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當代中國文論熱點研究 [A Study of the Key Issues of Contemppr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744-2528
    【優惠價】
    1090-1580
    【作者】 高建平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762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7623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42389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A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6-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72
    字數:803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高建平


        
        
    "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文論熱點研究》以宏觀的總體概括和分階段具體探討相結合,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藝理論研究思潮和學人思想及著述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即以“序”勾勒整個當代中國文藝理論研究的演進脈絡與分章論述不同時期的各自特點、評價學者們著述的價值相結合,綜合、推繹大量文獻,針對當代文藝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和學人論說而有的放矢。

    目錄

    中國文學理論的凝結、堅守與突進(代序)
    上編
    第一章 新中國建構文學理論的話語資源
    第一節 政治權威話語——毛澤東文藝思想
    第二節 學術權威話語——蘇聯文學理論
    第三節 邊緣話語——中、西方文論傳統
    第二章 關於“胡風文藝思想”的討論與批判
    第一節 胡風文藝理論的關鍵詞及思想邏輯
    第二節 間隙初生:重慶座談會
    第三節 批判序幕:香港《大眾文藝叢刊》
    第四節 批判漸次升級:1949—1955
    第三章 “黑八論”批判及反思
    第一節 “黑八論”產生的歷史文化語境
    第二節 “黑八論”的出籠及其主要內容
    第三節 “黑八論”評述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文學理論——“樣板戲”與“三突出”的歷史教訓
    第一節 “八個革命樣板戲”--
    第二節 從“兩結合”到“根本任務”論
    第三節 “主題先行”和“三突出”論
    第四節 政治與文學的雙重迷誤
    第五章 關於文學藝術批評標準的討論
    第一節 毛澤東的《講話》與新中國文藝批評標準的確立
    第二節 文藝理論家對《講話》精神的解讀
    第三節 新時期對文藝批評標準問題的反思與重建
    第六章 人性、人道主義問題大討論
    第一節 五六十年代關於人性與文藝關繫的探索
    第二節 七八十年代關於人l生、人道主義與文藝關繫的探索
    第七章 “形像思維”說的發展、終結與變容
    第一節 “形像思維”概念的提出
    第二節 “形像思維”討論在中國的興起
    第三節 改革開放與“形像思維”
    第四節 對“形像思維”的反思
    第五節 “形像思維”論的三個發展
    第六節 從形像思維到符號思維
    第八章 文學主體性的超越與局限
    第一節 文學主體性的哲學來源
    第二節 文藝學自身的歷史脈絡
    第三節 “文學是人學”的來龍去脈
    第四節 文學主體性的意義
    第五節 “文學主體性”的局限”
    中編
    第九章 “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淵源、爭論、泛化與變異
    第一節 “轉換”說問世的歷史與現實
    第二節 “文論失語癥”與“重建中國文論話語”:“轉換”的場域和語境“
    第三節 “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古今、中西視域中的中國文論建構
    第四節 “轉換”說的變異與反思
    第十章 文藝與意識形態
    第一節 20世紀五六十年代關於文藝與意識形態關繫的探索
    第二節 20世紀70-90年代關於文藝與意識形態關繫的探索
    第三節 新時期關於“審美意識形態”的討論
    第十一章 文學人類學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第一節 民族文學、比較文學、文學人類學
    第二節 文學人類學的學科建構:西方與中國
    第三節 神話學、原型批評與文化闡釋派的崛起
    第四節 中國的文學人類學派之前景展望
    第十二章 科學方法論在文學研究領域的歷險
    第一節 “老三論”在文學研究中的運用
    第二節 “新三論”及其他科學方法論在文學研究領域中的歷險
    第三節 科學方法論的反思
    第十三章 新時期文藝與政治、經濟關繫的重組與文論範式的轉型
    第一節 文藝與政治、經濟的關繫與文論轉型
    第二節 圍繞通俗文藝、金庸經典化、文藝商品化、大眾文化等問題的論爭
    第三節 “人文精神”論爭與錢中文等的“新理性精神”建構
    第四節 重新審視文藝審美自主化及其與政治、經濟的關繫
    第十四章 文學本體論研究的理論思考
    第一節 文學本體論研究的歷史描述
    第二節 文學本體論研究的歷史價值
    第三節 文學本體論研究的不足及其前景
    第十五章 “後”語境中的文學理論研究
    第一節 選擇與借鋻:“後”語境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接受取向”
    第二節 轉折與變革:“後”語境下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範式的轉變
    第三節 擴張與批判: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研究的現代性立場
    第四節 危機與重建:“後”語境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重構
    第十六章 文化研究對文學研究的挑戰
    第一節 文化研究之興起
    第二節 文化研究對文學理論的挑戰
    第三節 困境與機遇
    第十七章 新媒介的出現及對文學理論的挑戰
    第一節 媒介的概念與文學新媒介
    第二節 媒介研究現狀與文論發展動向
    下編
    第十八章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的當代發展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概述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的若干問題
    第十九章 新中國文藝政策的建構、演變和發展
    第一節 第一次文代會與新中國文藝政策的建構
    第二節 《紀要》與新中國文藝政策的挫折
    第三節 20世紀80年代文藝政策的調整
    第四節 20世紀90年代文藝政策的轉型
    第五節 新世紀文藝政策的發展
    第二十章 中國當代美學的發展與文學理論研究
    第一節 從世紀初的草創到20世紀前50年中國美學的兩條主線
    第二節 從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的美學大討論及其意義
    第三節 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期的“美學熱”
    第四節 美學的復興與新的做美學的方式
    第二十一章 60年外國文學理論的譯介與中國文學理論的建構
    第一節 20世紀50-60年代:全面借鋻蘇聯文藝理論
    第二節 20世紀80年代:西方文論的大規模輸入
    第三節 新世紀:對話
    第二十二章 60年代文學理論教學與教材建設
    第一節 民國時期文學概論教學概述
    第二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期間的文學理論教學和教材建設
    第三節 新時期文學理論教學與教材建設
    第四節 面向21世紀的文學理論教材建設
    第二十三章 臺灣當代文學思潮略論
    上篇範式的轉移:20世紀50-80年代的臺灣文論與美學
    下篇思想的復調: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臺灣文學思潮
    附錄 當代中國文學理論大事記(1949-2008)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當代中國文論熱點研究》:
    如果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是以194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的開國大典為標志的話,那麼新中國文學的誕生則應該以1949年7月召開的“第一次中華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為標志。在這次大會上,即將被選為“文聯”主席的郭沫若在他的“總報告”中自豪地宣告,五四新文學經過30年發展,到新中國即將成立時,“代表地主階級的封建文藝已經在理論上解除武裝”;“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國民黨法西斯文藝”也已經“受到全國文藝界和全國人民的唾棄”;“歐美沒落資產階級文藝影響之下的為藝術而藝術的文藝理論已經完全破產”,“曾經在這種為藝術而藝術的資產階級文藝思想影響之下的許多文學家藝術家,也逐漸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觀和藝術觀,接受了無產階級文藝思想的領導”;“無產階級文藝思想領導的為人民服務的文學藝術,隊伍日益壯大,方向日益明確,因此就日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擁護”。而在此之後,新中國文學的歷史使命就是以毛澤東的文藝思想為新文藝的基本方針,“充分地吸收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寶貴經驗”,“為建設新中國的人民文藝而奮鬥”。
    郭沫若此時對文學史的描述,洋溢著勝利者的樂觀與自信。中國共產黨支持和領導下的左翼文學,自產生以來,發展十分迅速。到了20世紀40年代,在幾次短兵相接的較量中,其聲勢不僅蓋過了直接為國民黨統治服務的官方右翼文學,而且也壓倒了曾經頗有影響的自由主義文學。隨著新政權的建立,反共的右翼文學及其代表人物已經不可能再在大陸發出自己的聲音;本來就處於邊緣地位的商業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復古派文學也基本上失去了存在的空間;自由主義陣營的作家與理論家,要麼遠離文學,要麼開始向左翼文學靠攏。因此,新中國文學直接承繼的是以延安文學為正統的左翼文學傳統,而新中國文學理論建設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以毛澤東文藝思想為指導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這一理論體繫的話語資源,首先是毛澤東的文藝思想,這是新中國文學理論建構中絕對權威的話語;其次是蘇聯文論,這種話語資源在許多理論家那裡與毛澤東文藝思想可以相互闡釋,但同時,在另外一些理論家那裡,它們成為試圖填補毛澤東文藝思想留下的理論空白、突破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理論局限,校正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理論偏頗時,唯一能夠借用的話語資源。在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內部,由於理論家革命經歷不同,接受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途徑不同,對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理解的側重點不同,特別是在左翼文學內部所處的位置不同,在20世紀40年代產生了不同的理論立場,形成了以周揚為代表的作為毛澤東延安文藝思想代言人的力量、以茅盾為代表的試圖維護五四現實主義文學傳統的力量、以胡風為代表的試圖堅守魯迅文學精神的力量。它們之間曾經就一些文藝問題有過論爭,但到40年代後期,後兩種力量也已經開始向第一種力量認同,被第一種力量所改造。50年代一些文藝問題的論爭,大部分是40年代的延續,而代表延安文藝方向的理論家的正統地位與話語權則在新中國成立後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加強。中國古典文論與西方文論作為一種邊緣形態的理論話語,也介入了新中國文學理論的建構過程,但它們是在被主流話語汰選改造之後,以“洋為中用”和“古為今用”的名義,從中提取出一些符合主流話語需要的概念與命題,從而參與這一過程的。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