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人纔成長路線圖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540-784
【優惠價】
338-490
【作者】 王輝耀苗綠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107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1079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3522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
出版時間:2018-02-01
用紙:膠版紙

作者:王輝耀,苗綠

    
    
"

編輯推薦

龍永圖、薛瀾、李彥宏、梁建章聯合推薦

豐富黨政機關、央企、外企真實人纔發展案例

全球人纔模式和結構下的全新人纔觀和人纔發展新思維

“擇天下之英纔而用之”理念下的全新實戰讀本

全球化智庫(CCG)王輝耀、苗綠強力推出

《人纔成長路線圖》


內容簡介

隨著全球化進入新階段,人纔對一國競爭力的提升正變得舉足輕重。面對全球人纔流動和競爭的大背景,我們需用開放、包容、尊重的態度來推進人纔工作,構建開放的人纔觀。正如十jiu大報告中所強調的,“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纔政策”,我們需要用“識纔的慧眼、愛纔的誠意、用纔的膽識、容纔的雅量、聚纔的良方”來推進我們的人纔事業。在新時代如何成長成為一個真正的人纔?人纔又如何更好的得到不斷的發展和提升?怎樣做好人纔的發掘者,培養者和使用者?如何留住真正的人纔?本書基於大量豐富的案例剖析與研究,聚焦人纔培養之道,探尋人纔成長路徑,為當今的大學生,職場人、管理者和領導者提供了新型的人纔觀和人纔發展新思維,也是廣大人纔和人力資源工作者極好的參考圖書。


作者簡介

王輝耀

博士,教授,博導,國務院參事,全球化智庫(CCG)創始人,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九三學社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纔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國際人纔專業委員會會長。在中國與全球化發展、人纔國際化、企業國際化等領域有豐富學術研究,在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了留學、海歸、國際移民等繫列《國際人纔藍皮書》,著有《人纔戰爭》、《百年海歸 創新中國》、《那三屆》、《國家戰略——人纔改變世界》、《Reverse Migr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Returnees,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hinese Economy》等中英文著作50多部。

苗綠

博士,博士後,研究員,全球化智庫(CCG)聯合創始人兼秘書長,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副總干事,南方國際人纔研究院副院長,歐美同學會建言獻策委員會秘書長。獲得北京師範大學當代中國研究博士學位、經濟和資源管理博士後。曾在美國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擔任訪問學者。曾參與多項國家部委和社科基金研究課題,著有《中國國際移民報告》、《中國區域國際人纔競爭力報告》、《中國留學發展報告》等國際人纔藍皮書繫列以及《國際獵頭與人纔戰爭》、《海歸者說》《那三屆》等多部著作。

l 全球化智庫(CCG)

全球化智庫(CCG)致力於中國的全球化戰略、全球治理、人纔國際化和企業國際化等領域的研究。CCG是中央人纔工作協調小組全國人纔理論研究基地,中聯部“一帶一路”智庫聯盟理事單位,並被國家授予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資質。在全球*具影響力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全球智庫報告2016》中,CCG位列全球智庫綜合排名第111位,並在多個單項榜單中位列中國智庫*一。在光明日報與南京大學聯合發布的《中國智庫發展評價報告》、中國科學院與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聯合發布的《中華智庫影響力報告(2016)》中,CCG均位列中國社會智庫*一。


精彩書評

國際化人纔必須有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博大的胸懷。——國家外經貿部原副部長、 CCG主席龍永圖

中國需要為人纔創造更好的環境,使各國人纔都能為中國全球化真正發揮作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薛瀾

更懂創意、跨界、開放、合作與共享,這些是人工智能時代人纔的必備要素。——百度CEO李彥宏

企業的根本動力在於人纔,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在於人力資源和創新。——攜程聯合創始人 梁建章


目錄

目錄

序 在時代機遇中“入世”

上 篇創新人纔觀念

第一章全球化的人纔觀

全球人纔大流動

危局之下,十字路口

擇天下英纔而用之

第二章站在“人口紅利”的拐點上

“人纔紅利”時代開啟

人力資源危機初探

新一輪技術革命

中 篇人纔培養之道

第三章人纔發掘與選撥方略

人纔發掘:列清單、四基準

人纔選撥:審慎嚴格、出奇制勝

人纔舉薦:尚賢、主動、多渠道

第四章人纔使用藝術

量纔授任,適得其所

以用為本,纔盡其用

識人有道,用人有度

第五章人纔培養策略

如何公正:賽馬制用人

小材大用:“小蘿卜”能否占“大坑”

三重目標:士氣、業績、能力

第六章締造高績效隊伍

長短搭配:發揮組合優勢

制衡分享:“權、責、利”頂層設計

溝通執行:創新思維、方式、工具

第七章創造人纔磁場效應

組織平臺:成就人纔的舞臺

事業空間:人纔和組織的雙贏未來

人纔磁場:看不見的吸引力

下 篇人纔成長路徑

第八章成長,永遠不會太晚

重新思考: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天馬行空:理想始於“妄想”

始於足下:做個務實的冒險家

第九章制訂“再成長計劃”

認清自己:精準定位三標準

忘記過去:接受有益的失敗

再次瞄準:以終為始,再出發

第十章提高專業精準度

術業專攻:強化職業能力

整合資源:構築人脈“圈子”

開拓格局,跨界生長

第十一章挖掘“創新者精神”

奇思妙想:打造創意肌肉

再跨兩步:增進先見能力

創新者叢林法則: 犯“眾怒”、不設限、不懼敗

第十二章領導力造就領導者

登高望遠:全局思維與決斷力

角色轉變:從“跟跑者”變成“領跑者”

成就定義:你培養了多少人纔

參考文獻

後 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序:在時代機遇中“入世”

全球化時代下的今天,所有的一切要素都在不斷被重新組合,商品、技術、資金、勞動力跨越國界自由交換流動;互聯網技術的產生成為推動全球化不斷發展的更大動力,世界開始連接的越來越緊密,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經濟時代已經到來。

與此同時,全球人纔模式和結構也開始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伴隨各方資源跨越國界、跨越行業不斷的整合,各國對於國際化、專業化的跨界人纔的需求便開始大規模的應運而生。如今人纔的跨界發展不僅僅衝破了國界,也不僅僅表現為跨越行業之間,同時也越來越向各種機制之間、思想、物質全方面的跨界發展。人纔跨界的方法越來越多樣化,手段越來越便捷,行業之間的門檻隨著技術進步在不斷降低……

隨著全球化進入新階段,人纔爭奪越演越烈,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新時期,中國對人纔的重視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階段。隨著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我國逐漸成為國際人纔的向往之地,外國人纔集聚相應開始顯現,我國的選纔範圍也早已從國內13 億人,擴大到全球70 億人。與此同時,我國創新創業戰略正當時,人纔成長的路徑也必然要順應時代趨勢,直指創新創業。“致天下之治者在人纔”,“擇天下之英纔而用之”這些人纔理念的提出體現出我國對人纔的重視。人纔優先發展戰略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重要會議或談話中更是多達七十多次的提到要重視人纔。

時代背景、國家戰略對人纔展現了足夠的好感和“善意”,那麼如何將自己培養成“合格”的人纔呢?顯然,這是一條“道阻且長”的漫長探索之路。一路走來,我感到十分幸運。19 歲,我趕上了恢復高考的機遇,成為了這場“中國有史以來錄取率最低的高考”的通關考生之一; 25 歲,我放棄了在國家機構工作的“鐵飯碗”,抓住留學的機會,毅然踏出國門,去北美開拓眼界,成為了中國最早的一批MBA 之一;而立之年我成為加拿大魁北克政府有史以來首位出生在中國大陸的高級經濟商務代表;35 歲,我擔任世界最大工程管理咨詢公司之一的AMEC-Agra 國際公司副總裁,正值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勢,促成了中國三峽工程的第一筆外資引進;回國後,我發起創辦中國歐美同學會商會和2005 委員會、創辦全球化智庫(CCG),凝聚了一大批回國創業有影響、有成就的留學人員,推動“中國海歸事業”的發展,有幸在海歸回國創業的大潮中分得一杯羹……“個體與時代是相遇的關繫,擦肩而過,或無意邂逅,或正逢其時”。我在《在不如意的人生裡奮起直追》一書中,回顧自己職業生涯時曾感慨:“我不怕折騰,因為我知道必須抓住自己人生的命運。”如今,中國人纔發展大環境早已不同於六七十年代。當時代的機遇悄然到來的時候,我們更要懂得如何敏銳地發掘、精準的判斷和把握時機。回國後我擔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人纔研究,深深感受到人纔的成長進階之路是那麼的復雜且多變,個人、平臺、時代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筆者曾有幸作為首位中國大陸人士被加拿大《商業周刊》選登為封面人物;也曾被國家發改委《中國投資》評為中國首屆“中華海歸十大創業人物”,被《中關村》雜志和新浪網評為“中國最受尊重的十大海歸人物”。正如《聖經》上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在筆者與眾多優秀人物一起對話交流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分析成功者的成長軌跡,結合自身的體驗,筆者發現成纔之路是有“道”可循的:

看人再準,不如識人有“法”。 中國社會是講究人情的,古人懷纔不遇後的希望是自己盡快遇到伯樂,卻從未反思過制度的問題。伯樂不常有,發現人纔不能靠“人治”,不能寄希望於某個人,而要通過科學化、繫統化的制度、程序來發現人纔、選撥人纔,保證人纔供給的持續性,不因人事變動受到衝擊。

用人不能簡單粗暴,要懂得用“術”。 用人是門藝術,“術業有專攻”,簡單粗暴的給人纔安排同質的工作是不明智的,成效不好還浪費。量纔授任,崗位與纔能匹配是最大的節約,而且用人不能一是一,二是二,要適當加壓,激發人纔的潛能,做到纔盡其用。

“愛之深責之切”,骨干人纔要多磨難。 “胡子眉毛一把抓”的人纔培養模式是最沒有效率的,也說明了組織、單位在人纔培養上的盲目性。做事要抓主要矛盾、關鍵節點,人纔培養也是如此。骨干人纔作為組織、單位的後備梯隊要重點培養,通過競爭加速骨干人纔成長,為他們早日挑大梁打下基礎。

“組團”就像玩積木,有長有短纔精彩。 “和而不同”是構建團隊的最高境界,團隊需要拍板拿主意的人,也需要執行力強的實干派,更需要情商高的外聯人纔。構建團隊就是為了實現團隊成員之間的互補,同質化有悖“組團”的初衷,多樣化的“團隊”構成纔能踫撞出精彩。

“少”“為他人作嫁衣裳”。 人纔資本的積累是組織、單位發展、壯大的源泉,招人、用人、育人一樣都不能少,而最為關鍵的是要避免“煮熟的鴨子飛了,培養起來的人纔走了”的尷尬境地。為爭奪人纔,各方各出奇招,組織、單位要形成自己的留人優勢與黏性,“少為他人作嫁衣裳”。

時代與平臺都準備好了接納、爭奪人纔,那麼個人如何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纔呢?

理想還是要有的。 有人說理想太虛,不如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做事。執行力是需要的,理想也是不能丟的。理想是人生的“定海神針”,即使身處逆境,需要向現實妥協,它也是人生的亮點,溫暖逆境中的時光,引導個體逐漸向他靠攏,直至走進理想。

認識你自己。 這句刻在古希臘德爾斐神殿上的箴言一直被後代大哲拿來警醒世人。石頭可以做石雕,碧玉可以做玉雕,各有各的美。石頭非要晶瑩剔透,或是碧玉非要“深藏不漏”,那隻能是“邯鄲學步”,想學的沒學會,反而把自己的優勢也丟了。個人的自身條件是個體發展的基礎,立足自身纔可能,也纔可以放眼世界。

必須要專業。 互聯網時代,跨界人纔很喫香。但這個跨界絕不是東一點皮毛,西一點末節湊起來的,必須有一方面很專業。“互聯網+”很時髦,很多人都想去蹭點光環,實現嫁接,而真正能夠嫁接成功的是在某一領域很專業的人纔。專業是個體發展的基底,打好了底兒纔能繼續談跨界或是深入發展。

自我更新,創新創業。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就是“日新”的力量。在過去那個慢節奏的時代,“日新”都備受推崇。如今,創新創業漸成大勢,個體更要不斷的刷新,培養創新創業的能力和精神。個體的完滿要在時代的背景下蛻變、完成,主動的自我更新,纔能不被時代拋棄。

需傳遞成纔路上遇到的善意。 哈佛商學院院長麥克阿瑟曾在給他的學生致辭時說:“人的一生隻做一個企業經理、銀行家、學者、企業家,掙許多錢是不夠的。除了事業上成功之外,你還應設法幫助許許多多被生活遺棄的善良人。”優秀的人纔在成纔的路上也得到別人的幫助,自己的成功是成纔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就是傳遞成纔的善意,從被培養者轉型為培養者,締造更多優秀人纔。

順勢突圍,借風翱翔。 時代是無法選擇的原生環境,那麼人纔隻能“認命”?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人纔要順勢突圍,借風翱翔。人纔的成長之路要學會“借勢”,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創業是熱點,“走出去”如火如荼,國際化人纔供不應求。顯然,這就是時代給人纔的提示,契合時代需求,自然“順風順水好行舟”。若是非要逆流而上,學沒有市場的屠龍之術a,最終歸宿大概也逃不出朱泙漫之外。

上述是筆者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得到的一些啟示,同時也概括了本書的行文結構。中觀上,組織、單位對人纔的培養是人纔落地發展的基礎。微觀上,人纔個體的先天資質與後天努力是人纔成長的最強動力。

也許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要經過層層的岔路纔能到達終點,人生的成長或許僅僅是要走好幾個關鍵的節點。2008 年,時值中國改革開放30 周年之際,我推出了《開放你的人生》一書,立足開放的時代特點,放眼一個開放的中國,倡導一個開放式人生。我認為中國崛起的背後,不僅僅得益於過去30 年宏觀性的國家對外開放政策,需要具備大國開放心態和高素質的人纔作為發展的基石和後盾。2017 年,改革開放即將迎來第40 個年頭,我們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推出本書,重新審視國際國內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立足經濟全球化時代下的中國國情,倡導培養國際化、跨界發展的人纔培養模式,引導青年人注意人生中普遍性的成長節點,走好關鍵的每一步,希望能夠幫助青年人在人纔成長的麥田裡摘到最大的麥穗。

是為序。

王輝耀

全球化智庫(CCG)主任

2017 年4 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