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當代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1949-2019)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市場價】
    3952-5728
    【優惠價】
    2470-3580
    【作者】 鄭起東周祖文杜麗紅吳敏超李曉龍趙劍英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079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50792
    版次:1

    商品編碼:12811502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當代中國學術思想史叢書
    外文名稱:Contemporary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49

    字數:546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鄭起東,周祖文,杜麗紅,吳敏超,李曉龍,趙劍英

        
        
    "

    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1949-2019)》全面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的發展歷程,並在此基礎上展望了未來的發展趨勢,具體包括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的起步、唯物史觀與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改革開放後的近代經濟史研究、舊問題的深化、新領域的開拓、學派與理化等內容。
    《當代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1949-2019)》今年修訂,又增加了新的研究進展等情況。

    作者簡介

    鄭起東,男,1947年生,湖北秭歸人。1982年畢業於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繫,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5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繫,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同年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經濟史研究室工作。1994年評為副研究員,現為研究員。有多項研究成果與專著。


    目錄

    第一章 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的起步
    第一節 萌芽
    第二節 經濟史研究的重鎮形成
    第三節 經濟史研究的百花齊放

    第二章 唯物史觀與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
    第一節 資料整理與出版
    一 計劃及其執行
    二 經驗與問題
    第二節 關於基本理論的討論
    一 資本主義萌芽
    二 資本原始積累
    三 資本主義發展
    第三節 側重政治面向的研究
    一 近代經濟史分期討論
    二 中國資產階級研究
    三 帝國主義在華投資
    四 政治事件的經濟背景研究
    五 其他專業史研究

    第三章 改革開放後的近代經濟史研究
    第一節 重要論著影響深遠
    第二節 史料整理成績卓著
    一 史料整理方式的丕變
    二 各種史料的分類出版
    第三節 學術活動蓬勃開展
    一 各地經濟史學會和中國經濟史學會先後成立
    二 《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先後創立
    三 學術會議頻繁召開
    第四節 融入國際經濟史學界

    第四章 舊問題的深化
    第一節 中外經濟關繫
    一 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
    二 中外投資
    三 對外貿易
    四 國際收支
    五 對中外經濟關繫定性的爭論
    第二節 傳統經濟與資本主義發展
    一 傳統農業與資本主義
    二 手工業與資本主義
    三 傳統經濟再評價
    第三節 國內市場
    一 國內市場理論
    二 國內市場貿易總值和市場規模
    三 市場層次與類型
    四 農產品商品化
    五 市場價格體繫與經濟增長
    六 社會總需求與城鄉消費
    第四節 洋務企業
    一 對洋務企業的研究
    二 對洋務企業人物的研究
    三 洋務企業的性質和作用
    第五節 資本主義發展的水平
    一 含義和指標
    二 甲午戰爭前的資本主義發展水平
    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的資本主義發展水平
    四 抗戰前資本主義發展水平
    五 新中國成立前夕資本主義發展水平
    第六節 資產階級
    一 資產階級的產生
    二 資產階級的結構
    三 買辦
    四 是否存在官僚資本
    五 資產階級的歷史地位與作用

    第五章 新領域的開拓
    第一節 中國近代經濟史的“中心線索
    一 百年中國近代史是進步,還是沉淪
    二 中國近代經濟史中心線索爭論
    三 回顧與反思
    第二節 現代化研究
    一 現代化的內涵
    二 中國現代化的開端和發展階段
    三 中國現代化的類型
    四 中國現代化的研究範式
    第三節 商會史
    一 商會史研究的發軔期(1981-1985)
    二 商會史研究的繁榮期(1986-2000)
    三 商會史研究的新進展(2001年至今)
    四 總結與思考
    第四節 財政史
    一 專門著作和資料整理
    二 近代財政史
    三 近代外債史研究
    四 財政史研究的特點、理論和存在的問題
    第五節 金融貨幣史
    一 金融史料的整理
    二 金融政策與金融制度
    三 貨幣的發行流通
    四 金融機構
    五 金融市場
    六 小結
    第六節 部門經濟史的拓展
    一 農業史研究
    二 手工業史研究
    三 工業史研究
    四 商業史研究
    五 交通史研究
    六 小結
    第七節 經濟法規和政策
    一 晚清時期
    二 北洋政府時期
    三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四 小結與展望

    第六章 最新研究進展
    第一節 理論、方法與史料
    第二節 量化史學與歷史GDP研究
    第三節 財政、金融和貨幣
    一 近代財政研究
    二 近代貨幣研究
    三 金融史研究
    第四節 工商業、貿易與區域經濟史
    一 近代工業研究
    二 企業史研究
    三 貿易史研究
    四 商會史研究
    五 區域經濟史研究
    第五節 農業經濟與土地問題
    一 地權研究
    二 租佃關繫研究
    三 農村金融研究
    四 糧食生產研究
    五 農業稅負與農民生活
    六 生態環境史
    七 對鄉村危機的討論
    第六節 經濟與思想

    第七章 學派與理化
    第一節 三大學派的形成和發展
    一 歷史學派
    二 社會學派
    三 經濟學派
    第二節 理論和方化
    一 新制度經濟學
    二 比較經濟史學
    三 區域經濟史理論
    四 歷史經濟地理學
    五 計量經濟史學

    第八章 未來發展趨勢
    第一節 GDP研究
    一 GDP的定義
    二 GDP的研究方法
    三 GDP的估算值
    第二節 全球史研究
    一 全球史觀的概念
    二 全球史觀的實踐
    三 對全球史觀的展望
    第三節 社會經濟史與生態環境史的結合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當代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1949-2019)》:
    孫毓棠論述了19世紀後半葉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鴉片戰爭以後,外國資本主義侵入中國,在中國境內經營近代工業的亦以外國資本為最早。中國民族資本的近代工業自19世紀70年代纔開始發生,清政府官辦的近代軍用工業始於60年代,而外國資本在中國經營的企業,則自鴉片戰爭後就在上海、廣州等地出現。19世紀後半葉,中國采用機器經營近代工業,以清政府官僚集團創辦的軍用工業為最早,開始於60年代,這是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初期的特征之一。
    自19世紀70年代起中國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開始投資於新式工業。他們逐漸轉化為近代中國早期的民族資產階級,他們在當時的社會經濟中代表著一種新生的力量,他們的嘗試給民族資本近代工業開了端緒,也給它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礎。中國社會經濟為近代工業的發展創造了客觀條件,即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的擴大,以及出現了一批新的貨幣財富的積累者。民族資本在初期經營近代工業的過程中,具有如下幾點值得注意的特征:第一,主要從輕工業和小規模的采礦業開始;第二,大部分企業投資較少,規模較小;第三,在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方面,既采取西洋已有成果,又保持了手工業的發展水平;第四,在工業布局方面多集中在上海和廣州兩地,以及其他通商口岸或鄰近通商口岸的地方;第五,近代工業創辦人多為商人、買辦、官僚和地主。
    陳詩啟研究了甲午戰爭前中國農村手工棉紡織業的變化,指出“資本主義家庭工業”在農村中成長起來了。這是19世紀後半期中國自然經濟瓦解的標志,也是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裡程碑。中國農村手工棉紡織業是和小農業相結合的主要的家庭手工業,這是自然經濟生產的表現。19世紀40年代,外國資本主義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市場,它們依靠著不平等條約所給予的特權,通過了中國的買辦資本和商業資本的力量,把數量較大的機制棉紡織品打進中國的市場,因而破壞了通商口岸附近地區的城鄉手工棉紡織業,促進了這些地區農村的破產;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反封建反侵略革命鬥爭失敗後,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大大地加深和擴大了,它們進一步培植了中國的買辦資本和商業資本,把“機器日益降低了價格”的棉紡織品大量地傾銷進中國市場,這就在全國範圍內的廣大地區,摧毀了農村手工紡紗業,並在局部地區摧毀了農村手工織布業,從而瓦解了部分農民的家庭手工業,進一步促進了中國部分農村經濟的破產;同時,由於大量洋紗的輸入,在客觀上也刺激了某些地區手工織布業的發展。這是甲午戰爭以前中國農村手工棉紡織業變化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的變化,那就是由於中國內部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生產的迅速發展,農村手工棉紡織業的自給生產顯著地衰退,而商品生產則在迅速地增長,從而導致了手工棉紡織業上的原料產品和市場發生了密切的聯繫。在這一改變的過程中,商業資本的代表者——包買主起了頗大的作用。包買主們不但向農村家庭手工業者收購產品,甚至提供原料,逐步控制了他們的勞動力,迫使他們淪為雇傭工人。這種“資本主義家庭工作”的形成是近代中國農村手工棉紡織業變化的主要方面。從前學者對於中國自然經濟瓦解的研究,一般側重於外國資本主義機制棉紡織品對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破壞方面,而對由於中國內部社會生產力的推移所導致的手工棉紡織業的發展方面則未加注意,這是不全面的,也是忽略了主導的一面的。
    樊百川研究了近代中國手工業的發展。他指出,中國手工業在外國資本主義侵入以後,盡管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造成大批破產和歇業的現像,有過數十年的長期衰敝的過程,但到19世紀末特別是20世紀初以後,隨著中國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又得到了新的發展,而到1912年至1921年,則有過更大的發展。中國手工業改革技術和改變經營組織的一個重要的標志,是若干舊的手工業部門中大批手工工場的增設,和使用新式機具的新的生產部門的出現與形成。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