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孫開華評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750-1088
【優惠價】
469-680
【作者】 周星林孫培厚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ISBN】978752031470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ISBN:9787520314701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2734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4
字數:226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周星林,孫培厚

    
    
"

編輯推薦

《孫開華評傳》不僅可以正本清源、還原歷史,在目前臺灣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柔性推動“臺獨”政策背景下,讓海峽兩岸人民清晰了解到當年中央政府是如何舉全國之力抵御外侮,軍民聯合抗擊西方侵略,最後取得勝利並建立“臺灣省”的歷史真相,對我們今天珍惜和平發展,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現實意義。

內容簡介

《孫開華評傳》的傳主是晚清時期出生於湖南省慈利縣的湘軍將領孫開華(1840-1895),他16歲投入湘軍勁旅“霆字營”,一生經歷無數戰鬥,屢立軍功,官至福建陸路提督。1874年日本人籍口“瑯嶠事件”(又稱“牡丹社事件”)企圖長期占領臺灣,孫開華率領“擢勝營”駐守廈門,策應瀋葆楨處理“瑯嶠事件”,最後迫使日軍撤離臺灣;1884年,法國人為取得越南宗主國地位挑起戰事,並相繼取得馬尾海戰勝利,並占領臺灣基隆。孫開華奉令駐守淡水(今新北市淡水區),他面對法軍的船堅炮利揚長避短、隨機應變,指揮官兵以“麻雀戰”多次擊敗法國侵略軍,取得了“滬尾大捷”,成為晚清不可多得的軍事勝利,為清朝政府與法蘭西政府的談判增添了籌碼。關於孫開華的研究,以往史學界涉及較少,本研究以孫開華的孫氏家族為入手,概述了他在“霆字營”的軍事活動,濃墨重彩地介紹了他在處理“瑯嶠事件”和指揮“滬尾大捷”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的地位與作用,輔以《孫開華列傳》等歷史文獻,形成了《孫開華評傳》。

目錄

第一章 慈利出了個孫九大人
一 湘西門戶慈利縣
二 關於孫氏家族
三 孫氏遷湘始祖世繫考
四 孫開華祖輩世繫考
五 孫開華兄弟與妻室考
六 孫九大人的少年傳奇

第二章 從軍霆字營
一 湘軍興起
二 湘軍霆字營
三 征戰湖北
四 征戰安徽
五 擢勇巴圖魯
六 結怨尹隆河

第三章 仕宦福建
一 漳州鎮總兵
二 漳浦平亂
三 “瑯嶠事件”
四 駐防廈門
五 泉州赴任

第四章 戍守臺灣
一 鎮守臺北
二 攻剿阿棉、納納社
三 攻撫加禮宛社
四 “琉球事件”

第五章 滬尾大捷
一 臺北名鎮滬尾港
二 “西仔反”
三 基隆失守
四 滬尾大捷

第六章 湘淮之爭
一 淮軍名將劉銘傳
二 劉銘傳為孫開華請功
三 劉銘傳上奏彈劾孫開華

第七章 提督帥府
一 正任福建陸路提督
二 鹿園圍獵,豪傑雲集
三 德化平亂,最後一戰
四 客死泉州,歸葬長沙

第八章 將軍之後

二 孫道仁
三 孫道義
四 孫道禮
五 孫道智
六 孫道信

第九章 歷史遺存
一 揭開故居的重重迷霧
二 珍珠泉,守望孫府越百年
三 將軍渡,不隻是一個傳說
四 清塘灣,永不磨滅的歷史記憶
五 西仔反,穿越時空的情景再現

附錄一 孫開華列傳
附錄二 孫開華年譜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孫開華評傳》:
一 湘西門戶慈利縣
在湖南的西北部有一個年輕的城市,也是享譽全球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城——張家界市。1982年,隸屬湘西土家苗家自治州的大庸縣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填補了中國沒有國家公園的空白。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大庸縣,設立大庸市(縣級),以原大庸縣的行政區域為大庸市的行政區域。1988年,國務院批準將大庸市升為地級,設立永定區、武陵源區,將原屬常德市的慈利縣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桑植縣劃歸大庸市。在這個年輕的地級市內,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就是慈利縣。
慈利縣歷史悠久,建置已達2200多年。境域春秋末,周楚平王之孫白勝築城於零水之畔,即白公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天下分轄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縣。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更名零陽縣,屬陵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稱慈利縣,屬崇州,縣名取“土俗淳慈,產物得利”之義。<年(1295年)升為慈姑州,旋改為慈利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慈利州為縣,慈利縣治漢至隋初設白公城,明萬歷末年遷至永泰街,即今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零陽鎮。清承明制,慈利縣隸屬澧州(州治在澧陽縣),因此,我們今天尚能在廈門市塔頭見到孫開華“駐軍處”題刻落款為“澧陽孫開華”就不足為奇了。
民國5年(1916年)湖南省裁撤武陵道,將大庸、桑植、慈利縣劃歸辰沅道。民國11年(1922年)裁撤“道”的建制,僅存省、縣兩級,所以,大庸、慈利、桑植三縣均屬省直轄市。民國24年(1935年),湖南省建湘西綏靖處,管轄慈利、大庸、桑植、臨澧、石門、澧縣6個縣,專員辦事處設在慈利縣。民國27年至38年(1938年至1949年),湖南全省調整為10個行政督察區,大庸與桑植屬第八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永順。慈利縣屬第四督察區,專員辦事處設在常德。
1949年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管轄。
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大庸地級市,慈利縣歸屬該市管轄。
慈利縣地處武陵山脈東部邊緣,東北與石門縣毗連,東南與桃源縣接壤,西北與桑植縣相鄰,西南與永定區連接。慈利縣地處110°27’E—111°20’E,29°04’N-29°41’N。慈利縣境東西最大距離72.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9千米,總面積3480平方千米。
慈利縣地處澧水中遊,屬湘西山區向濱湖平原過渡地帶,地勢白西北向東南傾斜,武陵山餘脈在境內分為3支東西走向的山脈,澧、灠兩水縱貫全境,蜿蜒於縣西北部和中部。北支的高架界,海撥1409.8米,為縣境最高峰。中支的寶峰山、馬兒嶺,南支的剪刀寺等海撥均在1000米以上。澧水自西南向東北流貫縣境,沿岸有河谷平原,最低處苗市鎮界溪河邊海撥75米,山河相問。構成三山兩谷。慈利縣境內岩性組成主要是碳酸鹽岩類,占總面積的54%: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類型多樣,以山地、山原為主,占總面積的64%。
澧水是湖南四大水繫中最小的一支,干流全長407千米,僅為湘江的一半,而流域面積僅為湘江的1/5,但是,由於澧水的中上遊與長江三峽同處於暴雨集中區,降水量大,徑流模數居全省之冠,河水暴漲暴跌也是一大特征。正是由於澧水中上遊地區山深林密、雨量充沛、河谷深切、險灘毗連、水流湍急這種自然條件,影響著該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秉性特質:勤勞樸實、敢愛敢恨、崇尚武力、勇往直前。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序一
李育民
(湖南師範大學歷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歷史學會副會長)
孫開華(1840-1893),字庚堂,湖南省慈利縣人,1856年投入湘軍“霆字營”,在其統帥鮑超帶領下,先後征戰湖北、安徽、江蘇、江西、福建、廣東等地,在清王朝平定太平天國和捻軍的無數戰鬥中累立軍功,官至福建陸路提督,逝於任上。他是湘軍諸多將領中既平凡而又偉大的一位,由於歷史的原因,和他相類似的英雄人物,還有很多精彩的事跡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個英雄人物的誕生,既有歷史的必然,也有戲劇性的偶然。
《孫開華評傳》的問世,就是一個偶然。
本書作者周星林,20世紀80年代曾在我校政治繫就讀本科,畢業後長期致力於“思想政治課”教學和教育行政工作。21世紀初,原常德師專升為本科院校,作為該校一員的他,在晉升職稱過程中自然也面臨學歷提高的問題。在研究生教育階段,他卻有意無意地走進了“歷史學”領域,並在選擇論文指導老師時陰差陽錯地選擇了本人,我們便有了師生之誼。
周星林的第一部專著是在碩士學位論文基礎上形成的《蔣翊武評傳》,在為其作序過程中,我通讀全書,感覺這位“半路出家”的弟子在研究歷史人物方面還是頗有心得的,並希望他在湖湘歷史人物研究上取得更大成就。然而,過了不久,從他那裡傳來消息,他將自己的《蔣翊武評傳》改編成電影劇本勛蔣翊武》在北京立項,自己尋找到社會資金拍攝成片,獲得了國家廣電總局審查批準,在院線舉行了公映,還入圍中國第2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影展。此時,我就感覺到,這個弟子走的路子已經超越了學術範疇,估計回不來了。
自前年開始,周星林告訴我,他們看了一部電視劇《臺灣1895》後,決定重點研究晚清軍事將領孫開華,並且組成了一個研究團隊,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去年還以“晚清愛國將領孫開華軍事活動與臺海戰略防御”為題,獲得了湖南省社科評審課題立項。這不,今年就把《孫開華評傳》初稿放在我的案頭。
我在研究近代中國條約史時發現,中法戰爭結束後,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談判代表,與法國政府代表、駐華公使巴德諾在天津開始談判,6月9日,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即《越南條款》或《中法新約》,又稱《李巴條約》,共十款,主要內容是: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邊界內開闢兩個通商口岸,“所運貨物,進出雲南、廣西邊界應納各稅,照現在通商稅則較減”: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業者之人商辦”;此約簽字後六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法軍退出臺灣、澎湖。1885年11月28日,此條約在北京交換批準。從此。中國承認法國吞並越南,中國西南門戶大開。1886-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與法國簽訂了《中法越南邊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務條約》《中法續議商務條約》等一繫列不平等條約,使法國又得到很多權益。
中國西南門戶洞開,法國侵略勢力以印度支那為基地,長驅直入雲南、廣西和廣州灣(今湛江市),並使之一度變成法國的勢力範圍。
顯然,中法戰爭的結果是《中法新約》等一繫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以及讓中國喪失更多的主權。近年來,有學者提出,《中法新約》等不平等條約相對於那些割地賠款條約來說,程度要輕一些,多少給清王朝留有一絲尊嚴;還有學者認為,中法戰爭是一場沒有勝負的戰爭:法國沒有得到它所想要的全部東西,中國沒有失去一寸土地。
關於這場戰爭的評價,這裡不作過多的論述。因為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就是這場戰爭誰勝誰負最直接的注釋。在中法戰爭中,中國人津津樂道的是“滬尾大捷”和“鎮南關大捷”。後者因為老將馮子材披掛上陣的故事曾感動國人,而前者因為湘淮之爭以及孫開華、劉銘傳將帥有鎮壓太平太國和捻軍的背景,沒有得到適當的宣傳,人們對這場發生在臺灣的戰鬥故事關注甚少。
《孫開華評傳》在評介孫開華生平事跡的同時,自然抓住了書中主人公孫開華在臺灣進行“開山撫番”、戍守海防的偉大貢獻,作者在查閱大量歷史資料的基礎上,對“滬尾大捷”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述.比如,孫開華在大戰之前采取的“整頓軍紀”“趕築炮臺”“堵塞港口”“征用土勇”等九大軍事措施,是前人未曾歸納的,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因此,本書的出版,可以視作對晚清愛國將領孫開華研究的“開山之作”,也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晚清臺海軍事防御方面的學術空白。
研究孫開華和他主導的“滬尾大捷”,不僅可以正本清源、還原歷史,在目前臺灣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柔性推動“臺獨”政策背景下,讓海峽兩岸人民清晰了解到當年中央政府是如何舉全國之力抵御外侮,軍民聯合抗擊西方侵略,最後取得勝利並建立“臺灣省”的歷史真相,對我們今天珍惜和平發展,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現實意義。
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是歷史學者與歷史人物家族的聯手。孫培厚先生是孫開華家族的佼佼者,他在從事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醫術上頗有建樹,是湘西北地區乃至全國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燒傷整形專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具有家國情懷的社會活動家,在很多公益活動中常常看到他的身影。他加盟撰寫《孫開華評傳》,增強了寫作隊伍的力量,特別是他提供的兩套沅澧流域《孫氏族譜》,為孫開華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資料。作者先後深入孫開華或駐軍,或為官的福建廈門、泉州、漳州、福州,以及臺灣基隆、淡水等地,查找相關史料,考證相關史實,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是值得肯定的。
誠然.由於史料收集的困難,本書在寫作過程難免存在一些遺憾,比如:孫開華在漳州總兵任上的所作所為,書中幾乎沒有具體涉及:孫開華在福建陸路提督府的工作和生活情況,作者較大篇幅轉引了孫開華孫女婿、民國傳奇小說泰鬥平江不肖生著《江湖奇俠傳》中的相關描繪,以補充內容的不足。此外,由於孫開華是“霆軍”中的後起之秀,關於他的文獻記載,主要來自陳昌的《霆軍紀略》,該書中第一次出現“孫開華”的名字時已年(1862年)了,因此,關於孫開華在“霆軍”中的戰績,隻能從“霆字營”的軍事行動中窺見一斑。盡管如此,作為晚清抗法保臺民族英雄孫開華的第一部學術專著成功出版,拓展了湘軍歷史人物研究的新領域,為後來者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是為序。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