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從實踐到文本:中小學教師科研寫作方法導論 (第三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張肇豐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141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76021417
    版次:3

    商品編碼:12993291
    品牌:ECNUP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1-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8
    字數:366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肇豐

        
        
    "

    編輯推薦

    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活動的生動實踐指南。

    《從實踐到文本:中小學教師科研寫作方法導論》內容是關於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科研寫作的方法指導,也是作者多年來從事學校教育科研指導的經驗總結。本書的主題“從實踐到文本”,說明了中小學教師與理論工作者,在科研寫作的價值取向和實踐路徑上的區別。副題名為“方法導論”,意味著在教師科研寫作的方法指導方面,將作一個比較繫統的總結和提煉。

    內容簡介

    一本關於中小學教師科研寫作的方法論專著,打破了教科書式的寫作技法論述框架,將教師的研究、寫作與專業發展融為一體,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果與過程相結合,研究與寫作相結合,構建了一個理解和提升科研寫作能力的新圖式。第三版依據教師實踐研究的新動態新成果,補充更換實例,重寫關鍵教育事件等部分章節,構建了一個理解和提升教師科研寫作能力的新圖式。

    《從實踐到文本:中小學教師科研寫作方法導論》第一版問世後廣受好評,被《中國教育報》評為 “2011年影響教師的100本圖書”,入選教育部《2012年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

    “這本富有原創性的著作,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寫作在科研和自身成長中的意義,也引發了我們對於教師的個性化寫作的反思與共鳴。”(《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

    作者簡介

    張肇豐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研究員,《上海教育科研》雜志副主編,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理論刊物分會顧問,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長期從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曾主持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中小學社會學科綜合課程研究”、“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等課題研究;參與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項目,為“研究性學習”課程開發的理論設計者之一。近年來關注教育研究方法、學校教育科研等研究領域,在教師的案例研究、創意設計、寫作語言等方面進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目錄

    第一章 中小學教師的科研寫作之路
    第一節 教師為什麼要寫作
    一、 不同心態產生不同結果
    二、 寫作不是研究的副產品
    第二節 什麼是教師的實踐研究
    一、 研究方法的歸屬與把握
    二、 實踐創新的內涵及爭議
    第三節 尋找自己的最近發展區
    一、 兩種“實踐研究”的路徑
    二、 不同路徑利弊得失之分析
    三、 沒有最好,隻有最合適

    第二章 從教師實踐研究看理論應用
    第一節 教師的研究可以沒有理論嗎
    一、 “有理論”與“沒理論”
    二、 “為少數人”與“為多數人”
    三、 “我要理論”與“要我理論”
    第二節 教師的實踐理論是怎樣形成的
    一、 實踐哲學的源與流
    二、 不同學說類別之比較
    三、 實踐智慧的形成路徑

    第三章 從語言心理角度探索寫作奧秘
    第一節 語言學視角: 古今寫作觀念的流變
    一、 立意說: 古人作文的核心理念
    二、 文體論: 近現代文章作法體繫
    三、 過程取向: 當代寫作研究的重心
    第二節 心理學視角: 寫作能力的結構與形成
    一、 中國學者看寫作能力結構
    二、 西方學者看寫作心理過程
    第三節 教學論視角: 文章的寫法、教法與學法
    分析: 怎樣評估寫作效果
    二、 教什麼: 怎樣提高寫作能力
    三、 怎樣教: 四類教學法的比較
    第四節 比較研究視角: 中西寫作之異同
    一、 中西語言文字之比較
    二、 中西寫作觀念之比較
    三、 中西寫作教學之比較
    四、 中西論文寫作之比較

    第四章 論文與案例: 把握兩大文體的要領
    第一節 實踐研究成果的表達方式
    一、 教育現場的記錄選編
    二、 敘事性的案例撰寫
    三、 教學設計和活動方案
    四、 經驗總結型論文
    第二節 教育論文: 怎樣以理服人
    一、 經驗總結
    二、 學術論文
    三、 研究報告
    第三節 敘事和案例: 怎樣身臨其境
    一、 大同小異: 敘事與案例之辨析
    二、 兩種案例: 敘事與非敘事之比較
    三、 走出困境: 如何體現“沉默的大多數”

    第五章 義理: 論文的選題與立意
    第一節 論文選題的角度
    一、 受到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二、 用以引導實踐的理論觀念
    三、 來自教改實踐的成功經驗
    四、 文獻資料的整理歸納
    第二節 論文選題三原則
    一、 求新原則: 避免人雲亦雲
    二、 求小原則: 避免大而無當
    三、 求實原則: 避免故弄玄虛
    第三節 論文立意的要點
    一、 明確: 立意的基礎和起點
    二、 集中: 思想的梳理和提煉
    三、 境界: 精神的提升和追求

    第六章 考據: 材料的收集與處理
    第一節 材料的基本類型及其作用
    一、 理論材料與事實材料
    二、 直接材料與間接材料
    三、 書面材料與口頭材料
    第二節 材料收集的途徑和方法
    一、 通過觀察的方法收集材料
    二、 通過訪談的方法收集材料
    三、 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材料
    四、 通過資料查閱收集材料
    第三節 材料收集後的整理加工
    一、 比較歸類: 材料與主題的對接
    二、 抽像概括: 提煉材料蘊涵的意義
    三、 經驗之談: 材料整理加工的要點

    第七章 辭章: 論文的結構與語言
    第一節 論文的篇章結構
    一、 鳳頭: 論文開頭的體例與功能
    二、 豬肚: 論文本體的內容與組織
    三、 豹尾: 論文結尾的功能與表達
    第二節 教師的語言特點
    一、 行業用語: 社會分工導致語言變異
    二、 教師語言: 基於工作語境的論述方式
    三、 修辭語法: 教師論述語言的獨特風格
    四、 風格轉化: 簡單與復雜之間的斟酌

    第八章 研究報告: 規範的特點與要點
    第一節 實證性研究報告
    一、 有關實證研究內涵的不同理解
    二、 實證研究報告的基本體例
    三、 實證研究報告的常見問題
    第二節 綜合性研究報告
    一、 綜合性研究報告的性質特征
    二、 綜合性研究報告的撰寫要點
    第三節 教育情報綜述
    一、 文獻綜述的特點與撰寫
    二、 會議綜述的特點與撰寫

    第九章 敘事研究: 情境的描述與詮釋
    第一節 敘事研究的興起與困惑
    第二節 敘事研究的參考模式
    一、 質的研究模式
    二、 課例研究模式
    三、 關鍵教育事件
    四、 個人的教育史
    第三節 敘事文本的體例要求
    一、 案例撰寫的結構要素
    二、 敘事文本中的“研究”

    第十章 實踐反思: 從邊緣到中心
    第一節 教育筆記的意義在於反思
    一、 教育筆記的特點與功能
    二、 做筆記的關鍵在於反思
    三、 破解反思難題的“秘訣”
    第二節 關鍵教育事件: 事件創生的視角
    一、 關鍵教育事件的內涵與功能
    二、 關鍵教育事件的類型與特點
    三、 關鍵教育事件的寫作策略
    第三節 創意設計: 實踐研究的另一種表達
    一、 創意設計的內涵與特征
    二、 創意設計的文體與結構
    三、 創意設計的設計要領
    第四節 尋找身邊的高手

    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教壇有言: 把聽懂的做出來,把做過的說出來,把說過的寫下來。這段話流傳於一些中小學的教育研討活動中,可說是對學校教育科研活動的生動寫照和集中概括。“聽”、“做”、“說”、“寫”四件事,大體上代表了廣大教師參與教改實踐研究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環節: (1)學習——(2)實踐——(3)交流——(4)寫作。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形成了一根教師專業發展的鏈條。當然在現實情況中,從學習到寫作,並不是一個直線發展的簡單過程,而是一種交錯進行的螺旋形上升的狀態。
    在“學習”這個環節中,“聽懂”也可以代之以“看懂”或“學會”;之所以說“聽”,說明聽報告以及聽課已成為教師業務進修的一種重要形式。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通過各種形式的理論學習和教學觀摩,包括聽取專家學者、優秀教師的講課和閱讀教育報刊及理論著作,可以開拓眼界和思路,有助於提高自身的認識水平。
    通觀諸多教育著述和講座,一般來說,大量的是有關如何“做”的內容,主要是對學校教育教學問題的理論闡發和實踐指導;而有關“說”和“寫”的內容則很少,即對如何交流經驗和表達成果的研究有所忽略。這種情況當然與教師的工作性質和學習需求有關。隨著近年來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受到重視,各種有關校本教研、教師成長的理論、方法和經驗不斷湧現,涉及“交流”環節的薄弱狀況就有了比較明顯的改觀。相形之下,這些年來關於“寫”的研究似乎進步不大,大多數寫作方法指導仍局限於學術論文的寫作規範和寫作技法,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科研寫作的實踐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
    本書內容是關於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科研寫作的方法指導,也是作者多年來從
    事學校教育科研指導的經驗總結。本書的主題“從實踐到文本”,說明了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與理論工作者,在科研寫作的價值取向和實踐路徑上的區別。副題名為“方法導論”,意味著在教師科研寫作的方法指導方面,將作一個比較繫統的總結和提煉。當然,這種方法論性質的理論構建也是初步的、探索性的,它隻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一次攀援和眺望。

    鋻於教師科研寫作的特點和以往寫作方法指導的不足,本書試圖在內容結構上有所改進,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 理論與實踐結合
    “理論與實踐結合”也是一個被常用甚至濫用的提法,但是在本書中仍有它特定的含義。一方面,一種理論要具有說服力,就必須具有對研究對像的適應性和解釋力。在寫作理念上,本書力圖從教師立場出發,考察因研究主體不同而帶來的寫作的內容與方法的變化。書中對“教師科研寫作”的範圍界定,試圖突破一般寫作指導限於論文體裁的局限,有意識地列入了敘事性的案例寫作及一些非正式、非常規的寫作形式。同時,面對豐富多彩的寫作實踐,本書在內容架構上盡可能考慮了理論對於實踐的包容性,在理論背景、文章體裁、寫作要素、語言表述等方面作了比較全面的歸納和分析,力求使本書的理論概括能夠包容教師的科研寫作實際,能夠回應和解釋教師在科研寫作中面臨的種種困惑。
    另一方面,抽像的理論要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往往需要具體事例的支持。本書引入了相當數量的實例,其中主要是中小幼教師的寫作實例,也包括一些與論題相關的其他事例。為便於理解一些比較抽像的理念或比較復雜的操作方法,舉例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有時候,一些典型的、精彩的實例給人的啟發,甚至超出了所要說明的理念本身。因此,精選例證也是本書構成的一個重要特點。
    (二) 結果與過程結合
    寫作的結果是呈現的文本,寫作的過程則是形成文本的途徑。對於寫作者來說,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結果是很重要的,但這還遠遠不夠;要取得預想的結果,還需要明白達到目的所依賴的方法、途徑和過程。在本書中,除按照寫作的一般程序,介紹了選題、材料、結構等方面的寫作知識和方法,還結合教師的經歷體驗和文本的對比分析,對科研寫作的實踐過程作了多角度、多側面的剖析。
    從“學習”和“交流”的角度看,借鋻同行們和先行者的經驗對於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著重要而特殊的意義。本書在介紹一些寫作方法時,引入了一些教師的實踐體驗,他們的“現身說法”,不僅增進了本書的可讀性,更重要的是從操作角度解讀了方法應用的具體過程及實際效果。與此同時,對於寫作結果即文本的介紹,書中也特地列舉了一些同一主題但不同寫作水平或研究視角的文本實例。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文本之間的差異,了解和體會其形成的原因和過程,並從中學習撰寫和修改文章的方法。
    (三) 研究與寫作結合
    本書所談的寫作,是指教師的教育科研成果的表達,這種成果從廣義上說,可以包括各種研究形式和文章體裁,如論文、案例、教學筆記、經驗總結、研究報告等研究性的文字。內容決定形式,文章怎麼寫,寫成什麼樣,是由研究內容所制約的。研究與寫作結合,就是要更多地從研究主體、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的角度來考慮寫作的形式和方法問題,而不是單純關注寫作技巧。本書第一章就教師實踐研究的特點、方法及其與專業成長的關繫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目的就是在比較寬廣的背景中認識寫作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一種教師科研寫作的“大局觀”。
    從當前教師科研寫作的現狀及問題看,一些作者之所以對寫作感到困難,往往不是由於形式問題而是內容問題,不是局部的文字表達問題而是整體的研究思路問題。因此本書對於寫作方法的介紹,比較偏重於大思路而較少涉及小技巧。在談論不同文體的寫作方法時,相應地融入了有關研究方法的應用問題,如思辨研究、實證研究、案例研究、行動研究和經驗總結等。至於一些具體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法,如標題、摘要、關鍵詞、注釋、參考文獻以及列提綱、分段落等,雖然書中也有所涉及,但對於初學者來說並不是最迫切或最關鍵的。先以鳥瞰的方式、從一定高度來認識科研寫作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方法,可能更有助於教師樹立寫作的信心、明確努力的方向,最終也更有利於一些方法技巧的掌握運用。
    在結構安排上,本書十章內容可以看作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前三章,主要是介紹和探討一些有關科研和寫作的基礎理論問題。第二部分是第四、五、六、七章,主要是分析說明寫作的一般方法論問題,包括寫作的幾種基本類型及特征、寫作的三個基本要素及體現等。第三部分是最後三章,為分論性質,分別介紹了三種特殊文體的研究和表達問題。

    曾有一位外國學者談到方法研究的困難之處:“在任何一個科學領域之中,談論方法——也就是說,提倡一種方法卻無法表明它怎樣導致具體的結論,無法證明它並不是一種從理論推衍出來的幻想——都是很危險的。”
    也就是說,所謂方法應用的危險性在於,理論上成立不等於實踐中行得通。這樣看來,寫作方法指導的危險性可能更大,其有效性也可能更成問題。因為自古以來,人們就知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與其學習一大堆動作要領,不如下海去遊泳。所以從小學、中學到大學,我們總是聽到語文老師說,寫作其實沒有什麼訣竅,多讀多寫而已。一直等到自己當了老師,結果還是繞不開學習如何寫作的問題。
    在一次科研方法培訓班上,有一位教師談起寫論文的困惑: 沒有內容寫,很痛苦;有內容不知道怎麼寫,也很痛苦。她的話引起了許多老師的共鳴。從根本上說,這種痛苦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期望與專業能力的滯後的矛盾所造成的,它是一種成長中的痛苦、一個發展中的問題,可能是每個教師在自我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所不可避免的。而要減輕或消除痛苦,要麼放棄自己的發展和追求(當然這樣也會產生另一種痛苦),要麼在學習、實踐、交流、寫作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能力(痛並快樂著),但要指望通過一兩次理論培訓獲得什麼靈丹妙藥,顯然是不可能的。
    理論學習之所以不能成為速效止痛劑,簡單地說,一方面是由於寫作本身的復雜性,另一方面是由於寫作理論的不成熟。寫文章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寫作技巧問題,而是寫作者所具有的思想、情感、經驗、能力和知識的一種綜合性體現。寫好一篇文章,實際上是在長期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經歷的一次非常復雜的智力活動和情感體驗。客觀地說,對於這樣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目前人類的科學研究水平尚不足以探明其外部條件、內在機制及兩者相互關繫。以現有的各種心理學、教育學、語言學、傳播學和寫作學的理論,我們隻能就寫作的某些側面、局部和枝節問題做出解釋和闡發,但還不足以從根本上揭示寫作的奧秘。所以,一些專家學者從現有理論中所引申出來的各種寫作原則、規範和技法,也隻能為寫作者提供一些參考,如何應用這些方法和理論,還需要寫作者自行領悟和把握。
    有時候,大家都在看同一本書,或者在同一個教室裡聽同一個專家的報告,但實際上是各取所需、各有所得。所以,學習在本質上是一個十分個性化和內隱性的事件。教師作為一個研究者,怎樣在理論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尋找和創造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方法,更有針對性、更有成效地吸收和內化各種理論營養,是值得特別重視和認真思考的。
    當然寫作的復雜性和理論的不成熟,並不等於寫作方法研究就沒有意義和價值;或者說恰恰相反,正因為問題難以解決,現實的需求就更加強烈,寫作者就更加需要幫助和指導。對於這種寫作指導的悖論,熟悉學校教育科研現狀的老師們可能都有所體會。要打破這個悖論,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我們隻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探討一些寫作的方法論問題,或者分享一些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本書的寫作就是這樣一個嘗試。
    還是前人說得好,理論總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長青。我們每天走進校園和課堂,面對著一個個活潑可愛而又性格各異的學生,面臨著一個個看似重復卻又鮮活多變的教育場景,有苦盡甘來的喜悅,也有勞而無功的苦惱。作為有思想的行動者,我們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每天都在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中實踐、探索和成長。所有的教育理論都來自實踐,並將回到教育實踐之中。每個教師的研究和寫作,都是在學習、應用、檢驗、證明、矯正及發展已有的種種理論。而教師的實踐研究又形成了教師自己的實踐性知識和個人理論,在個人專業發展的同時,也從不同角度豐富和充實了教育理論的寶庫,使灰色的理論接上了地氣,得以煥發生命活力。由此,教師作為一個研究者,也就體現了自身的學術價值。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