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新聞評論:原理、方法與案例 [News Commentary]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97-720
    【優惠價】
    311-450
    【作者】 劉茂華焦俊波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17212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1317212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39243
    品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News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7
    字數:36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劉茂華,焦俊波


        
        
    "

    內容簡介

    《新聞評論:原理、方法與案例》繫統闡述了新聞評論的基本原理、寫作方法、操作流程,同時配備了典範的新聞評論案例和解析,將理論、方法和案例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便於學習者繫統訓練新聞評論實戰寫作能力。
    《新聞評論:原理、方法與案例》既論述了百年來我國新聞評論形式演變的基本趨勢,也展現了21世紀以來中國新聞評論迅猛發展的嶄新圖景。
    《新聞評論:原理、方法與案例》不僅對社論、述評、廣播電視評論等傳統的新聞評論體裁進行了詳細的闡釋,還對網評、微評等多個新興新聞評論體裁做了描述,同時介紹了中外新聞評論不同的操作規範、表達方式。全書案例達到200多個,涵蓋了所有的新聞評論體裁。
    《新聞評論:原理、方法與案例》既可作為高校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等專業本科、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新聞從業人員學習參考。

    目錄

    第一章 時代與發展:新聞評論的當代認識
    第一節 革新:跨世紀的演變和發展
    第二節 交鋒:觀點愈辯愈明
    第三節 實踐:體驗社會底層
    第四節 推進:捍衛公共利益

    第二章 主題與定位:變革中的新探索
    第一節 信息化與媒體融合時代
    第二節 應時代而新變
    第三節 專家時評和新聞評論的個人化

    第三章 思維與表達:新聞評論寫作的創新
    第一節 觀點與批判性思維
    第二節 新聞評論的思維
    第三節 新聞評論的創新辦法

    第四章 選題與立意:關鍵性的視角認定
    第一節 選題與視角
    第二節 選題的具體操作
    第三節 立意的具體操作

    第五章 觀點與論證: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第一節 環環相扣的論證與邏輯
    第二節 紛繁復雜的論證方式與技巧
    第三節 客觀理性的論證與有效表達

    第六章 事實與論據:客觀典型的多重要求
    第一節 新聞評論中的新聞事實
    第二節 事實與判斷
    第三節 作為論據的事實
    第四節 新聞事實、其他素材的積累和運用

    第七章 謀篇與布局:基於受眾的技巧運作
    第一節 新聞評論結構的構成和重要性
    第二節 新聞評論的開頭
    第三節 新聞評論的主體部分
    第四節 新聞評論的結尾

    第八章 類別與形態:全媒體時代的文體自覺
    第一節 社論的新追求
    第二節 新聞述評的關注點
    第三節 配發式新聞評論的著眼點

    第九章 凸顯廣電特色:廣播電視新聞評論的新發展
    第一節 電視新聞評論的新時代
    第二節 廣播新聞評論的新發展
    ……

    第十章 新媒體和媒體融合背景:網絡新聞評論的獨特作用
    第十一章 標題與語言:思辨色彩的現代體現
    第十二章 倫理與道德:新聞自律和制度化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新聞評論:原理、方法與案例》:
    二、世紀之交的新聞評論
    再把目光收回並聚焦於1990年代中後期。這個時期是新聞評論迅速崛起並廣為鋪開的重要時期,具體表現為:形式革新、內容包容性強、社會功能——評論的現實性和指導性大大增強、評論員隊化、新聞評論的地位迅速上升並占據各類媒體的重要位置,新聞評論在數量、關注範圍、影響和互動等方面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態勢。
    從內容上來看,新聞評論關注一些重大時政新聞,尤為注重對現實影響的實際效果。比如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十多年,取得了各種各樣的重大成就,同時,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開始出現,國際形勢也顯得分外復雜。在這個時候,如何正確認識改革開放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主流媒體必須做出回答。一些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媒體承擔了這一重要的歷史責任。《解放日報》於1991年2月至4月刊登署名“皇甫平”①四篇評論,這些評論的作者依托自身獨特的優勢——處於改革開放的中心而且信息通暢,並將這一優勢轉化為對新聞評論的操作,立足於當時中國改革開放的現實進行及時評論。眾所周知的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因其特殊性最初並未在內地媒體刊發相關內容。經過申請和批準,《深圳特區報》編輯部組織專門的寫作班子,商討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之下及時傳達出小平的講話精神,於1992年2月20日至3月6日發表了“猴年八評”,所依據的全是鄧小平南巡的活動和一些場合的講話。這樣,《深圳特區報》以新聞評論的方式巧妙地將鄧小平南巡講話的精神傳播開來。而國外和香港眾多主流媒體同樣敏銳地嗅到了中國經濟改革將再一次起航的氣息,爭相報道相關內容,並在新華社正式播發這一新聞後配發了大量的評論。新加坡《聯合早報》在1992年3月14日社論中指出:鄧小平不愧是當今中國臺前幕後的第一號強人,他的南方視察為中國的沿海經濟及經濟特區打了一針強心針;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重要會議,宣布中國確定改革開放路線“一百年不改變”。新華社在1992年3月30日首次正式報道了鄧小平視察深圳等地的新聞。美聯社也在這一天自北京發出專電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已經開了10天。代表們熱烈響應鄧小平發出的‘解放思想’的號召。今天,新華社、國家電視臺新聞節目都第一次發表了鄧小平一月份在華南的講話。87歲高齡的鄧小平坦率地說,擔心中國會變成資本主義的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他說,中國應該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用擔心它們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的方法。”路透社1992年3月30日自北京發出的電訊稱,“自從中國的資深領導人鄧小平掀起加強改革運動以來,中國的宣傳媒體今天向全國11億人口宣傳了他發出的這一信息。雖然鄧小平的方針已經成了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支持的正式路線,但是,絕大多數的中國老百姓過去還隻是間接聽到過鄧小平的講話。”日本《每日新聞》則在這一天報道新聞並評論說,鄧小平南巡及其相關講話將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鄧小平在視察深圳特區時指示加速改革開放,激勵地方領導人在經濟上“趕上亞洲四小龍”。境外的媒體都因他們長期的報道經驗和對新聞評論操作的熟練性迅速地做出反應,評論顯得精到且深入。中國內地各類重要媒體也不甘落後,後來陸續刊發新聞評論。
    中國改革開放每前進一步,新聞評論也起到推動作用。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期,尤其是出現一些重大問題需要深度解讀時,新聞評論都積極參與。比如《發展纔是硬道理》論述了發展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三敢”就是大政策》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敢闖”“敢試”“敢冒”等改革精神正名。
    在關注重大時政新聞的同時,新聞評論擺脫了過去單一化、模式化的窠臼,把關注的焦點投向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財經、影視、體育、娛樂、婚戀、健康等等。可以這麼說,隻要有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新聞,就有與之相對應的新聞評論,所評論的內容涵蓋了社會的所有領域,新聞評論的眾多功能——如社會監督、解釋、輿論引導等等,因關注領域的拓展也得到了強化。
    第二,從文體形式上看,1990年代新聞評論的外在形式有繼承,但更多的是革新和發展。寫作文風上,除了嚴肅認真外,有的新聞評論寫得輕松活潑,如新聞評論名篇《北京歡迎你,奧林匹克風》。也有善意的嘲諷和無情的批判等。這個時期的新聞評論,包括重大的社論稿一改過去板著面孔說話的姿態,多有生動形像的平視角說理態度。這樣為贏得受眾的關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21世紀已經進入到第二個十年,信息時代已經來臨,網絡與新媒體在人們生活中占據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以思想新銳見長的新聞評論成為許多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大多闢有新聞評論專欄、專版,拿起新聞評論的“武器”針砭時弊,探索人生。網絡時代,許多媒體表現出同質化的趨勢,提供優質的觀點成為許多媒體競爭的手段。那麼,新聞評論在當前體現出哪些新的特點,在當今信息時代應該倡導哪些“新”?
    一、追尋思想的深度
    新聞評論不單單來自新聞和社會現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來自思想。朱光潛曾告誡青年人不要寫新聞評論,他的本意在於新聞評論難就難在需要深度的思想,青年人尚無閱歷難當此任。事實如此,一篇新聞評論要長期存於社會,一名新聞評論者要寫出不被歷史淹沒掉的好文章,追尋思想的深度是最佳舉措。新聞評論要達到一定的思想深度,至少應在以下三個方面做足文章:
    其一是高揚五四啟蒙精神。當代知識分子一直懷念五四時期,因為那是一個高揚思想大旗的時期,中國現代思想的主題——科學、民主、人權得到了有力的發展並且影響至今。就新聞而言,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知識分子創辦報業成為他們實現人生追求的重要途徑。從康有為、嚴復、王韜、梁啟超、汪康年等到魯迅、胡適、邵飄萍、林白水、黃遠庸,還有成舍我、胡政之、王芸生、陳銘德、儲安平、徐鑄成等都投身過新聞事業或者與新聞事業密切相關,他們在各類報刊上自由地發表文章闡述思想觀點,啟人心智。
    其二是堅守知識分子的獨立精神。當今中國各類媒體並存,新聞事業發達,尤其是網絡傳播的高度發展使新聞評論隨處可見。然而,新聞評論中人雲亦雲、跟風炒作的現像也屢見不鮮,知識分子獨立精神需要倡導和加強。新聞評論者理應發揚獨立精神:不迷信任何成見,用負責任的言論來發表思考。新聞事業改革所帶來的影響之一就是新聞評論由過去單一的“行政”轉的“民間”,而知識分子的獨立精神在其中起著重要推動作用。社會公眾期待著知識分子成為“社會的良心”,在很大程度上就寄希望於知識分子保持個人的獨立精神。
    其三是堅持嚴肅而寬容的批判精神。所謂的批判精神是指那種永不滿足、永不封閉、懷疑剖析一切固有認識、推動人類認識不斷向前發展的批判意識。福柯①指出:在當代社會,各種權利機制在知識專業和生活領域中起著操控和滲透的作用,知識分子不再幻想成為社會的自知先覺者,負擔領導社會的作用。知識分子扎根於組織之中,漂動的性格失去了。然而,知識分子的批判功能,對於一個健全的社會不可缺少。尤其在當今這樣一個復雜、混亂和充滿缺陷的世界中,更需要知識分子的苛刻而嚴謹、理智而激烈的批判。這有待於知識分子承擔起道義上的責任。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