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程文超文存(套裝共8卷)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3179-4608
    【優惠價】
    1987-2880
    【作者】 程文超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0047521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00475217
    版次:1

    商品編碼:10265559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0-01-01
    頁數:2987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程文超


        
        
    "

    內容簡介

    《程文超文存1-8(套裝全8冊)》為套裝,分為8本。《意義的誘惑——中國文學批評話語的當代轉型》:作者平生治學,《意義的誘惑——中國文學批評話語的當代轉型》涉及中國近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以及文學理論及文學批評的諸多領域,特別專注於文學的歷史描寫與敘述,在中國當代文學的理論批評的寬闊層面著力尤多,發掘尤深。作者學術視野開闊,對於復雜的文學現像有獨到的把握能力,不僅能從細微處見深刻,而且能從總體上把握文學的歷史走向。由於他的這種開闔自如的穿透與審視,一些極為復雜的文學現像,他均能以簡括出之。如他說,任何時代的文學批評都是一個關於意義的故事,意義對於批評而言是一個永遠的誘惑。就是這樣,他把別人要用很多筆墨予以解釋的問題,用平常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在《一九0三:前夜的湧動》中,作者探究新文學運動的初始。他發現,中國的“現代性”追求並非始於“五四”,而是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就開始了。他說,“我震驚於中國文化選擇與建構的艱難性,在世紀初的仁人志士的英名與成就的背後,我看到了他們的奮鬥與掙扎”.作者立足於中國文化鄉土的豐富性與獨特性,考察了中國文學的歷史與現狀.對於中國“現代性”的探求是他治學生涯中始終堅持的題目,他關注中國現代性的發生和處境,精闢地指出,在現代性的內部,在其孕育之初,就已生長著與其對抗的力量;在現代性的外部,一開始就有反抗的聲音。正是這一切,使中國文學在追求中充滿了辛酸與血淚。
    在《醒來以後的夢——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現代性問題》中,作者沿著新文學誕生前的體認與發現,步步進逼,探討現代性在中國這一特殊環境的命運。他把現代性在中國的現實處境,稱之為 “醒來以後的夢”,以充分理性的態度,探討這一“舶來品”在鄉土中國的特有形態與流變,正確地揭示了中國式的現代性的內核與外延,那就是“民族主義與啟蒙理性”二位一體的運行。
    作者在《欲望的重新敘述——20世紀中國的文學敘事與文藝精神》中繫統地探討了現代性遭遇中國的特殊語境的同時,時刻也沒有忘記眼下文學的發展,他把關注當今文學批評的精神及其成果,適時地轉移到對當代文學敘事現狀的探秘。在這方面,他充分發揮了自己在敘事學理論方面以及熟諳中國當代文學歷史方面的長處,以對於欲望的重新敘述為起點,把對於當代文學的關注點引導到對於敘事歷史的考量上,對20世紀中國文學敘事和文藝精神進行了研究。

    作者簡介

    程文超教授,(1955-2004),我國現當代文學領域著名的學者與評論家,著有各類研究文字計200餘萬字,是一宗很有價值的學術遺產,在學術界有著廣泛和持久的影響。《程文超文存》編人了現今收集到的作者的主要著述,包括專著、論文、書評、隨筆、散文與筆記等。

    目錄

    《意義的誘惑》目錄:
    世紀末:中國知識分子的思索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叢書》總序
    前言
    第一章 “神性”的隱退與他者的顯現
    一在神性與“他者”的空間地帶
    二誤讀:時間轉化為空間
    三80年代批評的雙重衝動

    第二章 在歷時/共時的他者話語裡奔突的中國“人”
    一壇子打開之後
    二獨特歷史語境裡走出的“人”
    三感性生命:魔鬼與天使的產兒
    四個體發展與“絕對命令”
    五理性:西學東漸的歷程
    六通往自由之路

    第三章 裂縫的張力:面對“需要修補的世界”
    一又見現代主義:對人道主義的戰略策反姿態
    二猶豫的放逐:這裡的“酒神”與“生命之流”
    三填塞式掏空:面對人與世界的意義
    四“範式”革命的時分:道不盡的與走不出的
    五重新咀嚼《野草》的悲涼

    第四章 在追尋中躲避“無法修補的世界”
    一無垂無釣的“垂釣”
    二話語欲望與策略
    三“逃離”焦慮後的“失語”
    四歷史與平面:批評家敘述的故事
    五敘述“敘述圈套”時的圈套
    六能指滑動與滑動能指

    第五章 文化重建:走向21世紀的文學批評
    一無法被話語宰割的大地
    二“走向世界”的迷霧
    三超越“中國結”
    四尋找被流放的“邊緣”

    第六章 模糊思維:東方智慧之光
    一福柯們的困境
    二模糊:超越理性/非理性
    三“非善性”發現:輝煌地走向反面
    四人生、老虎與草莓
    五羅丹之思與莊生之夢
    參考文獻
    後記

    《一九0三:前夜的湧動》目錄:
    小引
    第一章 梁啟超:落伍者的超前追問
    一 回到那次“跨出”
    二 眼界一變又一變之後
    三 梁啟超與“五四”

    第二章 章太炎:真俗之間的道德情懷
    一 “革命”與“學問”
    二 道德與秩序
    三 過程與終極

    第三章 蘇曼殊:面對人生的苦難與誘惑
    一 《慘世界》的“亂添亂造”
    二 走向“潭影疏鐘”
    三 兩種誘惑之間
    四 “剪裁”的尷尬.

    第四章 王國維:20世紀的另一思想源頭
    一 把“玉”敘述為“欲”之後
    二 現代性與人生問題
    三 “人間”的文學話語
    ……
    《醒來以來的的夢》目錄:
    引言
    一 現代性與中國的現代性
    二 未竟的事業
    三 我們的姿態

    第一編 走向“新時期”的歷史軌跡
    第一章 醒來的“現代性”
    第一節 “邊緣”的崛起
    第二節 從重“私欲”到“開民智”
    第三節 無可回避的總主題
    第四節 桐城派的悲涼

    第二章 “長城”變奏曲
    第一節 “創造個新鮮的太陽”
    第二節 從“階級”到“國防”
    第三節 “殘花”開過之後
    第三章 “民族”與“階級”的話語轉換
    ……
    《欲望的重新敘述》目錄:
    前言
    引論 欲望敘述與當下文化難題
    第一節 欲望敘述與東西方文明
    第二節 意義的敞亮:欲望作為一個故事
    第三節 從西方到東方:當代中國的文化難題
    第四節 本書章節安排

    第一章 肉身的覺醒
    第一節 天理/人欲鎖鏈的斷裂聲
    第二節 “私”與“欲”:19世紀的聲音
    第三節 從“民”到“人”

    第二章 天理:從營建到坍塌的歷程
    第一節.“仁”與“性”
    第二節 “遊”與“至樂”
    第三節 苦集滅道與心性
    第四節 “人欲”的辨析與“天理”的營建
    第五節 心、禪、欲

    第三章 理性:面對欲望的雙重功能。
    第一節 理性話語在中國的進入
    ……
    《中國當代小說敘事演變史》
    《尋找一種談論方式》
    《反叛之路》
    《打撈歡樂的碎片》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神性”的隱退與他者的顯現
    當文學批評終於在自己的歷史上再次看到一個世界格局的時候,它無疑面對一個強有力的“他者”——西方文學理論批評。這時的文學批評便站在了這樣一個“點”上:在縱軸上,它面對著自己的傳統;在橫軸線上,面對著他者的話語。而在它的前面,則是中國當下的、隱藏著歷史的現實人生與文學藝術。這個“點”,不是直線上的某個點,而是錯綜復雜網絡中的一個結。因而,它所面對的不是處於人們通常習慣表述的“一端”、“另一端”這種方位,而是網絡裡的各個不同因素。當我們考察“文革”後文學批評與他者的關繫的時候,便不能不考慮到這張網。這既有利於我們看到“文革”後文學批評是作為“網”中的一個“點”與“他者”發生關繫的,又有助於我們了解“他者”是如何並以何種面目進入這張網的。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頗有意味的現像:西方文學批評早在20世紀50年代前後已進入後現代主義話語,而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文學批評作為一個“自我”在從“他者”裡尋求確立、尋求改造、尋求建設時,眼中的“他者”不是在共時中存在的後現代主義,而是歷時上的現代主義。更有意思的是,當我們深入進去時,發現所謂“現代主義”在當時的文學批評中某種程度上也隻是一個新詞語,作用於批評的真正的‘‘他者”,是西方18世紀以降的理性精神。在空間軸上,中國人勇敢地取石他山,在時間軸上卻“舍”近求遠。復雜的是,“近”又並非完全“舍”去,盡管隻是詞語等意義上的存在,它畢竟以某種面目出場,這給它在“網”中的“地位”變化提供了前提和合理性。西方文學批評這個“他者”便在“文革”後文學批評這個“自我”中同時以兩種面目出現著:18世紀的理性精神;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的現代主義。中國“文革”後的文學批評,便是這樣一種具有張力的運作。
    關於“朦矓詩”的批評,是我們研究這種“具有張力運作”起始狀態的重要對像,對於我們理解“文革”後文學批評走向有著重要作用。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