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王爾德“面具藝術”研究:王爾德的審美性自我塑造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728-1056
    【優惠價】
    455-660
    【作者】 楊霓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9901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99015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5113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7-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3
    字數:263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楊霓

        
        
    "

    內容簡介

    王爾德在以唯美主義追求為表像的審美追求驅動下,引申了古希臘面具表演的傳統形式,使之成為人格面具表演概念,同時吸取浪漫反諷思想,注入自己的人生及創作中,變成了呈現多重矛盾自我的面具塑造風格。這一風格被他運用自如後,成為其技藝,形成其“面具藝術”。
    《王爾德“面具藝術”研究:王爾德的審美性自我塑造》以王爾德的多重矛盾面具自我之表像為依據,向前追溯至具有審美思想的德國浪漫主義傳統、唯美主義及現代審美主義,向後借用當代德國哲學、美學的理論觀點(審美),兼從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自我建構)的視角對之進行審視,解釋其“面具的真理”。以追求審美和自我建構為己任的王爾德,通過塑造多重矛盾面具自我,把對審美的追求推向了高峰——使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審美化,為自己的生存建構了積極、主動的意義。王爾德不愧為“面具藝術”大師。
    《王爾德“面具藝術”研究:王爾德的審美性自我塑造》審美與自我建構的兩個視角,在論述過程中之契合,讓我們看到兩者的內在統一性一一對人自身的困境與拯救途徑之思考,是以哲學和美學為代表的人文學科的根基和出發點。對此命題的關注始於現代性發端時期的哲學家們,貫穿了王爾德的一生,在當今的理論界仍不斷被探索與完善,值得認真思考。

    作者簡介

    楊霓,女,1978年生於雲南昆明,2003年浙江大學外語學院畢業,獲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至今任教於雲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認真組織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獲2005年雲南師範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文科組一等獎,2013年雲南省高校教師教育聯盟教學比賽外語組一等獎,2016年雲南省第十三輪職工業務技能大賽暨“高教社杯”高等師範院校外國語言文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主要研究領域為審美主義及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先後主持並完成校級、廳級、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各1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11篇發表於CSSCI來源期刊。

    精彩書評

    ★面具是英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重要批評概念之一,也是王爾德畢生所鐘愛的概念,並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此項研究以面具概念為核心,統籌王爾德的思想、作品、生活,並將此作為理解王爾德思想性格矛盾性的鑰匙,應該說抓住了王爾德等唯美主義作家的某些根本方面。選題很有學術意義。在國內外王爾德研究中,雖然對面具和雙重自我現像十分重視。但以此為中心的專門研究並不多見,因此這項研究很有學術價值。作者能發現這樣的選題,應該說對王爾德有相當深入的閱讀和理解。
    ——評閱專家一

    ★“王爾德‘面具藝術’研究——王爾德的審美性自我塑造”是個較好的選題。它以一個中國學者的視角,歷時、多維、立體性地審視王爾德面具藝術與人生,探究其審美性的自我塑造,從而進一步探究其歷史與文化的文學再現與表征。
    ——評閱專家二

    ★作者以詳實的資料、厚重的理論儲備、充分論證了王爾德刻意為自己編織的面具之網,並以此為基點,以十章的篇幅從審美追求和自我建構的雙重視角,詳細闡釋了王爾德各種“面具”塑造藝術,其立意新穎,構思獨特。該選題以小見大,以多論一。不僅從多角度論證了王爾德矛盾性表像下一以貫之的審美追求,而且還借王爾德的審美藝術探索,推之整個西方審美思想和中國當代審美問題的比較和思考,因而該課題具有很高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該課題涉及知識面廣,引證材料清楚,論證邏輯嚴密,是一篇非常好的學術成果。
    ——評閱專家五

    目錄

    引言
    緒論
    第一節 王爾德研究簡述及本書研究的出發點
    一 國外王爾德研究簡述
    二 國內王爾德研究簡述
    三 國內王爾德研究的不同階段所反映的意識形態變化和本書研究的出發點
    第二節 本書研究的主要問題
    第三節 王爾德“面具藝術”釋義及本書的論述框架
    一 “面具藝術”釋義
    二 本書的論述框架

    上篇 多重矛盾面具表像
    第一章 王爾德的浪蕩子面具和嚴肅面具
    第一節 王爾德的浪蕩子面具
    一 浪蕩子的由來
    二 浪蕩子王爾德
    三 王爾德筆下的浪蕩子
    第二節 王爾德的嚴肅面具
    一 自幼善良、重情的天性
    二 對人生的反思:審美追求
    三 《雷丁監獄之歌》對英國監獄體繫的批判與否定
    四 呼吁英國監獄體繫改革的悲天憫人面具
    第二章 王爾德的異性婚戀面具與同性戀面具
    第一節 王爾德的異性婚戀面具
    第二節 王爾德的同性戀面具
    一 王爾德的同性戀面具
    二 穿梭於兩個角色面具間的王爾德
    三 王爾德作品中對性取向的思考
    第三章 王爾德的愛爾蘭愛國者面具與英國忠實臣民面具
    第一節 王爾德的愛爾蘭愛國者面具
    一 愛爾蘭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及支持愛爾蘭獨立運動的王爾德雙親
    二 王爾德的愛爾蘭愛國者面具
    第二節 王爾德的英國忠實臣民面具
    第四章 王爾德的基督徒/異教徒面具與新教/天主教教徒面具
    第一節王爾德的基督徒/異教徒面具
    一 宣揚博愛教義的基督徒面具
    二 褻瀆基督的異教徒面具
    第二節 王爾德的新教/天主教徒矛盾面具
    一 青少年時期受到的新教/天主教影響
    二 牛津時期在宗教信仰上的猶豫不決
    三 成家立業後宗教信仰的動搖
    四 牢獄之災後的矛盾心態
    第五章 王爾德的“社會主義者”面具與無政府主義者面具
    第一節 王爾德的“社會主義者”面具
    第二節 王爾德的無政府主義者面具

    中篇 審美追求
    第六章 德國浪漫反諷思想與王爾德在社會生活舞臺上的矛盾面具塑造
    第一節 德國浪漫反諷思想
    第二節 王爾德對浪漫反諷思想的追隨與矛盾面具塑造
    一 王爾德童話的德國浪漫主義淵源
    二 王爾德對德國浪漫反諷思想的全面追隨
    第七章 王爾德的唯美主義理論矛盾面具
    第一節 王爾德唯美主義面具的形成及其矛盾性
    一 廣義唯美主義與狹義唯美主義
    二 王爾德主張的唯美主義之主要內容
    三 王爾德唯美主義面具的矛盾性
    第二節 王爾德唯美主義矛盾面具的審美主義救贖特質
    一 審美主義及審美救贖思想
    二 王爾德唯美主義面具具有審美救贖特質的原因
    第三節 王爾德唯美主義面具後的審美現代性決定其矛盾性
    一 審美現代性的形成
    二 審美現代性的矛盾缺陷
    第八章 王爾德生活審美化與人生審美化的審美性面具塑造
    第一節 王爾德多重矛盾面具的審美實質
    一 浪蕩子面具:唯美主義與生活審美化的契合
    二 古希臘審美的同性戀文化對王爾德性取向的影響
    三 王爾德審美性宗教立場面具的形成
    四 王爾德審美性政治立場面具的形成
    第二節 《筆杆子、畫筆和毒藥》:用審美建構自我的層次劃分
    一 用文學創作塑造自我
    二 用美裝點生活,使生活審美化
    三 用非同尋常的人生體驗實現人生審美化
    第三節 王爾德生活審美化與人生審美化的審美性面具塑造
    一 淺表審美化(裝飾、生動、經驗)
    二 設計主體和生命的審美化(走向美學人)

    下篇 自我建構需求
    第九章 王爾德面具塑造行為背後對自我認知與建構的探究
    第一節 王爾德在審美過程中對自我的關注以及探究自我的相關理論簡介
    一 王爾德在審美過程中對“自我”的關注
    二 關於“自我”的心理學相關理論簡介
    第二節 王爾德作品中的自我認知與建構主題
    第三節 王爾德通過作品進行的自我建構
    第十章 王爾德面具塑造行為背後的個體社會身份焦慮
    第一節 個體社會身份焦慮感的形成
    一 身份焦慮感產生前的時代
    二 啟蒙運動的影響
    三 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劇了個體身份焦慮感
    第二節 王爾德的社會身份焦慮與建構
    一 對社會身份的追逐
    二 對融入上流社會的渴望
    三 失去社會身份後的絕望
    第三節 王爾德作品中體現的社會身份問題
    結論
    一 王爾德審美性自我塑造的“面具藝術”
    二 從王爾德“面具藝術”研究可以看到什麼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王爾德“面具藝術”研究:王爾德的審美性自我塑造》:
    四 呼吁英國監獄體繫改革的悲天憫人面具
    《雷丁監獄之歌》所體現出的深沉,一方面源於王爾德對悲哀情感的表述需求,另一方面則源於英國監獄繫統的種種不堪之處。正是王爾德出獄後發表的兩封呼吁改革英國監獄繫統的信件,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雷丁監獄之歌》產生的背景,更看到了他真誠的、悲天憫人的嚴肅面具。
    1897年5月,就在他剛剛從監獄被釋放幾天之後,他寫信給《每日紀事報》編輯,描述了英國監獄繫統的種種不合理現像,呼吁公眾重視此問題。該信以雷丁監獄的一位看守,沃德·馬丁先生,由於給一個饑餓的小孩一些甜餅干而被監獄長解職一事作為開篇。王爾德認為,這個年紀最小的小囚犯實在是太弱小了,弱小到任何一個見到他的人都要心生憐憫。然而,他將要面對的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暴行。緊接著,王爾德從兒童心理學的特殊性來分析監獄繫統對待童囚的態度是多麼錯誤。在他看來,兒童的心智還不成熟,他們隻能理解來自某一個人的懲罰,卻不能懂得來自於社會這樣一個抽像概念的懲罰意味著什麼。可是,就是這樣都不還懂的孩子,卻要因為一些小過失被“一個他從不認識也毫無所知的人從他的父母身邊帶走,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孤獨的、陌生的單人牢房裡,面對著一些奇怪的面孔,被一個他並不能理解的制度的代表呼來喚去並受到他們的懲罰”。正是由於看守馬丁出於對小孩的同情,安撫性地給了他些餅干,結果卻丟掉了自己的工作。隨後,王爾德回顧了這位好心的監獄看守平日的善舉:他不但對所有的囚犯都十分友善,還願意不顧獄方的規定,為那些腹瀉的囚犯打掃單人牢房中的污物,以求他們的生活環境能夠好些。然而,這樣具有人道主義思想的人卻不能被容於英國的監獄繫統,這足以說明它是多麼不人道。
    除了監獄中少年犯的境遇問題,王爾德還介紹了有智障的囚犯和有精神病的囚犯在監獄中受到的虐待。與兒童問題一樣,作者思考的出發點也是心理學。在他看來,“監獄醫生沒有任何一種精神病的知識”,這使得他們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而醫療委員會的調查者們“似乎並不懂得獃傻和瘋狂之間的區別——某一功能或器官完全失去和某一功能或器官的疾病的區別”。這個少有人注意到的特殊罪犯群體的境遇問題,讓王爾德的同情心和愛心更加凸顯了出來。原因很簡單,他與其他可憐的犯人們患難與共、感同身受——“囚犯們,作為一個階層,彼此之間是極其友好和同情的。受難以及受難的團體使人們變得友好,一天又一天,每當我在院子裡徜徉,總是常常以愉悅和安慰的心情感受到卡萊爾在某處所言的‘人類的伙伴關繫的那種寧靜和諧的魅力’。”兩年的牢獄生活雖然讓王爾德痛苦不堪、身心俱損,但也讓想要“嘗遍世界這個園子裡每棵樹結的果”的他真正嘗到了苦果的滋味,讓他真正接觸到社會下層人的生活,而不是隨隨便便地呼喚無政府主義、呼喚耶穌基督來拯救民眾。這可以算得上是生活給他上的一課,讓他拋卻浮華,真心地去觀察和體驗窮苦人的生活,然後盡一己之力去幫助他們。可以說,這是王爾德這張悲天憫人的嚴肅面具的積極作用之一。
    1898年3月,英國的監獄改革法案要進行第二次審查,王爾德知道後便寫信給《每日紀事報》編輯,根據自己的切身感受提出了一些建議。在這封信中,他切切實實地從人道主義的角度指出了英國監獄繫統急需改進的地方。除了針對監獄巡視員、囚犯所用的硬板床、監獄專職醫生等問題之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王爾德對監獄條件的描述: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