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梅斯蒂索人的心智:殖民化與全球化的思想動力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1081-1568
【優惠價】
676-980
【作者】 塞爾日·格魯金斯基宋佳凡季發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7392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73920
版次:1

商品編碼:13041770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全球史與跨國史研究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20-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1
字數:325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塞爾日·格魯金斯基,宋佳凡,季發


    
    
"

編輯推薦

《梅斯蒂索人的心智:殖民化與全球化的思想動力》涵蓋了1994年至1998年作者在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歷史講習班所深入討論的主題。
《梅斯蒂索人的心智:殖民化與全球化的思想動力》討論一下那些阻礙我們理解混合機制的障礙。有些問題與普通經驗有關,而其他問題則源於社會科學有時難以克服的思維習慣和心理反應。

內容簡介

《梅斯蒂索人的心智:殖民化與全球化的思想動力》是塞爾日·格魯金斯基對15、16世紀拉丁美洲的殖民化進行的開創性研究成果。殖民化不可避免地帶來衝擊巨大的混血過程,而這一過程常常與統一化和全球化聯繫在一起。
《梅斯蒂索人的心智:殖民化與全球化的思想動力》以詳實的史料論證了殖民地本土與歐洲文化融合現像,從教堂藝術形像到流傳至民間的書籍、歌曲甚至手工藝品等各方面對殖民地人民產生的影響。這種文化融合造成了以下結果:原住民與殖民者之間的混血、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並加入殖民政府、美洲印第安人對耶穌和珀耳修斯等人物形像的藝術視覺化。這些文化的融合孕育出了新的文化、新的個體,以及被稱為全球化的新現像,還有梅斯蒂索人心智——一種500年以後出文化思維的普遍狀態。
《梅斯蒂索人的心智:殖民化與全球化的思想動力》為我們解答了文化融合所涵蓋的各種不同的現像和極端變化的情況產生的原因,對人們往往忽視的問題——文化融合的途徑、條件、環境、方式甚至速度等一一做出了回答。

作者簡介

塞爾日·格魯金斯基(Serge Gruzinski,1949-)是法國當代歷史學家、全球史和跨國史研究領域的先驅,2015年榮獲首屆國際歷史學大獎(International Prize for History),著有《想像力的殖民化:16-18世紀西屬墨西哥的土著社會與西方化》(1988)、《世界的四個部分:一段全球化的歷史>(2004)、《鷹與龍:全球化與16世紀歐洲在中國和美洲的征服夢》(2012)、《歷史何為》(2015)等。

宋佳凡,1999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外語繫。在青島大學工作二十餘年,先後擔任英美概況、英語聽力和閱讀以及歷史專業英語等課程的講授工作。

季發,男,1975年9月出生,山東青島人,文學學士,史學碩士,山東大學博士研究生在讀,已出版譯著4本(約180萬字)。

目錄

導言
第一篇 融合、混亂、西方化
第一章 亞馬孫人
巴西阿爾戈多爾島(ALGODOAL),1997年8-9月
亞馬孫河流域的混血現像
卡塞爾文獻展中的印第安人,1997年9月
第二章 融合與混血
一個世界範圍的習語
語言的不確定性和歧義
融合的挑戰
柏林1992:“居間位置的概念化”
一個陳腐老套的概念
“真正的紳士總是纔華出眾的多面手”
種族中心主義的慣性
秩序與時間
雲模型
來自過去的跡像
第三章 征服的衝擊
天翻地覆的世界
災變意像與千禧年的預表
諸事混亂
“奇怪的地帶”:征服與長期的不穩定性
混血過程
從秘魯的暴亂到巴西的馬穆魯克混血
無所適從
變幻莫測的溝通
生存、適應、混血機制
第四章 西方化
復制舊世界
另一個基督教
印第安人的復制品:生產與再版
復制與溝通
復制或演繹
混亂、西方化、混血現像

第二篇 混血意像
第五章 半人馬夫人和猴子
一種“多重風格的雜亂堆積”
《枕邊書》
猴子、花朵、半人馬
伊斯米基爾潘的半人馬
墨西哥和伊比利亞傳統在儀式上的對決
奧維德的《變形記》
第六章 墨西哥的奧維德
從歐洲到新世界
奧維德和美洲印第安人
了解奧維德
梅斯蒂索式混血的形式和概念
異教的過去,基督教的現在
神話和雜交的概念化
神話和美洲印第安人
“最後的世界”
神話的恰當運用
第七章 怪誕風格的入侵或移動中的意像
移動影像與雜交化
怪誕風格的藝術
從西班牙到美洲
怪誕風格的自由
墨西哥城、帕爾馬、佛羅倫薩
簡單的配方
雜交的創造和概念化
第八章 怪誕風格的語言和像形符號
帕爾馬的怪誕風格
怪誕和像形符號的語言
從怪誕到變形
從雜交到梅斯蒂索混血
吸引子?
從奧維德到老普林尼

第三篇 混血的創造力
第九章 狼、雨和彩虹
“阿茲特克帝王們”矯飾的宮殿
喬盧拉,雙城記
處於尷尬境地的動物
創造力
發明的叢林
第十章 跨越大海
墨西哥城,1564年6月4日,周日
跨越大海
墨西哥坎塔爾
理解暴風雨的鎖鑰
修道士的視角
雖不可簡化但並非不合邏輯
第十一章 殖民天國
帝王居所
天國皇帝
印第安的羅馬
捉蝴蝶
明亮的陰世
征服天堂
“花樹矗立在上帝的家裡”
聖約翰和托納蒂烏
土著的吸引子
印第安變形記
墨西哥的實驗室
第十二章 神秘的岩洞
捕獲融合
替換和循環
混血趨勢還是基督教翻版?
殖民慶典和化妝舞會
誤解與復興
西方化和妥協
監控混血現像
融合的不穩定性
回歸的不可能性

結論 春光乍洩
香港電影
雜交和混血現像
殖民社會和混血創作
“消失文化”

參考書目
本書專有名詞中外文對照表
譯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梅斯蒂索人的心智:殖民化與全球化的思想動力》:
巴西阿爾戈多爾島,1997年8-9月
馬裡奧·德·安得裡德的這句話在我腦海裡縈繞了很長時間,仿佛它幫我闡明了我對在一次學術旅行中發現的美洲某些地區——如亞馬孫三角洲南部一個偏遠的島嶼的感情。
那個地方的寧靜有益於幻想和思考。似乎隻有空氣是不斷運動下的獵物:在隨風舞蹈的棕櫚樹間,我的目光踫到天空中那些飛快移動的雲,那些雲層隻有在傍晚時分纔會慢下來。但這無休止呼嘯的狂風很難影響到阿爾戈多爾村莊的那片死寂,而此刻我正在這裡。阿爾戈多爾(ALGODOAL),意思是“棉花種植”:當本地人說出這個詞,這個帶著非裔印第安人共鳴的村莊的名字早在把我送到她岸邊的船靠岸之前就迷住了我。
這個村子跟我想像得一模一樣——受到海鹽腐蝕的船隻殘骸、幾間簡陋的小木屋以及不足的電力共同構成了一個“保存下來的”景觀。這裡的異國情調讓我想起了很久以前我的第一次墨西哥之旅,那大概是在20世紀70年代了。日子一步一步的小心逝去。清晨,驢車拉滿貨物和供給。有時候浸得發白的船隻靠岸,在島上留下一些身無分文的年輕人,他們是被廣闊的海灘吸引而來的。
海岸線越過可以俯瞰海峽的白色大沙丘,一直延伸到視線所及的地方。滿潮時,你隻能喊條船來載你過去,除非你甘願冒險遊過狹窄海峽的泥濘水域。傍晚時,在村子的海灘上,一群群黑皮膚的半裸青少年沉迷於一種叫做卡波埃拉(capoeira)(譯者注:這是一種巴西運動,類似於舞蹈和武術)的儀式般的比賽。他們的動作呼應著持續不停的撥鈴波琴(berimbau)的旋律,這是一種簡單的樂器,由一張金屬弦拉著的木制的弓穿過塗上顏色的椰子殼制成。在遠處,一群家畜受上漲的潮水驅趕,在騎手的引導下輕快的穿過海灘,在粉紅的暮色中幾乎無法看清他的身影。一旦夜晚降臨,南半球的星群就會點亮天空。陸地上,蠟燭搖曳的光芒照亮庭院,弔床在輕輕搖晃。遠方,卡利波(carimbo)的節奏被嗚咽的風聲吞沒。
然而,這一田園般的畫面隻不過是個錯覺。因為它消滅了有關一個村莊令人震驚的一切,而我希望這村莊依然停留在19世紀。環球(Globo)電視頻道的新聞節目每個夜晚都會放出一些有關血腥、金錢和丑聞的畫面。就在1997年的那個9月初,戴安娜王妃的死刺激了島上居民的想像,把他們自己同地球上其他人連在了一起。王妃殞命巴黎街道的新聞也隨我來到了阿爾戈多爾,為島民們帶來了迷人而又悲傷的異國情調。我那些有關粉狀沙礫和陽光下的貧窮的想像不得不為紀念一位王妃而騰出地方。
就像阿爾戈多爾,美洲的很多地方仍然屬於過去——無論如何,即使當我們平時也做著全球夢的時候,我們也是這樣描述眼前的古老且淳樸的一切的。為了解釋這些容易被認作矛盾體的反差,人們通常隻看到抵抗進步蹂躪和文明污染的傳統。到底該怎麼解釋這種反應,這種促使我們去尋找一切形式的古風,以至於無視——不管是故意還是無意——任何有關現代性的一切的不可抗拒的傾向呢?這就像是我們在創造差異時享受著惡意的樂趣一樣。
雖然考慮到了所有這一切,電視仍然會把我從阿爾戈多爾這個地方帶出來,就像出現在恰帕斯州印第安人手中的計算器或是西伯利亞雅庫特人鼻子上架著的雷朋眼鏡一樣。但是,電視已是島上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就像被蟲子啃蝕過的木船上海水褪去後留下的色彩一樣。
把鄉村的“永恆性”同城市的“現代性”進行簡單的對比也是不可能的。作為西亞馬孫地區首府的貝倫有著兩百萬居民,而其本身就融合了18世紀殖民城鎮規劃(由意大利建築師設計)、美好年代的巴黎(Belke-Epoque 譯者注:特指1871—1914年間的巴黎)以及被棚戶區貧民窟包圍的混亂的現代性。由博洛尼亞建築師安東尼奧·蘭迪(Antonio Landi)設計的新古典主義宮殿、衰朽的20世紀早期的居住區、中產階級的高層住宅以及擁有敞開式下水道的棚戶區團體共同構成了成分復雜又密不可分的整體。在共和廣場上有個帕茲劇院,這是一個同馬瑙斯市劇院一樣精巧的地方——矗立在那兒像是20世紀之初文明的一處奇怪的遺跡,一個衝上亞馬孫河岸的奢華的殘骸。
我們該怎麼對待這些混雜的社會呢?也許首先是要接受他們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樣子,而不是著急的把他們重新排序、分成不同的類型,還說他們構成了一個整體。這種分類——也就是所謂的分析——不單是有著割離現實的缺點,還在多數情況下引入篩選、標準和疑問,而其存在隻是為了迎合我們西方人的思想。古風即使不總是,但也經常隻是一種幻想而已。拉丁美洲土著社會的許多典型特征來自於伊比利亞半島,而不是遙遠的前西班牙時期的過去,而那些懷舊的民族學家總是試圖賦予他們這些過去。
“我是彈琉特琴的圖皮人!……”在阿爾戈多爾,“原始”豎琴的音符伴隨著在沙灘上跳著卡波埃拉的男孩的身影。但是歌手的吟唱伴上了巴西廣播電臺播放的歌;歌詞裡提到了“巴西文化”和“國家文化”,這更多的是因為社會科學詞彙的傳播,而不是令人費解的非裔巴西人的傳統——我不得不遺憾地承認這一點。
在其全球性裡,接受你眼前的混雜的現實是第一步。但是這一努力時常會導致能夠產生某種令人悲痛的僵局的領悟:很明顯,融合總是被置於模稜兩可和矛盾的符號下。這就是懸在這些復合世界頭頂上的所謂的詛咒。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全球史(global history)、跨國史(transnational history)近年來已成為國際史學研究的新趨勢。盡管目前學術界對“什麼是全球史”、“什麼是跨國史”尚未達成完全一致的意見,但全球史、跨國史作為一種研究歷史的新理論、新方法、新視野,已得到史學家的普遍認同。一般來說,全球史以全球性現像和全球化進程為研究對像,包括氣候變遷、移民、貿易、帝國擴張,以及物種、技術、疾病、思想、文化及宗教信仰的傳播;跨國史則以歷史上的跨國、跨區域現像(未必是全球性的)為研究對像。兩者的研究對像具有互補性,研究方法則趨向一致,皆打破了過往以民族、國家和視角的研究範式,重視跨國體、跨民族、跨文化的聯繫與互動,將全球共同關心的話題納入研究視野。
1963年,美國學者麥克尼爾(William H.McNeill)《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的出版,標志著全球史正式登上學術舞臺。半個多世紀以來,全球史在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多個國家蓬勃發展,以全球史或跨國史為主題召集的學術會議顯著增加,這一領域的論著出版也令人目不暇接,開設全球史課程的大學越來越多。20世紀90年代,全球史開始傳人中國。進入新世紀以來,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率先設立全球史研究機構,並創辦專業刊物,全球史的概念、理論和著作得以迅速傳播。
2015年8月,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在山東大學成功舉辦,促使我們思考、探索成立全球史與跨國史研究機構的可能性。一方面,我們希望借此推動全球史與跨國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也希望這個機構能成為山東大學歷史學科與海內外學術交流的一個平臺。經近一年的籌備,2016年6月,全球史與跨國史研究院宣告成立,之後開展了一繫列的講座和論壇活動。
“學術者,天下之公器”。山東大學全球史與跨國史研究院擬推出繫列叢書,通過引進國外著作和出版國內同仁專著、學刊等形式,展示全球史與跨國史的研究成果。在這裡,我們衷心希望有志於此的海內外學者惠賜大作,奉獻新知,共同打造好這一交流平臺,推進全球史與跨國史研究在中國的發展。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