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明代哲學史(修訂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883-1280
    【優惠價】
    552-800
    【作者】 張學智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5732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57320
    版次:1

    商品編碼:11125754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2-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44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張學智

        
        
    "

    編輯推薦

    《明代哲學史(修訂版)》在全面閱讀原始資料的基礎上,先確定被研究、被描述的思想家的問題域,然後找出與這個問題相關的全部概念範疇;依邏輯與歷史統一的原則,以中心範疇為綱,構成一個概念範疇的框架;理出這個框架中的邏輯關繫,然後將這個框架依照其邏輯順序敘述出來;在這一程序中,重點對這個框架中主題概念的形成及與其他概念的關繫加以說明。本書以揭示被研究者的思想本身為主要任務,涉及明代所有重要哲學家,且有專章敘述佛教、道教哲學及天主教傳入時與中國本土文化的踫撞等重大問題。

    內容簡介

    《明代哲學史(修訂版)》是國內外第一部繫統闡述明代哲學的專著,內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學,陽明心學的先驅,王陽明的良知之學,陽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對陽明學的發展,明代中後期的朱子學,明末東林、蕺山對朱子與陽明的融合,黃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際思想家對明朝學術的反省與總結,以及明代佛教、道教與儒學的會通,天主教初傳時期與本土文化的踫撞與吸收等,較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學的發展脈絡。在論述中,注意各家的獨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個明代哲學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響。對明代哲學的獨特問題如良知的有無、動靜、中和及本體與功夫、先天與後天等有深入闡發。《明代哲學史(修訂版)》第一版曾獲得北京大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和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哲學二等獎。

    作者簡介

    張學智,1952年10月生,寧夏中衛人。北京大學哲學學士、碩士,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儒學聯合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副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史、儒家哲學、宋明理學、中國現代哲學。專著有《賀麟》、《緇門警訓注譯》、《心學論集》、《中國儒學史·明代卷》等,合著有《中華文明史》、《中國文化導讀》等。譯著有《萊布尼茲與儒學》(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曹端與明代理學的興起
    一 太極理氣
    二 誠與性命
    三 誠敬與仁

    第二章 薛瑄的河東之學與明代關中學者
    一 無極而太極,理一分殊
    二 知性與復性
    三 格物與居敬
    四 薛瑄與明代關中學者

    第三章 吳與弼的自治力行與胡居仁的主敬
    一 吳與弼的自治力行
    二 胡居仁的主敬
    三 胡居仁的理氣心性諸說
    四 胡居仁對佛老的批評

    第四章 陳獻章與心學的起始
    一 自得之學
    二 心與道俱的境界
    三 義理融液,操存灑落
    四 陳獻章的詩學
    五 陳獻章的弟子

    第五章 湛若水的“隨處體認天理”及其學傳
    一 心體物不遺
    二 隨處體認天理
    三 湛若水與王陽明的辯論
    四 湛若水的學傳

    第六章 王陽明的良知之學
    一 道德的凸顯
    二 心外無理
    三 知行合
    四 致良知
    五 四句教

    第七章 王龍溪的先天正心和錢德洪的後天誠意
    一 王龍溪的先天正心之學
    二 寂與感
    三 錢德洪的後天誠意之學

    第八章 黃綰的“艮止”與季本的“龍惕
    一 “艮止”之旨
    二 對王陽明的批評
    三 季本的“龍惕

    第九章 鄒守益“戒懼”之旨及其家學
    一 “戒懼”宗旨
    二 對同門偏離陽明本旨的批評
    三 鄒守益的家學

    第十章 歐陽德的動靜體用合一說
    一 良知與知覺的關繫
    二 動靜合二
    三 對體用合一的發揮

    第十一章 聶豹的歸寂之學
    一 寂與感的對立
    二 與王門諸人的辯論
    三 歸寂之學的推廣

    第十二章 羅洪先對於歸寂主靜說的全面闡發
    一 主靜宗旨
    二 對現成良知派的否定
    三 羅洪先一生理論發展過程及對江右學派的超出

    第十三章 王時槐的透性研幾說
    一 虛靜與生生
    二 透性
    三 研幾

    第十四章 胡直對心學宗旨的發揮
    一 理不離乎心,存神過化
    二 物不外乎心,察之外無物

    第十五章 李材的“止修”之學
    一 知與性
    二 止修宗旨及其內在矛盾
    三 止修與艮止、歸寂
    四 修身與治平

    第十六章 王艮及泰州之學的初創
    一 良知現成自在
    二 平民與精英
    三 淮南格物
    四 學與樂
    五 王艮弟子中的不同趨向

    第十七章 羅汝芳的“赤子良心”之學
    一 大道隻在此身
    二 順適當下
    三 天明與光景
    四 羅汝芳與王龍溪
    五 慎獨與孝慈

    第十八章 耿定向的“不容已”之學
    一 “真機不容已
    二 泰州平實之旨
    三 “學有三關
    四 儒佛同一,佛為儒用

    第十九章 焦該的儒釋道三學
    一 儒家:知性復性
    二 佛家:儒釋不二
    三 道家:以道補儒
    四 禮的形上學解釋

    第二十章 李贄的童心說
    一 童心說:回到本真自我
    二 個體原則的突出
    三 清淨本原
    四 李贄身後的影響

    第二十一章 羅欽順的哲學思想
    一 理與氣
    二 心與性
    三 對佛教和心學的批評
    四 格物論及與王陽明的爭論

    第二十二章 王廷相的氣論及其實證傾向
    一 太極道體
    二 性論
    三 修養論
    四 對佛道及理學諸家的批評

    第二十三章 吳廷翰的哲學思想
    一 氣之混淪為天地萬物之祖
    二 對心學的批評
    三 修養功夫論

    第二十四章 陳建《學茚通辨》對朱子學的闡揚
    一 朱陸早同晚異
    二 儒釋之辯

    第二十五章 顧憲成對朱子學陽明學的調和
    一 先天良知與後天功夫並重
    二 “無善無惡”辨
    三 小心--敬

    第二十六章 高攀龍的格物知本之學
    一 氣、心、性、理
    二 格物與知本
    三 悟與修
    四 敬與順乎自然

    第二十七章 劉宗周的誠意慎獨之學
    一 道體
    二 意與誠意
    三 對王陽明及王門後學的批評
    四 心性與慎獨

    第二十八章 黃宗羲對心學的總結
    一 理氣合一,心性合
    二 盈天地皆心
    三 四旬教
    四 本體與功夫
    五 哲學史方法論
    六 《明夷待訪錄》中的政治思想

    第二十九章 陳確的哲學思想
    一 《大學》辨
    二 知行辨
    三 性善辨
    四 理欲辨
    五 喪葬辨

    第三十章 方以智的哲學思想
    一 學術淵源
    二 質測與通幾
    三 氣與火、太極與心
    四 一與二與三
    五 三教統合與打翻三諦

    第三十一章 王夫之的哲學思想
    一 太極:體用胥有而相需以實
    二 天地之和與日新之化
    三 心與性
    四 知識論
    五 歷史觀
    六 治學方法論

    第三十二章 從四大高僧看明代佛教的融通趨勢
    一 紫柏真可
    二 雲棲襪宏
    三 憨山德清
    四 蒲益智旭

    第三十三章 明代道教哲學
    一 張宇初
    二 《性命圭旨》
    三 陸西星
    四 三一教的會三歸

    第三十四章 明末天主教的傳人及與中國本土文化的踫撞
    一 天主
    二 靈魂
    三 倫理
    四 科學與思維方法
    本書引用書目版本
    北大版後記
    附錄一 學術自述
    附錄二 王陽明致良知中道德和知識的結合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