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元明清蒙漢文學交融研究論文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203-1744
【優惠價】
752-1090
【作者】 米彥青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0092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0092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6748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75
字數:496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米彥青

    
    
"

內容簡介

在蒙漢文化相互交融過程中,蒙古族漢語創作逐漸發展、成熟。蒙古族作家在接受漢族文學影響的同時,也在通過獨特的表達方式,敘寫著本民族的傳統思想和審美理念,形成既有蒙古族文化底色,又有漢族文化意蘊的一種新型文學。
明清蒙漢文學交融研究論文集》 收錄29篇論文,第1部分影響研究集前詩歌對於蒙古族漢詩創作的影響以及蒙古族文人對於傳統儒學、佛學思想的接受;第二部分家族研究論及蒙古族的家族文學;第三部分文學研究討論了重要作家作品的文學價值及研究意義。

作者簡介

米彥青(1970-),文學博士,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內蒙古“草原英纔”人選,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纔創新團隊帶頭人。兼任中國李商隱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理事、中國唐代文學會理事、中國詞學會理事等。
主要學術方向明清詩詞文研究,尤致力於家族文學和民族文學研究。已出版專著《清代李商隱詩歌接受史稿》等,主編《清前期蒙古族詩集點校繫列》等,並在《文學評論》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四十餘篇。曾獲得內蒙政府頒發的第二屆、第三屆、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政府獎二等獎。先後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多項。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目錄

第一輯 影響研究
論李杜對清代蒙古族詩人夢麟詩歌風格和意像形成的影響
論唐代“王孟”詩風對法式善詩歌創作的影響
從《梧門詩話》看法式善的唐詩觀
清代蒙古詩人博明與其《義山詩話》
清代邊疆重臣和瑛家族的唐詩接受
“易”學與和瑛精神境界及其詩境之關繫
和瑛對佛教的接受及其“清淡”詩風的形成

第二輯 家族研究
清代中期蒙古族家族文學與文學家族
蒙漢詩歌交流視域中的柏葰家族文學創作
瑞常的家世生平述論
晚清桂林梁氏家族文學研究
那遜蘭保文學家族研究

第三輯 作品研究
試初文人的蒙古之行及創作
丘處機西遊途中文學活動繫年考略<朝詩人薩都剌題畫詩的民族特征論錫縝及其詩歌的現實主義敘事風格
清代蒙古族詩人和瑛與他的《易簡齋詩鈔》
蒙漢詩歌交流視域中的那遜蘭保創作
清代蒙古族詩人錫縝研究
清代蒙古族詩人柏葰研究
清代蒙古族詩人夢麟詩歌研究
論清末民初蒙古詞人三多的詞學與詞風
清末民初蒙古族詩人三多的詩歌創作和詩歌特色
從《可園詩抄》看三多任庫倫辦事大臣前後之心路歷程
瑞常的詩歌研究
瑞常“交遊”考索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明清蒙漢文學交融研究論文集》:
和瑛(1741-1821),原名和寧,為避道光帝曼寧之諱,改名和瑛,字太莽,號太庵(亦作泰庵)。姓額爾德特氏,蒙古鑲黃旗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會試中辛卯科進士。以主事用,分戶部,薦升員外郎。後歷任安徽布政使、四川布政使、陝西布政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兼副都統、理藩院右侍郎兼正白旗蒙古副都統、工部右侍郎、戶部左侍郎、倉場侍郎、葉爾羌幫辦大臣、喀什噶爾參贊大臣、刑部尚書、內大臣充翻譯會試正考官等。
和瑛從科舉人仕為宦凡五十年,屢遷屢謫,屢謫屢遷,足跡遍及南北。其間在藏八年,先後駐節新疆七年,任職邊疆的十五年在他的整個仕宦生涯中為時最長,其政績彰著於邊陲,《清史稿》稱他“久任邊職,有惠政”①,所以他是清史上有名的邊疆重臣。去世後,被道光帝詔謚簡勤。
和瑛雖為朝廷重臣,然而並非為附庸風雅纔習文墨,早在參加科考之前十年,他就開始了文學創作。和瑛自己創作的詩集有兩部,即《太庵詩稿》和《易簡齋詩鈔》。《太庵詩稿》今已不存。《易簡齋詩鈔》四卷,現存道光初刻本,收詩五百七十六首。卷首有當時被尊為“浙西六家”之一的吳慈鶴撰於道光三年(1823)的一篇序文。《易簡齋詩鈔》中的詩是按年代次序編排的。檢讀《易簡齋詩鈔》,其開篇之作是《太平府廨八詠》,作於乾隆丙午(1786),當時詩人在安徽太平府知府任上。壓卷之作則是寫於道光辛巳(1821)的《春分前一日雪》,而詩人逝世也在該年。和瑛一生筆耕不輟,他從乾隆二十六年二十一歲時開始創作直至道光一年八十一歲逝世,終身不離筆墨。詩人歷時六十年的勤奮著述,誠如吳慈鶴在《易簡齋詩鈔》序中所說:“公挺河嶽之英,應璣衡之曜,有楷模之範,為耒棟之資,孜孜窮年,娓娓好學。其始也,雖名冑華閥而惟事縹緗;其繼也,雖南北東西而必攜鉛槧;其允升也,雖高牙大纛不廢雅歌;其耆艾也,雖黃發兒齒猶事綈素。可謂聿修厥德,終始於學者矣。”
《易簡齋詩鈔》中的詩作歷時三十五載,除少量的應和之什外,其他大多為紀遊詩。讀其詩,可以清晰地感知詩人對唐代詩人詩風的揣摩,對語言運用的習練,和以此方式所展示的少數民族風情及邊疆風光。
1.轉益多師中蘊蓄的性情之作
與同時期的蒙古詩人相比,和瑛詩中所表現的對唐代詩人詩風的深入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的摹寫非常突出。如在夢麟的《大谷山堂集》和法式善的《存素堂詩集》中也都有對唐代詩人的學習,但遠不如和瑛這樣頻繁和寬泛。
《易簡齋詩鈔》卷二《詩囊》曰:“梁園杜荀鶴,一枚泥可嘆。更擬香山老,樂地黃居難。數數羚痴符,詩名怕野干。國稱詩壇將,何獨師黃韓。”和瑛此詩寫於嘉慶戊午(1798),此時在詩壇上,正是袁枚(1716-1798)“性靈說”影響深遠之時,袁枚明確強調詩歌抒寫性靈,而不要以時代化疆界,對前代的詩歌,隻要合乎己意,便都在取鋻之列,否則概不盲目崇拜,無論唐宋。和瑛一生宦海沉浮,走遍南北,又翰墨須臾不離,所以對性靈說當是熟知的,而他在這首詩中所言,也恰如性靈派所主張的理論。但頗可玩味的是在這首表述自己詩學理念的詩歌裡,他提出的四位詩人中有三位就是唐人,可見唐代詩人或唐詩給他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2014年應米彥青教授邀請,我參加內蒙古大學古代文學學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在交流中,我發現米彥青教授很有科學規劃意識。她指導的學生,無論博士生還是碩士生,選題明清蒙漢文學交流為中心,或溯源考察,或個案研究,具體而微,漸成繫列。她本人更是身先士卒,開疆拓土,在這個領域辛勤耕耘,至此已初具規模。欣喜之餘,我們一起來參會的幾位專家一致建議他們盡快將這些研究成果修訂結集,早日出版,讓更多的讀者深入了解中華多民族文學在其發展繁榮過程中,相互交融,走向興盛的軌跡,必將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文化自信心,這是很有意義的工作。
這些年,我有機會到民族地區院校講課,注意到一個現像:民族院校文學繫除開設各民族文學經典外,通常還有漢民族文學經典的閱讀課。《詩》《騷》、李、白、韓、柳,都有詳略不同的介紹。反觀內地一些綜合性大學的中文繫,有多少院校開設民族文學經典課程?我雖沒做過具體統計,但估計不會太多。如果真是這樣,中文繫便名實不符。中文繫,是中國語言文學繫的簡稱。中華各民族文學經典,當然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顧一百多年來中國文學研究的歷史,在看到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們也不能不遺憾地指出,20世紀以來沿襲多年的中國文學研究,尤其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主要還是依照傳統的歷史分期、地域劃分或者社會學的民族概念,將本屬於整個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學,分割成孤立或單一的歷史、地域、王朝、民族去研究,鮮有涉足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文化與文學的交彙、交流、交融的動態性研究,缺乏對中華民族歷史上各民族之間文化與一體的綜合性研究。事實上,中華各民族文學經典,是我們多民族長期以來水乳交融的共有的文化命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永久珍惜,發揚光大。
為此,我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書寫中華文學歷史的絢爛篇章》,呼吁重視中華多民族文學的經典作家作品。與此同時,我們又倡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的《文學評論》《文學遺產》聯合舉辦“中華文學的發展、融合及其相關學科建設”學術研討會,希望通過多種形式凝聚共識,並將這種共識擴展開來,在一個更大的範圍引起關注,引發共鳴。這項工作,得到民族文學研究所《民族文學研究》編輯部以及北京高校、科研單位眾多學者的支持。大家一致認為,科學地認識、研究中華一體、同源共生的本質,重新認識各民族文學在推進中華文化歷史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確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從目前學術發展情況看,最迫切的工作,是繫統深入地清理史料,準確描述中國歷史的不同時期,中華各民族文學彙聚、融通的歷史過程,再現中華文學的整體風貌,為構建新世紀中華文學史宏大敘事的理論體繫奠定堅實基礎。
對此,米彥青教授深表贊同。事實上,她早就通過組織各種學術活動,尤其是通過自己以及帶領的科研團隊,一直在努力踐行這一重要主張。她很謙虛,覺得成果還不是很成熟,還需要沉潛的思考,精心的打磨。但我想,磨刀不誤打柴工,思想永遠在進行中。與其等待思考成熟,還不如將階段性成果公布出來,接受廣大讀者的審讀和批評,更有助於思考的深入。米彥青教授愉快地接受了我們的建議,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將論文集編就。全書收錄了29篇論文,論述的範圍非常廣泛,有幾篇是討論唐代詩歌對於蒙古族漢詩創作的影響,還有幾篇論及蒙古族文人對傳統儒家思想及佛教思想的接受,更多的論文討論的是蒙古族的家族文學以及重要作家作品的文學價值及其意義。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