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何為真正生活(人文書托邦) [La vraie vie Je ous sais si nomb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31-480
    【優惠價】
    207-300
    【作者】 阿蘭·巴迪歐藍江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720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272030
    版次:1

    商品編碼:12695818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精裝

    叢書名:人文書托邦
    外文名稱:La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9-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57

    字數:74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阿蘭·巴迪歐,藍江

        
        
    "

    編輯推薦

    哲學家如何理解青年?
    又如何理解“真正的生活”?
    青年時期是人生中*美好的階段,還是是人生中一段不堪回首的時光?而你,會選擇在彼時燃燒生命,還是構築人生?

    如果可以,79歲時的哲學家阿蘭·巴迪歐會對年輕人說些什麼?也許從蘇格拉底和柏拉圖談起更引人深思。在這本語出蘭波“真正的生活”的作品中,阿蘭·巴迪歐指出,“真生的生活並非不存在。或者說,它並非完全不存在”。

    全書是兩本演講的小冊子《何為真正生活》和《我了解你們如此之多……》的合集,所論述的主題也一以貫之,他的演講和論述對青年、對現代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充滿思想啟迪。

    內容簡介

    《何為真正生活(人文書托邦)》包含《何為真正生活》和《我如此了解你們……》兩部分。
    《何為真正生活》收錄了阿蘭·巴迪歐面向年輕人的三個講座內容,探討了當代青年與真正的生活之間的關繫。
    《我如此了解你們……》很大程度上是《何為真正生活》的延續,巴迪歐在其中探討了年輕人該如何去認識和理解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

    作者簡介

    [法]阿蘭?巴迪歐(Alain Badiou),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歐洲研究院教授,曾任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哲學主席。其重要著作有《存在與事件》《哲學宣言》《世紀》《世界的邏輯》《愛的多重奏》《小萬神殿》等。

    關於譯者

    藍江(1977- )湖北荊州人,現為南京大學哲學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忠實於事件本身:巴迪歐哲學思想導論》《阿甘本五講》。主要譯作有《存在與事件》《世紀》《哲學宣言》《小萬神殿》《數學頌》《語言的聖禮》《敞開:人與動物》《歷史的形像》《美學中的不滿》等。

    目錄

    何為真正生活
    本篇說明
    第一章今天,做年輕人:意義與無意義
    第二章論男孩的當代命運
    第三章論女孩的當代命運
    我如此了解你們……
    本篇前言
    第一章我如此了解你們
    第二章十三條論綱和對今天政治的若干評論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論男孩的當代命運

    柏拉圖思考過一個問題:“哲學家可以對年輕人說些什麼?”這或許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哲學問題。

    在前一章中,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這個問題,但沒有討論性別差異的主體(事實上,這很重要)。在本章中,我準備談一下男孩子的命運。我還要談談女孩子的命運,這一點我放在第三章,也就是本篇最後一章來進行。

    我打算在這裡談談我的三個兒子:西蒙、安德烈、奧利維耶。他們都多次以十分粗野的方式,教訓我說,兒子既是他們自己,也是父母的兒子。

    我想從一個概念神話開始談,即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Totem et tabou)和《摩西與一神教》(Mo.se et le monothéisme)中的一套東西。對於最基本的任務,對於黑格爾,弗洛伊德用三章的篇幅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第一章談原始部落,在部落裡,想尋歡作樂的父親壟斷了所有的女人,兒子們造反,為弒父鋪就了道路。這就是契約的起源,通過契約,兒子們盡可能以平等主義的方式來處理問題。第二章談到了死去的父親以單一神的形像升華為律法。父親再一次成為嚴厲的守護者和苛刻的衛道士,但重要的是,要明白被弒的真實的父親隻能以像征性的父親的形式回歸。第三章談到兒子們分享了父親的榮耀,在基督教中,其代價是舉行暴力殘忍的成人禮:上帝之子的成人禮,通過折磨和死亡讓自己獲得人性。

    關於我們今天從這個故事中學到的東西,關於講述這個故事的結構,我有三個評論。

    對於父親。在第一階段,我們遭遇了一個真實的父親,一個尋求快感的父親,一個拒絕分享他對快感的壟斷權的父親。我們會看到,對於這些兒子,一個起作用但不那麼真實的因素就是鬥狠(agressivité),隻有兇徒纔喜歡鬥狠。在第二階段,我們得到一個像征性的父親,這個像征性的父親建立在真實父親的基礎上,但正如拉康所說,他是以大他者(Autre)的外表回歸的。從兒子的角度來說,真實所激發的反抗性的鬥狠,被獻給了大他者,所以,這是一個無窮盡的服從的形像。在第三階段,即在基督教中,我們想說的是,我們得到了一個想像性的父親。真的,像以往一樣,父親重新回到了之前的舞臺上,他就是兒子行動的背景。他成了三個秩序的想像性總體:他是一個父親,三位一體的父親。但無論在真實父親還是在像征父親那裡,三個秩序都是無法形成一個總體的,所有父親隻能表現為一個外表。

    在弗洛伊德的思考中,還有一些關於父親的基本形像。

    我們在這裡關心的是兒子。在這個神話中,兒子的生成是一個辯證的架構――事實上,兒子的架構是所有經典辯證架構的模板。因為,如果說兒子事實上能與父親徹底和解,與父親共享榮華,坐在父親的右手邊等等,那也隻有在完成了三個階段之後,兒子纔能做到:直接暴力性攻擊的階段,從屬於律法的像征階段,共同之愛的最終階段。在律法的中介作用下,愛就是弒父的升華:這就是兒子的命運。具體的反抗,抽像的服從,共同之愛。

    重要的是要看到在這個辯證生成過程中成人禮的地位。兒子唯有在經歷了代表著身體成熟的成人禮之後,纔能進入最終的和諧秩序之中,身體的成熟需要經受折磨和死亡,我們非常熟悉其圖像學上的命運。聖子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是無限上帝的激進形像化身為令人恐懼的凡胎。於是,當聖子通過“升天”的過程,返回聖父那裡時,在復活的聖子身體上,留下了這一暴力行徑的痕跡。

    這就是嚴密一致的架構,樂觀主義的哲人會滿足於此,即便這個哲人是一位無神論者,因為它保留了三個階段的觀念,並最終走向了人類命運和諧的形像。

    今天的問題在於,這個架構在兩個方向上同時遭到了摧毀。在父親一邊,因為今天將父親視為真實的和像征的父親有點難度,至少他兒子很難這樣來看待。事實上,我今天所關心的問題就是兒子眼中的父親。所以,我會說,作為快感的父親和作為律法的父親。 父親成了一個成問題的形像。作為快感的父親,今天父親會反過來嫉妒兒子的快感。事實上,這就是現代青年崇拜現像――崇拜青年的身體,他們的身體不僅僅是崇拜的對像,而首先是一個主體。長期以來父親被描繪為一個蒼老的甚至有些淫逸的男性。很明顯, 如果從當代社會中的快感角度來說,今天,這種形像幾乎消彌於無形。這樣,我可以說,我們今天社會的一個特征就是盡可能讓老年人消彌於無形。真實的父親逐漸地在社會中難以見到。與此同時,在兒子目光的凝視下,像征化的父親的處境也很尷尬,因為最顯著的律法如今都在兒子之外。這種律法就是市場的律法,其特征就是通過一個看不見的規則,讓一切東西與其他東西等同起來,結果,父親的形像與之決裂了,兒子的控制本身就是一個反像征。他們不可能自我建構出父親的律法,對他們來說,這是公正的。無序,同時是非存在和溢出的,兒子們的社會控制與像征權力分離了。

    現在,我們是否會認為,父親是唯一的想像?或許存在著沒有上帝的基督教的勝利。聖子上升到故事中的新英雄的地位,在商品化的現代性中,這個英雄是時尚的、消費性的和再現性的,這些都是年輕人的天生屬性。但沒有上帝,也意味著沒有真正的像征秩序,因為即便兒子們掌管一切,他們如今也隻能做類似的事情。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看到,對兒子來說,由於已經被視為一個父親,因而想建立一個穩定的身份是十分艱難的。事實上,兒子的身份是晃動的,因為他的辯證法被打破了。這個辯證法之所以被打破,並不是因為其基本形像消失了,而是因為兒子的身份發生了分化,彼此間有了距離。

    讓我們來描述性地分析一下。兒子的基本結構,就是“黑幫”,即著名的令人聞風喪膽的“青年黑幫”。順便說一下,它再生產了弗洛伊德所謂的幫派(horde),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被視為社會災難的根源。問題很清楚,這是無父的幫派,因此,不可能進行救贖性的謀殺,兄弟間也不可能達成真正的協議。讓幫派成員在行動上(他們一起攻擊父親)彼此間達成默契的並不是契約,其連貫性來自模仿性的分工。幫派是有分工的,有自己的幫規。這些分工也是一致和類似的,因為其目的就是在無窮無盡的貿易、購買還有非法交易中促進商品流通。它是轄域化的(territorialisée),但這次的轄域化是對稱的:領土就是其他有爭議的領土的鏡像形像。幫派隻創造了一種不變的遊牧主義。在這裡,這一次,一旦幫派前進,他們的攻擊就不可能被終止。他們不可能僅限於基礎性行動。他們會不斷地重復非基礎性行動,最終這些行動是由死亡驅力支配的。

    關於兒子辯證法的第一階段就講這麼多,在這個階段發生了攻擊。

    第二階段怎麼樣?在這一階段中,兒子服從於律法。當然,兒子與幫派的幫規也有關聯,但要分開來看,一方面,在慣例、著裝、語言、手勢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表達上的規定,再一次在類似的模仿中消化了律法。另一方面,有一些慣性的律令,它僅僅規定單純的自我感知,而不是變革的行為,在永恆的消極狀態中,讓慣性不斷地持續下去。行為上的律令讓兒子們的契約變成了商品中的交換,作為法律的律令則成為慣性的生產。

    兒子辯證法的第三階段,產生了成人禮。成人禮即從法律的外部成為其內在之物。它不再是讓某種其他景像成為可能的東西。相反,它讓兒子們變得獃滯。這就是刻板化的實踐,最終走向集體對慣性的接受。成人禮,與把你當作成年人是不一樣的,它滋養的是永恆成年的神話。

    結果,兒子與成人、兒子與父親的和解,隻能通過讓成人變得幼稚來實現。將它反過來,似乎是可能的。在最初的基督教神話中,就有聖子的升天。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父親墮落的經驗過程。

    正因為如此,弗洛伊德神話的辯證圖示崩潰了,結果,那裡沒有關於兒子身份的清晰表述。這就是今天世界上兒子身份的不確定性。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