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泰州學派研究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475-688
    【優惠價】
    297-430
    【作者】 吳震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133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13395
    版次:1

    商品編碼:10152135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陽明學研究叢書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09-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5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吳震

        
        
    "

    內容簡介

    在16世紀中國思想史上,陽明後學的“泰州學派”產生了廣泛的思想影響。《泰州學派研究》從“泰州學案”的重新釐定著手,暫時擱置了那些沒有明確師承關繫的所謂泰州學人,集中探討了王艮、王襞、王棟、顏均、何心隱、羅汝芳的思想學說。通過對其思想及行為的分析以略窺“泰州學派”的思想全貌。我們發現泰州學派的思想特征有濃厚的社會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場大多有取於陽明心學的“現成良知”說,同時又有“回歸孔孟”的思想訴求。他們的思想言行既是陽明心學的產物,同時又極大地推動了陽明心學運動向下層社會的迅速滲透以及儒學世俗化的整體進程。

    作者簡介

    吳震,1957年生,江蘇丹陽人。1982年獲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繫學士學位,1985年獲復旦大學哲學繫哲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京都大學文學博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聶豹·羅洪先評傳》(2001)、《中國理學》第四卷(主編,2002)、《陽明後學研究》(2003)、《明代知識界講學活動繫年:1522-1602》(2003)、《羅汝芳評傳》(2005)、《王畿集》(編校整理,2006)、《明末清初勸善運動思想研究》(2009)、《宋代新儒學的精神世界——以朱子學為中心》(主編,2009)、《東亞王權與政治思想》(合編,2009)等。

    目錄

    緒論泰州學案的重新釐定.
    引言
    一 泰州學案之設定
    二 趙貞吉與泰州學派
    三 耿定向與泰州學派
    四 李贄與泰州學派
    五 結語

    第1章 王艮:泰州學的創立
    第一節 家世與生平
    第二節 現成良知
    第三節 淮南格物
    第四節 學與政
    第五節 結語:孝弟與師道

    第2章 王襞:恪守家學傳統
    第一節 生平及家族
    第二節 良知見成
    第三節 樂即道也
    第四節 小結

    第3章 王棟:誠意慎獨之學
    第一節 生平及著述
    第二節 反對“以知是知非為良知”
    第三節 良知之上“不必加致”
    第四節 良知本體,人人具足
    第五節 從格物認取良知
    第六節 意是心之主宰
    第七節 小結

    第4章 顏均:思想與實踐的宗教趨向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生命體驗與鄉村教育
    第三節 “放心體仁”與“開心遂樂”
    第四節 急救溺世的政治主張
    第五節 小結

    第5章 何心隱:鄉村改良運動的實踐家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鄉村改良運動
    第三節 以“講學”為生命
    第四節 原學原講
    第五節 小結

    第6章 羅汝芳:泰州學的終結
    第一節 生平學履
    第二節 仁學思想
    第三節 孝弟慈
    第四節 良知說
    第五節 身心觀
    第六節 天心觀
    第七節 結語
    結論 關於泰州學派定位問題的幾點探討
    征引文獻
    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綜上所述,有幾點可以歸納:(1)天臺對心齋思想持贊賞態度,並願私淑心齋,但對東壓以後的泰州後學則不無批評,其中特別是針對山農、心隱之流的言行有嚴厲指責;(2)說天臺為心隱門生,或者說他在顏、何的被捕事件中,扮演了幕後指使或落井下石的角色,實屬揣測之詞;(3)卓吾對天臺的批評起因於鄧豁渠而與心隱事件無關,而黃宗羲對耿的判詞則未免過於苛刻,缺乏事實依據;(4)雖然山農等人對天臺的指控缺乏依據,但其說卻值得重視,因為從山農的言辭來看,天臺絕對算不上是泰州學派中人。
    最後還須探討一個問題:既然天臺在師承上與泰州學派毫無關聯,在思想上對泰州後學又持批評態度,甚至泰州後學的一些人物對天臺也有種種傳言誹謗,為什麼黃宗羲還要把他歸人泰州學案?大致說來,似有兩點原因可以考慮:首先,天臺思想較為復雜,他對心齋、東廓、念庵、近溪等陽明後學諸子都很推崇,同時也熱衷於陽明派下的講學活動,與各等人物均有交往,特別是他受其弟耿定理的思想影響至深,而耿定理與所謂的“三異人”關繫密切,這就使得天臺在思想上容易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影響,顯得雜而無統而缺乏一貫宗旨,而在宗羲看來,不但天臺的“不容已”說令人懷疑,而且其對陽明的良知宗旨也缺乏深切的體認。①根據上述雜而未純者多被列入泰州派下這一黃宗羲對泰州學派的設定標準,加上耿氏一族與泰州諸子也確有交往歷史等因素,由此天臺被列入其中也就情有可原了。另一個原因也許要涉及天臺的政治人格問題。此一問題不易說清,總而言之,天臺受張居正改革的牽連,他的積極參與的行為在當時及後來的士人輿論當中,名聲頗為不佳。比如東林黨人顧憲成之弟顧允成(號涇凡,1554-1607)曾著《客問》一篇,對天臺的政治人品極盡諷刺批評之能事,指責耿在督學南畿時,不疏救海瑞(號剛峰,1514-1587);在居正執政時,“袖手冷視”而不救洪垣(號覺山,生卒不詳)等忠臣;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浙江一向是人文荟萃之地。特別是明代,王陽明提倡心學,挑戰流行的官學(朱學),風行一時。陽明龍場悟道之後,回到故鄉,自此廣收門徒。據黃宗羲《明儒學案》,陽明收徒首先在浙中,然後是江右(指江西,《止修學案》括入)、南中(指江蘇,《泰州學案》括人)、楚中、北方、粵閩。浙中人數不多,但錢緒山、王龍溪影響深遠。梨洲對江右評價特高,竟謂:“姚江之學,惟江右為得其傳。”但江右雖人纔眾多,卻並無統一觀點,梨洲特別表揚聶雙江、羅念庵,顯然別具用心,這裡面牽涉到許多問題需要考察。泰州派的問題更大。梨洲說:“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亦因泰州、龍溪而漸失其傳。”歸根結底,不外蕺山所謂:“今天下爭言良知矣。及其弊也,猖狂者參之以情識,而一是皆良;超潔者蕩之以玄虛,而夷良於賊。”很明顯,由蕺山的觀點來看,泰州是“參之以情識”,龍溪是“蕩之以玄虛”;蕺山之學則乘王學之流弊而起,這便是梨洲寫《明儒學案》的背景。至於楚中,梨洲以楚學之盛,唯耿天臺一派,自泰州流入,評價不高。王門在北方與粵閩則缺少發展,可以從略。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