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民俗學年鋻2016 [Annual Review of China Folkloristics]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3179-4608
    【優惠價】
    1987-2880
    【作者】 朝戈金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3000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30008
    版次:1

    商品編碼:12466659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Annual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92
    字數:133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朝戈金


        
        
    "

    內容簡介

    第一篇“特輯”,主要選編那些可能影響中國民俗文化及民俗研究方向的重要文件、重要事件,以及對於這些文件、事件的解讀。
    第二篇“熱點話題”,主要選編了2015年度以及此前幾年已經逐漸在民俗學界產生一定影響,積聚了相當成果的學術話題。
    第三篇“研究綜述”,該篇是全書重要的部分,我們約請了各專業領域的知名學者,分頭對民俗學各研究領域的學術成果進行了綜合介紹與評述。
    第四篇“論著評介”,該篇以書評的形式,重點介紹了2014年至2015年,主要是2015年出版的重要學術專著。
    第五篇“年度優秀論文”,這是我們學術評議方式的一種嘗試。我們希望借助年鋻一角,斑見中國民俗學的年度優秀成果。
    第六篇“重要論文摘編及摘要”,主要是對2015年的重要論文進行摘要存目,以此提請讀者關注和了解民俗研究在該年度的發展狀況。
    第七篇“優秀學術隨筆”,這是從2015年刊行的各大報刊及學術刊物上搜集而來的,有關民俗文化問題的隨筆性短論。我們從中遴選了部分能反映當代民俗文化現狀、當前民俗學學術動態,以及學人學術思考的優秀作品。
    第八篇“學人評介”,該篇集中了一批以人物評介為主的學術史作品。作品來源主要是2015年刊行的各大報刊及學術刊物,評議對像均為當代知名民俗學者。由於本篇不是原創的邀約稿件,而是對已發表的學人評介作品的搜集、選編,因而沒有厚此薄彼,寫誰不寫誰的主觀傾向性,編排順序也是按照歷史人物出生時間的先後,不以貢獻大小排座次。
    第九篇“學術活動紀要”,該篇搜集、整理了2015年發生的,與民俗學、民間文化相關的重要學術活動和學術會議的報道、紀要、綜述等,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忠實、全面地記錄2015年度民俗學領域的重要學術事件、重要學人活動,全方位地、客觀地為後人記錄民俗學科的年度面貌。

    目錄

    第一篇 特輯
    傳承保護合力已經形成
    ——“十二五”時期非遺保護事業發展綜述
    文化部推動非遺保護事業可持續發展
    文化部、教育部聯合實施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
    文化部:探索非遺傳承人培養新方法
    非遺保護的未來
    ——訪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人
    非遺保護當隨時代而動
    讓非遺講述中國故事
    中國民俗學會代表團出席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屆常會
    中國民俗學會2015年年會綜述

    第二篇 熱點話題
    中國民俗學會與國家文化建設
    ——以傳統節日的復興重建為例
    融人生活全民共享
    ——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保護傳承的必由之路
    我國傳統年節傳承保護的世界意義
    傳統節日的傳承與發展
    “新型城鎮化”改造應維護非遺承續的“文脈”不被切斷

    第三篇 研究綜述
    2015年民俗學理論研究綜述
    2015年神話研究綜述
    2015年傳說研究綜述
    2015年故事研究綜述
    2015年民間戲曲與曲藝研究綜述
    2015年歌謠研究綜述
    2015年民間藝術研究綜述
    2015年物質民俗研究綜述
    2015年人生儀禮研究綜述
    2015年社會組織民俗研究綜述
    2015年節日研究綜述
    2015年民間遊戲研究綜述
    2015年旅遊民俗研究綜述
    2015年少數民族民俗研究綜述

    第四篇 論著評介
    《亞洲民族學》雜志“中國民俗研究”特刊
    二十世紀中國民間文學學術史
    中國民間故事史
    一個蘊含史詩魅力的中國民間故事
    中國農民畫考察
    背過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間傳說生息的動力學研究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百科全書·史詩卷
    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
    中國民間故事形態研究
    清代說唱文學創作研究
    戲曲行業民俗研究
    北方民間寶卷研究
    中國科技口述史研究
    ——以河北傳統造紙和造船為例
    漢唐風土記研究
    都市中國的鄉土音聲:民俗、曲藝與心性
    山西省民俗地圖集
    民間儀式·藝術展演·民俗傳承:彝族花鼓舞田野民俗志
    研究
    深圳民間節俗
    兩個人的鄉村
    ——作家通信
    民間文化遺產傳承的原生性與新生性
    ——以納西汝卡人的信仰生活為例
    作為交流的口頭藝術實踐:劍川白族石寶山歌會研究
    北京798藝術區:市場化語境下的田野考查與追蹤
    ……
    第五篇 年度優秀論文
    第六篇 重要論文摘編及摘要
    第七篇 優秀學術隨筆
    第八篇 學人評介
    第九篇 學術活動紀要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中國民俗學年鋻2016》:
    中國民俗學會在傳統節日復興重建過程中的四大貢獻
    傳統節日的復興重建是一項需要民眾、政府、媒體、學者等多種力量參與其中的過程,中國民俗學會積極參與其中,並做出了重要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提出社會話題,引發社會討論。
    在傳統節日當代復興過程中,有幾次重要的社會討論,包括春節鞭炮是否應該禁放,面對韓國江陵端午祭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端午節乃至文化遺產、中國人能不能將七夕節過成中國情人節,國家應該進行怎樣的法定假日,改革、是否應該給予傳統節日法定假日,等等。這些討論不僅對傳統節日的復興重建起了實質性的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史和思想史意義。它們是全民參與文化討論進行文化反省和文化批判的過程,是不同社會群體文化價值觀進行踫撞、交流和融合的過程,是國家與社會進行溝通互相合作的過程,是社會大眾文化自覺性、文化自信力、文化鋻賞力、文化反思力、生活自主性的培養過程,它所產生的實際影響極其深遠,大大超出傳統節日復興之外。中國民俗學會不僅是這些討論的重要參與者,而且也是這些討論的重要發起者和社會輿論的引導者。
    第二,積極推動國家節假日立法變革,為更多傳統節日進入國家法定假日體繫提供學術支持。
    傳統節日是否進入國家法定假日體繫是關繫傳統節日乃至民族文化的地位、當代傳承與未來發展的大問題。更多傳統節日進入法定假日體繫,不僅可以為民眾有時間過節提供根本保證,而且可以確認傳統節日在國家時間制度中的合法地位,為傳統節日復興重建、重歸日常生活中心奠定堅實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根據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第一次修訂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隻有春節一個傳統節日給予假期。2007年12月國務院做出《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進行第二次修訂,明確規定法定假日新增三個傳統節日,即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重大轉變,反映了中國在處理國家與社會、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繫方面的巨大進步。中國民俗學會組織專家學者全面深入地論證這一轉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並提出具體方案,適時地為這一轉變提供了堅實的學術支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三,進行傳統節日的知識普及和理念更新,開展廣泛的社會動員。
    傳統節日的復興和重建不僅需要官方的支持,更有賴於社會成員的共同參與。社會成員的選擇最終決定著傳統節日的命運,而社會成員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認知、感情和理解。認知缺乏、感情淡漠、理解膚淺是一些人不過傳統節日的根本原因。有鋻於此,就需要有人承擔這樣的任務,即豐富他們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培養他們對傳統節日的情感,加強他們對傳統節日的理解。近10年來,學會及其成員推出節日繫列叢書,發表專欄文章,舉辦或參與面向公眾的傳統節日講座,並利用網絡媒體進行社會宣傳,有力地推進了這一工作。如今,傳承和發展傳統節日已成為社會共識。
    第四,進行節日復興和重建的文化設計和評估。
    近年來,以傳統節日為依托建構新興地方節日開展活動以實現經濟、文化的雙贏,成為傳統節日在地方復興的重要路徑。中國民俗學會參與這些活動的策劃設計和評估,促進節日的復興和重建過程更加科學合理,內容更加豐富,更具有文化內涵。
    中國民俗學會促成傳統節日復興與傳承的六條路徑
    中國民俗學會在傳統節日復興重建上取得的重要貢獻,有賴於學會組織及其成員的共同努力,主要通過如下路徑得以實現:
    (一)積極承擔、申報與節日有關的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縱向課題和橫向課題,通過課題研究促進研究成果的生產和應用。
    2004年中國民俗學會受中央文明辦的委托開展“中國節假日體繫研究”的課題,撰寫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研究報告。劉魁立會長親自掛帥,組成了由高丙中、蕭放、陳連山、黃濤等人參加的課題組。同年完成課題。指出:
    節日文化通常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文化的精粹的集中展示。現代國家的節日體繫是反映政府與人民、國家與社會的關繫的重要指標。國家對節日的制度安排應該考慮如何把節日作為展示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認同的機制。從這種思想出發,我們看到國家對於節日的制度安排存在一繫列的問題。
    中國的節日制度的直接問題主要在於法定假日沒有配套的文化生活,而豐富多彩的民間的、傳統的節日文化沒有法定假日提供活動的充足時間。其深層次的問題在於我們沒有處理好國家與社會的關繫、政府和政黨與民眾的關繫、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繫。這些關繫的處理是我們亟待研究的課題。
    為了解決我們的節日體繫的問題,國家有必要在承認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這“四大節”作為具有普遍的群眾基礎的時間主軸的事實的基礎上,重新調整法定假日的分配,讓官方繫列、現代繫列與民間繫列、傳統繫列在同一個節日體繫裡具有一種新的更符合時代需要的結構關繫。
    該課題的研究內容被中央文明辦采納進“關於為主要的傳統節日放假”的法規議案之中。2005年中央文明辦等六部委發表的《關於運用傳統節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通知》,就是以此為依據的。2007年中國民俗學會受文化部委托再次承擔“民族傳統節日與國家法定假日”課題,以課題為依托組織專家力量開展深入研究,為中國主要傳統節日列入國家法定假日提供了有力的學術論證。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