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弦誦集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302-1888
【優惠價】
814-1180
【作者】 馬東瑤馬東瑤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0525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05259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9865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0
字數:363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馬東瑤,馬東瑤

    
    
"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的論文,盡管視角有別,題目各異,但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作者們對經典研究諸層面的思考。

目錄

陰陽學說對《毛傳》解《詩》的影響
“九齡風度”與張九齡的經典化
杜甫草堂詩的繪畫呈現——以“柴門送客”與“江深草閣”為中心
崔徽事跡的文學呈現及其演變
宋太宗朝士大夫文化人格、精神風貌以及
詩歌創作的新因素
略論田錫對文學經典的傳承和士人精神的塑造
論王禹傅駢文的“古意”與“獨步”——兼談對宋初“五代派”的再認識
論柳永、周邦彥羈旅詞的時空結構
由《孫子兵法》注家身份淺析梅堯臣
洛陽少年與少年洛陽:梅堯臣、歐陽修西京
書寫的歷時考察
不斷被講述的“進奏院獄”
論歐陽修之不朽觀及其對人生實踐的影響
刷盡文章色相的詩心雅韻=——論蘇軾黃州文
蘇軾詩中的自嘲:舉重若輕的自我表達
朝鮮文人重演“赤壁船遊”考論
中國古代自傳文學在北宋政治語境下的變異——以蘇轍《潁濱遺老傳》為例
張耒詩典範化的啟示
論周邦彥詞中的“倦客”形像
市聲:範成大詩歌聲音描寫的新開拓
“因地興感”與“以詩紀行”——以誠齋詩為中心談宦遊對宋代人文景觀與詩歌觀念的影響
楊萬裡《錦繡策》考
由私人空間到公共話題的文學途徑:《雪巢記》與雪巢書寫
王安石詩李壁注引朱熹說小考
真德秀文章選本體例的變革及深層誘因
張樞倚聲改字考論
地方祠祀規範化背景中的文人化寫作——宋代祠祀樂歌研究
論古典詩學中的“事境說”
《豆棚閑話》與話本小說的革新
基督教小說在近代韓國的歷史演進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弦誦集》:
首先,《新唐書》沿用了《舊唐書》對張九齡幼聰敏而善屬文、恪盡諫臣之責、受知於張說而不徇私、進《金鋻錄》、勸斬安祿山等事的記載,初步樹立起一個躬行直道的賢臣形像。
其次,《新唐書》增補了張九齡關於選士的大段議論,並詳述了諫用牛仙客事與安太子瑛事。在《舊唐書》中隻字未提的張九齡關於選士的思考,《新唐書》則以大量篇幅加以載錄。在這一問題上,張九齡不僅對“方以一詩一判,定其是非”的選纔方式提出反思,認為這造成“賢人遺逸”,實為“明代之闕政”;尤其強調用人當“第其高下”,如此,天下之士纔會注重自身修為,不妄求干謁。張九齡指出,“古之選士,唯取稱職,是以士修素行而不為僥幸,奸偽自止,流品不雜”,今天下則“不正其本而設巧於末也。所謂末者,吏部條章舉贏千百刀筆之人,溺於文墨,巧史猾徒,緣奸而奮”,對於當時選士不重修身而為奸猾投機者大開方便之門深為不滿。
德纔並重本是漢代“獨尊儒術”以來選士的基本標準,然自漢至唐,其間多歷變動,儒學中衰,選士之法亦多變,張九齡對修身的重視,正體現了在科舉取士的制度下,以儒為本的文士不唯重纔、尤重德行之思想。事實上,張九齡諫用牛仙客也正是其選士思想的體現。《舊唐書》稱:“李林甫自無學術,以九齡文行為上所知,心頗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齡屢言不可,帝不悅。”這段記載頗易引人誤解,似乎張九齡諫用牛仙客是出於他與李林甫政治鬥爭的私心,而牛氏成為這種爭鬥的犧牲品。而從《新唐書》對這一事件的詳細敘述中可以看出,其中確實有著張、李不兩立的政治鬥爭的因素,但張九齡的反對重用牛仙客,並非意氣用事,他對尚書一職“德望”的強調、對牛仙客“目不知書”的鄙夷,正體現著以“文學”為安身立命之所的張九齡,所重者乃文纔與修身,故對出身使典胥吏的李、牛之流不學無術、無纔無品深表反感。在《新唐書·牛仙客傳》中,作者稱其“為相謹身無它,與時沉浮,唯唯恭願”;並引高力士之語日:“仙客本胥吏,非宰相器。”對仙客無相纔的批評,也正間接體現出對九齡的一種認可。蘇軾更以九齡不用牛仙客事論及士大夫之“名節”,極力稱譽九齡能“守正不回”。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關於經典的研究,是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重中之重。何謂文學經典?一般而言,《詩經》《楚辭》“四大名著”等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便是經典,但從學理來說則遠不止這麼簡單。文學經典,意味著文學形態的典範性、文學影響的廣泛性以及文學魅力的持久性。經典可以是具體的作家作品,也可以是一種主題、一種意像乃至一種書寫的範式。經典既非一開始就有的,也並非一成不變的。哪些文學作品或文學現像屬於經典?經典有無明晰的邊界?經典如何形成?經典又如何演變?……與經典相關的種種問題,可以說牽連著古代文學的整體脈絡,必須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思索,並在文學發展的歷史語境中作動態的考察,纔有可能真正深入文學經典的內部,也纔能對古典文學以至傳統文化的神髓有透徹的理解,進而實現傳統文化的延續、弘揚及當代轉化。
因此,理想的文學經典研究,應包括這樣幾個層面:第一層面,對既有文學經典的重新解讀。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思想和眼光,立足我們所處的時代來重讀經典,必然能看到與前人眼中不同的風景,進而從新的角度開掘經典的豐厚內蘊。第二層面,對經典化過程的考察,也就是思考經典生成的原因、路徑與機制。很少有作品甫一誕生便為經典,經典的生成總有一個歷史過程,且這一過程常常是曲折復雜的。對經典化過程的考察需要精研作品自身的形態與內蘊,更需要探究後人對作品的解釋方式,以及形成特定解釋的歷史文化因素。第三層面,是對新經典的發現與塑造。既然經典不是凝固不變的,那麼應新時代的需要而從古代文學中提取資源,發掘新的經典,進而拓展文學經典的邊界,也是經典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
本書收錄的論文,盡管視角有別,題目各異,但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作者們對經典研究諸層面的思考。
不少論文屬於經典研究的第一層面。作者們以新的眼光,對歐陽修、梅堯臣、蘇軾、楊萬裡等一批經典作家展開了視角獨特的觀照,提出了不少頗具新意的觀點。張蘊爽的《由(孫子兵法)注家身份淺析梅堯臣》,從梅堯臣《孫子》注家這一較少為人所注意的身份J入,分析其知識結構、熱衷論兵的心理及相關詩歌表達,從而為理解梅堯臣的詩歌藝術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王啟瑋的《洛陽少年與少年洛陽:梅堯臣、歐陽修西京書寫的歷時考察》則聚焦城市書寫,認為梅、歐的洛陽書寫是一個典範性的城市書寫現像,體現著城市與文人間的互動,從而對梅、歐二人的文學創作進行了更為深入的解析。寧雯的《蘇軾詩中的自嘲:舉重若輕的自我表達》關注蘇軾詩中頻頻可見的自嘲,認為這種含有戲謔意味的自我表達,不僅體現了詩人對自我的獨特認知,亦傳達著詩人幽微的人生體驗,從而豐富了關於蘇軾個體的認識。嶽娜的《“因地興感”與“以詩紀行”——以誠齋詩為中心談宦遊對宋代人文景觀與詩歌觀念的影響》則在宦遊背景下考察楊萬裡詩歌,認為因“宦”而“遊”的特殊性,影響了楊萬裡看待風物的眼光和詩歌寫作的姿態,而楊萬裡的吟詠也在塑造並影響著後人對一方風物的觀照方式。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