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管理

     一般管理学
     市场/营销
     会计
     金融/投资
     经管音像
     电子商务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生产与运作管理
     商务沟通
     战略管理
     商业史传
     MBA
     管理信息系统
     工具书
     外文原版/影印版
     管理类职称考试
     WTO
     英文原版书-管理
  •  投资理财

     证券/股票
     投资指南
     理财技巧
     女性理财
     期货
     基金
     黄金投资
     外汇
     彩票
     保险
     购房置业
     纳税
     英文原版书-投资理财
  •  经济

     经济学理论
     经济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各部门经济
     经济史
     财政税收
     区域经济
     统计 审计
     贸易政策
     保险
     经济数学
     各流派经济学说
     经济法
     工具书
     通货膨胀
     财税外贸保险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经济
  •  社会科学

     语言文字
     社会学
     文化人类学/人口学
     新闻传播出版
     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馆学/档案学
     经典名家作品集
     教育
     英文原版书-社会科学
  •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哲学
     哲学与人生
     周易
     哲学理论
     伦理学
     哲学史
     美学
     中国近现代哲学
     逻辑学
     儒家
     道家
     思维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经典作品及研究
     科学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比较哲学
  •  宗教

  •  心理学

  •  古籍

  •  文化

  •  历史

     历史普及读物
     中国史
     世界史
     文物考古
     史家名著
     历史地理
     史料典籍
     历史随笔
     逸闻野史
     地方史志
     史学理论
     民族史
     专业史
     英文原版书-历史
     口述史
  •  传记

  •  文学

  •  艺术

     摄影
     绘画
     小人书/连环画
     书法/篆刻
     艺术设计
     影视/媒体艺术
     音乐
     艺术理论
     收藏/鉴赏
     建筑艺术
     工艺美术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民间艺术
     雕塑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舞蹈
     艺术类考试
     人体艺术
     英文原版书-艺术
  •  青春文学

  •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文集
     中国古诗词
     外国随笔
     文学理论
     纪实文学
     文学评论与鉴赏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诗歌
     名家作品
     民间文学
     戏剧
     中国古代随笔
     文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文学
  •  法律

     小说
     世界名著
     作品集
     中国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中国当代小说
     外国小说
     科幻小说
     侦探/悬疑/推理
     情感
     魔幻小说
     社会
     武侠
     惊悚/恐怖
     历史
     影视小说
     官场小说
     职场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财经
     军事
  •  童书

  •  成功/励志

  •  政治

  •  军事

  •  科普读物

  •  计算机/网络

     程序设计
     移动开发
     人工智能
     办公软件
     数据库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网络与数据通信
     CAD CAM CAE
     计算机理论
     行业软件及应用
     项目管理 IT人文
     计算机考试认证
     图形处理 图形图像多媒体
     信息安全
     硬件
     项目管理IT人文
     网络与数据通信
     软件工程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  建筑

  •  医学

     中医
     内科学
     其他临床医学
     外科学
     药学
     医技学
     妇产科学
     临床医学理论
     护理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儿科学
     医学/药学考试
     医院管理
     其他医学读物
     医学工具书
  •  自然科学

     数学
     生物科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球科学
     力学
     科技史
     化学
     总论
     自然科学类考试
     英文原版书-自然科学
  •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电子通信
     机械/仪表工业
     汽车与交通运输
     电工技术
     轻工业/手工业
     化学工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
     航空/航天
     水利工程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原子能技术
     安全科学
     冶金工业
     矿业工程
     工具书/标准
     石油/天然气工业
     原版书
     武器工业
     英文原版书-工业技
  •  农业/林业

  •  外语

  •  考试

  •  教材

  •  工具书

  •  中小学用书

  •  中小学教科书

  •  动漫/幽默

  •  烹饪/美食

  •  时尚/美妆

  •  旅游/地图

  •  家庭/家居

  •  亲子/家教

  •  两性关系

  •  育儿/早教

     保健/养生
     体育/运动
     手工/DIY
     休闲/爱好
     英文原版书
     港台图书
     研究生
     工学
     公共课
     经济管理
     理学
     农学
     文法类
     医学
  • 大夏書繫·人生第一課:民國名家憶家庭教育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297-432
    【優惠價】
    186-270
    【作者】 王木春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5704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57048
    版次:1

    商品編碼:12053171
    品牌:大夏
    包裝:平裝

    叢書名:大夏書繫·名家經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8
    字數:210000

    正文語種:中文(簡體)
    作者:王木春


        
        
    "

    編輯推薦

    《人生第一課:民國名家憶家庭教育》是王木春老師繼《過去的課堂》《先生當年》後的又一全新著作。
    閱讀此書,你可以去感受家庭故事中的美好,領略家庭教育背後的規律,豐富個人的教育智慧。
    重溫良好的家教傳統,就是細細思考好家風的內涵,傳承好家風,就是與智慧、美好、修養的邂逅。

    推薦文章
    早年的教育和環境 p.8-12
    親愛的父親 p.51-54
    我的自述 p.68-71
    幼年的鄉村生活 p.198-200

    內容簡介

    《人生第一課——民國名家憶家庭教育》精選了馮友蘭、林語堂、胡適、陳鶴琴等民國名家回顧對自己一生影響至深的家庭教育的文章,共分五卷:作家卷、學者卷、教育家卷、科學家卷、藝術家卷。家庭教育是每個人人生第一課,是一生幸福的源泉。此書作者飽含深情回憶父母的教育,是今天做父母的有益鏡鋻。

    作者簡介

    王木春,福建省特級教師,福建省中小學教學名師。長期從事教育隨筆寫作。近年致力於民國教育文獻的研究和編撰。著有《先生當年——教育的陳年舊事》《身為教師——一個特級教師的反思》,主編《過去的課堂——民國名家的教育回憶》《為幸福的人生——民國名家對話中小學生》《民國名家談作文之道》等。現為福建省漳州市東山一中語文教師。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在編選書稿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民國名家的長輩,其教育理念既根植於中國的教育傳統,又富有新時代的氣息。某種角度說,他們更是一群具有現代眼光的人。這眼光,又決定了他們在教育子女時所采取的方法。
    另外,名家的長輩們在教育子女時,還注重培養子女的習慣、關注細節、注意身教等等,這些在名家們的回憶中,均有生動具體的記述。必須提醒一點:這些方法並非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事實上,任何教育方法,都離不開具體的人和環境。

    ——王木春

    目錄

    作家卷
    我的童年 冰 心 / 003
    早年的教育和環境 陳衡哲 / 008
    童年 林語堂 / 013
    買看不懂的書 鄭逸梅 / 018
    我的母親 鄒韜奮 / 022
    母親對我的教育 茅 盾 / 027
    書塾與學堂 郁達夫 / 031
    家塾讀書及自修 蘇雪林 / 034
    我的母親 老 舍 / 038
    我的幾個先生 巴 金 / 042
    詩的根芽 臧克家 / 045
    永遠的憧憬和追求 蕭 紅 / 049
    親愛的父親 張允和 / 051
    懷念祖母 馮亦代 / 055
    偷錢 吳祖光 / 058

    學者卷
    沒有父親的孩子 陳獨秀 / 063
    我的自述 柳詒徵 / 068
    九年的家鄉教育 胡 適 / 072
    我的祖母 顧頡剛 / 080
    我的父親 梁漱溟 / 086
    先父對餘之幼年教誨 錢 穆 / 089
    清末帝制時期 馮友蘭 / 093
    我的初學時代 李 濟 / 097
    從我怎樣學國文說起 朱光潛 / 101
    母教 羅爾綱 / 105
    暮年自述 費孝通 / 111
    學讀書 金克木 / 114
    一件影響我一生的小事 於光遠 / 118
    父親對我的影響 周一良 / 123
    家世與父教 何炳棣 / 125
    《紅樓無限情:周汝昌自傳》楔子 周汝昌 / 130

    教育家卷
    我的孩童時代與宇宙觀與家教 馬相伯 / 139
    自寫年培 / 141
    母訓 黃炎培 / 143
    一個苦學生的自述 馬君武 / 146
    內庭趨侍記 陸費逵 / 152
    家庭影響 蔣夢麟 / 156
    早期經驗與影響 晏陽初 / 160
    我的童年 陳鶴琴 / 165
    幼年生活 舒新城 / 169

    科學家卷
    從小得到的啟發 茅以升 / 175
    四個春秋 高士其 / 178
    《與鳥兒一起飛翔》選 鄭作新 / 182
    做一個像嶽飛那樣的人 王淦昌 / 188
    八十述懷 吳大猷 / 192
    我的童年 賈蘭坡 / 194
    幼年的鄉村生活 錢偉長 / 198
    《七彩的分光》選 王大珩 / 201
    父親和我 楊振寧 / 207

    藝術家卷
    從識字啟蒙到初拾畫筆 齊白石 / 213
    祖母的回憶 梅蘭芳 / 218
    母親的教誨 劉海粟 / 222
    回憶與懷念 林風眠 / 225
    我的自傳 王朝聞 / 227
    繪事話童年 關山月 / 231
    入學前後 啟 功 / 235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我的自述
    柳詒徵

    要曉得我的歷史,必須明瞭我家族的遺傳,師友的熏習。我家高祖春林公諱棽,是講理學的,著有《性理彙解附參》一書,我曾經將原稿影印。不講他的學說,單看他的書法,也可見得他氣像的醇和、修養的深厚了。我有一族祖賓叔公,是我父親的業師,他的年齡八十六歲,我生的第二年,他纔去世。他是專門講經學的,所著《谷梁大義述》,經王先謙刊在《續經解》中。我雖在襁褓之中,不能曉得他的言論風采,但我聽我外祖、我母親以及家裡的人講起他那種古道,真是一個醇儒。他的兄弟翼南公,也講經學,著有《說文引經考異》,也有刻本。另外著的《尚書解詁》及駢散文,我曾得其手稿,印在圖書館年刊內,並抽印單行本。他的書法,尤為古雅。和賓叔公兩人均在《清史?儒林傳》內。我自幼就想學春林,賓叔、翼南三公的學問品行。


    我母親鮑氏,是鎮江世族,最著名的有海門公諱皋、論山公諱之鐘、野雲公諱文逵,都有詩集行世。我外祖仲銘公諱上宗,是海門公的次子笙山公諱之鏞的孫子,凌秋公諱迴的次子。笙山公也能詩能畫。凌秋公是講理學而能辦事的,以舉人代鹽商出官管事。我外祖得他的示範,也是講究品格,能處理事務。太平天國的時候,外家避兵居東臺,窮苦已極。清同治年間,準許鄉試的秀纔販運本地的貨物到南京售賣,不收捐稅,以示優待士子,幫助考費。那時東臺的秀纔,個個人都販鹽到東臺去賣,許多船戶兜攬我外祖及伯舅濬卿公諱心詮兩個秀纔,坐他們的船,帶鹽到南京去賣。我外祖一概拒絕,說明他的父親是鹽商的管事,隻承認鹽商按照引地售鹽,還要重懲販私鹽的,他如何可以不按引地販私鹽(當時東臺的鹽,不能運到南京),雖然沒有考費,斷斷不能做這件事。後來許多人傳說東臺的秀纔不販私鹽的隻有三家:一是丁紹周家,二是王正濟家,三是鮑家。丁是京官,王是巨商,惟鮑最窮,就叫作富貴窮三家。這件事傳到鎮江知府錢某知道,就聘請我外祖到鎮江辦善舉。我外祖秉公處事,剔除私弊,清理公產。據說他接辦普仁堂善舉的時候,所有地產房租,隻有三個經折,他處理了十幾年,到年老告退,交與後人的地產房租經折,有八十幾個。
    我外祖酒量極好,每晚飲酒,和我母親及兩個舅舅談話,總是敘述海門、淪山、野雲諸公,及凌秋公的詩文道德,以及地方許多名人的掌故。我自幼坐在外祖旁邊聽他談話,就得到不少的知識,一心隻想做一個人纔,不愧我柳、鮑二家的先德。


    我自幼從母親讀《四書》《五經》《孝經》《爾雅》《周禮》,以及古文、《古詩源》、唐詩。天天要背誦。自七歲至十五六歲,逐日念生書、背熟書,止有臘月廿日以後,正月半前放學,可以自由看書、抄書、遊戲。其餘讀書之日,白天明起即背書,各書背不完,不能喫早粥。我的書讀得越多,越念不熟,背書的時間越長。直到我十五歲大病之後,我母親怕我夭亡,讀書的課程纔減輕了。彼時我雖讀了許多書,也不知道如何講解,更不知道如何講求經學;偶然看看《綱鋻易知錄》或《四庫簡明目錄》,也不知如何講求史學及目錄學。但我聽見本地有許多人家有什麼書,我就要想法借來看或抄;所以自十六七歲起,向鎮江各家借抄《御纂七經》中的三《禮》一部書,過錄惠定宇、張皋文批的《漢書》等,也都是莫明其妙。我父親的學生陳善餘(慶年)聽見我很好學,時常找我去談論。我就從他得到許多講學問的門徑。陳氏的朋友趙申甫先生(勛禾)也賞識我,常和我談鎮江的掌故,以及清朝許多學者的故事。我在廿歲前後,最得此二先生之力。到了廿三歲,陳善餘介紹我到南京編譯書局,受業於江陰繆藝鳳先生門下,我就由此常在外鄉,在鎮江的時候很少。幾十年間見到清季及民國許多碩學名人。自己雖然根柢淺薄,也隨時跟著若干人前進。陳善餘最深於史學,勸我不要專攻詞章,因此我也就不大很做詩和駢文。陳的志願是講學不做官,我也就隻願講學不做官。在譯書局和常熟宗受於(嘉祿)同事,聽他常講桐城老輩講學問文章的方法,也就漸窺散文的門徑。那時譯書局在南京中正街(今白下路)祁門會館,和義寧陳伯嚴先生(三立)對門,時常親炙,粗聞其詩古文緒論。陳戚通州範肯堂先生(當世)常遊金陵。寓居陳家,我也常請教他。同時通州名人張季直先生(謇)做文正書院山長時,我應過一回考試,他就賞識我。後來他因有人請他做一部書的序,他托繆先生找一個人代做,繆先生叫我代做,他看了也稱很好,所以我常去拜見他。及至辦南通學堂,張先生擔任過一次監督,更和我是賓主了,張先生辦南通學堂,要請我到通州教書,範先生也力勸我,我因在繆先生門下,待我極好,我不忍離開繆先生,婉言辭卻。但因到通州之便,與江易園先生(謙)相晤,江先生告我以“三不敷衍”宗旨:一不敷衍自己,二不敷衍古人,三不敷衍今人,我為之極端傾倒。後來江先生任高等師範學校校長,請我教國文。我更常聽到江先生許多名論,可惜他因病辭職,在校時間不久,否則他的人格感化,造成南高學風,真是了不得的。

    選自柳曾符、柳佳編《劬堂學記》,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09。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重溫良好的家教傳統·自序


    民國是中國近代以來最激烈動蕩的時期,也是名家輩出的一個大時代。名家的集體湧現,是歷史、時運、家庭與個人“眾緣聚合”的產物,然而,在我看來,家庭教育——作為每個人的“人生第一課”,其作用始終是舉足輕重的。在《胡適四十自述》中,他說:“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深刻的影響。我十四歲(其實隻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裡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在胡適一生的處世態度中,家庭教育給他刻下的印痕清晰可見。
    家庭的影響,猶如胎記,伴隨人的終生。一個人的健康成長,究竟需要怎樣的家庭教育?或者說,究竟是什麼構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我從書中56位民國名家的親身經歷中,提煉出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試著解答這一問題。
    一是,好家風的熏陶濡染。家風,不是教科書,不是課堂,也不是父母時刻的耳提面命,更不是揮舞的棍棒,但它卻像空氣一樣,具有強大而持久的滲透力,影響力往往勝過其他有形的教育手段。史學家柳詒徵出身於書香門第,高祖、叔祖等都是飽學之士,外祖父鮑家也是鎮江世族。外祖父好飲酒講故事,每晚飲酒,就和子女們閑聊家族先輩的陳年舊事與詩文道德,以及當地許多名人的掌故。幼時的柳詒徵,坐在外祖旁邊聽他談話,得到不少知識,並立志“做一個人纔,不愧我柳、鮑二家的先德”。柳詒徵後來成為一代史學大家,和早年的家庭熏陶息息相關。
    普通人家也有好家風。科學家錢偉長幼年家境清苦,但每逢寒暑假,父親和叔父們相繼回家,便一起“舞文弄墨”,下棋和演奏音樂,“一到晚飯後,每天有一小時的音樂活動,父親善琵琶和笙,四叔善簫,六叔好笛,八叔拉一手好二胡”。錢偉長說自己“就在琴棋書畫的文化環境中受盡了華夏文化的陶冶”。長大後,錢偉長沒有走上文史或藝術之路,但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以及長輩們的好榜樣,也是一種教育,啟迪他“懂得要潔身自好,刻苦自勵,胸懷坦蕩,積極求知,安貧正派”。
    二是,先學做人,後學做事。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可見,凡事先學做人,乃中國千年的古訓。考古學家賈蘭坡小時家境殷實,但母親要求他的穿戴不能與其他孩子有區別,“隻比別的孩子多件內褂和內褲,外表仍是粗布衣褲”。別家的孩子在玩的時候都背著扒簍,邊玩邊拾柴,母親也讓他背一個,不在乎拾多少柴,就是不能比別人家的小孩有特殊感。母親的教導影響了賈蘭坡一生的為人原則:“對待他人,不管職位高低,都能一視同仁。”
    如何待人是做人的一個方面,可僅有它是不夠的,還要做“大寫的人”。齊白石小時候,家鄉附近來了官員,大家趨之若鹜去圍觀,唯獨齊白石頗為不屑,不願前往湊熱鬧,旁人很不理解,母親卻贊揚他“有志氣!”抗戰期間,北平淪陷,早已出名的齊白石為對付日寇及漢奸的索畫,貼出“畫不賣與官家”的公告,謝絕見客。這種氣節,源自當年母親的影響。
    劉海粟的母親知書達禮,是清末文學家洪亮吉的小孫女。母親多次講祖父洪亮吉和詩人黃仲則生死不渝的友情故事,然後說:“士必先器識而後文藝。……無品而藝稍高,如揚素……終為人品所累,為人不齒。對貧苦朋友要處處關心……隻圖自己錦衣玉食、脅肩諂笑於權貴之門,趨奉惟恐不及,忘卻生靈塗炭、同胞輾轉溝壑者,最可恥。”母親這番教導,作用深遠,八十多年後,劉海粟在回憶中寫道:“我的足跡也到過日本、印尼……見過很多學者、藝術家、政治家、科學家,讀過古今中外很多格言。惟有母親這段誓言,深深地刻在心上,每當大的考驗壓到肩上時,這聲音就特別洪亮、親切。”
    今天有些家長,唯分數是求,罔顧子女的做人訓練,甚至從小灌輸一套“世故”哲學,不由令人感慨。
    三是,思想開明,見識高遠。子女是家長的影子。家長的思想格局,常常限定著孩子的一生——能走多遠。作家張允和的父親張冀牖是一位教育家,愛書成癖,中外書籍都有。上世紀二十年代左右,他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接觸新思想,接受新生活,開始辦了幼兒園,接著創辦蘇州樂益女中。他給幾個女兒和、允和、兆和、充和,“名字都帶兩條腿”,希望她們不要像那個時代被禁錮在家裡的普通女子,而是能邁開雙腿,走向社會。在他的培養下,四個女兒都各有成就,成為著名的“合肥四姐妹”。歷史學家顧頡剛的祖母張氏,文化不高,在教育孫子方面卻極有眼光。辛亥革命前後,富裕的蘇州人大多養尊處優、滿足現狀,不肯遠離本地向外發展。張氏卻與眾不同,她鼓勵顧頡剛去外面見世面,理由是:“男孩子是該讓他出出遠門的。”張冀牖身為教育家,他的眼界開闊是可以理解的,而作為普通家庭婦女的張氏,竟有著高於同時代人的見識,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在編選書稿的過程中,我發現,許多民國名家的長輩,其教育理念既根植於中國的教育傳統,又富有新時代的氣息。某種角度說,他們更是一群具有現代眼光的人。這眼光,又決定了他們在教育子女時所采取的方法。
    四是,尊重天性。歷史學家周一良的父親是著名實業家,又愛搜集文物字畫等等。這種嗜好與修養,使子女們從小耳濡目染。但是,父親對於子女的專業選擇一概不加干涉,任由他們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發展,十個子女竟都從事於文史、科學、技術、教育等領域的工作,沒一個去搞實業。年輕時的梁漱溟非常有個性和主見,他一陣子想從事革命,一陣子要當和尚,父親梁濟一概任由他,讓他走自己的路。正是這種“不干涉”“任由他”,成全了周一良和梁漱溟,因此梁漱溟說:“就在他(父親)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學。”今天,一些家長喜歡把個人意願強加於子女的頭上,以至造成了教育上的“錯位”乃至釀成悲劇,其原因是家長的自私與專制,又跟他們教育方法上存在誤區有關。對此,周一良的父親和梁漱溟的父親的做法尤其值得借鋻。
    另外,名家的長輩們在教育子女時,還注重培養子女的習慣、關注細節、注意身教等等,這些在名家們的回憶中,均有生動具體的記述。必須提醒一點:這些方法並非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事實上,任何教育方法,都離不開具體的人和環境。我希望,讀者閱讀這本書,是去感受家庭故事中的美好,領悟家庭教育背後的規律,豐富個人的教育智慧,而不是把其中的某個方法當成教條,或亦步亦趨,或邯鄲學步。
    王木春
    2017年1月5日於福建東山島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