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英子的鄉戀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人民文學出版社
【市場價】
430-624
【優惠價】
269-390
【作者】 林海音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159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ISBN:9787020115990
版次:1

商品編碼:12003582
品牌:人民文學出版社(PEOPLE’S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作者:林海音

    
    
"

內容簡介

臺灣文壇“祖母級人物”林海音續寫《城南舊事》書外之書
我們的生活情趣重於物質追求,健康多於病弱,快樂多過憂愁,辛勤多過懶散。
林海音與何凡溫暖的家常常高朋滿座,有人說他們家的客廳就是臺灣文壇的一半,這形容其實不假。讀她的散文,正如坐在他們家的客廳,傾聽她以一口爽利的京片子,生動地說著流逝歲月的生活趣事:家居的木屋,生煤爐的情境,六疊榻榻米是臥房兼客廳,讀來宛如一幅幅令人發思古之幽情的老照片。
在這本書中,她以飽蘸感情的筆寫出對舊北京和臺灣兩個故鄉的“另一種鄉愁”。她寫新舊時代交替中的女性生活,英子活潑伶俐的身影穿梭其間。她寫琦君“一生兒愛好是天然”,單從題目就點出琦君的文章風格與行事。她看到青年黃春明騎著腳踏車在宜蘭街頭、記錄餘光中在廈門街讀過的歲月。她寫“雅舍”主人梁實秋,不但讓讀者體會雅舍主人文章的精髓,更讓人緬懷那段已消失的美好時光。
林海音原是記者出身,簡潔清晰的文字更能輕易地為人物和歲月描畫剪影,畫龍點睛地呈現他們動人的一面。

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2001),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臺灣苗栗頭份人,出生於日本大阪,五歲時隨父母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她回到臺灣後,臺灣的社會生活和鄉土習俗又注入到她的生活積累當中,林海音的生活積累有兩個來源:一個來自舊北京,一個來自臺灣,因此而創作了《城南舊事》、《英子的鄉戀》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文壇以“林先生”稱呼林海音。她主編《聯合報》副刊十年期間,建立報紙副刊成為文學的花園,而她正是花園的園丁。1968年,林海音創辦“純文學”出版社,聯絡了大批在臺的文化界人士,提攜了大量臺灣的文學青年,出版了眾多文學名作,被稱為臺灣文學“祖母級的人物”,開啟了臺灣文學出版的黃金時代,是臺灣新文學的奠基者。

精彩書評

林海音所處的是一個特殊的時代,很多人寫大時代、大主題。她卻寫生活、寫愛情、婚姻與家庭。她寫作的重點是女人的歡喜與悲哀。
——鄭清文(臺灣作家)

我是快樂的女人,我們的家一向就是充滿了喜劇氣氛,隨時都有令人發笑的可能。
——林海音

目錄

輯一平凡之家
書桌3
小林的傘9
平凡之家13
今天是星期天!16
窗23
生之趣27
春31
友情34
燈38
寂寞之友41
黃昏對話45
輯二英子的鄉戀
英子的鄉戀55
故鄉一日65
絹笠町憶往74
我的童玩81
鼕生娘仔90
婆婆的晨妝94
番藷人99
一位鄉下老師107
舊時三女子115
家住書坊邊127
文華閣剪發記140
難忘的姨娘152
吹簫的人162
我的美容師177
豆腐一聲天下白183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絹笠町憶往
絹笠町憶往。寫下了這個題目,我自己好笑起來了,可別蒙騙讀者呀!絹笠町對你,究竟有多少往事可供回憶嘛?那麼,我就換一種解釋,我是說,我要回憶前往絹笠町的那回事兒。
聽說大阪人是財大氣粗的那種人,他們一向瞧不起東京人的小器。因此,當我想到大阪人的時候,總想像成他們是“好酒大碗篩上來”的那種神態。又說,他們說的話,也缺少了東京人那種一句話後面跟著一客套的禮貌。這種情形也往往會使我拿北京旗人和山東老粗兒來做對比。
大阪離開東京有五百多哩地,東海道新干線的火車,自東京新橋車站開出,隻要四小時就到了新大阪站,這還是一九六五年十月以前我去的時候的事。十月以後,又縮短了一小時,隻要三小時就從關東到了關西。交通的進步,真是可怕又可愛。
我計劃去一趟大阪去看看的心情有好幾十年了(這個數目字我並沒有寫錯)。
我去,並不是為了看財大氣粗的大阪人,也不是要領略日本那句俗話“玩兒死東京,喫死大阪”的滋味。自從我知道我是出生在大阪的“回生病院”以後,我就總想著有一天我會再來到這地方的。
我母親回憶往事的時候,有一個習慣,如果她要贊美或形容某個地方、某件事情,總要先發出幾聲“嘖嘖”,纔開始話題。這使我覺得很好笑,但是我總也還是慫恿著她說下去,雖然是一遍又一遍的老話,我們不知聽過多少次了。她說:
“嘖,我不是跟你說過嗎?大阪水多橋也多,回生病院的前面就是一座橋。過了橋,有一個公會堂,梅蘭芳第一次到大阪唱戲,就在那兒。那年你正生病住在回生病院裡。嘖嘖,晚上在病房裡,打開窗戶,隔著河,就可以聽見那邊傳過來的鑼鼓聲了。嘖!”
“還有呢?”
其實,“還有”的我都熟知了,但是讓母親來說,也是她的一種享受。所以母親攏攏她的蒼蒼白發又說了:
“看護婦都跟你混熟了。”
“為什麼?”
“總愛生病呀,一生病就是送到回生病院去住院,每次去,看護婦們就都一路喊著‘英子又來了’地跑過來看你。”
你看,我想得出那個女嬰,受著像公主一般的寵愛,難怪我要“憶往”了。
一九六五年八月底,我一路從早已秋高氣爽的舊金山追著熱浪回到東方來。我先在東京、京都轉了幾天,然後那天早上,我獨自一個乘上早晨八點自東京開出的東海道線“光”號直達火車,十二點到達新大阪。新大阪到大阪,還得換乘一段車,好在為時不長,而且我在火車上已經買過一個便當喫了,算做我的晨午合餐。
下了車,我隨著人潮往外湧;到這時為止,我不但對這個日本第二大城的地理環境的認識毫無準備工作,就連我的出生地回生病院是在哪條街上都不知道。母親既然屢次地說,這是當年大阪數一數二的大醫院,我還怕找不到它嗎?
在要走出火車站的廊下,我看見一個女孩子擺的香煙攤上有各種花花綠綠的冊子賣,果然我在其中找到了大阪市區地圖。這張地圖很好,翻過背面,還印著許多索引、指南。在官廳、公所、學校……一覽裡,我看見“病院”一欄,羅列了二十幾家醫院,卻沒有那家數一數二的回生病院。仔細看看,原來所有的全是公家醫院,這就難怪了。
我回過頭來問香煙攤的小女孩,知道不知道回生病院,她連說知道,離火車站不遠。據她比手畫腳所指示給我的路途,仿佛不用三彎兩拐就到了。我真高興,謝了她,出了火車站,還是叫了一輛計程車前往。我旅行每到陌生地方,如果時間有的多,我也還是喜歡拿了地圖,自己亂走亂闖一陣的,但是我這次預備以一天時間大阪、東京打來回,為爭取時間,即使再近,也懶得按圖索驥了。
我在車上想,到了回生病院,我找誰呢?說明我在這家醫院出生的、想來拜訪一下的幾句簡單的日本話,雖然早已經學好怎麼說了,可是再接下去,實在也不會多說了。好在是跟日本人說話,可以連說帶寫,同文同種嘛!……還沒想通呢,絹笠町到了,回生病院到了,我的出生地到了。
我下了車,先看看環境。回生病院就在絹笠町的一個巷口。它和想像中母親所告訴我的,畢竟也還是不同。巷子不大,巷口外果然對著一座橋。回生病院不是一個建築偉觀的大醫院,雖然是樓房,但很普通,樓旁豎立著一塊廣告牌,注明醫院科別,是一家全科醫院。
我上了幾層臺階,進到醫院裡。這時已經是時過中午,所以候診處隻剩寥寥無幾等待取藥的人。在公共場所裡,一個人的進出,是不會引人注意的,我便也在候診長椅上坐了下來。遲疑了一會,我纔走向對面的辦公處,用生硬的日語問他們,有沒有能講英語的人?我想如果有會說英語的,我們就可以多一種表達的工具了。辦公的小姑娘聽說,立刻從後面請來了一個小老頭兒和我交談。我對他說,我是出生在這家醫院的中國人,這是我四十多年第一次重臨我的出生地。我說我是旅行美國歸來,特別計劃來訪問的,我想看一看我的病歷,看看我的出生或住過的病房什麼的。我又告訴他,我出生後的第一種語言,是日本話,可惜如今快忘光了。小老頭兒聽了,又驚奇又高興。他告訴我說,病歷是每十年作廢一次,當然無法找到了。病院的建築,雖然沒有毀於站爭,但部分卻遭火災重建過。
……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