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論家庭繼替:兼論中國農村家庭的區域類型 [On Familial Successi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617-896
【優惠價】
386-560
【作者】 陶自祥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5888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58883
版次:1

商品編碼:11713599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On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5-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8
字數:302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陶自祥


    
    
"

內容簡介

家庭繼替涉及財產承繼、父權更替和立門戶的三重文化意義。本文提煉出財產權、倫理責任和社區性家三個維度作為分析家庭繼替的理論框架,即家素”。通過區域類型比較認為華南農民家庭是“祭祀性”家庭,華北農民家庭是“社會性”家庭,中部農民家庭是“生活性”家庭;家庭繼替差異是由“分、繼、合”三種力量的組合程度造成的;獨生子女時代家庭繼替從“單繫繼承”向“雙繫繼承”這一跨越區域類型的趨同性模式過渡。

作者簡介

陶自祥,男,苗族,1979年生,雲南文山市人,社會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繫暨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現任職於雲南民族大學。
近些年來,主要圍繞農村婚姻家庭、土地和邊疆治理等學術領域展開深入研究。曾在雲南、四川、重慶、湖北、安徽、山東、河南、江西等十餘省市農村開展社會學調研,累計駐村調研時間超過300多天。曾在《青年研究》、《南方人口》和《思想戰線》等刊物上發表10多篇學術論文。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家庭分裂研究文獻綜述
第三節 家庭繼替的社會基礎
第四節 田野調查與研究方法
第五節 概念界定與論述框架

第一章 素
第一節 財產權
第二節 倫理責任
第三節 社區性家
第四節 素關繫

第二章 家庭財產權
第一節 華北農民家產與父權
第二節 母子家庭財產傳承的徹底性
第三節 子代家際財產分割的競爭性與獨立性
第四節 華北獨子家庭財產權
第五節 華北“純女戶”財產權繼承
第六節 華北農民家庭財產權生成

第三章 家庭倫理責任
第一節 華北農民“過日子”的內涵
第二節 華北農民家庭父代的“人生任務”
第三節 華北農民家庭的代際反饋
第四節 華北農村家庭代內倫理責任
第五節 華北農村家庭倫理責任的實踐

第四章 社區性家
第一節 華北社區性家如何可能
第二節 母子家庭社區性身份的更替關繫
第三節 子代家際在社區互動中的行動取向
第四節 華北平原小親族社會結構
第五節 特殊家庭的社區性意義
第六節 門戶與社區結構

第五章 家庭繼替的區域類型差異
第一節 家庭財產權的區域類型差異
第二節 家庭倫理責任的區域類型差異
第三節 家庭社區化的區域類型差異
第四節 家庭繼替模式的區域類型差異
第五節 家庭模型與區域類型
第六節 家庭繼替機制的區域差異

第六章 “不分而分”的家庭
第一節 “不分而分”家庭概述
第二節 “不分而分”的家庭特征
第三節 “不分而分”家庭的維繫機制
第四節 “不分而分”家庭的走向問題

結論
第一節 家庭性質及其區域類型差異
第二節 區域類型比較下的家庭繼替機制
第三節 家庭繼替模式的變化及其走向
參考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論家庭繼替:兼論中國農村家庭的區域類型》:
在華北平原調查農民家庭時,筆者了解到獨子家庭中父代的當家權往往是在父親喪失勞動能力,或孫輩準備成家時就會移交當家權,當地農民說“一代隻管一代”,隻要孫代準備成家,那麼作為爺輩自己就要放手給子代了。當家權交接往往又是以父代把大家庭對外社區性人際交往的資格或身份移交給子代為標志,從此由子代全權代表家庭參與社區性人情往來,這樣表明子代真正“當家做主”了,也表明父代把家庭的財產權移交給子代。在華北平原代際之間是存在舊人情和新人情的,所謂舊人情就是父代的人情,新人情就是子代的人情,孫代到了談婚論嫁時,父代必須退出人情圈:一是父代創造財富的能力下降,無法承擔沉重的人情消費;二是孫代要成家了,子代要開始建構自己新的人際網絡,否則孫代成家時無人捧場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基於這樣的一種理性算計,華北平原獨子家庭,父代家庭的生命周期在子代當家時就終止了,父代就退出社區關繫,讓子家庭掌管家庭財產權和建構新的社區關繫網絡。因此,我們說在華北平原獨子家庭中母子家庭的財產權交接和多子家庭一樣,是一種更替關繫而非承繼關繫。
第五節華北“純女戶”財產權繼承
從我國“家族主義”(Familism)來看,農民家庭重視“父繫繼嗣”(PatrilinealDescent),即隻能由男性繼承財產和宗祧來完成代際繼替。那麼家庭沒有男嗣,應該是家族延續鏈條上不可避免的一種代際中斷的正常社會現像,學術界把無子家庭稱為“純女戶”,但民間則把純女戶家庭賦予貶義文化內涵,即給它貼上“絕戶”或“絕後”的社會標簽。在農民觀念裡,純女戶家庭是一種非常態的家庭模式,在從夫居的婚居模式下,女兒天生是外家人,長大出嫁之後,家裡就沒有人傳遞家族血緣,這樣的家庭就會面臨如何延續宗族血脈的倫理問題,在財產傳承過程中,它與有子家庭又存在很大的差異。就華北平原的純女戶家庭而言,不論在家族血緣延續還是在財產繼承上都具有地方性特征。
眾所周知,財產繼承與身份繼承存在很大的關聯,也就是說,隻有身份符合繼承資格的人纔有權利來繼承純女戶家庭財產。在沒有兒子繼承家產的情況下,華北平原的家庭也會采取一些變通的手段來延續家族血緣和傳承家庭財產。在華北平原純女戶家庭往往采取宗親繼承和異姓繼承(擬制繼承)兩種基本方式來完成家產傳遞。
宗親繼承在民間稱為“過繼”,也叫立嗣子,即在宗親中確立昭穆相當的嗣子為繼承人。但是在華北純女戶家庭的過繼現像又與其他地方不同,從過繼原則上看,有“絕支不絕長”和“過次不過長”的地方性習俗,所謂“絕支不絕長”指的是在“長子不離戶”的家族文化制度設計下,蘊含長子作為“大宗”在華北平原家庭占有很重要的社會地位,如果長子沒有嗣子,那麼從家族本位角度來說,他有權從其他弟弟家中過繼嗣子。所謂“過次不過長”同樣是指在過繼順序中,隻能從次子降序來遴選過繼人選,即不能讓渡長子過繼出去。這樣的一種過繼文化制度設計,其宗旨就是強化長子在母家庭中的階序倫理地位,同時賦予長子權威來完成子代養老送終的倫理責任。比如,在父母去世時,長子抱牌位在前、長孫要執幡、長嫂要抱老盆,以此來顯示父親過世之後,就由長子繼承父權。但是這種制度設計在確保了長子規避過繼和可以獲得被過繼的資格之外,給其他兄弟家庭留下了很多矛盾爆發的空間。因此,在華北平原兄弟倫理弱化的情境下,就會出現了兄弟家庭之間相互爭奪過繼或互相推諉不承擔過繼的兩種情況。
筆者在華北平原調查時,農民說過繼現像能否成立取決於過繼者和被過繼者兄弟家庭之間協商的結果,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是財產。如果純女戶家庭有財產,那麼就很容易吸引姪子過繼為嗣子,因為過繼的嗣子要承擔起生養死葬的倫理責任,反之,沒有財產嗣子要白白承擔起養老送終的責任,就不劃算,就沒有人願意過繼了。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