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實用主義: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向度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192-1728
    【優惠價】
    745-1080
    【作者】 賈小龍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684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68476
    版次:1

    商品編碼:12958776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8
    字數:29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賈小龍

        
        
    "

    編輯推薦

    《實用主義: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向度》旨在對知識產權制度這一既有存在進行理論闡釋,以探求主導其演進和發展的基本觀念,並以此為依據,觀察知識產權制度的未來變革。
    《實用主義: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向度》將側重於從理論和實證兩方面分析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本質是什麼,知識產權制度為什麼是呈現在人們面前的這個樣子,是何種思想或觀念主導了這一過程。

    內容簡介

    《實用主義: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向度》以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為分析對像,通過闡發知識產權制度演進的基本規律和價值取向,為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改革發展提供思想基礎。
    《實用主義: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向度》的研究,是在知識產權保護的正當性或“應然性”研究的基礎上,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實然性”解讀,有助於人們更為全面地認識知識產權制度,從而能夠更為合理地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作者簡介

    賈小龍,男,1979年12月生,甘肅靖遠人,法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訪問學者。現為蘭州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知識產權研究所所長。出版著作2部,參編教材2部;發表論文40餘篇,部分論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等多項研究項目;曾獲甘肅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等表彰獎勵。

    目錄

    緒言
    一 知識產權法學基礎理論研究亟待加強
    二 知識產權法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新視野

    第一章 對像、本質及路徑:知識產權保護的簡單抽像
    第一節 作為權利對像的知識、信息
    一 “山重水復”:知識產權對像的學說分歧
    二 “另闢蹊徑”:界定知識產權對像的方法論
    三 “淺嘗輒止”:如何定義知識產權的對像
    第二節 知識產權保護的本質:人為制造知識信息的稀缺性
    一 “蛋生雞”:物質資料稀缺是財產權制度產生的客觀基礎
    二 “雞生蛋”:知識產權保護是知識信息具備稀缺性的制度依據
    第三節 知識產權保護的實現路徑
    一 起點:需要劃定保護對像的邊界
    二 為什麼借助符號:知識產權的對像與符號存在天然的關聯
    三 怎樣的符號化:特定的符號化要求與財產權邊界的確定

    第二章 投射、激勵:知識產權正當性的後世追認
    第一節 投射理論:知識產權的倫理正當性
    一 洛克勞動財產權學說與知識產權的正當性
    二 康德財產權學說與知識產權的正當性
    三 黑格爾財產權學說與知識產權的正當性
    第二節 知識產權的激勵論正當性
    一 財產權的激勵論正當性
    二 激勵論與知識產權保護的正當性

    第三章 知識產權保護實踐與實用主義吻合的理論思辨
    第一節 正當性辯護學說難以解釋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
    一 “捉襟見肘”:投射理論的規範功能
    二 二律背反:反思激勵論的規範功能
    第二節 知識產權保護實踐契合了實用主義的思想要義
    一 實用主義及其基本規定
    二 知識產權制度實踐與實用主義的契合
    第三節 再論知識產權保護實踐的實用主義解讀為何應當
    一 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基本問題與實用主義
    二 知識產權保護實用主義解讀的可能質疑及回應
    三 法的實用主義研究已蔚然成風

    第四章 知識產權保護實踐與實用主義吻合的歷史求證
    第一節 早期的知識信息保護實踐:產業和貿易發展的“奴婢”
    一 早期特權專利:先進技術開發和引進的“綠色通道”
    二 早期版權實踐:管制印刷及圖書貿易的副產品
    三 貿易方式的變化與標識功能演變
    第二節 知識產權的立法認可:受限法權背後的政策考慮
    一 作為私權的專利:實現創新的工具
    二 作者版權的近代確立與實用主義
    三 從阻止欺詐到保護商譽:商標法律保護中的政策考慮

    第五章 知識產權制度當代危機的成因:實用主義的背離
    第一節 專利擴張與創新抑制
    一 專利授權數量劇增
    二 專利向陽光下人類發明的一切領域內延伸
    三 “紙面專利”大量存在
    四 專利權的行使:“防御”還是“進攻”
    第二節 版權擴張與文化傳播
    一 內在擴張:手段具有了目的性
    二 外在擴張:以反規避版權技術保護措施為中心
    三 何種壟斷:作品抑或市場
    第三節 標識的財產化與公平自由競爭
    一 商標的自由轉讓與防止欺詐消費者
    二 商標反淡化保護與競爭
    第四節 實用主義知識產權觀錯位的思維工具
    一 知識信息財產與傳統財產在觀念上的等同
    二 財產-責任規則分析工具的“誤用”

    第六章 實用主義與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改造
    第一節 正確對待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化
    一 實用主義是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化演進的唯一動機
    二 充分重視知識產權條約和協定中的彈性條款
    第二節 堅守知識產權的“特殊權利”理念
    一 知識產權源於法
    二 知識產權是限制他人行為自由的法定權利
    三 知識產權是附義務的法定權利
    四 知識產權的行使非以改變他人狀態為目的
    第三節 明確知識產權設定、行使的目的導向
    一 突出專利保護的創新導向
    二 倡導實用主義版權觀
    三 回歸商標保護維護公平與自由競爭的旨趣
    第四節 平衡私權與公益:倡導知識產權保護的謙抑性
    一 知識產權保護不應被新技術“劫持”
    二 適當限制預防性救濟的適用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實用主義: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向度》:
    (一)康德財產權學說管窺
    1.自由、道德法則:康德權利科學的起點
    從自由意志推演到權利的邏輯,是康德政治哲學的全部基礎。在其所有關於權利關繫的論述中,這一點都得到了體現。把握這一邏輯,是理解康德財產學說的重要思想脈絡。在康德的政治哲學中,個人自由的道德地位具有絕對的不可撼動性,而權利則是把自由的道德法則擴展到生活的必要中間環節。
    在《道德形而上學》中,康德對權利是如何可能這一問題的基本回答是:權利源於個人的自由,是後者在社會生活中的外化。其中,“我的和你的”的關繫,是人與人之間關繫的核心。在對權利是什麼問題的回答中,康德摒棄了從經驗法律知識中尋找答案的做法。在他看來,經驗法律知識如費德拉斯的木頭腦袋,像頭卻沒有腦子。他從自由這一概念出發,認為盡管它是純粹的理性概念,但在理性的實踐運用中,即理性決定意志的行動中,自由便具有了實在性。也就是說,人們會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按照道德法則去行動。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道德法則是理性所頒布的絕對命令。這樣,道德法則構成了人在行動中的一項義務,即不得妨礙他人依據同樣的道德法則去行動。如果將場景擴大,道德法則實際上轉化為了人與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繫。通過這種方式,康德完成了從自由到道德法則再到權利的推演。康德還區分了內在自由和外在自由。他所謂的內在自由,實際上仍然是自由意志,即人完全出於自由意志的行為。而外在自由便是權利,即受到外在因素影響下的、經由普遍意志和權威所確定的自由意志的行動範圍。外在自由衍生自內在自由。康德通過擴展內在自由法則完成了這一衍生:將內在自由法則擴展到更廣的自主選擇和決定,便將外在對像包容了進來。自主選擇和決定雖然當然地來自內在意願,但其實現卻是外在的,涉及所有他人。因而,根據普遍法則,它需要一個範圍,此範圍便是自由的外在空間,就是權利。
    2.從個人意志投射到理性占有:康德財產學說的核心
    康德將所有權視為一個深深根植於人類意識之中的原始概念。他說,財產起源於一個深遠而持久的“我的和你的”的常識之中。如果我是如此與對像有關以至於任何其他人未經我的同意而使用它都將傷害我,那它就正當地是我的。①但為什麼人們要在事物之間形成界限呢?康德說,本質上是為了擴大人們的自由範圍——他們的自治。人有在世上執行計劃的願望,這就要求接觸或控制外部對像。財產起源於人在世上實施個人計劃的願望。對康德來說,此願望必須被賦予最廣的範圍,以促進最大範圍的個人選擇以及人類的計劃。他相信,任何投射了個人意志的對像都將被所有化。
    康德認為,行為自由,包括占有的權利,是選擇自由或自治的必要表達。②為了保障這種自由,人必須能夠持續地接觸某物,並且不受他人妨礙。在康德的全部意義上,占有表達了人對物的完全自由。③他指出:“使用的可能性的一般主觀條件就是占有。”④康德的占有是抽像概念,而不是經驗事實或事件。人們需要控制世間之物以完成心裡所願。為使控制有效,它必須是穩固的、能夠延續到人通過身體抓握等方式對對像進行控制的時間之外。這種對外在對像進行持續控制以實現個人意志的需要,將占有有效擴大至僅僅通過物理持有之外,要求人們對占有進行觀念上的理解。正是從觀念上理解占有,形成了許多重要推論。為了實現這種更為觀念化的占有,就需要一個執行機制——某種法律制度。因為觀念上的占有在缺少了某種統治時是難以想像的,這就需要存在市民社會。而為了使市民社會走向繁榮、和平共存,又需要內在的法律秩序。所有這些都清楚地表明,對康德來說,十分微妙的財產概念居於文明社會的中心。⑤
    通過對占有含義的二重解讀,康德實現了從占有到使某種東西成為“我的”——從占有到所有——的論證,即隻有將占有理解為包括感性的占有和理性的占有,纔能避免那種將某種外在的東西作為自己的來擁有時的自相矛盾,達致某種外在的東西最終成為“我的”的要求:即便“我”不對物品進行有形占有,他人的使用仍然會傷害“我”。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