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本土文學:溯源與評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728-1056
【優惠價】
455-660
【作者】 陳仲庚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8480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84806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0970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7
字數:267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陳仲庚

    
    
"

內容簡介

《本土文學:溯源與評論》是湖南省作家協會2015年度重點扶持的作品,是一部文學評論集,作者陳仲庚。該書集中了作者三十多年來相關文學研究和文學評論的思考成果。《本土文學:溯源與評論》共收入文章31篇,分上下兩編,上編為“本土文學溯源”,下編為“本土作家評論”。《本土文學:溯源與評論》所指的“本土文學”,其概念外延可以逐步縮小:面對世界文學,中國文學是“本土”;面對中國文學,湘楚文學是“本土”;面對湘楚文學,永州文學是“本土”。上編的“溯源”,就是根據這樣的層次概念進行追溯的,從文學與文化及人的生活、生命的關繫開始,到舜文化對中國文學傳統的影響,再到結對湘楚文學及永州文學傳統的影響,一直到尋根文學作家所尋繹到的湘楚文化之根及中國傳統文化之根脈,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繫統,是對中國文學、湘楚文學、永州文學進行粗線條的、歷史性的宏觀把控。下編的“本土作家評論”,則是對永州土生土長的當代作家單個作品的微觀分析,選取的是永州當下較有代表性的作家或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他們不一定純粹寫永州,但絕對可以包括在上述三個層次內。之所以要把“溯源”與“評論”合為一書,目的是要將傳統與現實結合起來,這樣或許可以給創作提供一個更全面的借鋻:不管在哪個層次上來確定自己“本土化”的創作特色,都是合理的,並且是可以做出成效的。

作者簡介

陳仲庚(1959- ),又名陳琦,筆名仲畊。男,漢族。湖南祁陽人。中共黨員。1984年畢業於湖南師大中文繫,199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繫,文學碩士。中文教授。1998年擔任零陵師專中文繫主任;2003年擔任湖南科技學院教務處處長。2007年擔任湖南科技學院副院級督導員、院工會主席。2004年加入湖南省作家協會,現為永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湖南省舜文化研究會副會長。2004年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1989年開始發表文學評論,現已在《文藝報》《理論與創作》等刊物發表評論文章100餘篇,著有文學評論專著《尋根文學與中國文化之根脈》等2部。文學評論《唯恐其爭——阿Q形像再認識》被收入《湖南新時期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荟萃》一書,並獲湖南省社科規劃辦頒發的“優秀論文獎”;專著《文學尋根與舜文化根源性地位》(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2013年獲“永州市文藝獎”;牽頭輯錄整理的大型文獻彙編《虞舜大典·近現代文獻卷》(嶽麓書社2011年版)2013年獲“永州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目錄

自序 永州文化與文學
上編 本土文學溯源
文學之根與文化之根
舜文化與中國文學傳統的形成
舜帝之“耿介”與屈原之人格追求
從《南風歌》到《種樹郭橐駝傳》——中國民本思想發展演變的三個節點
“愚辭歌愚溪”,“文者以明道”—在永州的文學思想“隔”與“不隔”的山水結山水詩的審美特征及其價值
全球化背景下當代文學的反思與建構
文學“尋根”與文學“現代性”的轉型
楚文化思維模式與韓少功之“東方優勢”
韓少功:從“文化尋根”到“精神尋根”
阿城:對道學精神的完整體認
為接續那一縷文化命脈——重讀葉蔚林《九嶷傳說》

下編 本土作家評論
心底的困惑與生命的本原——讀楊金磚《寂寥的籟響》
為葆有那一縷溫馨的詩意——楊金磚《寂寥的籟響》解讀
人生好人多磨難——楊克祥小說創作解讀
“潛入土地”的探索——一位瑤鄉詩人的心靈足跡
誰來為當今的愛情“開光”——讀胡功田《瞎子·亮子》所想到的
官場賭徒的“這一個”——魏劍美《步步為局》人物形像特色
舜帝精神感召下的匹夫之責——評唐曾孝長篇報告文學《北遊記》
“腳手架”的堅強與脆弱——評劉翼平長篇報告文學《腳手架》
草色近看是稼穡——伍錫學詩詞創作綜論
偉人是這樣煉成的——評王青偉勵志小說《風華正茂》
《村莊秘史》:迷失與復歸
世事如“陀”:是人玩陀螺還是陀螺玩人?——讀李長廷《爺爺的陀螺》
魏劍美:給人的靈魂美美地剜一劍——魏劍美近期創作綜論
御風而行:孤寂中的享受與永恆——評蔣三立詩集《在風中朗誦》
桃源夢斷香草溪——評陳茂智長篇小說《歸隱者》
悲怨聲中開創出太平盛世——評肖獻軍長篇歷史小說《湘妃怨》
扎根傳統的品味 立足現實的自語——序周甲辰《傳統文藝鋻賞理論的現代觀照》
詩性傳統與詩人本色——序曹萬松詩集《黑夜的祝福》
別樣的“秋水”書寫別樣的感悟——序康懷宇詩集《秋水》
從“上善若水”到“一脈湘水”——2015年永州市“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書畫攝影展述評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本土文學:溯源與評論》:
從《南風歌》到《種樹郭橐駝傳》
——中國民本思想發展演變的三個節點
中國的民本思想源遠流長、內涵豐富,是中國古代德治理念的思想基礎,也是古代政治思想中帶有濃郁民主色彩的重要思想遺產,是今天最值得借鋻的文化精華。本文選取中國民本思想發展演變的三個節點進行歸納和總結,力圖揭示其發展演變的主導性特點。
《南風歌》的奠基:“解慍”與“阜財”
所謂民本思想,簡略地解釋就是“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這種治國思想起源於何時?或者說,作為思想奠基的第一個節點在哪裡?這是一個頗有爭論、很難說清的問題。有人認為,中國的民本思想“最早出現在周朝”①,“首先萌芽在周公旦的頭腦中”②。也有人認為“商周時期萌芽的‘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是中國民本論的最初表達”③。還有人認為:“如果本於歷史唯物論關於私有制、階級與國家的學說,再考之以文獻資料,我們可以追索到原始社會晚期,即史前傳說時期。”因此,從黃帝的為民操勞、率先垂範,到顓頊的教化於民、帝嚳的知民之急,再到堯帝的平章百姓、舜帝的布教四方,以至於大禹的勞身焦思以治水患,這些事跡,皆可視為“首開我國傳統民本思想的理論之先河”①。還有人認為舜帝的《南風歌》“是華夏聖帝先哲‘民本思想,的最初發軔”②。當然,關於中國民本思想起源問題的討論遠不止這些觀點,之所以異說紛呈,究其原因,乃在於對文獻資料的采信各有不同的取舍。因為中國的文字發展到商周之際纔開始成熟,纔開始應用於歷史史實的記載,因而商周的歷史纔是信史。從這一觀點出發,研究中國思想史的學者,也大都將淵源流變的起點定於這一時期,因為這是最為保險的一種做法。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雖說商周的歷史屬於信史,但關於民本思想的起源則更多的學者將它定位於周而不是商。因為殷商的做法是“殺人以事鬼神,祈福於上帝”,“而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鬼神並沒有顯靈予以庇護”,相反,“是民眾的力量幫助周武王取得了‘伐紂’之役的勝利,出於對這種偉大力量的敬畏,周公提出‘以德配天’和‘敬德保民,的思想”,“而這一思想,無疑就是後世‘民本’思想的濫觴”③。這一觀點應該說是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的,從歷史的真實情況看,也是很合理的,因為周公旦的“敬德保民”思想的確是在總結商周的經驗教訓時提出來的。但需要進一步追問的是:敬德保民的思想在周公旦之前究竟有沒有?答案應該是肯定的。盡管殷商王室後來很信鬼神,但在商湯征伐夏桀的戰爭中,同樣是以敬德保民獲勝的。《詩經·大雅·蕩》說:“殷鋻不遠,在夏後之世。”“殷鋻”是什麼?就是夏桀無道,失去民心,從而導致了夏朝的滅亡。那麼,殷商之興也就在於得民心亦即敬德保民。再往前追索,民本思想不僅有,而且似乎更為豐富。這是因為,越往前追索,私有制觀念越淡薄,到了堯舜禪讓的時代,在天下為公的背景下,自然會更加重視民眾的利益,民本思想也就更加濃郁。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永州,又名零陵。永州之得名,乃因於境內有“永山”“永水”。康熙九年《永州府志》載,“永山”在永州城“南一百餘裡,永水出焉,彙於瀟水,是謂永江,永州之得名繫此”。但永山、永水在永州境內並不出名,不過是“小山、小水”,擔當不起“永州”之名,因而永州人寧可相信另一說,“永州”之名來源於“永陵”。《史記·五帝本紀》雲:“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九疑山志》日:“零陵又名永陵。”北魏溫子升《舜廟碑》雲:“疑山永逝,湘水長違。”因此,永州境內確有“永山”——九疑山;也確有“永水”——瀟湘水。秦始皇設零陵縣,漢武帝設零陵郡,隋朝在零陵郡的基礎上設永州總管府。此後,永州、零陵,一地兩名,常交替使用。
永州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永州發掘出一萬兩千年以前的人工栽培稻,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早人工栽培稻標本,這就意味著:永州是農耕文明的最早開發地之一。永州是舜帝的藏精之所,為“虞舜過化之鄉”,舜帝南巡,不僅實現了北方華夏集團與南方苗蠻集團的大融合,也實現了南北文化的大融合;再加上娥皇、女英萬裡尋夫,淚灑斑竹,殉情瀟湘,為中國文學留下了千古愛情之絕唱……自此,永州成為文人雅士的神往之地。屈原歌詠:“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離騷》)舜帝是屈原“美人美政”的最高理想,他神往九疑山,冀盼面向舜帝的英靈傾訴。唐,謫居永州十年,他的“天人合一”思想、“吏為民役”及《封建論》中的治國理念,既有其原有的儒學淵源,也有永州現實的點化。宋代的周敦頤,是永州土生土長的一代宗師,他從道學中汲取營養,重新激活儒學,開一代理學之先河,影響中國七百餘年;“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餘波”,這副鐫刻在千年學府嶽麓書院的楹聯,不僅說明了周敦頤的“濂溪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也說明了永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因此,永州作為南北文化、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的交彙之地,不僅文化底蘊深厚,而且有著鮮明的特色。
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千古絕唱的愛情故事,與錦繡瀟湘的美景相結合,更為永州的文學增添了絢麗的色彩。陸遊詩雲:“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僅就“瀟湘”一詞的文學內涵,就給人無限的遐想。瀟水發源於永州,與湘水交彙於永州,永州為瀟湘之源,後來擴展為湖南的代稱,歷代文人詠“瀟湘”,也多指永州。自唐宋以來,一大批文人雅士,或仕宦或貶謫或遊覽於此,他們或是抒發思古緬懷之幽情,或是書寫懷纔不遇之感喟,或是謳歌錦繡瀟湘之清純,用生花妙筆為瀟湘點染傳神,給後世留下了數以千計的名篇佳作,僅在《全唐詩》、《全宋詞》兩部詩集中,“瀟湘”一詞就出現了85明清時期,越南使者進京途經永州,留下了180餘首歌吟瀟湘的詩作(《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這些足可說明,永州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文化或文學,都曾有過極其輝煌的一頁。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