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圖解TCP/IP 第5版(圖靈出品)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郵電出版社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竹下隆史村山公保荒井透苅田幸雄烏尼日其其格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ISBN】978711531897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ISBN:9787115318978
    版次:5

    商品編碼:11253710
    品牌:iTuring
    包裝:平裝

    叢書名:圖靈程序設計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3-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28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竹下隆史,村山公保,荒井透,苅田幸雄,烏尼日其其格

        
        
    "

    編輯推薦

    原版暢銷36萬冊!
    TCP/IP聖經級教材
    268張圖解輕松入門
    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網絡管理技術書籍,旨在讓廣大讀者理解TCP/IP的基本知識、掌握TCP/IP的基本技能。
    《圖解TCP/IP》中講解了網絡基礎知識、TCP/IP基礎知識、數據鏈路、IP協議、IP協議相關技術、TCP與UDP、路由協議、應用協議、網絡安全等內容,引導讀者了解和掌握TCP/IP,營造一個安全的、使用放心的網絡環境。
    《圖解TCP/IP》適合計算機網絡的開發、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內容簡介

    《圖靈程序設計叢書:圖解TCP/IP(第5版)》是一本圖文並茂的網絡管理技術書籍,旨在讓廣大讀者理解TCP/IP的基本知識、掌握TCP/IP的基本技能。
    書中講解了網絡基礎知識、TCP/IP基礎知識、數據鏈路、IP協議、IP協議相關技術、TCP與UDP、路由協議、應用協議、網絡安全等內容,引導讀者了解和掌握TCP/IP,營造一個安全的、使用放心的網絡環境。
    《圖靈程序設計叢書:圖解TCP/IP(第5版)》適合計算機網絡的開發、管理人員閱讀,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竹下隆史,Net One Systems公司網絡工程師。

    村山公保,倉敷藝術科學大學產業科學技術學院信息學繫教授。

    荒井透,1958年生人。 Net One Systems公司網絡工程師。

    苅田幸雄,高能加速器研究所、計算科學中心研究員。

    譯者簡介:
    烏尼日其其格,Oracle中間件技術專家、技術顧問。精於問題診斷處理、擅長解決大型核心繫統的性能故障,並擁有多項Oracle官方認證資質。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網絡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網絡出現的背景
    1.1.1 計算機的普及與多樣化
    1.1.2 從獨立模式到網絡互連模式
    1.1.3 從計算機通信到信息通信
    1.1.4 計算機網絡的作用
    1.2 計算機與網絡發展的7個階段
    1.2.1 批處理
    1.2.2 分時繫統
    1.2.3 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1.2.4 計算機網絡的產生
    1.2.5 互聯網的普及
    1.2.6 以互聯網技術為中心的時代
    1.2.7 從“單純建立連接”到“安全建立連接”
    1.2.8 手握金剛鑽的TCP/IP
    1.3 協議
    1.3.1 隨處可見的協議
    1.3.2 協議的必要性
    1.3.3 協議如同人與人的對話
    1.3.4 計算機中的協議
    1.3.5 分組交換協議
    1.4 協議由誰規定
    1.4.1 計算機通信的誕生及其標準化
    1.4.2 協議的標準化
    1.5 協議分層與OSI參考模型
    1.5.1 協議的分層
    1.5.2 通過對話理解分層
    1.5.3 OSI參考模型
    1.5.4 OSI參考模型中各個分層的作用
    1.6 OSI參考模型通信處理舉例
    1.6.1 7層通信
    1.6.2 會話層以上的處理
    1.6.3 傳輸層以下的處理
    1.7 傳輸方式的分類
    1.7.1 面向有連接型與面向無連接型
    1.7.2 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
    1.7.3 根據接收端數量分類
    1.8 地址
    1.8.1 地址的唯一性
    1.8.2 地址的層次性
    1.9 網絡的構成要素
    1.9.1 通信媒介與數據鏈路
    1.9.2 網卡
    1.9.3 中繼器
    1.9.4 網橋/2層交換機
    1.9.5 路由器/3層交換機
    1.9.6 4~7層交換機
    1.9.7 網關
    1.10 現代網絡實態
    1.10.1 網絡的構成
    1.10.2 互聯網通信
    1.10.3 移動通信
    1.10.4 從信息發布者的角度看網絡
    第2章 TCP/IP基礎知識
    2.1 TCP/IP出現的背景及其歷史
    2.1.1 從軍用技術的應用談起
    2.1.2 ARPANET的誕生
    2.1.3 TCP/IP的誕生
    2.1.4 UNIX繫統的普及與互聯網的擴張
    2.1.5 商用互聯網服務的啟蒙
    2.2 TCP/IP的標準化
    2.2.1 TCP/IP的具體含義
    2.2.2 TCP/IP標準化精髓
    2.2.3 TCP/IP規範--RFC
    2.2.4 TCP/IP的標準化流程
    2.2.5 RFC的獲取方法
    2.3 互聯網基礎知識
    2.3.1 互聯網定義
    2.3.2 互聯網與TCP/IP的關繫
    2.3.3 互聯網的結構
    2.3.4 ISP和區域網
    2.4 TCP/IP協議分層模型
    2.4.1 TCP/IP與OSI參考模型
    2.4.2 硬件(物理層)
    2.4.3 網絡接口層(數據鏈路層)
    2.4.4 互聯網層(網絡層)
    2.4.5 傳輸層
    2.4.6 應用層(會話層以上的分層)
    2.5 TCP/IP分層模型與通信示例
    2.5.1 數據包首部
    2.5.2 發送數據包
    2.5.3 經過數據鏈路的包
    2.5.4 數據包接收處理
    第3章 數據鏈路
    3.1 數據鏈路的作用
    3.2 數據鏈路相關技術
    3.2.1 MAC地址
    3.2.2 共享介質型網絡
    3.2.3 非共享介質網絡
    3.2.4 根據MAC地址轉發
    3.2.5 環路檢測技術
    3.2.6 VLAN
    3.3 以太網
    3.3.1 以太網連接形式
    3.3.2 以太網的分類
    3.3.3 以太網的歷史
    3.3.4 以太網幀格式
    3.4 無線通信
    3.4.1 無線通信的種類
    3.4.2 IEEE802.11
    3.4.3 IEEE802.11b和IEEE802.11g
    3.4.4 IEEE802.11a
    3.4.5 IEEE802.11n
    3.4.6 使用無線LAN時的注意事項
    3.4.7 藍牙
    3.4.8 WiMAX
    3.4.9 ZigBee
    3.5 PPP
    3.5.1 PPP定義
    3.5.2 LCP與NCP
    3.5.3 PPP的幀格式
    3.5.4 PPPoE
    3.6 其他數據鏈路
    3.6.1 ATM
    3.6.2 POS
    3.6.3 FDDI
    3.6.4 Token Ring
    3.6.5 100VG-AnyLAN
    3.6.6 光纖通道
    3.6.7 HIPPI
    3.6.8 IEEE1394
    3.6.9 HDMI
    3.6.10 iSCSI
    3.6.11 InfiniBand
    3.6.12 DOCSIS
    3.6.13 高速PLC
    3.7 公共網絡
    3.7.1 模擬電話線路
    3.7.2 移動通信服務
    3.7.3 ADSL
    3.7.4 FTTH
    3.7.5 有線電視
    3.7.6 專線
    3.7.7 VPN
    3.7.8 公共無線LAN
    3.7.9 其他公共無線通信服務
    第4章 IP協議
    4.1 IP即網際協議
    4.1.1 IP相當於OSI參考模型的第3層
    4.1.2 網絡層與數據鏈路層的關繫
    4.2 IP基礎知識
    4.2.1 IP地址屬於網絡層地址
    4.2.2 路由控制
    4.2.3 數據鏈路的抽像化
    4.2.4 IP屬於面向無連接型
    4.3 IP地址的基礎知識
    4.3.1 IP地址的定義
    4.3.2 IP地址由網絡和主機兩部分標識組成
    4.3.3 IP地址的分類
    4.3.4 廣播地址
    4.3.5 IP多播
    4.3.6 子網掩碼
    4.3.7 CIDR與VLSM
    4.3.8 全局地址與私有地址
    4.3.9 全局地址由誰決定
    4.4 路由控制
    4.4.1 IP地址與路由控制
    4.4.2 路由控制表的聚合
    4.5 IP分割處理與再構成處理
    4.5.1 數據鏈路不同,MTU則相異
    4.5.2 IP報文的分片與重組
    4.5.3 路徑MTU發現
    4.6 IPv6
    4.6.1 IPv6的必要性
    4.6.2 IPv6的特點
    4.6.3 IPv6中IP地址的標記方法
    4.6.4 IPv6地址的結構
    4.6.5 全局單播地址
    4.6.6 鏈路本地單播地址
    4.6.7 唯一本地地址
    4.6.8 IPv6分段處理
    4.7 IPv4首部
    4.8 IPv6首部格式
    第5章 IP協議相關技術
    5.1 僅憑IP無法完成通信
    5.2 DNS
    5.2.1 IP地址不便記憶
    5.2.2 DNS的產生
    5.2.3 域名的構成
    5.2.4 DNS查詢
    5.2.5 DNS如同互聯網中的分布式數據庫
    5.3 ARP
    5.3.1 ARP概要
    5.3.2 ARP的工作機制
    5.3.3 IP地址和MAC地址缺一不可?
    5.3.4 RARP
    5.3.5 代理ARP
    5.4 ICMP
    5.4.1 輔助IP的ICMP
    5.4.2 主要的ICMP消息
    5.4.3 其他ICMP消息
    5.4.4 ICMPv6
    5.5 DHCP
    5.5.1 DHCP實現即插即用
    5.5.2 DHCP的工作機制
    5.5.3 DHCP中繼代理
    5.6 NAT
    5.6.1 NAT定義
    5.6.2 NAT的工作機制
    5.6.3 NAT-PT(NAPT-PT)
    5.6.4 NAT的潛在問題
    5.6.5 解決NAT的潛在問題與NAT穿越
    5.7 IP隧道
    5.8 其他IP相關技術
    5.8.1 IP多播相關技術
    5.8.2 IP任播
    5.8.3 通信質量控制
    5.8.4 顯式擁塞通知
    5.8.5 Mobile IP
    第6章 TCP與UDP
    6.1 傳輸層的作用
    6.1.1 傳輸層定義
    6.1.2 通信處理
    6.1.3 兩種傳輸層協議TCP和UDP
    6.1.4 TCP與UDP區分
    6.2 端口號
    6.2.1 端口號定義
    6.2.2 根據端口號識別應用
    6.2.3 通過IP地址、端口號、協議號進行通信識別
    6.2.4 端口號如何確定
    6.2.5 端口號與協議
    6.3 UDP
    6.4 TCP
    6.4.1 TCP的特點及其目的
    6.4.2 通過序列號與確認應答提高可靠性
    6.4.3 重發超時如何確定
    6.4.4 連接管理
    6.4.5 TCP以段為單位發送數據
    6.4.6 利用窗口控制提高速度
    6.4.7 窗口控制與重發控制
    6.4.8 流控制
    6.4.9 擁塞控制
    6.4.10 提高網絡利用率的規範
    6.4.11 使用TCP的應用
    6.5 其他傳輸層協議
    6.5.1 UDP-Lite
    6.5.2 SCTP
    6.5.3 DCCP
    6.6 UDP首部的格式
    6.7 TCP首部格式
    第7章 路由協議
    7.1 路由控制的定義
    7.1.1 IP地址與路由控制
    7.1.2 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
    7.1.3 動態路由的基礎
    7.2 路由控制範圍
    7.2.1 接入互聯網的各種組織機構
    7.2.2 自治繫統與路由協議
    7.2.3 IGP與EGP
    7.3 路由算法
    7.3.1 距離向量算法
    7.3.2 鏈路狀態算法
    7.3.3 主要路由協議
    7.4 RIP
    7.4.1 廣播路由控制信息
    7.4.2 根據距離向量確定路由
    7.4.3 使用子網掩碼時的RIP處理
    7.4.4 RIP中路由變更時的處理
    7.4.5 RIP2
    7.5 OSPF
    7.5.1 OSPF是鏈路狀態型路由協議
    7.5.2 OSPF基礎知識
    7.5.3 OSPF工作原理概述
    7.5.4 將區域分層化進行細分管理
    7.6 BGP
    7.6.1 BGP與AS號
    7.6.2 BGP是路徑向量協議
    7.7 MPLS
    7.7.1 MPLS的網絡基本動作
    7.7.2 MPLS的優點
    第8章 應用協議
    8.1 應用層協議概要
    8.2 遠程登錄
    8.2.1 TELNET
    8.2.2 SSH
    8.3 文件傳輸
    8.4 電子郵件
    8.4.1 電子郵件的工作機制
    8.4.2 郵件地址
    8.4.3 MIME
    8.4.4 SMTP
    8.4.5 POP
    8.4.6 IMAP
    8.5 WWW
    8.5.1 互聯網的蓬勃發展
    8.5.2 WWW基本概念
    8.5.3 URI
    8.5.4 HTML
    8.5.5 HTTP
    8.5.6 JavaScript、CGI、Cookie
    8.6 網絡管理
    8.6.1 SNMP
    8.6.2 MIB
    8.6.3 RMON
    8.6.4 SNMP應用舉例
    8.7 其他應用層協議
    8.7.1 多媒體通信實現技術
    8.7.2 P2P
    8.7.3 LDAP
    第9章 網絡安全
    9.1 TCP/IP與網絡安全
    9.2 網絡安全構成要素
    9.2.1 防火牆
    9.2.2 IDS(入侵檢測繫統)
    9.2.3 反病毒/個人防火牆
    9.3 加密技術基礎
    9.3.1 對稱密碼體制與公鑰密碼體制
    9.3.2 身份認證技術
    9.4 安全協議
    9.4.1 IPsec與VPN
    9.4.2 TLS/SSL與HTTPS
    9.4.3 IEEE802.1X
    附錄
    附1 互聯網上便捷的資源
    附1.1 國際
    附1.2 日本
    附2 IP地址分類(A、B、C類)相關基礎知識
    附2.1 A類
    附2.2 B類
    附2.3 C類
    附3 物理層
    附3.1 物理層相關基礎知識
    附3.2 0/1編碼
    附4 傳輸介質相關基礎知識
    附4.1 同軸電纜
    附4.2 雙絞線
    附4.3 光纖電纜
    附4.4 無線
    附5 插頁導圖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序信息通信社會這個詞儼然已經是現代社會的一個代名詞,人們可以使用手機等信息終端隨時隨地進行交流,而這種環境正是要依賴於網絡纔得以實現,在這些網絡當中,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協議就是TCP/IP。在TCP/IP出現之前,計算機網絡以連接每臺計算機進行信息交互為目的,隻能在有限的設備之間進行通信,由於可連接的設備有限,因而對網絡的使用方法也有很大程度的限制,顯然不能與現代網絡的便捷性相提並論,正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為了能夠自由+簡單地連接更多的設備,構築更容易使用的網絡,研究人員開發了TCP/IP。現在,網絡已經不再局限於僅連接計算機了,通過TCP/IP還可以連接汽車、數碼相機、家用電器等各種不同的設備,目前廣泛倡導的計算機繫統虛擬化和雲計算也都在使用以TCP/IP為核心的網絡技術,因此,以TCP/IP為基礎的現代網絡技術,已滲透到對各種設備的控制和它們之間的信息傳輸當中,儼然演變為重要的社會基礎設施。然而,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普及,也出現了很多新的挑戰,面對使用者數量的激增+使用方法的多樣化,為了能夠在瞬間高效地傳送大量數據,有必要研究如何構造一個復雜的網絡,甚至,還需要考慮在這樣復雜的網絡上如何進行嚴格的路由控制,為了克服這些挑戰,人們正致力於提高構建網絡的性價比,審時度勢地根據市場要求更新網絡設備,並為復雜的網絡能夠穩定運轉而開發更好的運維工具,與此同時,還在為盡早培養一批有能力的網絡技術人員而不斷努力。除此之外,在網絡的使用層面上也出現了新的問題,現代網絡中,不論是有意還是無意,有時會因為某些錯誤的操作或行為對其他網絡使用者產生巨大的影響,以竊取信息或詐騙為目的的網站頻頻出現,蓄意篡改數據以及信息洩露等犯罪行為也在與日俱增,很多情況下,人們可能會認為人性本善,在享受著網絡所帶來的便捷性的同時,也就降低了對網絡犯罪的設防,但是,對於網絡供應商而言,他們不得不對各種可能的故障或犯罪進行防範。因此,為了構造和運營一個安全的+使用戶安心的網絡環境,理解TCP/IP刻不容緩,本書旨在讓廣大讀者理解TCP/IP的基本知識,掌握TCP/IP的基本技能。希望本書成為讀者朋友們在掌握TCP/IP與計算機網絡過程中的一塊奠基石,對整體把握計算機網絡有所幫助,同時,本書若能為TCP/IP+計算機網絡+信息社會安全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那將是作者的榮幸。2012年2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