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中國社會學史 第一卷 群學的形成(套裝全2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4724-6848
    【優惠價】
    2953-4280
    【作者】 景天魁高和榮畢天雲楊善民鄧萬春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711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7111
    版次:1

    商品編碼:12649093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59
    套裝數量:2
    字數:88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景天魁,高和榮,畢天雲,楊善民,鄧萬春


        
        
    "

    內容簡介

    《中國社會學史 第一卷 群學的形成(套裝全2冊)》闡述了群學形成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論證了群學是先秦中華文明高峰的結晶,是春秋戰國社會劇變的產物,是先秦崛起的士階層的智慧集成,是世界歷史上無與倫比的百家爭鳴的碩果,稷下學宮是群學的孕育之地,苟子作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群學當之無愧的創立者。由此證明了嚴復、梁啟超、費孝通等的論斷,從而中國社會學史應該從戰國末期開始重新書寫。
    該書從浩瀚的文獻中梳理和篩選出100多個群學命題,構典形態,這是中國社會學話語體繫的一個版本,是我們今天構建社會學話語體繫、學科體繫的歷史基礎。

    作者簡介

    景天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1943年4月8日生於山東蓬萊,1967年8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繫,1981年和1987年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得碩士、博士學位。1987年評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2年評為研究員。1995-2006年先後擔任社會學所副所長、黨委書i己、所長1996年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8-2006年任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2001-2005年任國際社會學會(IIS)副會長。為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2006年當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主要研究領域:社會認識論、社會發展理論、福利社會學、時空社會學、中國社會學史獨著:《打開社會奧秘的鑰匙》《社會認識的結構和悖論》《社會發展的時空結構》《底線公平:和諧社會的基礎》《底線公平福利模式》:合著《福利社會學》《發展社會學概論》《時空社會學:理論和方法》《中國社會學:起源與綿延》等

    高和榮,博士,廈門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處處長,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畢天雲,博士,雲南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哲學與政法學院院長、教授。

    楊善民,博士,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現代傳播研究所所長、首席研究員。

    鄧萬春,博士,武漢理工大學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教授。

    內頁插圖

    目錄

    總序 論群學復興
    一 群學正名
    二 群學要義
    三 群學特質
    四 群學新命
    前言 欲興其學先正其史
    ——略談中國社會學史研究
    一 為什麼要重新書寫中國社會學史
    二 關於“群學”與“社會學”
    三 為什麼要重視命題演進史
    四 《中國社會學史》第一卷兼具“群學概論”性質

    上冊
    第一章 群學創立的社會基礎
    引言
    第一節 人文之本:群學與先秦中華文明高峰
    第二節秩序重構:群學與春秋戰國社會劇變
    第三節事在人為:群學與先秦士階層崛起
    第四節天賜良機:稷下學官與荀子際遇
    結語

    第二章 群學創立的思想基礎
    引言
    第一節 群聚與群分:從文字考古學考察群學的悠遠源頭
    第二節 交彙與爭鋒:從百家爭鳴中的諸子之學梳理群學的
    思想資源
    第三節 積澱與傳承:先秦諸子的“四群”論述
    第四節 集成與創新:荀子群學的體繫建構
    結語
    第三章 群學的基礎性命題
    引言
    第一節 群:人類的存在形式
    第二節 倫:群的基本結構
    第三節 仁:群的建構理念
    第四節 中庸:群的和諧之道
    結語
    第四章 合群的基本命題
    引言
    第一節 參天地:合群的前提
    第二節 修身為本:合群的根基
    第三節 修身以禮:合群的原則
    第四節 修身人群:合群的方法
    第五節 修身以學:合群的途徑
    結語

    下冊
    第五章 能群的基本命題
    引言
    第一節 家:能群的基礎
    第二節 各循其禮:能群的規則
    第三節 齊家有道:能群的方法
    第四節 家齊而國治:能群的歸宿
    結語
    第六章 善群的基本命題
    引言
    第一節 以民為本:善群的基礎
    第二節 禮法並重:善群的方略
    第三節 尚賢使能:善群的關鍵
    第四節 富民強國:善群的手段
    第五節 修養政德:善群的保證
    結語
    第七章 樂群的基本命題
    引言
    第一節 公天下:樂群的理念
    第二節 和為貴:樂群的基礎
    第三節 和而不同:樂群的原則
    第四節 兼愛相利:樂群的手段
    第五節 天下大同:樂群的理想
    結語
    第八章 總結:典
    ——中國社會學話語體繫的第一個版本
    引言
    第一節 “一線四層”典的基本格局
    第二節 環環嵌套:群學命題體繫的原本結構
    第三節 整合一貫通:群學命題體繫的演進邏輯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在我們研究團隊出版了《中國社會學:起源與綿延》一書之後,學界許多同仁鼓勵我們重新書寫中國社會學史。北京內外多位學者出於對這項工作之重要意義的自覺認識,主動表示願意加盟,這樣,我們的團隊成員也就從28人擴大到50多人。旋即,大家齊心協力地投入到《中國社會學史》的寫作。在第一卷即將付梓之際,我想簡要地做幾點說明。
    一 為什麼要重新書寫中國社會學史
    德國大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哲學史的本身,在本質上就是哲學這門科學。①此話即使不適合所有學科,也應該適合社會學;即使不適合其他的社會學,也應該適合中國社會學。因為中國社會學承認自己隻是“舶來品”,在西方社會學於清末民初傳人中國之前,中國本土沒有社會學,因而也就沒有本土的社會學史。這就好比一種無根籐,攀附在樹上,營養是靠樹提供的,雖然也可開出一些小花,但自己無根就永遠長不成大樹。果真如此,怎麼談得上建立中國社會學的話語體繫和學科體繫?顯然,要搞清楚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社會學,如果有,就必須重新書寫中國社會學史,這是關繫至大的任務。
    筆者在《中國社會學:起源與綿延》一書的前言中曾經寫道:“欲立其學,先立其史;欲興其學,先正其史。”①這就提出了中國社會學的發展與其歷史基礎的關繫問題。其實這個問題費孝通先生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提出來了。1993年,他在《略談中國社會學》一文中曾說,20世紀30年代拉德克利夫·布朗教授在燕京大學講學時說過,中國在戰國時代已由荀子開創了社會學這門學科,比西方的孔德和斯賓塞要早兩千幾百年。②其實對於社會學這一學科的起源問題,西方人一直很看重。即使孔德已經擁有了社會學創始人的名分,法國人還是努力追尋社會學思想的源頭,不過他們竭盡全力,也隻能追溯到孟德斯鳩,再往前,大概隻好追溯到法國之外,去求助於古希臘了。而中國自先秦諸子就有了燦爛的社會思想,荀子群學則是其精華之集成。其成熟程度令西方人喫驚,並且承認了它的超前價值。尤其令人著迷的是,它竟能幾千年來連綿不斷,既一脈相承,又不斷豐富發展,這在世界學術史上鮮有可與比肩者。2003年在《試談擴展社會學的傳統界限》一文中,費孝通先生又明確指出:“中國豐厚的文化傳統和大量社會歷史實踐,包含著深厚的社會思想和人文精神理念,蘊藏著推動社會學發展的巨大潛力,是一個尚未認真發掘的文化寶藏。從過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學的突踐來看,深入發掘中國社會自身的歷史文化傳統,在實踐中探索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中國學術的一個非常有潛力的發展方向,也是中國學者對國際社會學可能作出貢獻的重要途徑之一。”費先生還明確指出了研究中國社會思想的路徑和意義: “‘人’和‘自然’、‘人’和‘人’、‘我’和‘我’、‘心’和‘心’等等,很多都是我們社會學至今還難以直接研究的東西,但這些因素,常常是我們真正理解中國社會的關鍵,也蘊涵著建立一個美好的、優質的現代社會的人文價值。社會學的研究,應該達到這一個層次,不達到這個層次,不是一個成熟的‘學’(science)。”③這就把發掘中國學術寶藏提升到了能否創立一個“成熟的”社會學的高度。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