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莎士比亞戲劇在中國語境中的接受與流變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2075-3008
    【優惠價】
    1297-1880
    【作者】 李偉民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542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5422
    版次:1

    商品編碼:12662274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65
    字數:68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李偉民

        
        
    "

    內容簡介

    《莎士比亞戲劇在中國語境中的接受與流變》繫國內莎學研究領域全面、繫統研究莎士比亞戲劇在中國傳播、翻譯、改編、演出的莎學論著。研究緊扣20世紀中外文學影響中的重要個案:莎劇的變形與變異,從文本改編與舞臺結合角度觀照中國舞臺上的話劇莎劇與戲曲莎劇的美學特點,考察莎劇與中國戲劇在寫實與寫意本同審美原理作用下與中國文化的踫撞與融合。該書從影響、變形、變異的角度研究莎劇的接受與傳播,有別於單純的文本研究,通過莎劇中國化改編,釐清中西方戲劇觀念在交融與踫撞中,顯示出來的不同表演形式和美學呈現方式。通過對話劇、戲曲改編莎劇的研究,彰顯中國莎學在世界莎學研究領域的民族特色,期望以“他山之石,功成東方之玉”,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莎學研究體繫。

    作者簡介

    李偉民,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四川外國語大學教授,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莎士比亞研究分會副會長,國際莎學通訊委員會委員,莎士比亞研究所所長,《中國莎士比亞研究》主編,碩士生導師。入選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作者序列“外國文學研究”方陣;入選“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教育部高等教育學位委員會專家庫評審專家;全國社科規劃辦委托的國家社科基金結項成果評審專家;北京大學圖書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評審專家。出版莎士比亞研究專著5部。莎學研究專著獲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結項等級為優秀。

    目錄

    引論從歷史走向未來的中國莎學

    第一章 從晚清到民國:莎士比亞入華的“前經典化”時期
    第一節 《莎氏樂府本事》及其莎劇注釋本在中國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莎士比亞研究:從文本到對舞臺演出的認識

    第二章 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莎學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莎評與西方馬克思主義莎評
    第二節 博我以文,約吾以美:走向新世紀的中國莎學

    第三章 真善美在中國舞臺上的詩意性彰顯
    第一節 莎劇演出:經典的意義
    第二節 莎士比亞戲劇的獨特氣韻:研究和演出
    第三節 以校園莎劇節為號召:中國大學莎士比亞戲劇演出

    第四章 深沉哲思與嚴謹演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的莎劇敘事
    第一節 青春、浪漫與詩意美學:張奇虹對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的舞臺敘事
    第二節 人性的演繹:在王袍加身與脫落之際:《李爾王》的當代闡釋
    第三節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血泊與哲思相交織的空間敘事
    第四節 回到話劇審美藝術本體:《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的舞臺敘事
    第五節 歷史演繹與世俗戲謔的空間表征:《亨利四世》的中國化空間敘事
    第六節 面對經典的舞臺敘事:北京人藝改編的《哈姆雷特》
    第七節 詩化意像的空間重構:《理查三世》的跨文化書寫

    第五章 演繹、思考與創新:先鋒實驗精神與對莎劇神韻的把握
    第一節 轉動萬花筒,隱喻中的先鋒性:林兆華改編的《哈姆雷特》
    第二節 戲仿與隱喻:《理查三世》的敘事策略
    第三節 後經典敘事:從《科利奧蘭納》到《大將軍寇流蘭》
    第四節 我秀故我在:走向現代的《第十二夜》
    第五節 中國化:田沁鑫變形的《明》
    第六節 中西文化、語言在藝術和美學上的成功對接雙語《李爾王》
    第七節 肢體敘事與現代莎士比亞:形體戲劇《2008羅密歐與朱麗葉》

    第六章 與莎士比亞相約在中國舞臺
    第一節 異質文化與藝術之間的跨越
    第二節 從《麥克白》到昆劇《血手記》
    第三節 音舞敘事:越劇《馬龍將軍》與《麥克白》
    第四節 從《麥克白》到婺劇《血劍》
    第五節 跨文化的本土建構:從《麥克白》到徽劇《驚魂記》
    第六節 戲與非戲之間:川劇《馬克白夫人》

    第七章 生存與變異:莎士比亞戲劇的互文與互文化
    第一節 國劇藝術中的京劇莎劇
    第二節 從主題到音舞的互文:京劇《哈姆雷特》與現代文化轉型
    第三節 悲劇《哈姆雷特》戲劇性情景的建構與越劇抒情性演繹
    第四節 旋轉的舞臺:互文在京劇《歧王夢》與莎劇之間
    第五節 跨界敘事:京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與“福氏喜劇”

    第八章 美在民族化:中國地方戲莎劇
    第一節 成功與遺憾:闡釋莎劇內涵的地方化莎劇
    第二節 現代意識下的實踐與理論創新:越劇《第十二夜》
    第三節 在場與不在場:《鼕天的故事》的越劇改編
    第四節 西卉東植:《羅密歐與朱麗葉》與花燈劇《卓梅與阿羅》
    第五節 經典與草根,敘述兼代言:二人轉《羅密歐與朱麗葉》
    第六節 遮蔽與失落的悲劇審美:越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第九章 莎士比亞戲劇的地域化:“何必非真”與“取神略貌”
    第一節 黃梅戲:為莎劇增色的寫意性表達
    第二節 中西戲劇審美觀念的踫撞
    第三節 粵劇《天之驕女》與《威尼斯商人》
    第四節 敘事與抒情模式:粵劇《豪門千金》對《威尼斯商人》的改編
    第五節 對經典的跨文化闡發:從《第十二夜》到粵劇《天作之合》
    第六節 “秀”出來的“東北味”:吉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
    第七節 地域化呈現:互文性視角下的絲弦戲《李爾王》

    第十章 臺灣莎學研究情況綜述
    第一節 奠基與發展
    第二節 莎劇演出

    第十一章 結語:“後莎士比亞400時代”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莎士比亞戲劇在中國語境中的接受與流變》:
    茅盾是第一位向中國讀者介紹馬克思、恩格斯對莎氏的評價,並將莎氏與現實主義聯繫起來論述“莎士比亞化”的學者。楊晦的《(雅典人臺滿>序》被認為是“中國第一篇企圖用馬列主義觀點來分析莎士比亞的論文”。中國馬克思主義莎學批評的主要代表人物為卞之琳、孫家琇、張泗洋、趙澧和孟憲強等人,而同時代的吳興華、陳嘉、李賦寧也在自己的莎學論文中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到具體的莎學批評實踐中。安奈特·魯賓斯坦在《英國文學的偉大傳統》一書中指出,莎學研究應聯繫莎士比亞生活的新舊交替時代的社會政治鬥爭,以及莎氏反對封建內戰、主張民族統一,反映君主職責、個人野心與政治、宗教等諸多層面,否則會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卞之琳在他的一繫列長篇莎學論文中認為,莎士比亞在他的劇作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階級與階級鬥爭的觀點。他在莎學研究中,也看到了莎氏對階級的劃分,並以階級分析與階級鬥爭的觀點來理解莎士比亞所反映的時代和社會環境。卞之琳將莎士比亞定位於“能發揚本階級與廣大人民利益相一致的思想,在揭發封建借以的罪惡本質的同時,也揭發本階級與人民利益相矛盾的傾向,莎士比亞在他的戲劇裡,站在廣大人民一邊,不但反對封建罪惡,而且反對資本主義關繫的罪惡傾向”。莎士比亞不但是本階級的叛逆者,而且是本階級的掘墓人。卞之琳發表的長篇莎學論文引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資本論》《自然辯證法·導言》《共產黨宣言》《德國農民戰爭》《列夫·托爾斯泰》《給拉薩爾的信——論革命悲劇》《給明娜·考茨基的信——論傾向文學》《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論文藝》等。卞之琳運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指導莎學研究,他明確提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莎士比亞作品中的人物,莎氏所處的時代是封建社會基礎崩潰和資本主義關繫興起的文藝復興的交替時代,把握了這一點也就把握了馬克思主義莎學的精髓。時值晚年,卞之琳已經認識到,意識形態化為了當時的政治領域運動,不加思考地認為莎學批評必須以蘇聯模式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多采用階級分析的方法研究莎劇,不可避免地深受時代和意識形態領域階級與階級鬥爭觀念的影響,存在著機械地、簡單地理解並用馬克思主義莎學指導莎學研究,將蘇聯馬克思主義莎學視為唯一正確的莎學研究方向,禁錮了研究者的視野,也不能全面深刻地認識莎士比亞及其戲劇的經典價值。
    馬克思曾經提出了包含對人的感覺、情欲和需求的肯定,通過“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構建”的學說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美學思考的現代性。馬克思乃是從黑格爾走向馬克思主義,也是從“人”的哲學批判走向經濟學批判。孫家琇在莎學研究中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對莎氏及其作品進行研究,形成了她的馬克思主義莎學觀,也是她一貫的指導思想。她認為,馬克思、恩格斯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對莎士比亞的創作經驗和創作特點的概括與總結具有普遍的意義。莎劇所反映的歐洲封建社會的階級和資本主義上升階段的歷史現實、社會家庭、人與人之間的關繫和思想意識的變化,極好地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張泗洋的《莎士比亞引論》(上、下)被認為是在我國近一個世紀的莎學史中的第一部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繫統全面研究莎士比亞的著作。這部著作強調要深入研究莎氏,必須注重歷史和社會背景,必須放到“國家的背景”中,看到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發展水平,並最終看到其對時代和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文學和戲劇所產生的深刻影響。馬克思主義莎學批評是在問題意識中展開,即在資本現代性原則的社會中,確認莎作的經典價值的。莎士比亞深刻地、多方面地描寫了他的時代。他的戲劇創作乃是文藝復興時期社會生活的最充分的藝術上的反映。趙澧在莎學研究中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莎學研究,在研究中以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解釋莎士比亞及其作品。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