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麻木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308-448
【優惠價】
193-280
【作者】 弗洛林·拉扎雷斯庫林亭周關超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072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07230
版次:1

商品編碼:11675997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平裝

叢書名: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5-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2

作者:弗洛林·拉扎雷斯庫,林亭,周關超

    
    
"

編輯推薦

首位東歐作家入選二十一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
真實記錄庸常生活中普通人的麻木與恐懼

內容簡介

小說《麻木》情節主要圍繞兩個主人翁展開:埃弗蓋尼和瓦萊莉婭。過了不惑之年的埃弗蓋尼大學畢業後浪跡社會,一事無成,最終寄宿在瓦萊莉婭家。盡管如此,他渴望通過文學之路取得輝煌的夢想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期盼著出版一本書體現其生存的價值。書最終還是出版了。當然,那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也不是朋友所期待的小說或者散文,而是把一些拙劣的照片和以前寫成的稚嫩的詩歌找出來充數,拼湊成一百頁的詩集,通過城裡的一個復印中心,自己花了不多的錢印制出來。瓦萊莉婭盡管已步入老年,但還有一顆年輕的心和不服老的心態。可是,歲月終究要留下它的痕跡,瓦萊莉婭被診斷出得了阿爾茨海默癥。從那一刻起,似乎一切都垮塌了。瓦萊莉婭最終還是無助地倒在丟失的意識和記憶中。小說《麻木》就當代作家的生活狀況和工作環境進行了探討,講述了從事文學寫作的種種痛苦和煩惱。拉扎雷斯庫用了大量的筆墨描寫了主人翁埃弗蓋尼試圖步入文學這一隻有少數精英們纔有資格進入的殿堂的彷徨和失落。同時,作者還花了不少筆墨描寫阿爾茨海默癥是如何摧毀一個人的記憶。從一定意義上說,瓦萊莉婭與埃弗蓋尼一樣,遭受的同樣是思想的麻木,記憶和意識的丟失。所有這些癥狀更多地來自他們內心所感到的恐懼和對生活無意義的反應。



作者簡介

弗洛林·拉扎雷斯庫,羅馬尼亞散文家、作家、劇作家。1974年3月出生於羅馬尼亞北部城市雅西。1998年畢業於雅西亞歷山大·楊·庫扎大學文學繫。2000年在雅西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槲寄生的住所》,隨後又在羅馬尼亞印刷出版社(POLIROM)發表了多部小說,如《我們所了解的大熊貓》(2003年)、《我們的特派代表》(2005年)以及短篇小說集《帶帽的燈》(2009年)。2007年,他與魯齊安·丹·特奧多羅維奇和丹·隆古合著故事集《德拉古拉沒問題》(巴黎Non Lieu出版社)。其中《我們的特派代表》一書曾獲得2006年法蘭克福東歐文學大獎,並被翻譯成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斯洛文尼亞語、匈牙利語和克羅地亞語等多種文字。拉扎雷斯庫還從事劇本寫作。



精彩書摘

就像清晨有其獨特的魅力,傍晚則有其不一樣的味道。對此,埃弗蓋尼深有體會,因為對他來說,陽光的消失意味著他平靜、完全舒心的開始。一天的結束就是折磨的完結,標志著進入了生存的一種合理性、對所有社會責任和義務的忘卻。每當夜幕降臨,他不再需要向任何人展示什麼,包括他自己。對他來說,夜晚就像是假期。
在城裡轉了一天,沒有遭受恐懼癥的騷擾,埃弗蓋尼感覺自信、踏實。確實,他還是很害怕發作,但隨著夜幕的降臨,他確信不可能再發生這種事,這種信心使他敢於離開城區。對,去城外莫德琳娜工作的那個購物中心,一起抽支煙。當然要去,為什麼不。
他像著了魔似地沿著公路猛蹬自行車,腦子裡時不時地閃現怪異的場景:他手搭著其中一輛快速通過的集裝箱運輸車,或者自行車鏈條斷了,或者他失去控制,倒在了一輛汽車前面……但最終他還是平安地來到了購物中心後面的停車場。
那裡隻有幾輛看似已被廢棄的汽車和一輛摩托車。時不時被掛在電線杆上的喇叭播出的超級購物廣告打斷的晦澀的音樂,更加劇了購物中心後面的空曠和虛無的氣氛。所有人都想把車停得近一點,如果可能或者允許的話,恨不得停到入口處的大廳裡。
他把自行車綁在一根柱子上,手裡拿著相機在那裡轉悠。停車場的邊上有一條小河,再後面是一片荒地,一座由兩快木板搭成的小橋,還有一條約兩公裡長的通向遠處一村落的小路。埃弗蓋尼用他的長焦鏡頭對準一個像是喝醉了酒搖搖晃晃離去的家伙,但他還是覺得不夠有意思值得去按一下快門。
後來,他看到一對年輕夫婦拎著裝得滿滿的袋子,興高采烈地走出購物中心。他們朝摩托車走去。那男的像扛自行車似地把摩托車扛到橋邊,過了橋。兩個人跨上車,上了那條穿越荒地的小路。埃弗蓋尼對著他們拍了幾張,注視著男的如何艱難地握著車把掌控著摩托車,特別是坐在後面的女人,她雙手像兩隻翅膀撐開著,拎著兩隻袋,幫助男人保持車的平衡。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弗洛林·拉扎雷斯庫,羅馬尼亞散文家、作家、劇作家。1974年3月出生於羅北部城市雅西。1998年畢業於羅雅西亞歷山大·楊·庫扎大學文學繫。2000年在雅西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槲寄生的住所》,隨後又在羅馬尼亞印刷出版社(POLIROM)發表了多部小說,如《我們所了解的大熊貓》(2003年)、《我們的特派代表》(2005年),還有短篇小說集《帶帽的燈》(2009年)。2007年,他與魯齊安·丹·特奧多羅維奇和丹·隆古合著故事集《德拉古拉沒問題》(巴黎NonLieu出版社)。其中《我們的特派代表》一書曾獲得2006年法蘭克福東歐文學大獎,並被翻譯成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斯洛文尼亞語、匈牙利語和克羅地亞語等多種文字。
拉扎雷斯庫還從事劇本寫作。他與他人合著的劇本在5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其中由拉杜·裘德執導的電影《帶帽的燈》曾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獲最佳短片獎,他合著的電視連續劇《動物頻道展播》在羅天線1號電視臺重播了八次。
拉扎雷斯庫算不上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其作品講述的大多是現實生活中極為普通的人物。但作者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提煉,通過對想像和現實、真實和虛幻的有機把握,刻畫了極為真實的人性和貼近生活的故事,使讀者對他的作品充滿期待,而小說《麻木》的問世則標志著作者進入了創作的成熟期。
小說《麻木》2013年由羅印刷出版社出版,同年成為2013國際圖書沙龍書市出版社的暢銷書。小說情節主要圍繞兩個主人翁展開:埃弗蓋尼和瓦萊莉婭。他們兩個都處在人生的關鍵轉折期。過了不惑之年的埃弗蓋尼大學畢業後浪跡社會,雖進行過多次創業的嘗試,但仍一事無成,沒有家,沒有工作,沒有房子,換了數十個房東,最終寄宿到了瓦萊莉婭家。盡管如此,他渴望通過文學之路取得輝煌的夢想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他期盼著通過出版一本書找到生活的意義,體現其生存的價值。經營舊書店是他唯一的生計,但是,所有的書在一夜之間在他租住房子的地窒裡被淹泡,結成了大冰坨,使他不得不關門歇業。而此時,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僅有的積蓄也已所剩無幾。在此情況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完成大學時代留下的一個夢想--像他已經成功步入文學殿堂的作家朋友卡西米爾那樣,寫一本書。可是,盡管他整日整夜地把自己關在屋裡,但一坐到電腦前就思想短路,靈感全無,他面前擺放著的始終是白紙一張,一個字也沒寫出來,而計劃中的小說遲遲未能完成。此外,他還時不時地遭到恐懼癥的侵擾,受盡了不僅他自己說不清、就連醫生也道不白的病痛的折磨,因為在他恐懼癥發作的同時,所有的檢查結果表明他的身體都處在最佳的指標範圍內。最終,他把自己的病癥歸結為"麻木","一種身體和思想的麻木"。"自他許諾寫一本書都過去了半輩子,但還是沒有寫成。他的圈內人---親戚、各類朋友,甚至萍水相逢的朋友---一直等待著書面世,就好像它能帶給他們什麼好處,解決他們的某些問題似的。因為生命的大部分時間泡在了書堆裡,埃弗蓋尼認為,就如他的好朋友卡西米爾告誡他的,書解決不了什麼問題。就是一千本書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或者說,書與人們試圖給予它的重視度毫無關繫。"盡管他為自己寫不成小說編制了種種理由,但書最終還是出版了。當然,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也不是朋友所期待的小說或者散文,而是無奈中把一些拙劣的照片和以前寫成的稚嫩的詩歌找出來充數,拼湊成一百頁的詩集。而詩集也不是通過正經的出版社,而是通過城裡的一個復印中心,自己花了不多的錢印制出來的。
曾為生物老師的瓦萊莉婭剛退休不久,屬於精力充沛、不甘寂寞、樂於參加各類社會活動的知識分子。盡管已步入老年,但她還有一顆年輕的心和不服老的心態,組建了一支老年合唱隊,以充實她退休後的單身生活。但是,歲月終究要留下它的痕跡,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客觀規律。瓦萊莉婭開始遭受病痛的折磨,從起初遺忘一些小事,到後來忘記物品的名字和剛剛做過的事情,直到最終被診斷出阿爾茨海默病。從那一刻起,似乎一切都垮塌了。瓦萊莉婭也從一開始的拒絕承認事實,到後來試圖通過各種方法與命運抗爭,如回避親友、剃光腦袋、出遊阿托斯山,但最終還是無助地倒在丟失的意識和記憶中,徹底地被看得見、但不會采取任何行動的上帝拋棄。其他人對她的病更是無能為力。"他很想打電話給莫德琳娜。還是不打好,他對自己說。多給她一個可以沉沉入睡的平靜的夜晚,讓她認為一切都還好。或許這是最後一個這樣的夜晚。再叫急救車也沒有任何意義。世界上所有急救車的呼叫聲看來都已無法把瓦萊莉婭從麻木中喚醒。"瓦萊莉婭病情的發展也使周圍人的生活受到影響。她的女兒莫德琳娜擔憂地觀察著母親病情的發展,而與埃弗蓋尼的關繫成了她唯一的支柱,這種關繫也隨著她母親病情的變化而變得更加緊密。
小說《麻木》就當代作家的生活狀況和工作環境進行了有趣的探討,講述了從事文學寫作的種種痛苦和煩惱,你不僅要面對學術界的挑剔,還要遭受讀者的冷漠。拉扎雷斯庫用了大量的筆墨描寫了主人翁埃弗蓋尼試圖步入文學這一隻有少數精英們纔有資格進入的殿堂的彷徨和失落,而他已在文學界立足的好友卡西米爾對他的勸阻恰好成為作者對作家這一職業的自嘲和文化產業的諷刺。"而最近一年來卻試圖在跟他解釋當作家有多痛苦:'兄弟,你都不知道你沾上了多麼無聊的事。別搞寫作。我已經沒有回頭路了,如果我現在作罷,就會餓死。我都過了四十了,其他什麼事都干不了。你覺得當作家光榮嗎?哎,不是的。當你發現你必須屁股上插上羽毛,在公共場所叫喊,脖子上圍著白圍巾為自己建立一個纔能的光環,但同時要去寫一些廉價的東西,讓人家去讀的時候,你不會懷疑你是多麼地可笑。'"讀《麻木》這本小說時,你會發現,當作家的艱難不言而喻,而出書的容易則與其形成了異常強烈、卻又耐人尋味的反差:要出書,你可以找出版社,但也可以去任何一家復印中心,那裡什麼都能做,你隻要交上錢,就可以印制一本書,復印你想要的份數;封面可以用硬面的,也可以要軟面的;可以是彩色的,也可以要黑白的。如此,任何人隻要花點錢,不需要寫作的纔華,隨便拼湊點東西,印制成一本書,就都可以像一個成功的作家,贈書給他的親朋好友。
在是否從事寫作這一問題上,埃弗蓋尼一直處在一種兩難的境地。小說針對主人翁埃弗蓋尼對從事寫作的猶豫和徘徊,多次引入他與好友卡西米爾的對話。而通過對話,他的那位已混跡文學界多年的朋友把文學的定義、出書的意義和作家的作用分析得再精闢不過了:"說到底,當代文學,卡西米爾告訴他,就像一輛由許多頭牛朝著各自的方向拉著的車,全然不顧車上裝的是什麼。你為誰寫?你是否有真實的東西可說?多出一本書能帶來什麼好處?埃弗蓋尼懷疑該寫的都寫完了。其他人做得比他好得多。他自己沒有什麼可講述的,再說得坦白點,他從未真正有過類似的衝動。對他來說,語言交流就足夠了。其次,他覺得有足夠的智慧不把自己看作是天纔,哪怕是一秒鐘。"卡西米爾一直在排斥文學界,排斥作家這個團體,盡管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他以他的個人經歷和親身感受,告訴埃弗蓋尼要看到作家"光環"後面的苦楚,讓他知道當一名真正的作家的無奈,他不僅要承受生存的磨難,還要維護成名後所謂的榮耀。因此,他的第一個忠告是遠離這個職業:"兄弟,最後,你還是生活得比我成功。讓書見鬼去吧。你成功地把所有人都涮了,不要讓別人套住你。就像現在這樣,過日子,享受生活。不要介入寫作這種無聊的事情。當今的文學就是一個產業,兄弟,有評論家,發行人,出版商,還有,隻有你當頭給他一棒時纔會引起其注意的冷漠的讀者。肮髒的交易。沒別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拉扎雷斯庫之前,還沒有羅馬尼亞作家觸及阿爾茨海默病。《麻木》的作者花了不少筆墨來描寫這個病是如何摧毀一個人的記憶,把一個活力四射、充滿激情、活潑可愛的人變成一個多愁善感、喜怒無常、幾乎瘋癲的人。作者想通過對這一頑疾的描述,用記憶的丟失引伸至生活意義的缺失。從一定意義上說,瓦萊莉婭與埃弗蓋尼一樣,遭受的同樣是"麻木",也就是思想的麻木,記憶和意識的丟失。所有這些癥狀更多地來自他們內心感到的恐懼和對生活無意義的反應。"但如果你認為什麼都不存在了,一切都已徹底地從你的腦子裡抹去,你也借此擺脫了喜悅和痛苦,那留下的就隻有恐懼……這是唯一一件你無法擺脫的東西,不管你做什麼,即使你完全失去了記憶,因為恐懼存在於你的身體裡,一直擴散到每一個細胞。"
《麻木》2013年出版,其藝術手法應屬於羅馬尼亞的極簡主義流派。這種手法先被運用於建築設計和電影藝術中,以後在當代文學中也越來越多地被作家采用。拉扎雷斯庫運用這一手法,通過簡化和篩選,把自己從多餘和繁瑣中解脫出來,把讀者從一個十分繁雜的世界帶入一個極為簡單的環境。如果你對周圍的世界稍加留意,你會發現,像埃弗蓋尼那樣失意落魄、貧困潦倒的作家,像瓦萊莉婭那樣患上可怕的、不可逆轉的疾病的老人,像珍那樣為不錯過招待會而出席所有文化活動的流浪漢……隨處可見,他們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作家刻畫的每一個人物、描寫的每一個事件,其實都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我們身邊,甚至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隻是我們自己沒有察覺罷了。痛苦、疾病以及生理和心理的衰退被作者描述得非常真實,給讀者展示了足夠思考問題的空間,當你合上書,這些問題還會久久地出現在你的腦海裡。所以說,極簡主義在小說中的運用不是一種缺憾,而恰恰是小說不可多得的亮點。作者正是運用這一藝術表現形式,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濃縮,成功地刻畫了多個地位不等、興趣不一、性格各異的人物,不僅給羅文學注入了一支清新劑,而且讓讀者有機會在不長的篇幅裡,看到轉型期羅馬尼亞社會的一個縮影。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