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20世紀中國文學理想人格流變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黃傳波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68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6856
    版次:1

    商品編碼:12695496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1
    字數:22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黃傳波

        
        
    "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國文學理想人格流變論》以大量的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為藍本,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對這些作品進行分析與考察,探究各個時期作家們對理想人格的認識及表現。基於理想人格流變的縱向梳理,嘗試繫統性地闡述各時期理想人格的基本特征、形成背景、意義及其實現,揭示和闡發20世紀知識分子對“人”的深刻理解。
    《20世紀中國文學理想人格流變論》按時序將20世紀理想人格分為五個歷時階段,選取有代表性的理想人格形像進行解析,同時對同一時期因人物身份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理想人格理解的差異進行深入解析,全面、繫統性地闡發20世紀各階層對理想人格的理解及其思想意義,並闡釋出其對當下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黃傳波(1976-),男,山東臨邑人。2000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思潮與文化研究。現為德州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師。

    目錄

    第一章 “新民”:基於群治的晚清理想人格範式
    第一節 基於“群治”的“新民”理念
    第二節 《黃繡球》:晚清小說理想人格塑造的實踐性文本

    第二章 基於“個人”的五四理想人格範式建構
    第一節 “個人”:五四文學的主體定位
    第二節 多餘人心結:五四剛健人格形像的缺失
    第三節 娜拉:現代獨立女性的自塑或他塑

    第三章 基於“大眾”立場的革命新人建構
    第一節 淹沒在大眾化敘事中的“大眾
    第二節 血色浪漫中的革命新人
    第三節 背靠組織的解放區新人

    第四章 激情燃燒時代的英雄敘事
    第一節 革命歷史記憶中的英雄建構
    第二節 堅定的社會主義創業者
    第三節 在”英雄“夾縫中的”個人

    第五章 “餘心所善,九死未悔”的新時期理想人格範式
    第一節 劫波度盡理想仍在的歸來者
    第二節 披荊斬棘正氣浩然的開拓者
    第三節 矢志不移忠於信仰的守衛者
    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20世紀中國文學理想人格流變論》:
    五四作家本身是吸收傳統文化的乳汁成長起來的,傳統文化在他們的頭腦中扎根,在他們的各個器官中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嬰兒出生時猶如一張白紙,可以由人任意塗抹,但一旦有所塗畫,我們可以再把它擦拭得更輕一點,卻再也無法完全抹去舊日的痕跡。對於這舊痕,我們或許可以在它們上面覆蓋上一些新的東西,時間久了,新的印痕產生,舊的就難以再現。但五四作家們情緒化的、激進的文學和社會主張卻使他們無法對之進行徹底覆蓋,他們追求完全的個性自由,主張“任意而為”,充滿個人情緒化的創作必然會產生某種疏漏,這樣就給了一些舊有的東西生存的空間(其實要從根本上割除舊有的東西也是不可能的,對此下文將展開具體論述),隻要條件適合,它們必然就會努力地發展自身,而其存在並發展必然又會影響到新畫面的效果。五四作家們處於新舊時代的交彙點上,他們雖然眼睛在注視西方美好的畫面,但東方的底色卻大大影響了其所繪藍圖的效果。
    較之五四作家,中國傳統社會的宗法倫理觀念在他們父輩頭腦中的烙印更為深刻。作家們也許可以消除自身承自傳統的落後因素,卻無法消除父母頭腦中的封建因子,我們無法否認傳統的父慈子孝的道德倫理,因為“孝”本是愛的延伸,是愛的一種反映,盡管其中也許有著愚孝的毒素,但其人倫意義還是有的,這也就注定了我們無法徹底否定孝道。在五四時期,作家們曾激烈地抨擊過孝道,“陳獨秀、吳虞等揭露了三綱五常對人性的扼殺,指出從封建綱常派生的舊道德本質上是以己屬人的‘奴隸道德’,封建禮教把中國弄成了一個‘制造順民的大工廠’”。胡適在五四時期也曾寫出《我的兒子》《再論我的兒子》等詩文,猛烈地抨擊盲目而虛偽的孝觀念。而現實中的胡適又是怎樣的呢?他在一次講演時曾經痛陳中國傳統女性的三大缺點:一是打麻將;二是纏小腳;三是打屁股。而他的結發妻子江鼕秀從小裹足,婚後又整天沉迷於“方城之戰”,且又無文化,那麼胡適為何又能與之白頭偕老呢?關於這件事,胡適曾在給好友胡近仁的信中說:“吾之就此婚事,全為吾母起見,從不曾挑剔為難。(若不為此,吾決不就此婚,此意但可為足下道,不足為外人言也。)”②婚非所愛,胡適這是否又是一種盲目?這樣的愛又能維持久遠,這是否又是一種虛偽呢?從個人的解放的角度考慮,他是否又考慮到了江鼕秀的生存質量呢?但為了母親,胡適寧願放棄自己一生的幸福,放棄自己的信仰。
    而同樣作為五四重要精神領袖的魯迅先生先是接受了“母親的禮物”——朱安,繼而在沒有與之離婚的情況下又與許廣平結為連理,他可以背叛自己事實上的妻子,但他無法完全違背母親的意志。他們可以選擇其他的一切,但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這也就注定了他們抗爭最終的悲劇性。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