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影像背後II(2005-2014):呂克·達內電影手記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640-928
    【優惠價】
    400-580
    【作者】 呂克·達內王恬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597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5974
    版次:1

    商品編碼:12734495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0-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4
    字數:19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呂克·達內,王恬

        
        
    "

    編輯推薦

    《影像背後》一書收錄了多次獲得戛納金棕櫚大獎的比利時著名導演達內兄弟的電影創作手記和兩部獲獎電影的劇本,不僅有助於電影愛好者更好地欣賞達內兄弟的電影作品,更可供導演、編劇乃至電影學者進行研究、討論和借鋻,作為“作者電影”的第一手文獻,甚至是研究歐洲現實主義電影的一個切入點。

    內容簡介

    《影像背後》一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電影創作筆記,記錄和分享了達內兄弟在構思創作《羅爾娜的沉默》《單車少年》《兩天一夜》等知名影片過程中,對於劇本方方面面細節的思考、修改,對於演員的選擇、機位的運用,以及電影發展的現狀與未來的思索等等,其中亦包含了面對觀眾、媒體意見的反思和創作過程中汲自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各領域的靈感源頭。
    第二部分是筆記中提到的兩個劇本:《單車少年》和《兩天一夜》。第一部分的思考與探索在這一部分中得以具體呈現,即便沒有觀看過影片,讀者也不難通過劇本文字,感受到達內兄弟的影像魅力及藝術造詣。

    作者簡介

    呂克·達內,達內兄弟中的弟弟,比利時著名電影導演,與英國導演肯·羅奇、邁克·李等齊名的歐洲社會電影傑出代表。 1970年代開始聯合執導紀錄片與劇情片,但直到1996年,纔憑借影片 《一諾千金 》在世界影壇嶄露頭角,並奠定自身的獨特風格:影片多描述移民、失業者等社會底層人士的生活狀態,其視覺語言簡練、直接,與內容完美切合。之後的 《羅塞塔 》(1999)、《兒子 》(2002)、《孩子 》(2005)、《羅爾娜的沉默 》(2008)受到國際影展和評論界的一致認可,而《羅塞塔》和《孩子》在戛納電影節上兩度奪得金棕櫚大獎——達內兄弟由此成為比利時迄今為止獲此殊榮的導演組合。近幾年,其作品《單車少年 》(2011)和《 兩天一夜》(2014)也榮獲多個國際獎項。2019年,《年輕的阿邁德》獲得第72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譯者簡介:
    王恬,浙江桐鄉人,南京大學法語語言文學學士,巴黎三大(新索邦大學)現代文學碩士,電影學博士。曾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法語繫,現居巴黎。譯著有《<美女與野獸>拍攝日記》《亞瑟與禁忌城》《克洛岱爾情結》《可怕的孩子》《奧岱翁街》《影像背後》等。

    精彩書評

    達內兄弟把真實的瑣碎生活帶回大銀幕,故事令人感傷而又發人深省。
    ——菲利普·波米耶(Philippe Paumier)( Ciné Live 雜志總編)

    達內兄弟真誠執著地拍攝影片,如同外科醫生一樣剖析社會……
    ——皮埃爾·瓦瓦瑟爾(Pierre Vavasseur )(著名作家、評論家)

    目錄

    影像背後之謎思——法國左翼哲學及文化(代譯序) / 1

    影像背後II(2005—2014) / 1

    劇本 / 251
    單車少年 / 253
    兩天一夜 / 331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2005年5月24日
    從戛納歸來。依然沉浸在驚喜所帶來的震撼之中。得重新投入工作。可接下來該拍什麼樣的電影呢?一個群體?一個家庭?不再以某個單純的個體為出發點。除非是個女性角色。
    2005年5月30日
    又一個影評人將我們的片子歸為“社會問題電影”,將布魯諾(Bruno)的行為簡化為社會化的定義。面對持有類似觀點的一個朋友,讓皮埃爾曾講過這樣一句話:說我們的片子是反映社會問題的電影,就好像說《罪與罰》首先是一部反映19世紀俄國大學生生存狀態的小說。這樣講可能顯得有點自以為是,但我至今認為這是最好的回應。
    2005年6月15日
    在巴黎,又被人問了好幾次關於我們的電影和“上帝已死”的問題。在歸來的火車上,我想著這些問題,突然眼前浮現出《兒子》(Le Fils)裡奧裡維耶(Olivier)的樣子:一個人,躺在公寓地板上,正做著運動療法的練習。奧裡維耶和他孤獨的儀式。一個相信上帝或某種意識形態絕對存在的人,是從不孤獨的。哪怕是一個人,進行某種儀式化的行為就會將之與群體相聯繫,若是集體活動,則更會令其融入群體之中,並且加深信仰感。信徒們聚會並不是因為他們相信,而是因為他們渴望相信。信仰和“在一起”,是一回事。奧裡維耶不再相信,便不再屬於任何群體。他那孤獨的儀式隻是一種絕望的姿態,絕望地尋找著某種鏈接。與誰鏈接?我不知道。望著他的背影在公寓的地板上來來去去,我下意識所感受到的,是一種祈禱,一種向某個人發出的召喚,某個他者。這個他者,也許就是你——觀眾。
    2005年6月28日
    聲音沒有方位,哪怕我們的眼光給了聲音一個位置。電影賦予聲音一個方位,這聲音又給予這個地點,這些被拍攝的運動,一種必需,一種自然,一種現實。音樂,她努力地阻礙希望給聲音定位的眼神的進攻,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藝術纔是最能與死亡抗衡,最能給我們慰藉的。多虧了這些將我們從固定在一個方位的嘀噠聲裡解放出來的聲音,我們體驗了更強烈的片刻,那內在的片刻,無關方位,無關時間,無窮無盡。電影能否達到一種強烈的高度,全憑眼光與那些普通聲音的關繫,沉默的關繫,那正是我們所嘗試實現的。音樂在我們電影中的空缺,或許正源自某種擔心,擔心音樂會為觀眾提供一種過於方便逃離的可能,因為我們所希望的,是將他們關在那個我們片中人物所生活的封閉空間裡。有時候,我覺得唯有在我們的片子結尾處,可以加上音樂。當人物成功逃遁,從所有束縛中解放出來,仿佛這個人的故事,這個人的行為,亦是對音樂的探尋的敘述,仿佛在長久的靜默之後,觀眾和片中人物終於聽到了音樂。過分的音樂,也是一種品味的缺失。
    2005年7月6日
    日常生活中令人驚詫的瞬間:盯著一個沒有生命的物體時間越長,這個物體就越顯得鮮活,仿佛擁有了某種自主性;而盯著一個活人時間越長,浮現出來的,卻越來越是一種死亡臨近的感覺。
    在電視裡看到一個史料紀錄片,講的是納粹抬頭時期,一個德國自行車運動員阿爾貝爾?裡希特(Albert Richter)的故事。某次比賽獲勝後,他坐在自己的車子上,右手隨意地搭在腿上,而周圍其他的選手,都高舉著右手向首”致敬。直到今天,他的手依然搭在大腿上。勇於做那個與眾不同的人。這是最美的勝利。
    2005年7月20日
    剛接了莫根(Morgan)的電話,他正在拍片子。非常幸福。從他的聲音裡,我感覺他開始了新的生活。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