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傳統俗文學思想論稿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860-1248
    【優惠價】
    538-780
    【作者】 彭亞非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39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43954
    版次:1

    商品編碼:12662282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9
    字數:291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彭亞非

        
        
    "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俗文學思想論稿》特別關注和盡量發掘中國俗文學傳統中具有文化異質性和理論普適性的獨特文學意識,運用事實還原、問題定性與理論闡述相結合的方法,著重研究了中國雅俗文化傳統、中國傳統敘事文學思想中的“史外史”觀與內視審美追求、“演”與“義”等虛構與創造意識的形成、文學接受觀中的“意解”論與“自我化”意識、俗文學價值理念中的“權教”觀、俗文學中另類意識形態的表達與解構性等重要問題。

    作者簡介

    彭亞非,湖南嶽陽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中國美學史、古代文論、文學理論。

    目錄

    第一章 中國古代雅俗文化概說
    第一節 中國文化的大傳統與小傳統問題
    第二節 中國古代上層雅文化或日精英文化的文化特性
    第三節 中國古代俗文化的相對發達狀態與強勢狀態

    第二章 中國古代俗文學的活動方式及其文學意識的表達
    第一節 中國古代俗文學的活動方式
    第二節 俗文學意識的出現、形成與表達

    第三章 史外史、生存詩意與內視審美
    第一節 敘事文學的史外史觀
    第二節 對俗世生存詩意的追問
    第三節 傳統敘事文學觀中的內視審美追求

    第四章 世情審美與心理人生
    第一節 世情審美與心理性生存
    第二節 動人與心理滿足

    第五章 筆補造化與好異重幻敘事文學觀
    第一節 史傳傳統與筆補造化
    第二節 志怪記異與迷幽重幻
    第三節 傳奇與好奇

    第六章 娛樂休閑意識與意趣審美追求
    第一節 娛樂性與休閑性文學觀
    第二節 意趣審美觀
    第三節 心理性的生理快感

    第七章 俗韻俗體
    第一節 言說性
    第二節 聽覺審美性
    第三節 俗韻

    第八章 虛構觀念與技藝意識
    第一節 中國俗文學中的虛構觀念
    第二節 創作中的內視化生存與幻真想像
    第三節 一些特有的創作心理與創作觀念
    第四節 敘事性俗文學的語言藝術觀與技藝觀
    第五節 俗文學寫作的技藝理論

    第九章 意解與消費:俗文學的接受觀念
    第一節 俗文學審美上的成功和文人的接受與品評
    第二節 意解論
    第三節 文學審美消費意識與受眾觀念

    第十章 本真與權教
    第一節 本真文學觀
    第二節 俗文學審美中的非主流意識形態敘事
    第三節 隱身、演義之義與權教文學觀

    第十一章 作家、玩家與俗文學的生產一消費觀念
    第一節 作家、玩家與專業意識
    第二節 俗文學的生產與消費觀念

    參考書目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國傳統俗文學思想論稿》:
    二 從視聽審美意識到閱讀審美意識
    唐朝的俗講和說變,客觀上導致了中國古代通俗視聽文學活動的成形。在這之前的唐參軍戲,表演性強而文學性弱,故事性和戲劇性因素都很缺乏,並不足以直接導致中國說唱藝術乃至戲劇的誕生。這個問題其實是可以細究的。《唐代變文》的作者梅維恆先生說:“研究中國文學的學者們經常被這樣一些(實際上是無益的)問題所困擾,比如為什麼描寫英雄人物絕望奮鬥的悲劇以及具有連貫情節並以人物心理發展為重點的長篇小說在中國不發達。首先,這些文學體裁沒有非要在中國發達不可的必要。中國和西方在哲學世界觀以及由此產生的價值觀點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它們各自產生不同的文學形式也是很自然的。我從未聽到人們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西方沒有對聯?’或‘為什麼西方沒有發達的聯詩藝術?在中國有許多文學體裁是西方完全沒有的。顯然,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資格創造和發展自己的文學形式,而不必理會這些形式是否適應其他民族的口味和文學創作。”①——其實梅維恆先生所否定的,正是一些真正的、具有深刻的文化心理與文化精神意義的問題,而且是可以甚至是有必要得到解答的。這一事實本身就包含著中國特有文化中的特有文學意識,並且是對為什麼具有這樣的文學意識的最明確的答案。其實在《中國傳統俗文學思想論稿》中,也就是在這段話的前文中,梅維恆先生對中國為什麼佛教本土化以後纔產生了虛構小說的解釋,也就是對此類問題的最深刻的解答之一。
    比如,變文如果都是文言文或半文言文寫成的,就很難想像它一開始隻是口頭和白話創作,也很難想像它是由沒經過繫統文言文化學習的人創作的。這樣的作品,一定先由一個文化人寫出,然後纔教給演唱者去講述、演說。事實上和尚中就有很多是文言文化修養很深厚的文化人。唐朝寺院設有世俗私塾,教授中國古典文獻與文學。唐朝寺院實際上起了普及文言文化的作用。當時的很多日韓留學生就是住在寺院裡學習的。而這對於俗文學起源於寺院也具有重要意義。這也可以由此推導坊間說唱文學的創作情況。很多說唱藝人其實都是文盲,可說唱文本身,尤其是韻文部分,文言程度往往不低,因此他們的說唱文本很可能都是由專門的作者提供的。而這個地方,正是雅俗文學交接之處,也是雅俗文學觀念互動、互相影響之處。
    再如,敦煌發現的大量變文作品都是寫本,這一事實本身就需要認真思考。供聽說的口頭文學寫記下來、記錄下來,往往是供保存或供寫錄者自身讀誦需要的。純粹為廣泛閱讀需要而寫作文學作品,則有賴於印刷術的發明和普及。隋末已經發明雕版印刷,可是敦煌變文均為寫本而非印刷品。這可以提示我們,印刷業是為商業化傳播與閱讀服務的。敦煌寫本正好不屬於這樣的對像,不具有這樣的性質。
    梅維恆先生認為,變文一開始也許隻是佛教變相圖的“圖畫復述”,後來纔逐漸脫離了這一關繫而成為各種通俗故事的寫本。①即它是由“視聽”對像,逐漸轉化為“閱讀”對像的。就是說,它是為閱讀服務的,這決定了它的美學本質。他認為,變文是被聽眾尤其是商人寫錄下來供閱讀用的,而非說變文者自己寫下來供表演用的。因為說唱藝人往往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自己甚至不願意有這樣一個可以供他從而也可以供所有人使用的本子。存在這樣一個本子,不僅給自己的演藝對手提供了便利,而且奪去了大量潛在的現場觀眾。這個觀點很有啟示性,因為可以由此思考話本等通俗說唱文學的文本生成情況。但問題是,對於變文來說,則未必有這樣的意義。因為說變的俗講僧是寺院培養的,其目的是傳播佛教經文,並不存在如後來說唱文學演出那樣的潛在的和顯在的商業性競爭對手。否則的話,敦煌抄本為什麼會被保存下來?尤其是為什麼會被保存在寺院?佛教寺院為什麼要收藏這些非正規佛教文本的、用來供通俗演出用的文學性文獻?這隻能說明,敦煌抄本顯然是由俗講僧們自己錄寫下來的,因為寺院需要用這些抄本來培養新的講唱者。更何況,一個聽眾,無論他聽過多少遍俗講演出,要他一字不落地把所有聽過的俗講內容都完整錄寫下來,實在是不太可能。另外,唐朝有專以抄寫經書謀生的文人,而且收入不菲。這些人會不會也就是寺院雇來的變文的錄寫者?錄寫變文是不是也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現存變文中就有錄寫者的自述。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