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 新类目

     管理
     投资理财
     经济
     社会科学
  • 創造性的采訪(第3版)/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國外經典教材繫列 [Cr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市場價】
    376-544
    【優惠價】
    235-340
    【作者】 肯·梅茨勒李麗穎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169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16945
    版次:1

    商品編碼:12404850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國外經典教材繫列
    外文名稱:Creative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0-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8

    字數:363000
    正文語種:中文

    作者:肯·梅茨勒,李麗穎

        
        
    "

    內容簡介

    《創造性的采訪(第3版)/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國外經典教材繫列》運用大量案例和插圖,結合作者多年來新聞采訪實踐和教學的經驗,形像生動地介紹了新聞采訪各個環節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成功地策劃和準備采訪,如何從采訪對像那裡獲取有意義的信息,如何營造和諧友善的采訪氣氛,如何借助電子手段進行采訪等等。
    《創造性的采訪(第3版)/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國外經典教材繫列》中深入探討了“采訪的倫理道德”這個業內人士多年來非常關注的問題,還就如何將采訪轉化為報道提出了若干操作性極強的指導性建議。
    《創造性的采訪(第3版)/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國外經典教材繫列》已被美國許多新聞院校采用為專業教材,並被列為新聞記者的必讀書目。

    作者簡介

    肯·梅茨勒,1956年畢業於美國俄勒岡大學,獲新聞學學士學位,之後做過五年新聞記者。1961年獲美國西北大學新聞學碩士學位,同年開始在大學裡任教。現任俄勒岡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名譽教授。梅茨勒教授於1972年開始教授新聞采訪課程,曾經在世界多個城市主持召開學術研討會,討論新聞采訪和信息采集的各類方法。主要作品有《創造性的采訪》等。《創造性的采訪》多年來一直被美國務:大院校的新聞院繫作為專業教材使用。

    目錄

    第1章 你的采訪問題何在
    顯性問題
    隱性問題

    第2章 何為采訪?
    不帶個人評價的傾聽——一條基本原則
    記者如何獲取信息
    什麼是新聞采訪
    創造性的采訪
    創造性的提問
    采訪的類型——直接采訪和間接采訪

    第3章 采訪的十個步驟
    明確采訪目的
    進行背景調查
    進行采訪預約
    策劃采訪
    與采訪對像見面:打破僵局
    提第一個問題
    營造輕松和諧的采訪氛圍
    提問敏感問題(Askingthe Bomb)
    提問敏感問題之後的情感恢復
    總結本次采訪

    第4章 采訪要素——個案史
    明確采訪目的
    背景調查
    策劃采訪
    電話采訪
    需要牢記在心的一些要點

    第5章 提問
    提問的語言要簡單明了
    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
    提問的順序:漏鬥
    使采訪開始的提問
    過濾型問題
    探究型(加強型)問題
    與事實有關的提問:五個“w”
    概念界定型的提問
    數字問題
    評論性問題
    創造性問題
    誘導性問題、內容過剩問題和垃圾問題

    第6章 采訪中對話的延伸
    研究的價值
    新聞采訪問題的文獻回顧
    “溫柔”提問的重要性
    非語言的交流
    人際交流的基礎

    第7章 受訪
    一夜成名者的尷尬
    為什麼要接受采訪?
    采訪對像是否需要建立一個全同性的組織?
    被訪者的訪前準備
    記者在采訪中使用的花招
    最後的幾點說明

    第8章 采訪策劃
    采訪策劃的第一步——明確采訪目的
    提出采訪要求
    做作業
    研究采訪對像的性格和興趣
    準備提問的領域
    預測答案
    制訂具體的采訪計劃
    保持策劃的彈性
    關於策劃的幾點補充

    第9章 失敗的教訓

    第10章 學會傾聽
    進攻性的傾聽(AggressivcListening)
    怎樣成為職業傾聽家

    第11章 新聞觀察
    對“文學性新聞”創作研究的新要求
    新聞觀察的三種類型
    應該觀察什麼

    第12章 引語和逸事的采訪
    學會識別引語
    引語的采訪
    刺激對方講出一些逸事

    第13章 電話采訪、采訪記錄與采訪錄音
    電話采訪
    做采訪記錄
    使用錄音機

    第14章 特殊問題
    難以約見的采訪對像
    詢問敏感性問題
    采訪的精確性
    如何面對被訪者的敵意
    他們是否在講真話
    使模糊的記憶漸漸清晰
    托詞回避的被訪者
    不可以公開的言論
    新聞發布會
    你會怎麼寫我?
    枯燥乏味的采訪對像
    無準備的“戰役”

    第15章 電子輔助采訪
    通過收發電子郵件進行的采訪
    國際互聯網對采訪的幫助
    收集新聞線索
    從網上查閱資料

    第16章 廣播電視采訪
    廣播電視采訪有哪些不同
    廣播電視采訪的三種形式
    廣播電視采訪的提問

    第17章 特定新聞領域的采訪
    不同采訪領域的采訪方式
    特定領域新聞采訪的基本原則
    怎樣開始某一領域的新聞采訪
    采訪某一新的領域需要遵循的基本步驟
    新聞的三個來源
    事態不明情況下的提問

    第18章 多重采訪項目
    多重采訪項目的實質
    多重采訪項目的特殊要求

    第19章 人物采訪
    人物采訪的分類
    人物采訪的用途
    人物處理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何進行人物采訪
    可用於人物采訪的20個提問
    記住采訪者

    第20章 采訪的倫理道德問題
    欺騙
    背叛
    歪曲
    侵犯個人隱私
    采訪對像的“權利法案
    總結

    第21章 通向事實真相的十個步驟

    附錄A 采訪練習
    附錄B 采訪報告示例

    參考文獻
    書中提到的采訪
    索引
    譯後記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創造性的采訪(第3版)/新聞與傳播學譯叢·國外經典教材繫列》:
    傾聽不應該是被動的。“進攻性的傾聽”這種說法聽起來有些自相矛盾。你得努力抓住對方談話的要點,還得以自己的反應——語言方式和非語言方式——去鼓勵對方。
    調查顯示,與花在其他交流活動中的時間相比,成年人花在傾聽上的時間更多一些。早期的一項研究(Rankin,1926)計算出,人們在交流時,傾聽的時間占42%(說的時間占32%,閱讀占15%,寫作占11%)。到1975年,另有一位研究者更新了這項研究,傾聽的時間上升至55%(Werner,1975,見Wolvin和Coakley的報告,1985)。但傾聽被作為學術課題來關注並不普遍,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也很少。
    表面來看,傾聽的關鍵似乎是人腦處理信息的速度。我們說話的速度大約是每分鐘125個單詞,但大腦吸收信息的速度卻是它的三四倍。但人的思維是單向的——人人都如此。一次隻能做一件事。於是你在談話中來回穿梭,利用多餘的時間來記筆記,溫習與先前談話相關的細節,把談話者的想法和其他想法相比較,思考接下來該問的問題。你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一些不相關的探索。
    大腦的活動速度和談話者的談話速度之間的差距把傾聽家與非傾聽家區分開來。一項權威調查(NicholsandStevens.1957)顯示,最優秀的傾聽者的思維速度往往快於談話者,有時甚至能率先領悟談話的要點。
    對優秀和糟糕的傾聽者的傾聽習慣的調查顯示——通過檢驗他們對口述材料的記憶能力,優秀的傾聽者往往具備一些別人不具備的特點。他們肯花時間思考自己聽到的東西,而且肯階段性地回顧談話者已經說過的和接下來要說的話。他們還會使用其他論據來權衡談話者的見解,從“字裡行間”聽出一些暗示過的但未直接表達出來的觀點和態度。
    糟糕的傾聽者卻傾向於隻聽事實,有時還下很大的工夫去記住它們,但卻不考慮這些事實的深層含義。他們還經常被一些小事分神,比如說經過的車輛的聲音,或者說話者的一些個人特征——外貌丑,外貌迷人,聲音尖細,或者別的什麼。通常,糟糕的傾聽者的注意力容易被某個具有感情色彩的詞分散,從而去想一些不相關的事情。這類傾聽者不是覺得說話者無聊,就是覺得他們談論的話題無聊。
    在尼科爾斯(Nichols)和史蒂文斯(Stevens)所做的開創性工作中,傾聽被定義為從口述訊息中回憶信息的能力。近來有越來越多的文獻對此定義提出質疑(決定記憶能力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是傾聽還是智力?研究表明與智力的關繫很突出)。有關傾聽文獻的一項研究報告中,至少列出了17條傾聽的定義,並下結論說,我們對該問題的思考仍然停留在定義的水平(Wolvin and Coakley,1985)。或許好的傾聽者本身就是“善於關心他人的,以他人為中心的”(Bostrom,1990)。在乎采訪對像的采訪者——至少能夠做到傾聽或者陳述采訪對像的觀點——相對缺乏真誠的記者而言,能夠贏得更加真誠的回答。
    同時,對新聞傾聽的定義也可有可無。因為大部分新聞采訪的重點都在收集信息,以便向觀眾陳述,所以定義傾聽的任務也就變得容易了許多。傾聽意味著關注采訪對像提供的訊息,還意味著為了更好地理解該訊息,問一些問題。它意味著大腦以短期記憶的方式介入采訪的方方面面,這樣你的提問就特定地反映出你所聽到的一切(這些問題並不是在采訪前準備好的)。傾聽意味著,離開的時候,剛剛被揭示出真相的一些事情以筆記、錄音帶或者記憶的形式被記錄在案。
    對證人證詞可靠性的研究表明,記憶是最不可靠的記錄形式(Loftus and Doyle,1987)。采訪過程包含了記憶的三個組成部分:短期記憶(STM),再現(rehearsal),和長期記憶(LTM)(Bostrom,1990)。記憶通常會在幾秒鐘內很快瓦解,除非再次排演,也就是思考和談論你的所見所聞,或者把它們記錄在案。如果采訪對像的觀點對你沒什麼意義,它們很快就會在你的記憶裡消失。這也暗示了采訪時作傾聽的一點不足。在采訪的初期,記者們通常不會留意采訪對像的言論,這些言論隻有通過接下來進一步的討論,纔會顯現出其意義。除非被記錄下來,否則有價值的言論最終會無影無蹤。
    短期記憶在采訪過程中顯得彌足珍貴。關注談話的進展程度能夠幫助把記憶中的談話片段重新組合,並幫助形成新的問題。這類提問往往開始於“你幾分鐘前說的話好像跟我們現在談論的有關”,然後不斷融合、重組談話片段,目的是產生新的見解。評價、比較、對照采訪對像的言論花費的心思越多,提問就越具創造性。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如果用兩個字來說明《創造性的采訪》第三版與前兩個版本的區別,那應該是——“真實”。再多用一些字眼,那就是“力求真實”。25年來,我始終將新聞采訪作為一個課題潛心研究,也因此對它的真實性愈加關注。什麼是“真實”?“真實”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如何將真實性應用於新聞工作?最重要的是,新聞工作領域裡具體的采訪活動日趨多樣化,這到底是增強了還是妨礙了真實性的體現?是什麼促使我們發生了上述這些思想轉變?我想多半是因為這樣一個事實,即今日的公眾看到從事新聞采訪活動的記者的人數越來越多,多過了以往任何時候。越來越多的廣播節目采用了問答的形式,包括尖刻的談話節目——通常變成了較量誰更能喊叫的比賽;或者是聰明人用一問一答式的對話來鬥智鬥勇,而這些最終都是為了搞笑;偶爾,你甚至能看到某些討論公共事件的論壇類節目也采用了問答形式。所有的這些例子都表明,公眾已經逐漸開始認識到,提問的性質決定了回答的性質。詼諧的提問得到的回答也是詼諧的;而挑釁性的問題則會招致防衛性的回答。在這樣一個競技場裡,如何獲得事實真相?在記者的工作實質上就是與采訪對像唱對臺戲這樣的前提下,怎樣纔能保證事情的真實性?這個前提表明,記者與采訪對像是敵人,在兩者之間進行的采訪就像一場像棋比賽,你攻擊我防御,你前進我後退,你勝利我失敗。但如果我們的采訪目的就是公正地講述事實真相,我們不妨重新考慮這些采訪策略。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