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胡曉明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184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01846
    版次:1

    商品編碼:12979672
    品牌:ECNUP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0-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0
    字數:18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胡曉明

        
        
    "

    編輯推薦

    1、著名學者胡曉明精選中國山水詩中200餘首佳作,以美學和哲學視角探索中國山水詩的內涵,探索天地與人心的統一。
    2、在美學闡釋的背後,作者更以哲學的思辨透析中國山水詩歌中的不同之“境”:飄泊與安頓、悲哀與復蘇、有我與無我、向上與超越、勉勵與縱浪……
    3、安頓生命,這是中國山水詩永恆的鄉愁衝動的一個側面。人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沐浴靈魂,陶冶性情,開拓胸襟,提升人的精神存在。如果沒有這心靈的遠遊,那麼,人類的心智將封閉、枯竭而死亡。
    4、本書共十章,分別闡釋了作者眼中中國山水詩的各種境界,旨在站在中國哲學的學術立場來看中國山水詩歌,從中國山水詩歌的特殊角度來看中國哲學,文字古典優美,清心養氣。
    5、書中收錄30幅古典山水畫,詩畫同賞。
    6、布面精裝,附贈藍絲帶書簽,古樸典雅。

    內容簡介

    《萬川之月》是一本從新的角度解讀中國山水詩歌的書。中國山水詩,乃是中國哲學精神的感性顯現,除了表達詩人的心境,更是表達著中國詩人代代相承的共通的心境,集體的意欲;這共通的心境與意欲,正映射著中國哲學的真正性靈。本書不僅僅把山水詩作為精妙優美的語言文字或風景畫來看待,更重在探究山水詩中所表現的中國文化的心靈境界,試圖發現中國山水詩隱藏在技法、家數、淵源、流派以及風格背後的共通的民族文化的詩心。從中國哲學的學術立場看中國山水詩歌,從中國山水詩歌的特殊角度看中國哲學,這是本書的宗旨所在。

    作者簡介

    胡曉明,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繫教授。現從事中國詩學及近現代學術思想的研究。已出版有《中國詩學之精神》《詩與文化心靈》《江南女性別集(全四編)》《靈根與情種:先秦文學思想研究》《麗娃河畔札記》《萬川之月:中國山水詩的心靈境界》《文化的認同》《文化江南札記》等。

    目錄

    作者序
    第一章 雪夜人歸――生命的飄泊與安頓
    第二章 啼鳥處處――生命的悲哀與復蘇
    第三章 花淚蝶夢――有我與無我
    第四章 泰山秋水――向上與超越
    第五章 逝者如斯――勉勵與縱浪
    第六章 魚躍鳶飛――流動飄逸之境
    第七章 荒天古木――荒寒幽寂之境
    第八章 風日流麗――綺麗華滋之境
    第九章 一窗梅影――清瑩透明之境
    第十章 扁舟一櫂――音樂與繪畫境界
    結語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詩的類型起源於某些普遍的心理需要。史詩滿足了英雄崇拜、祖先仰慕的需要;哀悼詩是出於人類向死者道別的需要而產生的形式;格言詩滿足了表達思想中歡樂經歷的需要;宴飲詩滿足了人類對“不散的筵席”的奢想;等等。
    山水詩滿足什麼樣的心理欲求呢?隻要看中國古代山水詩中,有那麼多的寧靜安謐的村莊、田園、古剎,隻要再看看最早的山水詩,其實是對不自由人生的一種逃避,我們不妨認為山水詩是一個最大的補償意像(compensatory image),盡管詩人們的真實命運中,充滿了顛沛流離和不安焦慮的因素,他們對山水的崇尚心理,扎根於一種對更自由、更永恆、更真實的人生形式的持久的精神追求之中。宋人有兩句詩:“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楊徽之《寒食寄鄭起侍郎》)其實,每一個中國詩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處隔水相望的“淡煙修竹寺”與“疏雨落花村”。盡管山水詩語言、風格有各種變化,但其中所代表的那一份普遍的精神需求,卻絕不會消失。
    山水詩的產生,充滿了詩人生命漂泊之感,山水詩的發展,又越來越作為詩人生命安頓的形式。山水詩既包含著痛苦的體驗,又包含著願望的實現。
    循著這一條“西風古道”,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中國山水詩的真正源頭。也即是說,中國詩人背井離鄉、行役征戍以及由此產生的生命漂泊之感,與向往安頓之感,無疑構成了山水詩的一個極重要的精神源頭。凡第一等的詩歌,總是包含的情感要素。你看馬致遠這首小詩:西風瘦馬斷腸人,何其孤零的身影!小橋人家流水處,何等溫馨的憧憬!
    將自然風景的描寫,染上人的漂泊感受的詩,是從《詩經》、《楚辭》開始的。《詩經》中雖然有不少關於遠離家園、行役征戍的詠唱,但詩人的漂泊感受並沒有借山水的形式來表達。隻有一些不完整的自然風景片段,作為起興的引子。如清人惲敬雲:“《三百篇》言山水,古簡無餘詞,至屈左徒而後,瑰怪之觀,淡遠之境,幽奧朗潤之趣,如遇於心目之間。”(《遊羅浮山記》,《大雲山房文稿》二集卷三)但他還沒有說出屈原那些“侔色揣稱”、“循聲得貌”的山水之辭背後的心理原因。《九章》裡寫道:

    入漵浦餘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猨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涉江》)

    馮昆侖以瞰霧兮,隱山以清江。
    憚湧湍之礚礚兮,聽波聲之洶洶。……
    悲霜雪之俱下兮,聽潮水之相擊。
    (《悲回風》)

    “迷不知吾所如”,王逸注:“言己思念楚國,雖循江水涯,意猶迷惑,不知所之也。”一方面,水的樣式反映了人的情感心理——“猨狖之所居”,王逸注:“非賢士之道徑。”另一方面,山水也是非人的存在。這強烈抒發了詩人遠離故土所感到的生命的無目的與人生的無依托;浪濤狂湧,大霧藏山,深林杳杳,這些完整的自然風景,都既是漂泊生命的情感顯示,又是以“異己”的存在而表現的。
    王逸《九章序》中說:“屈原放於江南之野,思君念國,憂心罔極,故復作《九章》。”又《九歌序》中說:“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懷憂苦毒,愁思沸郁。……因作《九歌》之曲……下見己之冤結,托之以風諫。”又《天問序》也說:“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昊旻,仰天嘆息。……以渫憤懣,舒瀉愁思。”王逸之所以特為強調“屈原放逐”,強調從一個共同體中被拋出的狀態,強調身在異域的感受,是因為失土失根的苦痛,漂泊無依的悲涼,實在是詩人創作的心理動力之一。詩人需要表達這種漂泊的悲哀,於是以異域,也同時是異己的山水作媒介。
    中國詩人為什麼需要山水詩,由這裡可以獲得一個新的解釋。劉勰稱“屈平所以能洞監風騷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文心雕龍?物色》)並沒有真正懂得屈原筆下的山水,而鐘嶸所謂“離群托詩以怨”,並以“楚臣去境”為“怨”之例(《詩品?序》,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則看得比劉勰深了一層。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萬川之月》自序

    胡曉明

    這是一本從新的角度讀解中國山水詩歌的小書。
    大自然全幅生動的山川草木、雲煙光色,跟人類的生命絕不是不相干的存在。每一片飛花,每一線星光,都在提醒著人類的心靈與宇宙的關繫。任何一個真正在大自然山水中受到過感動的人,都理解那句耳熟能詳的名論:每一片風景,都是一種心境。
    中國哲學最懂得這個道理。中國哲學的特征,在於不把自然看作無生命的異己的存在。正如《朱子語類》卷九那又平實又精微的語錄:

    一身之中,凡所思慮運動,無非是天。一身在天裡行,如魚在水裡,滿肚裡都是水。

    這正是中國文化的有機宇宙觀或存有連續論。中國哲學,對於宇宙自然,正有一份“如魚在水”的相契。
    中國山水詩,乃是中國哲學精神的感性顯現。“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是詩家正法眼藏”(王夫之《古詩評選》卷四);中國山水詩的世界,不僅僅表達某某詩人的心境,更是表達著兩千年中國詩人代代相承的共通的心境,集體的意欲;這共通的心境與意欲,正映射著中國哲學的真正性靈。因此,中國山水詩,不僅僅屬於中國文學。
    於是,我們在這裡,不把山水詩僅僅作為語言文字的精妙與美來欣賞;不把山水詩僅僅作為構圖均衡、色彩優美的風景畫,或作為零散、片斷的感覺知覺的愉悅享受來欣賞,而是重在探究山水詩中所表現的中國文化的心靈境界。山水詩創作中長期形成的繁復的技法、家數、淵源、流派等本身,不是我們探究的重點,我們在這裡試圖發現技法、家數、淵源、流派以及風格背後的共通的民族文化的詩心。
    從中國哲學的學術立場看中國山水詩歌,從中國山水詩歌的特殊角度看中國哲學,這就是本書的宗旨。
    清人惲南田題畫說:“寫此雲山綿邈,代致相思,筆端絲紛,皆清淚也。”
    何謂“相思”?
    當人類自野蠻踏過了文明的門檻時,他從一個混沌的自然世界,邁入了一個他自己創造的世界;於是那些原先與他生命相依存的山川草木、鳥獸蟲魚,漸漸地變得與他相疏遠、相隔絕了。人類用許多人工器物,把自己圍繞起來,從有機自然中分離開來,借助這種分離與圍繞,人類凌駕於萬物之上。
    於是就有了“相思”,有了回歸大自然的永恆的“鄉愁”衝動。
    十九世紀末年,一個叫譚獻的浙江詩人,在他的《復堂詞話》中,用一種感傷的口吻說道:

    春光漸老,誦黃仲則詞:“日日登樓,一換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誰道遲遲?”不禁黯然!初月侵簾,逡巡徐步,遂出南門曠野舒眺,安得拉竹林諸人,作幕天席地之遊?

    這正表達了中國詩人對山水的渴求摯戀,植根於對生命本身的渴求摯戀。
    當這本小書拉你作“幕天席地之遊”時,相信你一定會時時回想起上面這段話。
    安頓生命,這是中國山水詩永恆的鄉愁衝動的一個側面。
    在向往鄉關的精神旅途中,花開花落,魚躍鳶飛,大自然無限豐富的形態,無往而不成為詩人表達情思的媒介;或煙雲空蒙,或啼鳥處處,或登大山觀日出,或涉大川送夕暉,人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浴沐靈魂,陶冶性情,開拓胸襟,提升人的精神存在。如果沒有這心靈的遠遊,如果沒有那些流動飄逸的雲水、小窗梅影的月色,那些綺麗華滋的春光、荒寒幽寂的秋景,那麼,人類的心智將封閉、枯竭而死亡。《淮南子?泰族訓》中一段話說得何等好:

    凡人之所以生者,衣與食也。今囚之冥室之中,雖養之以刍豢,衣之以綺繡,不能樂也;以目之無見,耳之無聞。穿隙穴,見雨零,則快然而嘆之,況開戶發牖,從冥冥見炤炤乎?從冥冥見炤炤,猶尚肆然而喜,又況出室坐堂,見日月之光乎?見日月光,曠然而樂,又況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視天都若蓋,江河若帶,又況萬物在其間者乎?其為樂豈不大哉!

    一層一層漸近大自然,正是一層一層打破壁障,將人類自由心靈,從封閉的自我世界中伸展出來,精神四達並流而不可以止。這就是鄉愁衝動的另一面:提升心靈。

    這是一本從新的角度讀解中國山水詩歌的小書。
    大自然全幅生動的山川草木、雲煙光色,跟人類的生命絕不是不相干的存在。每一片飛花,每一線星光,都在提醒著人類的心靈與宇宙的關繫。任何一個真正在大自然山水中受到過感動的人,都理解那句耳熟能詳的名論:每一片風景,都是一種心境。
    中國哲學最懂得這個道理。中國哲學的特征,在於不把自然看作無生命的異己的存在。正如《朱子語類》卷九那又平實又精微的語錄:
    一身之中,凡所思慮運動,無非是天。一身在天裡行,如魚在水裡,滿肚裡都是水。
    這正是中國文化的有機宇宙觀或存有連續論。中國哲學,對於宇宙自然,正有一份“如魚在水”的相契。
    中國山水詩,乃是中國哲學精神的感性顯現。“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是詩家正法眼藏”(王夫之《古詩評選》卷四);中國山水詩的世界,不僅僅表達某某詩人的心境,更是表達著兩千年中國詩人代代相承的共通的心境,集體的意欲;這共通的心境與意欲,正映射著中國哲學的真正性靈。因此,中國山水詩,不僅僅屬於中國文學。
    於是,我們在這裡,不把山水詩僅僅作為語言文字的精妙與美來欣賞;不把山水詩僅僅作為構圖均衡、色彩優美的風景畫,或作為零散、片斷的感覺知覺的愉悅享受來欣賞,而是重在探究山水詩中所表現的中國文化的心靈境界。山水詩創作中長期形成的繁復的技法、家數、淵源、流派等本身,不是我們探究的重點,我們在這裡試圖發現技法、家數、淵源、流派以及風格背後的共通的民族文化的詩心。
    從中國哲學的學術立場看中國山水詩歌,從中國山水詩歌的特殊角度看中國哲學,這就是本書的宗旨。
    清人惲南田題畫說:“寫此雲山綿邈,代致相思,筆端絲紛,皆清淚也。”
    何謂“相思”?
    當人類自野蠻踏過了文明的門檻時,他從一個混沌的自然世界,邁入了一個他自己創造的世界;於是那些原先與他生命相依存的山川草木、鳥獸蟲魚,漸漸地變得與他相疏遠、相隔絕了。人類用許多人工器物,把自己圍繞起來,從有機自然中分離開來,借助這種分離與圍繞,人類凌駕於萬物之上。
    於是就有了“相思”,有了回歸大自然的永恆的“鄉愁”衝動。
    十九世紀末年,一個叫譚獻的浙江詩人,在他的《復堂詞話》中,用一種感傷的口吻說道:
    春光漸老,誦黃仲則詞:“日日登樓,一換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誰道遲遲?”不禁黯然!初月侵簾,逡巡徐步,遂出南門曠野舒眺,安得拉竹林諸人,作幕天席地之遊?
    這正表達了中國詩人對山水的渴求摯戀,植根於對生命本身的渴求摯戀。
    當這本小書拉你作“幕天席地之遊”時,相信你一定會時時回想起上面這段話。
    安頓生命,這是中國山水詩永恆的鄉愁衝動的一個側面。
    在向往鄉關的精神旅途中,花開花落,魚躍鳶飛,大自然無限豐富的形態,無往而不成為詩人表達情思的媒介;或煙雲空蒙,或啼鳥處處,或登大山觀日出,或涉大川送夕暉,人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浴沐靈魂,陶冶性情,開拓胸襟,提升人的精神存在。如果沒有這心靈的遠遊,如果沒有那些流動飄逸的雲水、小窗梅影的月色,那些綺麗華滋的春光、荒寒幽寂的秋景,那麼,人類的心智將封閉、枯竭而死亡。《淮南子·泰族訓》中一段話說得何等好:
    凡人之所以生者,衣與食也。今囚之冥室之中,雖養之以刍豢,衣之以綺繡,不能樂也;以目之無見,耳之無聞。穿隙穴,見雨零,則快然而嘆之,況開戶發牖,從冥冥見炤炤乎?從冥冥見炤炤,猶尚肆然而喜,又況出室坐堂,見日月之光乎?見日月光,曠然而樂,又況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視天都若蓋,江河若帶,又況萬物在其間者乎?其為樂豈不大哉!
    一層一層漸近大自然,正是一層一層打破壁障,將人類自由心靈,從封閉的自我世界中伸展出來,精神四達並流而不可以止。這就是鄉愁衝動的另一面:提升心靈。
    有沒有一首山水詩,能最典型地代表中國山水詩的精神面貌?
    有。很多人會同意我的選擇——唐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然而《春江花月夜》隱藏著一個秘密。我們一旦破譯了這個秘密,也就破譯了“月映萬川”的山水詩特質。破譯這個秘密有三個要點,普普通通,人人都能接受:
    一、《春江花月夜》一共三十六句,可以看作由九首七言“絕句”組成。
    二、九首詩可分為上四首、下五首兩大部分。
    三、“春”、“江”、“花”、“月”、“夜”五字中,“月”字最重要。
    下面就來逐段解讀這首詩歌。解釋由“案”語評出。
    第一部分 宇宙中的月亮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案] 夢一般的纏綿,江與海融融一體的綢繆。於是有月光猶如精靈,翩躚起舞了;滿綴著波光,無障無礙,無所不在!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芳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案] 雍穆的花林,蓊郁的香潮,月之精靈在這無限透明、美好的宇宙之境中神遊!她在深沉沉的午夜,獨自靜靜地觀照著自身的寶相。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案] 於是有一個久久的思考,於是有一個永無答案也無需答案的天真而稚氣的問,於是有一個永無盡頭的等待以及等待中永恆的寂寥。
    第二部分 人心中的月亮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案] 月光下徘徊的思婦,這是同一個靈魂另一面的倩影;思婦想像著遊子的扁舟在月光下徘徊,這是同一個天真稚氣而美好的等待。
    可憐樓上月裴徊,應照離人妝鏡臺。(“裴”同“徘”)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案] 於是有月光對倩影的依依流連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案] 於是月光從女子的心波裡脈脈流出,同樣的萬千惆悵,同樣的純潔無玷。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案] 春盡、月沉,當黑夜與海霧來臨時,在夜的靄靄深處,依然有月光如眸,向迢迢遠方的路盡頭凝眺;依然有月色脈脈,在江邊樹影搖曳中不勝溫情繾綣,似表達著終古如斯的企盼,以及企盼中那一份美麗的憂郁。
    《春江花月夜》隱藏著一個絕大秘密。表面上看,即月光從思婦心頭流過,由此形成詩歌文本上下兩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繫,形成詩歌意境的渾然一體;從深層結構看,恰恰是表達了人心與自然的大和諧。於是思婦之思念不復來自思婦本身,而是詩人的靈指在宇宙與人心的和弦上彈出的妙響。這不僅僅是“少年時代的憧憬”(李澤厚《美的歷程》第七章“盛唐之音”),更是中國哲學的古老靈魂在盛唐來臨之際煥發出來的年輕的生命光華。這也不僅僅是“夢境的晤談”的“宇宙意識”(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實際上應是由人類生命情感所滋潤、沐浴過的宇宙生命,又由宇宙生命所照亮、升華了的人類向上的生命。
    在這種境界中,宇宙不再孤懸隔絕,不再是人的異己的存在;而人的生命情感也不再孤單、有限,不再是與宇宙本體相乖離的存在。人的生命本源被提升到宇宙本體的地位作一例看。禮贊生命、禮贊自然,這就是《春江花月夜》昭示萬代、流芳百世的精神主旨。中國山水詩的蓬勃的靈感氣韻,正從此一主旨中流出。佛家偈語曰:
    一切水印一月,一月印一切水。
    胡曉明
    1991年9月於上海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