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文學研究藍皮書(2013)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74-832
【優惠價】
359-520
【作者】 張永祿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1230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123084
版次:1

商品編碼:11624372
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4-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9
字數:249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永祿

    
    
"

編輯推薦

《中國文學研究藍皮書(2013)》作為藍皮書,與以上不同有兩點:一,從內容範圍看,作為中國文學研究的藍皮書,我們設想的範圍應該包括中國古代文學、近代文學、中國文學理論、文化研究、現代文學、當代文學和創意寫作等七個部分,重點是對年度中國文學研究狀況的梳理和概覽。二,編寫這本藍皮書,是從高校和專業的教學需要為著眼點,而不是僅僅為研究之需。與其說它是研究參考書,還不如說是教學工具書。眾所周知,作為一名站在高校講臺的專業教師,有責任和義務了解本專業內學科發展的新動態和新研究成果,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以一定形式滲透在教學之中。在學科發展越來越細化,而本科教學愈來愈追求通識教育的今天,希望通過這種努力,能一定程度克服教師的個人教學和科研兩張皮的現像。

內容簡介

《中國文學研究藍皮書(2013)》分六個部分對2013年中國文學研究的狀況做了綜述,分別為文學理論研究、近代文學研究、現代文學研究、當代文學研究、創意產業協作、文化及文化產業研究。
研究的視野比較宏觀,綜合性較強,對於從事文學研究的人員具有工具書的價值,也可作為文學愛好者的參考讀物。

目錄

一、文學理論的自覺:反思與建構
——2013年文學理論研究綜述
(一)反思:理論自覺中的多樣性發見
(二)“理論之後”:中國文學理論的未來描繪
(三)反本質主義論爭與“中國問題”
(四)文化理論場域:勾勒與期待
(五)新媒體文藝現像及學科化建設

二、解蔽與細化
——2013年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綜述
(一)中國文學近現代轉型新探討
(二)文學思潮、社團與流派研究新突破
(三)各體文學研究的新視角與新方法
(四)作家作品研究新拓展
(五)報刊與文學研究之新收獲
(六)翻譯文學研究之細化
(七)文學理論批評研究之新進境
(八)近代文學教育研究
(九)學術史梳理與學人研究

視角與微觀聚焦
——2013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綜述
(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料方面的新進展
(二)中國現代文學史寫作的生活化與微觀化
(三)新的文學史觀在崛起:民國視角與民國生活
(四)中國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的對話:從魯迅到莫言
(五)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近況

四、熱點聚焦·歷史化與經典化·趨向
——2013年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綜述
(一)研究熱點聚焦
(二)當代文學研究的歷史化和經典化努力
(三)趨向

五、創意寫作學: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3年中國創意寫作發展報告
(一)創意寫作教學興起與中文專業改革突破
(二)歐美創意寫作理論和訓練的繫統引進
(三)本土創意寫作理論的探索與初步建構

六、從“批判性”轉向“建設性”
——2013年文化研究及文化產業研究綜述
上篇:文化研究文獻述評
下篇:文化產業研究文獻述評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國文學研究藍皮書(2013)》:
在詞的研究方面,名家詞與詞論依舊是研究的重點。彭玉平的《王國維的詞人批評與晚清詞風之關繫》(《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認為王國維《人間詞話》對姜夔、周邦彥、吳文英的批評,與其建構以五代北宋詞為典範的境界說密切相關。王氏從打破晚清模擬、雕琢的詞風中建立起來的詞學,極具反叛性,這種反叛特性與後來以胡適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的理論不謀而合,王國維因此在新文學中被視為重要的奠基人物。他的創作也大體呼應著理論,用普泛性的哲學之思與五代北宋詞的自然神妙相結合,開創出填詞之新途。王燕的碩士論文《論王國維(人間詞>的悲劇意識》主要研究了王國維的生平經歷和悲劇思想之間的關繫,分析《人間詞》悲劇意識存在的根源及表現形式,探討《人間詞》悲劇意識的文學價值等問題。林楓竹的碩士論文《陳廷焯<雲韶集)研究》通過對近代詞壇大家陳廷焯的《雲韶集》進行研究,使陳廷焯研究更趨全面,指出陳氏前期的詞學思想雖大體屬於浙派範疇,但並非完全沒有接觸過常派的學說,這些較早的接觸為他後期詞學思想的轉變提供了契機。劉夢芙在《清末民初詞壇的宗師——朱孝藏詞簡論》(《中華詩詞》2014年第4期)中通過對晚清四大詞人之一的朱祖謀詞及詞論進行細讀和論析,指出他在詞作和研究兩方面都堪稱一代宗師,澤及後世。朱存紅、瀋家莊的《王鵬運詞集“獨缺甲稿”緣由考論》(《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指出王鵬運作為晚清詞壇大家,其詞集獨缺甲稿的原因一方面是起初隻是甲稿沒有及時選出,後因悔其少作,甲稿就沒再選編;另一面則是其晚年視未中進士為終身憾事,便決意不編甲稿。莫立民的《王鵬運詞學結社活動與臨桂詞派的勃興》(《求索》2013年第2期)指出臨桂詞派在詞繫傳承上屬常州詞派,之所以獨立成派,一方面是由於其領袖人物王鵬運、況周頤是廣西臨桂籍,另一方面則與臨桂詞宗王鵬運的詞學結社活動與該派發展壯大息息相關。朱存紅的《抒寫人生曲折隱映心路歷程——王鵬運詞作四期論》(《欽州學院學報》2013年第9期)結合王鵬運的生平仕履,根據其詞集所收詞作的實際情況,將其詞作分為四個時期:裘馬輕狂、鍛煉詞藝時期;臺諫生風、屢舉詞社時期;滿腔忠憤托於詞時期;瀟灑南遊載於詞時期。孫克強、李倩的《餐櫻廡漫筆論詞》(《文學與文化》2013年第2、3期)是對清末四大詞人中的另一名家況周頤的論詞文字進行整理,這使其詞論思想更加完整,有利於學界對其進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袁雷的《黃人“和三家詞”論》(《河北學刊》2013年第1期)對近代著名文人黃人的264首和龔自珍、張惠言、蔣敦復三家之詞進行了研究,指出黃人和三家詞有多重動機與原因,和詞與原詞藝術風格同中見異,《和三家詞》比黃人早年詞風有所變化,其和韻之舉虛多於實,弊大於利。李亞峰的《王閩運詞學宗派論》(《文藝評論》2013年第2期)是對晚清宿儒王闿運詞派歸屬問題的探討,通過對各家紛纭眾說的梳理,文章希圖重新審視和解答王氏詞派歸屬這一問題。陳春艷的碩士論文《莫友芝及其(影山詞>研究》對莫友芝的《影山詞》進行了文本細讀,探討了莫氏詞學方面的藝術成就。李丹的《論陳洵詠物詞的寄托》(《語文知識》2013年第3期)對晚清近代嶺南詞人陳洵的詠物詞進行了研究,指出它既繼承了宋代以來詠物詞的傳統,也受到清代中期以來常州詞派寄托論的影響,同時體現了他自己論詞的理論主張。孔現紅的《論清末民初女性詞創作的轉型——以呂碧城詞為中心》(《綿陽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lo期)通過研究女詞人呂碧城的詞,指出其詞之新變體現了清末民初女性詞在中國文學近代轉型時期的新發展、新視野。王予杉的碩士論文《論呂碧成的豪放詞》專就呂碧成的豪放詞立論,通過具體分析呂碧城豪放詞作的藝術特色,將其概括為:繪景寫情,氣勢磅礡;柔中有剛,性情真切;融詩化典,多采英豪;愛國情思,激越雄麗。同時還探討了呂碧城提出的情性真切、不避綺語、詞工藻麗及關注現實等詞風主張與其豪放詞作的內在關繫。學界在2013年也依然熱衷於從地域視角來研究詞人、詞作與詞派。許博的《試論晚清臺灣詞的文學意義及文化意義》(《臺灣研究集刊》2013年第3輯)對晚清臺灣詞進行了較為細致的研究,指出其詞史意義突出體現在“詞史”與“詞體革命”兩個方面,而歷史文化意義則主要體現在“臺灣情結”和“愛國深情”兩個方面。趙維江、谷卿對粵詞研究的學術史進行了回顧,指出了這一領域研究的熱點、進展與不足①。謝燕的《晚清民國詞人集社與詞學傳統——論京津詞壇的形態、功能及影響》針對學界對北方詞壇的研究相對較為沉寂的現狀,對京津詞壇的形態、功能及影響展開了研究。文章指出晚清民國的京津詞壇,並未受“學人之詞”的朱氏宗風所籠罩,比之南方詞壇的關注詞藝,北方詞壇更關注時代、社會與性靈在詞創作上的反映,並在文化形態、詞人群體、社集性質上都表現出獨特的面貌。劉堂春在《中華讀書報》(2013年5月1日第20版)上刊文對晚清民國福建詞學流派為何未能崛起這一問題進行探討,歸結出三個原因:①缺乏切中時代的綱領;②缺乏纔能傑出的作家群體;③缺乏文體的適應性認識。張利群著力於臨桂詞派的研究,他在《臨桂詞派創作特點及其詞學理論創新意義——臨桂詞派研究之二》(《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中進一步細化研究臨桂派領袖王鵬運、況周頤的詞學、詞作。符繼成、趙曉嵐在《文藝研究》2013年第1()期上發表的《詞體的唐宋之辨:一個被冷落的詞學論題》別具隻眼,通過考察歷史,指出詞體的唐宋之辨發端於北宋後期,在明末清初曾一度成為詞論中的一個熱點話題,而近代以來。頗受冷落。進而指出詞體唐宋之辨的核心問題是“唐詞”與“宋詞”在審美特征上的差異,即內容上,“唐詞”主“情”而“宋詞”主“意”;技巧上,“唐詞”重自然而“宋詞”見人工;語言風格上,“唐詞”含蓄而“宋詞”發露。該文認為詞體唐宋之辨這一論題,對於詞史、文學史、文化史的研究均有一定意義。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