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大夏書繫·讓課堂說話3:朱煜古詩文教學策略與實踐(走進朱煜老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朱煜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8800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7588004
    版次:1

    商品編碼:12585492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大夏書繫·語文之道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6
    字數:225060

    正文語種:中文(簡體)
    作者:朱煜


        
        
    "

    編輯推薦

    走進朱煜老師的古詩文教學,領略師生共同成長的迷人課堂。

    1.《讓課堂說話3——朱煜古詩文教學策略與實踐》精選作者從教以來關於古詩文教學的經典案例,具體呈現了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具有極強的借鋻性。
    2.文中所涉及資料詳實、嚴謹,精益求精,對於提升一線教師的文化修養大有助益。
    3.語言簡練、精準,讀來酣暢淋漓,意猶未盡。

    編輯推薦篇章:
    讀經與讀經典
    古詩教學設計一束

    內容簡介

    《讓課堂說話3——朱煜古詩文教學策略與實踐》精選了作者從教以來關於古詩文教學的經典案例。這些案例涉及的古詩文分布於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及小學不同學段。每個案例都精選了作者的教學設想以及教學反思,並由此引發關於古詩文教學策略與實踐的思考。本書既是廣大語文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參考,也是一線語文教師提高文化修養的讀本。

    作者簡介

    朱煜,中學高級教師,華東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中國教育學會名師巡講團特邀講師。曾獲全國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特等獎。出版專著《讓課堂說話》《閱讀,讓教育變好》《講臺上下的啟蒙》《教書記》《趙清遙的作文故事》,主編出版《迷人的閱讀》《語文新參考》(古詩文卷),編寫出版《古詩全腦學習法》《小學生朱自清讀本》等,整理出版《積攢生命的光——賈志敏教育口述史》。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怎樣帶著學生讀古詩文呢?很簡單——與學生一起讀讀背背。背之前要有適當的講解,通過您的講解,學生對古詩文有了興趣,這就拉近了學生與古人的距離。在理解內容的同時讓學生知道一些簡單的詩法文法,以達到教學一篇自讀一類的目的。
    ——朱 煜

    目錄

    上編 如是我思
    001 / 代序:與同行書
    003 / 小學生要學習一點古詩文
    010 / 在小學生與古詩間搭一座橋
    020 / 讓小學生掌握學習古文的路徑
    025 / 讀經與讀經典
    029 / 隨記四則

    中編 如是我教
    039 / 古詩教學設計一束
    065 / 《惠崇春江曉景》課堂實錄
    071 / 《江南春》課堂實錄
    078 / 《錢塘湖春行》課堂實錄
    084 / 《詩情畫意》課堂實錄
    093 / 《關羽刮骨療毒》課堂實錄
    099 / 《古詩和古文》課堂實錄

    下編 如是我讀
    113 / 我讀古詩文
    139 / 附錄:小學生古詩文選讀
    207 / 跋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讀經與讀經典
    近些年,讀經與經典閱讀的聲音在教育界此起彼伏。對於讀經的爭論更是不斷,華東師範大學的胡曉明先生還將各種意見彙編成書。也常有一些朋友問起我的態度。我說,我反對在學校裡讀經,不反對讀經典。讀經與讀經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少教師卻將其混為一談。
    是否要在學校裡讀經,20世紀30年代就已經有了相關討論。相關言論可以從龔鵬程先生編的《讀經有什麼用》一書中看到。1935年,傅斯年先生寫過一篇《論學校讀經》,其中說道:
    “當年的經學,大部分是用作門面裝點的,詞章家獵其典故,策論家壯其排場,作舉業的人用作進身的敲門磚。念經念到迂腐不堪的極多,真正用經文以‘正心誠意’的,可就少了。這本也難怪,經文難懂,又不切後代生活……若明白這件事實,便當了然讀經的效用,從來沒有獨自完成過。
    “我不知今之主張讀經者,為的是充實國文或是充實道德力量?如欲以讀經充實國文,是最費力不討好的;如欲以之充實道德力量,還要先有個時代哲學在。不過據六經造這時代哲學,在現在又是辦不到的事了。
    “今日學校讀經,無異拿些教師自己半懂不懂的東西給學生。若是教師自己說實話,‘不懂’,或說‘尚無人真正懂得’,誠不足以服受教者之心;若自欺欺人,強作解事,無論根據漢儒、宋儒或杜撰,豈不是以學校為行詐之練習所,以讀經為售欺之妙法門?”
    讀經的“經”,說小一點,是指“四書五經”,說大一點,是指“十三經”。那是儒家學說的重要著作。封建帝王名義上是以儒治天下,那時的讀書人自然是要讀“經”的。現在很多小學讓學生讀的“三、百、千”之類根本不是“經”,隻是古代的蒙學讀物而已。傅斯年先生那一代學人大都學貫中西,扎扎實實讀過“經”的。他們知道經文的奧妙,因此其反對讀經的意見我是全盤接受的。
    我在學生時代也翻過“四書五經”,不是老師要求的,而是自己想讀。結合上述引文和自己的體會,說說我反對讀經的理由。
    讀經與現代教育目標相悖。現代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現代觀念的公民。現代公民必須具備自由、民主、科學、法制等普世價值觀。這些普世價值觀在經文中是沒有的。“四書五經”教人做臣民而不是做公民。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社會中,儒家經典被皇帝當作統治臣民的工具,那裡沒有民主思想存在的條件。中國古代文本裡有好東西,但大都不在經文中。
    讀經讓學生從小學會“迷信”。提倡讀經的人總說,趁孩子年紀小、記憶力強,多讀多背一點經文對他們將來有好處。可是真正對孩子的將來有好處的絕不是那些經文,而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提倡讀經的人會樂意看到孩子們一邊讀經一邊對經文提出疑義嗎?我看不會。有了疑義,孩子還會去讀嗎?孩子對經文的質疑會不會多到讓他們放棄讀經呢?我看會的。因為產生經文的那個農耕時代已經遠去,與現在這個時代有著太多的不同。提倡讀經的人隻希望孩子接受灌輸,不要有自己的想法。
    有些人認為讀經可以使孩子變得文明,可以在若干年後改善社會環境。這是一種天真的想法。從古代的經書中怎麼可能提煉出適應現代社會的價值觀、道德標準、行為準則?
    讀經的學習方式不適合孩子。讀經的主要方式就是讀與背。背誦是一種必需的技能,但對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理解的背誦而不是機械的背誦。胡適先生回憶童年讀書的經歷時很感激母親,因為母親出高額講課費,請老師為胡適講解,而不是一味地機械背誦。為什麼要這樣做?有心理學教育學常識的教師都懂。那麼我們現在的教師能不能在學生讀經時提供有益的講解?肯定不能。理由也是不言而明的。讀經會導致用枯燥的背誦消磨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加他們的學習負擔。
    至於說讀經可以提高語文水平,更是不值一駁。現代文壇上,周氏兄弟的文章是高峰,他們都讀過經,但都認為自己的國文能力主要得益於看閑書。在《知堂回想錄》中,周作人先生寫道:“本來看小說或者也不能算多,不過與經書比較起來,便顯得要多出幾倍,而且我的國文讀通差不多全靠了看小說,經書實在並沒有給了多少幫助,所以我對於耽讀小說的事正是非感謝不可的。”
    說到這裡,我要重申,我反對的是在學校裡搞讀經運動。有些孩子如果對經文真有興趣,願意在家裡讀,那是他的自由,別人自然不能干涉。關於讀經我想再引一段20世紀30年代陳高傭先生說的話:“把握現實問題,自己能用思想解決問題的人可以讀經;不認識現實環境,盲目崇拜古人的人不可以讀經;大學生可以自由讀經,中學生、小學生絕不應勉強讀經。了解現代思想,懂得科學方法的學者可以指導人讀經,權力熏心、頭腦腐舊的官僚武人以及文化騙子無資格提倡讀經。”老先生說得實在通透。
    接下來再說說讀經典。
    我贊成讀經典,而且讀經典應該慎重。必須解決好讀什麼和怎麼讀的問題。經典不是先驗的。陳來先生在《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中說:“一個經典之成為經典,在且僅在於群體之人皆視其為神聖的、有權威的、有意義的,在這個意義上,經典的性質並非取決於文本的本身,而取決於它在一共同體中實際被使用、被對待的角色和作用。”我把這段話理解為,經典的價值在於被後人使用。“經”之不必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不能再用。因此,哪些東西對孩子有用,哪些東西可以稱為經典,選擇什麼提供給孩子們讀,教師要花力氣鑽研、學習。這是一個大課題。
    關於經典的定義可謂夥矣。我以為,提供給孩子的經典讀物至少應具備如下條件:首先,應該富有童真童趣。其次,應該蘊含著普世價值觀,對自然、對人類抱著敬畏、悲憫之心。再次,表達形式要活潑靈動,易於孩子接受。這樣的讀物必定能經得起時間的磨礪,堪稱經典之謂。我看到過很多提供給小學生的書單,符合上述標準的,不多。
    教師在讓孩子讀經典時,自己應該先讀。教師走進校園,所有行為都應該體現出教師職業的特點。放手讓學生隨便讀,是不妥當的,是一種職業不作為。教師先於學生將文本讀通,纔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閱讀。指導學生閱讀經典作為一種教學行為需要周密設計。哪些可以集體讀,哪些可以單獨讀,哪些讀後要討論,哪些讀後要積累,哪些可以借助媒體讀,哪些可以配上綜合語言學習活動,哪些適合固定的時間讀,如此種種,這些思考既是操作技術層面上的,同時也與教師的專業素養、知識背景有密切關繫。經典對於孩子精神成長的好處不用贅述,好的閱讀指導設計可以使閱讀效果事半功倍。
    我深愛中華傳統文化,也算是下過點功夫,所以我堅決反對在學校裡讀“經”,贊同讀經典,並對讀經典保持謹慎的態度。兩千餘年的專制體制是壓在中國身上的沉重包袱。因此,我總提醒自己目光要落在現代,腳站在東方,眼睛要看著西方。小學教員是為著未來工作的。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國在現代化的道路上還要走多久,從某種意義上講,取決於我們每天與孩子們的交往質量。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與同行書

    徐老師:
    您好!
    謝謝您的信任,素昧平生,隻是聽了我一次講座,就發來信息與我交流工作中的困惑。您帶領班級裡的孩子練字、背古詩,都是對孩子一生有益的事情。從您發來的家長留言以及孩子們的作業卷面看,您的辛勤付出已經有了收獲,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有困難也切莫輕言放棄。
    對待困難最好的策略是“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從您的來信看,部分家長反對您的改革,主要是因為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其實幾乎所有的教學改革都可能遇到這個問題,新式教法與舊式評價不匹配,產生矛盾是正常的。如何破解,且聽我一一道來。
    首先,我不贊同在小學裡使用“國學”的概念。這個概念的外延和內涵在專業領域中還沒有被真正釐清。我們帶著小學生讀一些古詩文就是讀古詩文,不必去套一個大而無當的題目。那麼讀哪些古詩文呢?詩歌當然首選唐詩,如果不會選,直接用《唐詩三百首》(金性堯注)。另外您還可以從金性堯先生選注的《宋詩三百首》《明詩三百首》中選一些合適的篇目給學生讀。古文部分,建議您選擇先秦寓言和明清小品給學生讀。您還可以從鐘叔河先生編的《念樓學短》中選一些篇目。前人留下的好的古詩文讀本不少,您拿來用就行。一些蒙學讀物,我不建議您去多花時間。至於經書,更不要去踫。原因我在《讀經與讀經典》一文中寫了,您有興趣的話可以找來看。
    怎樣帶著學生讀古詩文呢?很簡單——與學生一起讀讀背背。背之前要有適當的講解,通過您的講解,學生對古詩文有了興趣,這就拉近了學生與古人的距離。在理解內容的同時讓學生知道一些簡單的詩法文法,以達到教學一篇自讀一類的目的。您得妥善處理好時間分配問題,哪些時間用來教教材,哪些時間用來教課外的古詩文,如何循序漸進地教,要有一個通盤的計劃。
    帶著學生讀古詩文又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積累古代優秀語言,了解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現代觀念。讀古人而不泥古。還記得講座中我反復強調的“要把學生教聰明”嗎?如果教師不鑽研教法,一味死教,隻能把孩子教笨。您得經常鑽研教材教法,提升教學效率,那樣您就能有更多的時間用於課外閱讀的指導。有些語文老師棄教材不顧,認為隻要做好課外閱讀就行,這是錯誤的。課文都不會教,恐怕也教不好課外資料,這是我聽了很多課後得到的體會。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的內容,您都應該關注基礎知識能力的夯實,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思維方式的培養。另外,您最好再定期研究一下現行考試的評價方式,掌握命題者的大致思路,以便讓學生較順利地通過測試。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舊的評價方式對新的教學方式的干擾。您的困擾也就得以解決了。
    教育教學離不開學校與家庭的配合,一個職業化的教師一定會將家長視為教育教學的資源和重要的輔助力量。所以,一項教學改革開始之初,最好與家長說明白,讓家長都清楚您的改革實踐為的是孩子的成長,這樣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支持。改革過程中,會有一些學生不適應,出各種狀況,那就更要及時與家長溝通。現在的家長可以從很多途徑獲得信息,當見到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班級的節奏,或者學業退步,內心便會湧動起復雜的情緒。情緒總要有紓解的通道,善意的溝通就是最好的通道,不及時溝通就有可能將這些家長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學生各不相同,家長更是不同,見識有高低,能力有強弱,所以“因材施教”至關重要。即使得不到家長的支持,也不要把家長當作“敵人”或者變成“敵人”。
    徐老師,您想為學生的未來做點事情,讓他們對傳統文化有所了解,這是一份大功德。一件好事得想辦法做好。您需要把課內和課外的學習內容整合起來,因為表面上它們好像是不同的,但如果反映到能力上,它們是一致的。我還是那句話,一旦學生的能力提升了,變聰明了,即便應試,效果也會更好。好的教學改革不會不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的。您需要將學校和家庭的力量整合起來,一方面爭取學校的支持,另一方面爭取家長的理解,一旦形成合力,即便有個別家長還不滿意,也沒有關繫。我堅信,隻要每個孩子的綜合能力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步,家長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而且我相信,當下有見識的家長是越來越多了。總之,進行一項改革時,遇到各種困難是正常的,千萬不要把各種因素對立起來,千萬不要用簡單的非此即彼的方式看問題。
    徐老師,寫下這些話,很容易。真的做起來,一定會遇到不少困難。但我以為隻要內心堅定點,想得周到點,做得細致點,所有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因為您在做一件大好事。
    如果有機會,很願意到您的教室裡看看孩子們的進步。如果您願意,我可以為貴班孩子上古詩文課,並邀請家長一起來聽。
    期待您的好消息。
    專頌
    教安
    朱 煜
    2016年7月11日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