術旨趣和現實關懷通常是與其個人生活經歷和感悟密切相關的。李瑾博士之所以對歐裔美國人與華人對學習的文化信念進行研究,其中不僅飽含了她自己在美國學習和成長的親身經歷,而且滲透了她在一個跨文化家庭環境中育兒的獨特體驗。在本書《學習的文化基礎:東方與西方》中,我們可以不時看到她自己和兒子以及她生活中遇到的相關例子,讓作為讀者的我們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具有理論高度的學術專著,而且也是作者個人心路歷程的分享。
    學習是人類普世皆然的能力與活動,然而東西方文化對學習卻持有一些不同的理念。雖然這些理念很多可能是緘默的,具身性的(embodied),難以被語言所明言,但它們持續地影響著這些文化中的人們教導兒童、自我發展的規範和方式。東西方的人們到底持有怎樣不盡相同的學習理念呢?李瑾博士通過耙梳數十年的研究文獻,特別是基於自己數項長期的實證研究結果,歸納出一種重要的理論分野,即西方的學習模式為“心智取向”,而東方的學習模式為“美德取向”。前者更加強調學習的知識面,視學習主要為心智的發展,目的在於探索和理解外在世界;而後者更加強調學習的道德向度,視學習為自我道德與社會的日臻完善,其目的是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何兩者的差異會如此之大?李瑾博士追溯了兩大文化思想傳統的歷史淵源,並由諸多層面切入(包括學習歷程、情緒反應、同學互動、知識表述以及父母引導等),對這兩大傳統進行了精闢、深入、細致的描述和分析。
    根據本書作者的觀點,盡管當今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趨勢導致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日益加速,然而這兩種學習模式並沒有相互交融或彼此削弱,反而更加彰顯其基本價值。這個結論似乎與一般人的印像相左。那為什麼會如此呢?在什麼情況下,我們可以說一個文化傳統發生了變化?一種文化傳統的保持、發展、消融或轉化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其運作機制到底是什麼樣的?——這些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究。雖然本書並沒有對這些問題給出明確答案,但指出,如果我們能夠靜思這些不同學習模式的特點及其對學習者所產生的持續影響,東西方的教育發展和教育改革應該都能夠從中得到理論啟發和實踐思路。
    閱讀此書對我而言是一次精神之旅,本書不僅在內容上吸引我,而且在研究方法上對我也具有啟發意義。作為一名質性研究的推崇者,我發現本書介紹的實證研究方法很有新意。文化信念是一種非常難研究的現像,因為它深藏在人們的思維和行動中,僅僅通過觀察和訪談是難以了解到的。李瑾博士及其團隊使用了各種別開生面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誘發被研究者的內隱信念。例如,要被研究者聽到“學習”這個詞語時寫下自己聯想到的詞語,然後對詞語進行排序和歸類分析;讓被研究者看圖說話,回答問題,或完成故事的後半段;對母子對話進行實錄,然後對其進行話語分析;將研究結果用各種圖表展示出來,使其具有直觀對比效果,等等。該研究團隊不僅在美國對歐裔美國人和華人進行了比較分析,而且在臺灣和四川等地對華人家庭進行了追蹤調查,因而使研究結果具有更多地域上的推廣度。

    收起全部↑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