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桃花扇》傳播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971-1408
    【優惠價】
    607-880
    【作者】 單永軍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61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6183
    版次:1

    商品編碼:12823514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67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單永軍

        
        
    "

    內容簡介

    《<桃花扇>傳播研究》主要聚焦於戲曲經典名著《桃花扇》。通過梳理《桃花扇》在舞臺、電影、電視、網絡中的傳播,揭示不同媒介在戲曲傳播中的作用,以及戲曲在不同媒介中的變遷、演化的規律,從而把握藝術傳播的規律。

    作者簡介

    單永軍,1978年10月,山東泰安人。現任淮陰師範學院傳媒學院副教授,東南大學藝術學專業博士畢業。從事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藝術學項目1項,省教育廳重點項目1項,其他市廳級項目若干,省市級科研獎勵3項。在《中州學刊》《文藝爭鳴》《北京電影學院學報》《戲劇》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桃花扇》的舞臺傳播
    第一節 舞臺傳播動機
    一 舞臺媒介的特征
    二 舞臺傳播主體的動機
    第二節 舞臺傳播方法
    一 舞臺化的表演
    二 舞臺化的景物造型
    三 舞臺調度
    第三節 舞臺傳播效果
    一 舞臺媒介與戲劇形態
    二 舞臺空問與傳播局限
    三 劇場傳播與場效應

    第二章 《桃花扇》的電影傳播
    第一節 電影傳播動機
    一 電影媒介的訴求
    二 電影主體的動機
    第二節 電影傳播方法
    一 活動光影影像
    二 音樂的電影化
    三 表演的電影化
    第三節 電影傳播效果
    一 電影媒介與藝術形態
    二 機械復制與大眾傳播
    三 影院傳播與接受效果

    第三章 《桃花扇》的電視傳播
    第一節 電視傳播動機
    一 電視媒介的訴求
    二 電視傳播主體的動機
    第二節 電視傳播方法
    一 活動電子影像
    二 音樂的電視化
    三 表演的電視化
    第三節 電視傳播效果
    一 電視媒介與藝術形態
    二 電視媒介與大眾傳播
    三 家庭傳播與接受效果

    第四章 《桃花扇》的網絡傳播
    第一節 網絡傳播動機
    一 網絡媒介的訴求
    二 網絡主體的動機
    第二節 網絡傳播方法
    一 網站傳播
    二 網絡論壇
    三 博客傳播
    四 播客傳播
    第三節 網絡傳播效果
    一 網絡載體與藝術形態
    二 數字復制與分眾傳播
    三 在線傳播與接受效果

    第五章 《桃花扇》傳播的思考
    第一節 藝術形式與媒介
    一 藝術形式與媒介
    二 藝術形式創造與媒介間性
    三 傳統和現代的關繫
    第二節 藝術生存的媒介視角
    一 藝術危機的思考
    二 藝術生存的媒介建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
    三 藝術媒介生存的反思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桃花扇>傳播研究》:
    從劇本到舞臺,《桃花扇》的存在方式發生了改變。存在方式的變化改變了《桃花扇》的載體,舞臺形態纔是戲劇的本體形態。中國古典戲曲本來就有案頭和場上之說,《桃花扇》的舞臺演出是從案頭到場上的轉換,由此,《桃花扇》也就從可讀的戲曲成為可看、可聽的戲曲。
    《桃花扇》從劇本到舞臺的轉換是戲劇的文本形態到演出形態的轉換。《桃花扇》的演出形態主要有全本戲和折子戲。全本戲是按照原本演出戲曲形式,《桃花扇》共有44出,那麼全本戲的演出即將這44出完整地演完。清代以後,汪笑儂的京劇《桃花扇》、歐陽予倩的話劇《桃花扇》以及越劇、黃梅戲等的《桃花扇》基本是全本的演出;當代郭啟宏等的昆劇《桃花扇》版本,張弘、王海清的《桃花扇》等都是經過改編的《桃花扇》全本戲。《1699.桃花扇》號稱復原古典,保留了孔尚任原著的大量的曲詞,但因為舞臺時間所限,全劇將原來的44出縮減為6出,保留了《題畫》《沉江》《卻奩》《寄扇》《餘韻》等主要情節。《桃花扇》全本戲的傳播能夠在較長的時間和篇幅中展現了宏大的社會背景和編劇的思想意識。明清傳奇劇本一般篇幅較長,要花很長的時間纔能演出完畢。《桃花扇》若按原本演出,演出需要幾天幾夜。徐珂指出了全本戲的弊病:“全本戲專講情節不貴唱工。唯能手亦必有以見長。”①因為演出的時間較長,藝人們確實無法做到表演的精雕細刻,這也是全本戲的局限。當代《桃花扇》的演出雖然覆蓋故事的主要情節,但已經刪繁就簡,無法呈現《桃花扇》故事的原貌。
    從信息傳播的角度看,全本戲是孔尚任《桃花扇》的完整信息傳播。舞臺戲曲的核心是表演,舞臺劇的全本演出並不能完全滿足舞臺劇傳播的要求。
    考慮到演出的需要,傳奇劇本更多地進行了“縮長為短”,於是出現了折子戲的形式。折子戲是相對全本戲而言的,它是從全本戲中單列出的一折或幾折。陸萼庭在《昆曲演出史稿》中說:“折子戲原不能算作獨立的戲劇形式,它是全本戲曲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全本戲一似全體與部分的關繫。因此,在全本戲的演出方式占絕對優勢的時候,舞臺上看不見折子戲。”①這段話指出了折子戲和全本戲的關繫。折子戲可以說是全本戲的精華部分,隨著全本演出的減少,戲曲演出以折子戲為主要的方式。從全本戲到折子戲,不僅僅是從全本到單折的形式變化,還意味著觀眾審美情趣的變化,全本戲的宏大社會觀念、人物塑造的完整性在折子戲中則變化為對表演的細細品味和欣賞。折子戲還可以不斷地演出、雕琢,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從戲曲選本來看,清代的《綴白裘》等選本和曲譜選本中卻沒有《桃花扇》。在《六也曲譜》中收錄了《訪翠》《寄扇》《題畫》3折。從這幾折來看,孔尚任《桃花扇》中的“興亡之感”慢慢淡化了,具有審美意識和與政治無關的部分被保留下來。當代,江蘇省昆劇院有《題畫》《沉江》等的演出。反觀《牡丹亭》,《綴白裘》選錄《牡丹亭》共12出,《集成曲譜》中就收錄折子戲多達20出。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