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人論:迷誤與救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李永建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160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16095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3506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8
字數:339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李永建

    
    
"

內容簡介

《人論:迷誤與救贖》在指出人的常、迷、悟這三種不同的生存狀態、生命形態的基礎上,著重論述了個體生命由迷返常並進而轉迷人悟的覺醒、行動的路徑、契機和方法,尤其對生命之悟這一人生的高境界的具體樣態及其在人生的方方面面的體現做了更為深入細致的觀照、透析。
《人論:迷誤與救贖》是作者李永建歷十年苦思,含淚、凝血、撕肉、傾心、聚魂而成之作,旨在啟悟現代社會中的迷者,當然是那些有善根的迷者。在這裡,作者用自己的虔誠、真心、摯愛、靈魂、血肉修築了一條路,搭建了一座橋,讓善良的迷者走向彼岸。這裡不一定有令人艷羨的尊貴、財富和世俗的所謂幸福,也不一定給你提供人生的指南,破譯生命的密碼,但卻可以幫你打開心靈的窗。讓你活得明白、自尊,使你擁有靈魂,進入真意的境界。
李永建著的《人論——迷誤與救贖/相山學術叢書》吸納、涵容不同時空先哲的智慧、哲思、詩意,打通不同學科、領域的間隔,將其相滲互融,勾連交織,創造一個生氣灌注的,讓生命、靈魂浴火重生的有機整體。《人論:迷誤與救贖》擺脫了學院式的機械獃板的理論構架、枯燥乏味的學術規範和千人一面的新八股式的文風的窠臼,根植於民間、現實的大地沃土,發源於現代人生、時代潮流的源頭活水,將哲思的睿智和詩意的靈動結合起來,究風俗與制度,察人性與人心,啟生命之感悟,發個人之感慨,成一家之言說,從而在啟迪人生、化育人心、重塑靈魂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

李永建(1958-),男,河南省長垣縣人,淮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在學術研究上堅守知識分子的良知和人文立場,側重從人學視角觀照和解讀文學,關注當代國民的生存處境和精神狀態。已在《文學評論》《文學評論叢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評論》《當代作家評論》《中國社會科學報》《文學前沿》等刊物上發表文學方面的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流浪和歸家——文化視野中人的困境和出路》《人的回歸、發現和重塑——新時期小說的人學研究》《文學與人》等學術專著。

目錄

題敘——走向由迷轉悟的救贖之路
第一章 常:迷人的白日夢
——無法返回的自然
一 法地法天法自然
二 天地之大德曰生
三 自然即美
四 自然可以效法但無法返回

第二章 迷:悲涼的人世間
——被拋在世的掙扎
一 神死了
二 人成了機器
三 欲望的容器
四 解禁的心魔
五 他者的陰影
六 人世難逢開口笑

第三章 悟:夢醒時分
——救贖在望
一 昏沉睡夢誰喚醒?
二 悚然心驚何所悟?
三 夢中悟者知是誰?
四 覺悟之後復何為?

第四章 愛的翅膀
一 造化的恩賜
二 愛的歧路
三 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的仁愛
四 大愛無私,愛人如己
五 相忘江湖,無情之愛
六 天地境界,泛愛眾物

第五章 神性的敬畏
一 神的誕生和死亡
二 自然的神性崇拜
三 宗教情感:理想自我的追尋
四 聖潔的愛,精神的永恆

第六章 詩意地棲息
一 走進詩意的世界
二 遊戲人生
三 凡俗即美
四 造化鐘靈秀

第七章 自覺覺他,自度度人
一 先覺覺後覺
二 往心靈的田地裡撒種子
三 用不同的鑰匙打開不同的鎖
四 啐啄同時
五 心靈攜手進入人間天國

第八章 移風易俗,化民成俗
一 隱於民間,以德為旗
二 崇厚鄙薄
三 扶正祛邪
四 揚清排濁
五 潤物無聲

第九章 在死亡中獲救
一 向死而生
二 從沉淪的恐懼、閃避中醒悟
三 先行到死
四 縱浪大化,視死如歸
五 死而不亡者壽

第十章 崇尚簡單,恪守天倫
一 敬畏生命
二 罪對自然
三 寡欲戒奢
四 遠離虛榮
五 相交如水
六 無為而為

第十一章 生命的羽翼
一 夢——穿行在美麗幻影中
二 醉——生命的解放、放縱和迷狂
三 藝術——心靈的外射,生命的超越

第十二章 居住在語言構建的家
一 語言:從現實世界進入可能世界的通行證
二 會思想的蘆葦
三 立言以求不朽
四 棲息在語言構建的家園

第十三章 成為你自己
一 吹萬不同
二 自由選擇
三 珍惜擁有的
四 活在現時
五 立足腳下
六 擁有而不被擁有

第十四章 人生的階梯
一 走好人生向上的每一個臺階
二 血肉生命,生生不息
三 獨立人格,自由生命
四 安命盡性,順時承運
五 達者解會
六 仁者情懷
七 道成肉身

第十五章 走在回家的路上
一 院舍親人之家
二 真意之家
三 死亡之家
四 語言之家
五 永遠在路上的回家
參考文獻
且行且珍惜(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人論:迷誤與救贖》:
現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少年時代因家道中衰而體驗到了備受屈辱和壓抑的炎涼世態,從而過早地結束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看清了世事人心的真相。他這樣寫道:“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因為父病家敗而不得不經常“出入於質鋪和藥店裡”的少年魯迅,“從一倍高的櫃臺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裡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櫃臺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①。那高他一倍的櫃臺和櫃臺後面人的冷漠、蔑視,給生性敏感的魯迅帶來極大的重壓和凌辱,也在他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魯迅之所以有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高遠志向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文學、思想成就,是與他少年時的家庭不幸喚起的生命覺醒和逆境中自強不息的抗爭精神分不開的。
自傳體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當然也是作者尼·奧斯特洛夫斯基自己,在負傷致殘、痛失愛情、看不到出路、躲過傷寒的魔爪也是第四次死裡逃生的時候,當他看到自己的哥哥在窮困、愚昧、無聊的生活中苦苦掙扎的時候,當他在烈士公墓旁,回憶著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看著高聳在陡坡上的筆直的松樹、鋪滿了峽谷的斜坡的綠茵似的嫩草,嗅著復蘇的大地散發出的春天新鮮的氣味,回顧、反思自己的人生之路的時候,突然間對人生的意義有了深刻獨到的體悟:“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隻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為意外的疾病和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在這裡,小說主人公和作者擺脫了個人小我的悲歡、恩怨,在對人類事業的奮鬥和奉獻中實現了自我。
給人以迎頭棒喝從而讓人在迷境中豁然醒悟的,大多都是負面的生命體驗、消極的心理狀態和絕望的生存處境。經歷大悲然後纔有大喜,災禍罹身方可迎來幸福,飽嘗生活辛酸而後方知人生美酒的甘醇,逢兇可化吉,遇難卻呈祥,絕望誕新生,大死成大活。而人的負面體驗最強烈、最個性化又讓人從習以為常的迷境中悚然驚醒的,就是死亡的迫近和降臨。他人的死尤其是自己親人的死,使人們明白了,人是一種有死的存在,一種向死的存在;死是無法逃避的宿命,是必然的、最終的結局,而生卻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復逆轉的、暫時的、隨時就可能結束的。這會促使人擺脫逐物迷己的舊途而返回到本真的生命狀態。但這隻能喚醒那些能夠覺醒、願意覺醒的迷者,而那些自以為是、沉醉不醒的迷者會一廂情願地認為,死是別人的事,是與己無關的事,是遙遙無期的事。也許,隻有到死亡真的降臨到自身的那一刻,自己纔會真的明白、醒悟過來。但是,那已經為時已晚了。瀕死醒悟隻是瞬間的,因為你馬上就會告別人間和親人,沉入冰冷、漫長而黑暗的另一個世界,帶走的隻是死不瞑目的終生遺憾,而沒有時間來調整自己的人生,無法享受自己剛剛體悟到的真意的人生。那麼,我們怎樣纔可以讓死亡這件人人都必親歷身受的大事更早地喚醒我們,不至於留下死時悟道、為時已晚的缺憾呢?
海德格爾提出的“先行到死”的建議,也許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充滿智慧並切實可行的辦法。海德格爾這樣寫道:“此在先行著,防護自身免於回落到自己本身之後以及所領會的能在之後,並防護自身免於‘為它的勝利而變得太老’。”①怎樣纔能不是在生命的終點而是在人生的起點,或者起碼是人生的中點使人醒悟過來呢?海德格爾認為應該“先行著”,“先行著”就是“先行到死”,或者說是“提前進入死亡”。“先行到死”並不是真的主動去死、去自殺,而是在思量中正視死亡,把將來纔可能發生的死亡拉到眼下、當前,在心理上去感受和承擔它。“先行到死”的體驗會使人疏離群體,幡然醒悟,返歸人生之本,“先行把此在徹底個別化了”②,這樣覺醒的時間就大大提前了。
當然,也有許多人,不僅對自然、社會、他人對你的啟迪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而且對死亡也麻木不仁。更有甚者,自己將要與世界做最後告別的時刻,還幻想著在另一個世界重獲新生,與已逝的親人重聚;夢想著下輩子轉世,能夠比今世長得英俊、漂亮,過得幸福、美滿,這一輩子喫的苦、受的罪都在下輩子得到補償。這樣的人,恐怕就是終生不醒、死不悔改了,下輩子也同樣會渾渾噩噩、混混沌沌——假如真有下輩子的話。隻有自己纔可以喚醒自己,悟者自悟,醒者自醒,迷者自迷,醉者自醉。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