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超越後殖民理論(馬克思主義研究譯叢·典藏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518-752
    【優惠價】
    324-470
    【作者】 小埃·聖胡安(ESanJuanJr)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3412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34120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7269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馬克思主義研究譯叢·典藏版
    開本:異16開
    出版時間:2016-10-01

    頁數:284
    作者:小埃·聖胡安(E.San,Juan,Jr)


        
        
    "

    內容簡介

    隨著資本的全球化,一種被稱為“後殖民主義”的新學科和學術產業也隨之興起,其話語體繫為彰顯文化研究和人類科學等中心議題提供了契機。本書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審視後殖民主義理論,並反對建構後殖民主義的傳統,認為後殖民主義歸根到底是一種帶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學術思潮,它所討論的核心問題是話語權力和解構主義。在論證過程中,本書廣泛引用馬克思、葛蘭西、巴赫金、阿爾都塞、弗雷勒,以及其他激進民主傳統中的代表理論。作者認為,錯綜復雜的歷史現實往往與後殖民主義理論願景相違背,後殖民主義的思想已經喪失了診斷現實的能力。為此作者提出了“**後殖民理論”的論斷。

    作者簡介

    小埃?聖胡安,1938年生於菲律賓馬尼拉市,1965年於美國哈佛大學獲博士學位。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比較文學、種族等研究,後任職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哈裡?蘭莎姆研究中心(the Harry Ransom Center,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其作品已被翻譯成德文、俄文、法文、意大利文等。其代表作有:《批判與社會轉型》、《在菲律賓的帝國主義與革命》、《馬克思主義與人類解放:盧卡奇文選》等。

    目錄

    第一章質問與干涉:誰為誰代言?

    “後殖民主義”聖痕的概況

    原教旨主義的“撒播”

    讓法農目瞪口獃

    探索說話主體

    曼楚:對權力說真理

    詹姆斯:去領土化的個人主義

    巴羅斯:轉型的希望和意志

    冷漠的標記

    第二章相對於菲律賓革命實踐的後殖民理論

    後殖民主義變革

    “教化”話語的生產

    鑄造反抗的形態

    想像的抉擇:誰之危險?

    第三章“無法言說”的庶民:來自葛蘭西、納瓦勒·阨爾·賽阿達維、

    弗雷勒和西爾科的教益

    歷史中的基本話語

    階級“自殺”

    庶民反抗的多種形式

    教與學的辯證法

    關於發源地

    第文化的想像:挑戰種族主義的認同與意識形態

    對種族主義的剖析

    文化

    商品形式的冒險

    超越國家與市民社會的分裂

    干預的起點

    第五章重溫“內部殖民”:美亞文化形式與種族話語質變

    從泛族裔到全新的辯證聯盟

    種族對話的價值形式:當前美籍亞裔的文學批判


    第六章全球化,對話的國家,離散族裔

    定位民族的形態

    流浪的軌跡

    “實踐意識”的武器

    鑄造遣散

    第七章超越後殖民理論:詹姆斯著作中的群眾路線

    辯證法的化身

    三足鼎立的新世界

    社會主義抑或野蠻的資本種族主義?

    權力歸於人民

    第八章想像帝國的終結:危機與突圍

    政治人物

    重溫世界革命的夢想

    暴風雨的前夜

    進兩步,退一步

    旅程的開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在我看來,後殖民主義理論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或文學現像,這種現像隻限於那些經歷過殖民統治的人。殖民經歷,是一種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繫,這種關繫實際上是很普遍的。歐洲殖民主義促使世界劃分為核心工業社會和3
    周邊欠發達的社會,同時它實現了文藝復興與現代在人類史上的劃分。然而,19世紀晚期帝國主義(據列寧稱)的出現孕育著其自身的消亡。巨大的危機和災難籠罩著我們所處的晚期資本主義或後現代主義社會:世界戰爭和革命,包括反革命運動(尤其是蘇聯等國家社會的衰退)。如後現代主義一般,後殖民主義經由南方“買辦知識分子”而實現(Appiah 1992),它做出了感性的劃時代的轉變,過去殖民時代的知識分子反映了預期中對抗的“感覺結構” [借用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修飾法]的突變。國際解放運動的失敗尤其實現了現代與過去完全的決裂,過去,應驗了霍布斯那句話,是“肮髒而殘忍”的,然而它卻並不短暫。
    在評論這種認知轉變之前,我想把後殖民主義置於阨內斯特·曼德爾(Ernest Mandel)所概述的國際資本主義的結構危機的框架內加以討論。這個危機以“由平均利潤率的減少引發的資本積累過剩和商品生產過剩”(1995:438)為特點。為了增加平均利潤率,更精確地說是平均剩餘價值率(即雇傭勞動的剝削率),資本主義的統治者和管理者努力引入技術創新(如計算機化),並且不斷創造和滿足社會積累條件以適應主要以構造一社會”進一步破壞第三世界工人階級為主的工薪一族的社會凝聚力(Figueroa 1997,參見第六章相關討論)。這些人群包括年輕人、失業者、少數民族、移民、婦女等等。自二戰之後,“後工業”社會的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之間的歷史僵局仍然存在,由經濟發展不平衡所導致的長期失業和不充分就業使得南方的危機進一步惡化。根據聯合國報告,大約有10億後殖民統治下的居民生活於貧困線以下;每年有1600萬名兒童死於饑餓和疾病——這一數字相當於整個二戰時期奧斯威辛集中營、廣島及孟加拉饑荒中死亡人數的總和。曼德爾號召人們關注帝國主義的野蠻對環境和世界健康狀況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其中包括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三世界化問題”。
    以上是我們從一個客觀的立場出發所描述的4
    社會現像,洛杉磯市區的重建表明真正後殖民資本主義的“第三世界”的崛起,它集中體現了全球化程度的參差不齊性。對此,詹姆遜(Fredric Jameson)持相反意見,他認為後現代主義作為資本主義晚期的主流文化體現在城市建築和城市景觀上,邁克爾·戴維斯(Michael Davis)指出,瓦爾霍勒斯齊(Warholesque)建築風格的轉變,如約翰·波特曼(John Portman)酒店和博納旺蒂爾(Bonaventure)酒店的建築采用了以下兩素:當前寄生於資本主義危機中新國際資本循環和全新的階級分化導致城市改革理念的破產。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階級衝突不斷加劇,種族和民族性更為濃厚:1992年洛杉磯城市暴亂正預示了以上趨勢的蔓延。
    在此,與我們休戚相關的未來正化身為當前的社會情境。如今值得我思考的問題在於,是什麼原因讓跨國企業集團(鋻於自身不可通約的差異性)在短短的時間內迅速實現它們的強強聯合,這一點也正是後現代/後殖民藝術家和批判家們所致力要澄清的問題。但這些藝術家或批判家們存在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他們自身沒有辦法弄清決定社會變遷的因素,實際上這些因素不僅發生在社會邊緣,同時也發生在社會中心。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