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宋代生態詩學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651-944
    【優惠價】
    407-590
    【作者】 曹瑞娟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800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8001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96378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後期資助課題成果文庫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9
    字數:27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曹瑞娟


        
        
    "

    內容簡介

    《宋代生態詩學研究》借鋻西方生態批評的理論和方法,以中國古代生態智慧和宋代哲學生態觀的考察為基礎,發掘宋詩中所蘊含的生態倫理精神與生態美韻,以期為宋詩研究提供一個新的維度,展現中國古代詩歌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詩意棲居”之美。

    作者簡介

    曹瑞娟(1981-),女,山東茌平人,文學博士,副教授。2009年博士畢業於蘇州大學文學院,現任教於浙江工商大學。近年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學理論批評方面的研究,曾在《浙江學刊》、《北方論叢》、《學術論壇》、《齊魯學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一項、省級社科項目一項,論文成果曾榮獲市廳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目錄

    緒論 將生態視角引入宋代詩歌研究
    一 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
    二 現代語境下的生態批評與生態詩學
    三 宋代生態詩學的概念界定、研究對像和審美範疇

    第一章 宋代生態文化概況
    第一節 從宋詩看宋代生態環境
    一 氣候狀況
    二 動植物狀況
    三 自然災害
    第二節 南北方生態環境的差異與宋詩創作
    第三節 自然生態對於人類的價值
    一 實用價值
    二 精神怡養價值
    三 文化像征價值
    四 休閑娛樂價值

    第二章 宋代哲學生態觀與宋詩中的生態倫理精神
    第一節 近代西方生態倫理思想的產生
    第二節 中國古代生態智慧與宋代哲學生態觀
    一 中國古代哲學中的生態智慧
    二 宋代哲學生態觀與生態倫理思想
    第三節 宋代詩人的“物與”情懷
    第四節 戒殺愛物思想與放生善行
    一 戒殺詩
    二 憫物詩
    三 放生詩

    第三章 生態美的內涵與宋詩中生態美的呈現
    第一節 生態美的內涵與特征
    一 生機盎然
    二 自由自適
    三 欣然相處
    第二節 宋詩中所展現的江浙一帶生態圖景
    一 吳中
    二 山陰
    三 西湖
    第三節 詩歌藝術形式與宋詩的“綠化”
    一 修辭手法的運用與生態美的呈現
    二 宋代詩歌的”綠化

    第四章 山水吟賞——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樸素生態覺識與山水詩
    第一節 宋代詩人的林泉之志與“野性”意識
    一 林泉之志與歸隱之思
    二 宋代詩人的“野性”意識
    三 宋代山水詩的興盛
    第二節 宋代文人的詩意棲居
    第三節 宋代山水詩的生態美韻
    一 生機之美
    二 純淨之美
    三 如畫之美
    四 和諧之美
    第四節 生態美景對詩人的精神淨化作用
    一 回歸自然,天人合
    二 “遣子窮愁天有意,吳中山水要清詩”——遷謫與山水詩

    第五章 田園放歌——宋代田園詩的生態解讀
    第六章 時節之詠——宋代時節詩中的生態感悟與物理言說
    第七章 詠物寄懷——宋代詠物詩的生態文化意蘊
    第八章 宋代詩學話語的生態特色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宋代生態詩學研究》:
    二憫物詩
    在中國古代農業社會,牛、馬等牲畜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為人們的勞作、交通等方面提供了許多便利,出身於農家或居住在鄉野的詩人們常常對它們生發議論,抒發憐憫愛物之心。如許及之《憫牛行》:“牢牛得肉那忍喫,非論陽報談陰德。憶牛初生成犢時,隨母耕田眼先識。繭栗漸長初勝犁,脫軛項間染能赤。一行錯誤隨後鞭,習得犁行如界直。耕來耕去禾稻成,得閑放食行田勝。稻秫掠嘴不敢食,自囓枯草甘如餳。馬終蒙幃犬蒙蓋,牛豈無功遭橫害。”認為牛從一生下來就為人類耕田,對人類有功,不應再遭到宰割,表達了對牛被殺害的痛心。而“老農愛犢行泥緩”(陸遊《春晚即事》四首其四)的愛物之舉,則是詩人希望看到的景像。馬作為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應受到人們的愛護。方回《驛馬嘆》:“愛人而愛物,人當近仁耳。使其一不愛,何惜一馬死。我賦驛馬篇,哀歌有深旨。”哀嘆驛馬的辛勞與逝去。曾原一《題瘦馬歌》:“少盡其力老棄之,可憐骨立行步遲。何心更惜干障泥,病夫醉兀枯行枝。主家刍豆豈不飽,吾寧忍死不願肥。肥時無奈人爭騎,騎時鞭打無休時。”體現了對馬遭到主人粗暴對待的不滿。梅堯臣《疲馬》:“疲馬不畏鞭,暮途知幾千?當須量馬力,始得君馬全。”則主張愛護生物,量物之力而用之。
    另外,對於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他動物,詩人們也傾注了一片愛憐之心。艾性夫《憫蟹》:“落阱都緣奔火明,林然多足不支傾。是誰貽怒到公等,憐汝無腸受鼎烹。支解肯供浮白醉,殼空竟棄外黃城。江湖好是橫行處,草淺泥污過一生。”表現了對蟹遭受鼎烹的痛心和對生命自由自在的向往。許及之《再用韻謝德久見和》:“人為物靈鈞受命,物本於人無詬病。聖遠庖廚存此心,詩詠蟲魚明物性。沙噀入詠誠蠢蠢,因之演雅聊援引。此輩已分泥塗辱,吾儕忍加湯火窘。”也是對物性及生命本然狀態的極力維護。張舜民《鯨魚》:“東海十日風,巨浪碎山谷。長鯨跨十尋,宛轉在平陸。雷火從天來,砉然刳兩目。肌膚煮作油,骨節分為屋。腥羶百裡內,戶戶至厭足。我聞海上人,明珠可作燭。鯨魚復何罪,海若一何酷。從欲讒風伯,大鈞問不告。躊躕復嘆息,歸咎當溟瀆。托形天地間,獨爾有含蓄。大者不能容,小者又何益。卻羨蝦魚輩,安然保家族。。”鯨魚被捕捉來滿足人類的多種用途,但詩人認為這種行為甚傷生理,不禁為之黯然神傷。陸遊還曾經注水救魚:“清波溜溜人新渠,鄰曲來觀樂有餘。試手便同三日雨,,滿陂已活十千魚。喜如雷動風行際,快若天開地闢初。萬物但令俱有托,吾曹安取愛吾廬。”(《魚池將涸車水注之》)這便將仁愛之心推及人類自身之外的自然萬物。王令“長江雖長繒網多,纖鱗何處逃生命”(《長江萬頃明如鏡》)表達了對於長江碧波萬頃的美景之下繒網眾多,魚兒難逃性命的體察和憂慮。許柒《池魚》:“深淺生涯足,浮沉世念輕。莫貪鉤上餌,去作鼎中羹。”則是對池魚的殷勤告誡,同時又帶有一種隱喻色彩。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生態批評、生態文學、生態美學的研究在西方已經興起了幾十年,近十幾年國內學術界也比較重視這一新觀念、新視野、新方法的研究,幾代學者參與其中,形成了相當可觀的成果。無疑,原本屬於自然科學學科領域的生態學的人文轉向與全球性的生態問題——毫不誇張地說是生態危機——有著直接的聯繫。當人類賴以生存的那片天空、那片土地不斷地出現生態災難,地球生態繫統嚴重失去平衡,危及幾乎每一個人生存的時候,文藝理論家、文學家、美學家已經沒有“作壁上觀”的物質空間了,他們有責任用文字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傳達出挽救生態環境的呼聲。
    自然生態繫統的危機是“人類中心主義”這棵千年老樹上的惡果。長期以來,人被視為這個世界的“獨子”,乃至“聖子”,“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如此人類成為世界的主宰,而自然是被征服的對像,應該俯伏在人類的腳下。人類毫無忌憚地與自然爭奪資源,用以擴展自我的空間,構建自我的巢穴。這種對待大自然的專制主義態度帶來的是什麼呢?是藍天的消失,空氣的惡化,水質的污濁;是許多存在過的物種的滅亡,整個生態繫統的紊亂。我長期生活在江南,對水之用、水之美有深切的感情,曾寫過這樣的詩句(姑且稱為“詩”吧):
    河床回憶往日的川流/星光,照在干涸的窪地上/枯黃的蘆葦在風
    中擺動/孤寂的樣子很慘/沒有任何同類/作深刻的或膚淺的對話/春天的漣漪不復再現/清純的眼波/莫名消逝在泛黃的時光中/衰老的傳播力很強/一點,一片,然後到處/楓樹映水,搖曳出旭日的彩色/成為過於奢侈的想像/河岸的骨骼也老了/崩塌的聲音擦身而過/漸漸抹去關於流脈的印記/留下酸風在空谷的回響/還有渡口的痕跡嗎/那裡曾
    經駐足過許多行吟者/而今,不遠處的摩崖上/隻有古怪的挽詩/詩句淒厲,像出土的冷兵器。(《消逝的清純眼波》)
    藍天在我們可以目擊的上空,水土在我們可以觸及的腳下,而“天壤之間”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是最為神聖的“乾坤”。當“天壤”“乾坤”原氣的軀體面臨崩潰之危的時候,我們纔意識到人類並不比其他物種優越,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隻是大自然的一個部分,世間萬物與我們同樣重要和偉大,人類隻有放棄唯我獨尊的思想,平等地看待人類以外的萬物,與之和諧共處,將大自然具有的美的特質灌輸融彙於自身,人類纔能有當下和未來。
    我在前面說生態批評是一種新觀念,其實並不十分準確。生態思想在我們的先賢那裡已經有所表現,即使缺少整體性、繫統性,也已彌足珍貴。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